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各國爭相發展 市場潛力巨大
作者:
                        
                        日期:2007-03-04 11:41:42
                    摘要:RFID:各國爭相發展 市場潛力巨大
                    關鍵詞:系統集成
                       最近,德國信息工業的行業協會———德國聯邦信息、通訊及新媒體工業協會(BITKOM)預計,未來幾年,歐洲射頻識別卡市場將快速增長,預計到2008年,僅歐洲地區的射頻識別卡(RFID)市場容量將高達25億歐元。德國聯邦信息、通訊及新媒體工業協會認為,射頻識別卡的應用將給工業物流帶來革命性的變革,大大提高工業生產的安全程度和對消費者的保護程度。在倉庫管理、圖書館及醫院等環境中都有廣泛的應用空間。
射頻識別卡(RFID)通常被稱為無線標簽。 RFID是射頻識別技術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鄄dentification)的縮寫。射頻識別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該技術在世界范圍內正被廣泛應用,2004年1月,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公司向供應商發出最后通牒,要求從2005年1月1日開始,所有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集裝箱托盤都必須使用電子標簽。
該項技術實際上是自動識別技術在無線電技術方面的具體應用與發展。該項技術的基本思想是:通過采用一些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人們對各類物體或設備(人員、物品)在不同狀態(移動、靜止或惡劣環境)下的自動識別和管理。與條碼、磁卡、IC卡等同期或早期的識別技術相比,射頻卡具有非接觸、工作距離長、適于惡劣環境、可識別運動目標等優點。
目前,我國射頻識別技術及應用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存在技術水平不高,標準規范不完整等諸多問題。同時,我國射頻識別技術又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相對與條碼技術而言,射頻識別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推廣將是我國自動識別行業的一場技術革命。
實際應用中,電子標簽除了具有數據存貯量、數據傳輸速率、工作頻率、多標簽識讀特征等電學參數之外,還根據其內部是否需要加裝電池及電池供電的作用而將電子標簽分為無源標簽(passive)、半無源標簽(semi-passive)和有源標簽(active)3種類型。無源標簽沒有內裝電池,在閱讀器的閱讀范圍之外時,標簽處于無源狀態,在閱讀器的閱讀范圍之內時標簽從閱讀器發出的射頻能量中提取其工作所需的電能。半無源標簽內裝有電池,但電池僅對標簽內要求供電維持數據的電路或標簽芯片工作所需的電壓作輔助支持,標簽電路本身耗電很少。標簽未進入工作狀態前,一直處于休眠狀態,相當于無源標簽。標簽進入閱讀器的閱讀范圍時,受到閱讀器發出的射頻能量的激勵,進入工作狀態時,用于傳輸通信的射頻能量與無源標簽一樣源自閱讀器。有源標簽的工作電源完全由內部電池供給,同時標簽電池的能量供應也部分地轉換為標簽與閱讀器通信所需的射頻能量。
射頻識別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逐漸地被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商業自動化和交通運輸控制管理等領域。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進步以及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射頻識別產品的成本將不斷的降低,其應用將越來越廣泛。
射頻識別技術在國外發展非常迅速,射頻識別產品種類繁多。在北美、歐洲、大洋洲、亞太地區及非洲南部,射頻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商業自動化、交通運輸控制管理等眾多領域和汽車、火車等交通監控;高速公路自動收費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物品管理;流水線生產自動化;安全出入檢查;倉儲管理;動物管理;車輛防盜等。
車輛自動識別方面,早在1995年北美鐵路系統就采用了射頻識別技術的車號自動識別標準,在北美150萬輛貨車、1400個地點安裝了射頻識別裝置。近年來,澳大利亞開發了用于礦山車輛的識別和管理的射頻識別系統。
在高速公路收費及智能交通方面,香港“駕易通”采用的就是射頻識別技術。裝有射頻標簽的汽車能被自動識別,無須停車繳費,大大提高了行車速度和效率。雖然我國很多地區高速公路都采用了射頻卡,但是大部分還是應用人工停車收費的方式。最近,錦山的一條高速公路上應用了射頻卡自動收費,但是與香港“駕易通”相比,差距顯而易見。利用射頻識別技術的不停車高速公路自動收費系統是將來的發展方向,人工收費包括IC卡的停車收費方式也終將被淘汰。
在貨物的跟蹤、管理及監控方面,澳大利亞和英國的西思羅機場將射頻識別技術應用于旅客行李管理中,大大提高了分揀效率,降低了出錯率。在幾年前,歐共體就要求從1997年開始生產的新車型必須具有基于射頻識別技術的防盜系統。
在射頻卡應用方面,1996年1月,韓國就在漢城的600輛公共汽車上安裝射頻識別系統用于電子月票,實現了非現金結算,方便了市民出行。而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則開始試用射頻卡作為飛機票,改變了傳統的機票購銷方式,簡化了機場人關的手續。
