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年內將推出RFID貨柜保安系統
美國通用電氣(GE)宣布,一套利用無線射頻識別(RFID)的貨柜保安"擅自開箱證據系統(TESC)",實況運作測試成功。該系統難被外人移除,能準確記準所有柜門開啟運作,并通知中央計算機系統,加強海運安全。此外,GE正與中國國際活動集裝箱集團合作,研究內置TESC裝置的新型貨柜。預計新一代加強保安貨柜最快可于今年第三季推出市場。
由GE保安技術部研發的TESC,功用在于保證貨柜經貨主或海關關員加封后,所有開啟貨柜的行動都被中央計算機記錄,阻退擅自開箱的人,加強貨柜航運保安。
雖然現時貨柜勃勃生機仍是以機械式占絕大多數,但電子封條正在冒起。電子封條通常是一個設于柜門門栓的感應器,內置RFID卷標,既可用來鎖緊柜門,也可以用以監察柜門,也可以用以監察柜門有否被人嘗試開啟。
現時電子封條的資料主要由自動式RFID發訊至一個由多國政府及商業機構發起的"聯盟貿易線系統(SST)",在國際航在線提供實時貨柜安全狀態信息。SST已在歐洲、亞洲、南北美洲15個港口運行,至目前為止,在2000個裝有這種電子封條的貨柜曾被運送。
現有封條保安交通低
由于封條都是設于貨柜之外,再加上柜門鉸鏈也是外露,柜門易被拆除而不觸動封條,貨柜被擅自開啟的機會仍是很大。
GE工程部副總裁表示,TESC的偵察裝置也是內置RFID,與再造的電子封條相似,但裝置是植入于貨柜門的門框內,只有天線外露,裝置難被破壞。TESC將嵌入與中集集合作設計的新型貨柜的門框內,而新貨柜的柜門鉸鏈更是設在箱內,在外無從移除,所有試圖打開貨柜的運作將無所遁形。
TESC的RFID以2.4GHz的電波頻率運作,包括貨柜本身和專屬TESC裝置的編號在內的貨柜資料可由掌上型RFID讀寫器編入和解讀。
中集集特制貨柜配合
TESC系統與別不同的是一套較現有電子封條強大的計算機數據系統。特別設計的軟件可把掌上型讀寫器(有效距離10米)和設于貨柜碼頭等地的固定讀寫器(有效距離30米)收集所得,并由GSM網絡傳輸的信息,送到一臺由GE持有的航運管理系統。當貨柜附設的TESC裝置被讀取時,貨柜的所有詳細資料,以及所有流動及開啟紀錄,將被該管理系統儲存。如有需要,該系統可把資料傳到海關和港口安全部門。
通過測試 固若金湯
GE在公司網站上透露,TESC不久前曾作了一次真實運作測試。由10去年月至12月間,新設計的中集集貨貨柜由GE設在中國的廠房路經香港被送到美國長灘。測試主要是為了考驗TESC裝置能否偵察出試圖打開柜門及破壞裝置的運作。
測試所有的18個貨柜,有12個確沒被人動過,也沒發出誤警;5個被擅自開啟,TESC準確記錄在案;最后一個在目的地由獲授權的人開啟,也被正確記錄。
負責執行測試的交通運輸科技商Unisys表示,公司設計了多個嘗試潛入貨柜而不留痕跡的方案,但全被TESC發現。
GE表示,公司將向32個參與美國海關貨柜保安計劃(CSI)的港口推廣TESC系統,并希望TESC技術會成為航運界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