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小區內門禁系統失修形同虛設(組圖)
陌生面孔就是這樣進入封閉住宅樓的
尾隨業主進入樓內或從地下車庫乘電梯直接上樓,門禁在這時候只是一道擺設。
發小廣告的、上門推銷的沒防了 反倒時不時把業主擋在門外———
也許您常有這樣的經歷:家住封閉小區內,從小區門到單元門,都有著層層門禁,但除了鄰居,仍能在樓里看到一張張陌生的面孔,而偶爾,自己卻因為門禁系統的“失靈”而被拒之門外。門禁系統真能起到了防止閑雜人等進入、保證安全的作用嗎?近日,法制晚報記者對小區的門禁系統進行了調查。
現場一
門禁失修形同虛設
盡管單元門處安裝了刷卡對講門禁,但家住花家地北里的劉女士卻很少用門禁卡。“我都已經記不清門禁壞了多少次,后來就沒人修了,形同虛設。”劉女士說,小區里許多人把房子出租出去,有些租房者拿不到門禁卡、進出不便,門禁的鎖常常被撬掉。
法制晚報記者了解到,在望京地區花家地北里、花家地西里等一些較早的小區,由于“服役”已久、年久失修,許多樓的門禁系統都處于類似的“設而不用”狀態。
而在一些新建小區里,門禁形同虛設的現象同樣存在。3月9日下午,法制晚報記者來到金隅麗港城小區,1、2號塔樓處,安裝了刷卡門禁的樓門全部敞開著。小區物業的工作人員告訴法制晚報記者,由于許多業主剛剛入住正在裝修,工人多,出入頻繁,門禁沒幾天就壞了,暫時只好敞開大門。“方便了新業主,那我們的安全誰來保障呢?”已經入住三個多月的陳先生在社區論壇上發帖抱怨。
現場二
跟著業主混進小區
“每次下班回家一刷卡開門,身后常有人跟著進入。保安不問,我們也沒辦法。”張小姐家住望京夏都盈座,樓里使用的是磁卡加可視對講的門禁系統。平日單元樓門緊鎖且有保安把守,但這仍無法控制陌生人尾隨業主進入。
“總會有漏網之魚”,夏都盈座的物業對此有苦難言。“有些跟著進門的的確是本樓住戶,如受到保安的盤問,業主會不悅。為避免摩擦,也就時有疏忽。”物業的孫先生說。
對于使用按鍵密碼門禁系統的小區,安全隱患更為嚴重。“業主可以自設開門的密碼,有心進入的陌生人只要記住某位業主按下的數字,以后就可“肆意”進入。”家住廣順北大街的楊女士對自家門禁能起的作用表示懷疑。
此外,高科技的門禁仍擋不住那些塞小廣告的、上門推銷的。“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與門禁和值班保安斗智斗勇,比如從地下車庫直接乘電梯上樓等,讓我們防不勝防。”采訪中,很多小區的物業對法制晚報記者大倒苦水。
現場三 業主常被擋門外 “實在不好意思,我是××××號門的,門禁壞了,能幫忙開一下門嗎?”深夜,張小姐家的對講中傳來一個委屈的聲音。張小姐告訴法制晚報記者,這樣的尷尬不止一次遇到,門禁卡如果放置的位置不當,常常被消磁,完全無法使用。“我們這個小區多是單身業主獨居,遇到門禁卡失靈,只能把對講打到鄰居家求助。” 除了門禁系統自身存在的種種缺陷,人為的損壞也常給業主的進出帶來不便。 銀領國際的小區物業告訴法制晚報記者,一些業主沒帶門禁卡被擋在門外時,經常用身份證、硬紙片別門,門禁損壞嚴重,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廠家 北京新小區都有門禁 李先生是臺灣某門禁系統生產廠家在北京的經銷商,對北京的門禁市場相當了解。據他介紹,門禁系統已經在北京新建社區中全面推廣使用,成為保證社區安全的一個重要硬件設施。 “當然,任何一種科技產品都可能存在缺陷,如按鍵使用失靈,磁卡容易消磁等……”李先生說。政府社區安防需打造立體屏障 “硬件設施只是安保的一方面,不能光指望裝了一個門禁就絕對保證小區安全了。”望京街道辦事處皮定鈞主任在接受法制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重要的是物業及業主的安全意識。如物業應加強對陌生人進出的管理,而業主在進入門禁時多注意是否有陌生人跟隨、避免門禁密碼被他人看見等。社區安防需要打造立體屏障,只有硬件和軟件都到位了,才能讓小區管理透明化,達到真正安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