在生產線的自動化及過程控制方面,德國BMW公司為保證汽車在流水線各位置準確完成裝配任務,將射頻識別系統應用在汽車裝配線上。而摩托羅拉公司則采用了射頻識別技術的自動識別工序控制系統,滿足了半導體生產對于環境的特殊要求,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在動物的跟蹤及管理方面,許多發達國家采用射頻識別技術,通過對牲畜個別識別,保證牲畜大規模疾病爆發期間對感染者的有效跟蹤及對未感染者進行隔離控制。
                    
                射頻識別卡(RFID)通常被稱為無線標簽。 RFID是射頻識別技術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鄄dentification)的縮寫。射頻識別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該技術在世界范圍內正被廣泛應用,2004年1月,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公司向供應商發出最后通牒,要求從2005年1月1日開始,所有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集裝箱托盤都必須使用電子標簽。
該項技術實際上是自動識別技術在無線電技術方面的具體應用與發展。該項技術的基本思想是:通過采用一些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人們對各類物體或設備(人員、物品)在不同狀態(移動、靜止或惡劣環境)下的自動識別和管理。與條碼、磁卡、IC卡等同期或早期的識別技術相比,射頻卡具有非接觸、工作距離長、適于惡劣環境、可識別運動目標等優點。
目前,我國射頻識別技術及應用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存在技術水平不高,標準規范不完整等諸多問題。同時,我國射頻識別技術又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相對與條碼技術而言,射頻識別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推廣將是我國自動識別行業的一場技術革命。
實際應用中,電子標簽除了具有數據存貯量、數據傳輸速率、工作頻率、多標簽識讀特征等電學參數之外,還根據其內部是否需要加裝電池及電池供電的作用而將電子標簽分為無源標簽(passive)、半無源標簽(semi-passive)和有源標簽(active)3種類型。無源標簽沒有內裝電池,在閱讀器的閱讀范圍之外時,標簽處于無源狀態,在閱讀器的閱讀范圍之內時標簽從閱讀器發出的射頻能量中提取其工作所需的電能。半無源標簽內裝有電池,但電池僅對標簽內要求供電維持數據的電路或標簽芯片工作所需的電壓作輔助支持,標簽電路本身耗電很少。標簽未進入工作狀態前,一直處于休眠狀態,相當于無源標簽。標簽進入閱讀器的閱讀范圍時,受到閱讀器發出的射頻能量的激勵,進入工作狀態時,用于傳輸通信的射頻能量與無源標簽一樣源自閱讀器。有源標簽的工作電源完全由內部電池供給,同時標簽電池的能量供應也部分地轉換為標簽與閱讀器通信所需的射頻能量。
射頻識別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逐漸地被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商業自動化和交通運輸控制管理等領域。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進步以及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射頻識別產品的成本將不斷的降低,其應用將越來越廣泛。
射頻識別技術在國外發展非常迅速,射頻識別產品種類繁多。在北美、歐洲、大洋洲、亞太地區及非洲南部,射頻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商業自動化、交通運輸控制管理等眾多領域和汽車、火車等交通監控;高速公路自動收費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物品管理;流水線生產自動化;安全出入檢查;倉儲管理;動物管理;車輛防盜等。
車輛自動識別方面,早在1995年北美鐵路系統就采用了射頻識別技術的車號自動識別標準,在北美150萬輛貨車、1400個地點安裝了射頻識別裝置。近年來,澳大利亞開發了用于礦山車輛的識別和管理的射頻識別系統。
在高速公路收費及智能交通方面,香港“駕易通”采用的就是射頻識別技術。裝有射頻標簽的汽車能被自動識別,無須停車繳費,大大提高了行車速度和效率。雖然我國很多地區高速公路都采用了射頻卡,但是大部分還是應用人工停車收費的方式。最近,錦山的一條高速公路上應用了射頻卡自動收費,但是與香港“駕易通”相比,差距顯而易見。利用射頻識別技術的不停車高速公路自動收費系統是將來的發展方向,人工收費包括IC卡的停車收費方式也終將被淘汰。
在貨物的跟蹤、管理及監控方面,澳大利亞和英國的西思羅機場將射頻識別技術應用于旅客行李管理中,大大提高了分揀效率,降低了出錯率。在幾年前,歐共體就要求從1997年開始生產的新車型必須具有基于射頻識別技術的防盜系統。
在射頻卡應用方面,1996年1月,韓國就在漢城的600輛公共汽車上安裝射頻識別系統用于電子月票,實現了非現金結算,方便了市民出行。而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則開始試用射頻卡作為飛機票,改變了傳統的機票購銷方式,簡化了機場人關的手續。
在生產線的自動化及過程控制方面,德國BMW公司為保證汽車在流水線各位置準確完成裝配任務,將射頻識別系統應用在汽車裝配線上。而摩托羅拉公司則采用了射頻識別技術的自動識別工序控制系統,滿足了半導體生產對于環境的特殊要求,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在動物的跟蹤及管理方面,許多發達國家采用射頻識別技術,通過對牲畜個別識別,保證牲畜大規模疾病爆發期間對感染者的有效跟蹤及對未感染者進行隔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