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寺崎明:日本城市信息化的經驗

2011智慧城市高層論壇12月1日-2日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酒店舉辦。以下是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顧問原總務省總務審議官寺崎明的演講內容:
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顧問原總務省總務審議官寺崎明
寺崎明:首先我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野村綜合研究所的顧問。野村綜合研究所是1965年成立的一個智庫,是最早成立的一個智庫。我們的研究所它的業務范圍涵蓋著包括預測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具體加以持續這樣一個整個的過程。還需要特別強調一點,就是野村綜合研究所在日本得到社會評價最高的一個研究所。在與全世界眾多國家合作中間,非常重視與中國的合作,比如說在北京的話,就有一個北京野村分公司,還有一個北京野村上海的分公司在北京的辦事處。另外一個最新的舉動,今年我們跟北京郵電大學共同設置了一個中日物聯網推進聯盟,就有中國及日本的企業和大學一共有27個單位一起工作。我們現在聯盟主要的工作就是跟北京市政府,以及工業信息部合作來建立一個中國物聯網的項目。我到去年為止我是在日本政府的總務部擔任國際交流工作。現在我就在野村綜合研究所從事顧問的工作。今天我主要介紹一下日本從經濟高度增長期,一直到現在的一些有關都市信息化的一些工作。首先我們看現在第一張圖,日本社會基礎設施工作的話,它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急速的得到提高。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把1955年當時社會基礎設施,設計成100的話,那么到2003年其實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當時的40倍,應該說增長很快的。這里所說的設備基礎設施包括了公路、鐵路,然后是供水的設施。這里我們能看到有四個表,從上往下分別是日本、美國、英國和法國,這是我們對這四個國家住在城市里面的居民做的一個對于道路問題看法的一個調查,尤其是道路的問題。我們這個調查是詢問居民怎么去理解道路問題的,你看我們能看到最上邊深藍色的部分,就是日本人他認為這個道路應該是非常平坦的,而且基本上是沒有垃圾的,是這樣認識的,50%的日本人是這樣理解道路的。我們基本上可以看到其他的歐美國家,他們所理解的道路,差不多居民的70%是認為,道路是可以有些損傷的,就是有些不平整的地方。這個圖是對于關于鐵路鐵道的一個調查圖。這個圖表我們也能看到日本人他所理解的鐵路,鐵路的話,它應該是按時來運行,而且是不會誤點的,日本人的理解有80%,而其他國家我們看到大概就是50%左右了。這是舉了兩個簡單的例子,從這兩個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日本政府在社會的基礎設施構建工作方面,應該說是做的非常好的。這里其實我并不是想強調,日本它在這方面,不是在吹噓自己,我們是為了解釋下面一個內容。我這里想強調,日本政府會認為,這個社會基礎設施工作的話,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而尤其是我們說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們很多高性能的互聯網的設施,以及一些手機等等通信線路得到了普及,我們社會在信息化的發展方面,迎來了一個新的局面。這張圖顯示了日本政府從2000年以后來推出的國家的一個,我們稱之為ICT的戰略示意圖。這里特別請大家留意我們第三行,從2005年4月份開始,一個叫做u-Japan的政策,一會兒還要再解釋一下。應該說這個u-Japan這樣一個政策,它涵蓋了人和人之間,物和物之間,人和物之間通訊交流的系統我個人理解,它跟中國現在所提的物聯網這個概念是比較接近的。這個u-Japan戰略,它包括了網絡的整治工作,包括應用技術開發、戰略技術應用等等五個方面,它主要解決環境、能源、交通、物流、防災、公共安全等等方面的課題。而隨著響應日本政府的號召,日本各個地區進行了一些建設工作。
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日本目前它的社會基礎設施方面,也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設施老朽化的問題。我們在座各位都知道,日本社會面臨一個很嚴重的人口老化的問題,而其實我們這里所說的社會基礎設施,它也存在一個老齡化的問題。我們這張圖的話,左邊我們能夠看到日本從高度經濟增長期,到兩千零幾年之后投資額的變化圖,我們預想到2050年之后的投資額,我們也能看到日本政府對于公共投資支出逐漸在減少,我們也能夠它設施更新的工作面臨很大的難題。我們也知道因為人口減少,國家財政收入也會隨之減少,公共投資面臨很大的財政問題。我們可以預想日本的人口,會逐漸減少到,甚至是不到1億人口,它現在是1.2億。而日本的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也逐漸增加,那么就造成勞動力逐漸減少,到了2050年的時候,它跟社會所需要的勞動力是基本上達到一致的,也就是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也面臨很多的問題。盡管如此日本政府毫無疑問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之下,也需要做好社會基礎設施整治的工作。老實說,我個人認為中國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迎來一個人口逐漸減少這樣一個課題。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今年3月11號在日本東北地區發生了一個很大的地震,給日本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很清楚了。應該是這次地震之后,我們得到了中國政府,以及各界人士大力的支持和援助,在此表示感謝。這里我想強調的是我們目前的社會基礎設施,要不斷的加以改進,同時我們也要做好準備應對像日本的“3?11”大地震自然災害的來臨。應該說日本的社會基礎設施的挑戰今后還要繼續,這里我特別想強調一種有效對策的方法之一就是信息化。這里我已經簡單介紹了一下日本社會基礎設施發展的過程,接下來我就想講一下今后,我們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如何應對將來所遇到的問題。剛才我已經強調了,就是日本目前社會基礎設施的維持和重建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同時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特別強調的就是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如何更加有效的使用能源,同時怎么去應對國家的老齡化,也都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工作。而要應對這些各種各樣的問題,我想包括社會基礎設施政府、企業以及市民各方各面都應該綜合的更好的利用信息化。中國應該說是城市化的進展,經濟產業的發展,以及人民的生活都在短期內發生急劇的變化。我們幾乎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日本曾經遇到的問題,在中國都可能會出現,因此我這里特別想強調一點,就是我們可以利用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以往的一些經驗,找出我們一些共同點,融合我們的智慧和技術,不僅對我們兩國,而且我相信對我們全世界也能夠作出我們的貢獻。
這是最后一張圖,也是我今天最想強調一點,我提議讓我們中日雙方聯手起來,共同打造世界水平的城市信息化的模式。應該說中日雙方在社會資源IT發展方面,立場地位可能不大一樣,日本重構這個社會基礎設施,而中國現在是要建立一種新的社會基礎設施,這種不同,不會影響我們合作的基礎。剛才開頭的時候,我介紹了一下中日物聯網推進聯盟,那么這個聯盟的話,就一些交流、物流、醫療、防災進行的信息化的討論。這里我想強調的就是我們希望通過物聯網聯盟的工作,能夠促進中日雙方打造世界水平城市化、信息化模式這個工作,我本人也希望能夠作出我的一些小小的貢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