資產管理系統的最大特點是基于企業內部局域網,構建內部信息架構,不受外界網絡干擾,實現貴重資產基本信息、人員基礎信息等信息的傳遞,可執行管理部門的控制指令和受管理部門的監督,而且各系統都是獨立運行的,在系統設定后,自動按照設定的時間進行信息傳遞、接收,執行接收到的控制指令。系統可進行全局掌控和全局信息查詢統計匯總,這是以往的門禁系統所不具備的特點。
1.1. 系統簡介
遠距離射頻識別系統是通過遠距離、非接觸式采集射頻卡的信息,實現物品及人員在移動狀態下的自動識別,從而實現目標的自動化管理。該系統產品集計算機軟硬件、信息采集處理、數據傳輸、網絡數據通訊、機械電子、自動控制和智能卡制作等技術綜合應用為一體的高性能識別技術,是實現信息化和自動化管理的基礎產品之一,是一種能有效對貴重資產進行自動識別和聯網監管的重要科技手段。
項目采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電子標簽作為貴重資產身份的標識,與識別感應系統共同構建完整的貴重資產自動出入登記和監管報警系統。
該系統的最大特點是基于內部局域網,構建內部信息架構,不受外界網絡干擾,實現貴重資產基本信息、人員基礎信息等信息的傳遞,可執行管理部門的控制指令和受管理部門的監督,而且各系統都是獨立運行的,在系統設定后,自動按照設定的時間進行信息傳遞、接收,執行接收到的控制指令。系統可進行全局掌控和全局信息查詢統計匯總,這是以往的門禁系統所不具備的特點。
另外,該系統還可擴展人員管理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提升人員、貴重資產和設施的自動化監督管理水平。
1.2. 系統目標
1 資產報警:任何標記了RFID身份卡的資產進入門禁區域,均被自動識別資產信息、歸屬2 人等屬性信息,并有燈光、聲音等提示報警;
3 人員管理:任何人員未攜帶RFID標識卡進入門禁區域,系統提示報警;
4 分級管理:根據人員級別不同可以設置允許進/出和不允許進/出;
5 智能化:可以設置有效進/出的時間段和人員;
6 實時檢測:可以在網絡終端上看到貴重資產進/出情況。
1.3. 設計原則
1 頻點選擇:
本系統選擇915MHz的射頻識別系統,滿足監控區域范圍較大,同時應具備同時識別和記錄多個標簽的能力。915MHz射頻識別系統能夠較好地滿足這樣的要求,其識讀距離可以達到2米以上,并且,每秒鐘可同時識別和處理40多個標簽的信息。
2 實用性:
系統具備完備的功能和實用水準,系統設置強調實用化;符合國內外有關規范的要求,使用簡捷,操作方便。
3 先進性:
系統在滿足可靠性和實用性前提下保持了技術的先進性,特別符合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最新發展潮流并且應用成熟。
4 安全可靠性:
系統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具有長期和穩定工作的能力。
5 開放性和可擴展性:
系統可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軟件、硬件、通信、網絡、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管理系統等諸方面的接口和工具,使系統具備良好的靈活性、兼容性和可移植性;可以繼承不同廠商不同類型的先進產品,使整個系統可以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不斷得到充實和提高。
6 標準化和結構化:
系統的配置設計依照國家有關標準,達到結構化、標準化和模塊化,綜合體現當今的先進技術。
7 經濟性:
在實現先進性、可靠性前提下,達到功能和經濟的優化設計。
1.4. 功能特點
1 系統采用非接觸加密可讀寫射頻標簽,使管理無紙化、有序化、規范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標簽具有防水、防磁、無磨損、高保密度、抗干擾能力強和防偽性能良好的特點,避免偽造現象的發生,增強系統安全。標簽使用時無機械接觸動作,感應通訊,無方向性,方便用戶的使用;非接觸加密讀/寫卡,實現數據記錄的安全性,減少磨損,保證電子標簽重用性;
2 系統采用SQL數據庫作為后臺數據支撐,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可以完成系統各種參數的設置、數據的采集和統計,進行歷史數據查詢和錯誤追溯,并能夠打印有效的統計報表;
3 圖形界面實時、準確地反映數據的動態變化;
4 操作員登錄制度,做到工作疏漏可追溯性;
5 各種設備操作簡單,符合現場工作情況;
6 網絡環境為支持TCP/IP協議,同時其他通訊協議為補充;
7 網絡查詢功能強大,報表靈活報表格式靈活;
1.5. 系統組成及組件功能
RFID門禁監管系統主要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即現場門禁設備(包括讀卡器、現場接口單元、識別感應系統)、系統集中控制器、管理服務器及管理工作站。其中主要部分為:
