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張智能身份證帶動龐大信息產業鏈 帶來商機200億
據介紹,新型智能身份證將采用非接觸式IC卡技術,即新型身份證的核心是一個指甲大小的嵌入式微晶片,晶片中儲存有個人信息,可以通過電子方式讀卡,并與國家安全部門建立的數據庫進行核對。新身份證與目前身份證的一個重大區別是,目前使用的身份證只能視讀,不能機讀,相比之下,新身份證將具有使用計算機讀取卡上信息的功能。
另據有關消息透露,新的身份證將首先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和長沙簽發。公安部預計到2008年年底基本完成全國身份證換發工作。
新型智能身份證受到各界關注,與此同時,這一全球最大的電子身份證項目給信息產業帶來的商機更吸引了IT企業的目光。
“身份證商機”有多大?根據目前公安部門提供的數字,全國16歲以上公民人數大約在9億左右,但在今年1月1日起實施《身份證法》后,按照規定“16歲以下的公民可以自愿申辦身份證”,因此未來將自愿申請者計算在內,預計全國將有10億人申辦新身份證,如果按照每張20元工本費計算,“身份證商機”的市場蛋糕應在200億元以上。
“10億張智能身份證帶動起的將是一個龐大的信息產業鏈,包括芯片設計、生產以及制卡,再到讀卡和數據庫建立等等。”公安部的一位相關人士表示。據了解,“身份證商機”的第一桶金已被4家國內公司分獲,它們分別是大唐微電子、華大、華宏以及清華同方微電子,上述4家企業將承擔新身份證的芯片設計、研發和生產的全部工作,其中目前清華同方和華大已通過相關部門的認證。至于“身份證商機”的另一大塊制卡業務,有消息說公安部已圈定了兩家公司,但迄今沒有向外界披露這兩家公司的名稱。
雖然已有不少環節敲定了廠商,但公安部相關人士表示,除去IC卡本身,本次更換身份證設計范圍很大,包括數據庫升級、讀卡機具等等。隨著更換工作的向前推進,還將有一系列商機顯現出來。(張念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