1 現場門禁設備:
大門數據采集設備主要是遠距離非接觸采集物品通過的時間、地點信息,并提供報警功能。大門數據采集設備配置如下設備:
遠距離射頻識別系統(門禁識別;報警)
手持監察系統(報警后的核實處理;臨時檢查)
識別感應系統
每個門安裝1套遠距離射頻識別系統,包括讀寫器和射頻標簽,用于完成信息采集和識別,從而實現預設的系統功能和信息化管理目標。其中:
(1)讀寫器:閱讀器不斷產生900MHz超高頻載波信號經天線發射出去,用來激活進入該區域的射頻卡;同時把天線接收來的射頻標簽的高頻載波信號經過放大后,由軟件解調、解碼后提取有效的數字信號通過數據傳輸部分傳送到監控管理部分;
(2)射頻標簽:電子標簽在系統工作區,將讀寫器天線發出的無線電信號轉化為自身的能量,再由標簽天線發射出加密的識別碼無線電信號。
同時,系統配套的動態監測裝置實時監控大門區域,結合人員卡的應用,防止其他人員非授權進入。
2 數據傳輸部分:
數據傳輸主要是完成監控門與監控室之間的網絡連接。本系統由幾個門禁設備通過IP協議組成局域網,數據傳輸配置如下設備: 信號轉換模塊(RS232信息轉換為RS485信息)
數傳接口
3 監控管理部分:
監控管理部分主要是完成對上傳的數據進行處理,提供完整的通行記錄報告,生成監控記錄等統計報表,并實時監控物品進出系統狀態,還可加配或與監控系統對接,將數據存入硬盤錄像機備查。監控管理配置下列設備:
數據通信接口
監控主機,含監控管理軟件
HUB/ MODEM
網絡終端
1.6. 系統拓撲圖:
1.6.1. 電子標簽在資產上的安裝
根據標識的物品不同,標簽的成品形式和安裝方式均有不同,標簽共分為三類,對應不同的資產,如下圖所示:
圖:標簽的種類和對應的固定資產
在粘貼的標簽中,包含該資產的基本信息,如所屬單位,負責人,權限等。這些信息可以通過手持監察設備隨時進行查看: 通過手持終端查看物品標簽中存儲的信息
1.6.2. 電子標簽在人員證件上的安裝
將電子標簽直接做成人員工作牌大小,表面可印刷相關人員照片等信息
人員進出管理系統功能概述:
1 基本資料:可錄入使用單位類型、員工情況、職務,正常工作時間、管理級別等基本信息。
2 機構設置:錄入機構名稱、類型、電話、傳真、通信地址等資料并建立起相互關系。
3 員工管理:員工發卡和注銷卡。
4 發送和接收:包括讀取設備時間、設置設備時間、清除設備歷史記錄、設定人員等。
5 數據采集:將設備的歷史記錄保存到數據庫中,以便進行處理。
6 查詢報表:機構報表、員工報表、員工持卡情況、設備資料表、設備準許人員報表、打卡記錄表、設備事件報表查詢。
1.6.3. 門禁系統的安裝
在營門區域前后一定距離內設置紅外監控設備。沒有人員通過營門的情況下,營門區域安裝的天線處于休眠狀態,不發射無線電信號。
1.6.4. 系統記錄人員、資產進出情況
當有人員觸發紅外探測后,電子標簽天線開始工作,讀取場區范圍內的所有電子標簽。一旦檢測到人員及涉密資產標簽,馬上進行分析判斷,并將結果反應到監控終端上,在顯示人員及涉密資產載體相關信息的同時,進行燈光、聲音報警。
1.7.系統特點1)整個系統具有遠距離快速識別、高可靠性、高保密性、易操作、易擴展等特點。2)建立安全可靠的資產檔案,通過高新技術加強資產監管,合理調配資源,減少資源浪費,防止資產流失。?3)充分考慮了公司的實際情況,從專業技術角度研究問題,著實解決現今資產管理中的混亂無序、實時性差的問題。提供一個對進出資產自動識別、智能管理的先進、可靠、適用的數字化平臺,使公司對內部資產實時動態管理的能力得到質的提高。4)充分利用RFID自動采集和通訊方式無線遠程傳輸功能,實現資產變動信息與系統信息的實時一致,實現由后臺系統對工作流程進行有效的實時監控和記錄,使管理人員在辦公室內就可以及時了解到資產的調撥和使用情況。5)所有資產數據一次性輸入,系統根據不同區域RFID讀寫器采集的數據自動判斷資產狀態。
1.8.系統效益1)實現了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資產自動管理利用RFID技術無線射頻自動識別和GSM通信網絡無線遠程傳輸功能,實現對資產全生命周期(新增、調撥、閑置、報廢、維修等)過程的智能化動態實時跟蹤集中監控管理,整個管理過程無需任何人工干預。為企業投資決策、資產合理調配提供了準確的參考數據,有效增大投資邊際效益和提高資產使用率,減少無謂的設備投資和閑置浪費。2)在資產管理中實現人、地、時、 物同步管理系統將資產日常管理工作有機的嵌入到資產管理系統中,實現對資產日常操作流程中涉及到的任務、地點、實物、時間等信息進行記錄,并引入短信提示告警功能,由系統實現對日常工作的有效監管,減輕了資產日常管理的壓力,節約了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資產盤點和無謂調撥的成本,避免了因各種因素造成的資產流失,提高了企業管理效益。3)消除了手工記錄和信息傳遞的工作量和差錯率通過系統實施應用,徹底消除了手工記錄和信息傳遞的工作量和差錯率,在一定范圍內達到了預期的應用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