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歐美與日本目的不同 RFID標準難統一

作者:計算機世界網
日期:2007-03-04 11:41:30
摘要:歐美與日本目的不同 RFID標準難統一
關鍵詞:標準法規
    日本T-Engine論壇主席并有日本RFID技術之父之稱的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坂村健先生,近日在日本有影響的媒體上發表文章坦陳,由于普適計算和電子標簽與人們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對于不同文 化和國民性的國家要區別對待。對于其在全球推廣應持慎重態度。

    美國的主要目的是監視非法活動

    普適計算ubiquitous computing即無所不在的隨時隨地計算技術,是自動識別“狀況”,而利于人們加以利用。其要求有數目龐大的計算機連接起來的環境。

    為了識別“這是什么”這一基本的狀況,要應用到可通過無線通信手段讀取出獨一無二的識別代碼的“電子標簽”即射頻無線識別技術RFID,還有利用光可讀出和寫入條碼和標簽中信息的裝置等。在日本從事這一技術開發和技術支持的是隨時隨地識別中心。其也是日本的標準化團體。

    由于這一技術與人們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要考慮到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法律、習慣、文化和國民性。日本隨時隨地識別中心希望各個國家的電子標簽的標準化團體各自獨立運營。為此,日本希望就此與各國保持積極的相互合作關系。最近,日本隨時隨地識別中心已與中國和韓國達成合作協議。

    然而,對于電子標簽等RFID應用,要特別指出的是:歐美國家與日本的應用目的不完全一致。在美國生產出的商品從出廠到銷售要丟失30%。為了防止商品丟失,美國對引入RFID寄與厚望。發生30%商品丟失原因是營業員的犯罪及有關人員的非法行為。如果采用RFID技術,就能利用電波隨時監視商品的丟失情況。

    據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調查,美國一年商品丟失要損失310億美元。而非正式的統計則高達600億美元。換言之,美國商品丟失損失的金錢足以支持在商品上安上電子標簽的費用。

[page]

    日本應用電子標簽是監視生產和流通過程

    日本目前已有可能將電子標簽的成本降至5日元。在日本利用電子標簽的主要目的并不只是隨時對物品進行監視。其主要是為了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通過對食品、藥品的流通監測,保障其安全,使消費者放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都可支付使用電子標簽的費用。

    利用我們研究的技術,消費者通過自己可讀取的終端機,能夠了解產品的性能及農產品使用農藥的情況等信息,還可知道服藥時的安全信息和針對個人的服藥信息。企業不僅能監視從業人員和消費者,而且消費者反過來也可監視生產者和流通中的情況。

    最近我們與日本國土交通省開展合作,開始研究建立將信息與場所“捆綁”在一起基礎設施。如果能建成的話,則可以實現從對殘疾人的幫助直至對步行者提供向導的自助觀光導游,甚至可紀錄物品流通的全過程等多種目的。

    但是,對電子標簽的利用也可以與此不同。在歐美的RFID標準化團體中,上演的宣傳關于普適計算的未來景象的片子與美國大片相似,主人公乘公交車進入商店,通過自動裝置,讀取主人公的眼虹膜以辨識其身份。而日本的電子標簽則是從環境中讀取信息。

    在歐美流行的是人性的“性惡”說,對于人的不信任是其基本想法。源于拉丁語的ubiquitous原是宗教用語,意思是“神隨時隨地在看著”。使用這個詞的隨時隨地計算ubiquitous computing在歐美人的腦海里會浮現出隨則隨地的監視的圖景。正是由于這樣思考,在歐美國家的RFID會遇到以侵犯個人隱私為由的反對運動,從而迫使許多試驗中斷。對于購物者,受到監視會引起不快。

[page]

    然而日本人考慮的ubiquitous 是日本的“八百萬神”。這是日本人并不畏懼的神。他們細小的身子到處游蕩。他們組織起網絡,隨處幫助我們。以日本人的觀點,為了與這些小神靈們會話,通過個人終端進行“隨時隨地的通信”是重要的。需要有從條碼到RFID,進而利用紅外線和無線麥克風進行讀取,通過無線局域網WLAN和移動電話,能夠與互聯網連接的具有多種通信功能的一人一臺的標準終端。

    此外,電子標簽能夠有各種各樣的種類。不同種類物品上可貼附對應不同應用的電子標簽。貼在小藥瓶上的電子標簽可采用盡管其體積很小,然而其可包含許多信息的RFID電子標簽。對于便宜的食品,可采用光學條碼。對于盛放大量物品的物流箱,可采用裝有傳感器能處隨時檢測食品保存狀器的具有自發電功能的高級的RFID電子標簽。當然對于涉及人的電子標簽,一定要采用對于非法讀取則拒絕其識別的能夠保護個人隱私的電子標簽。

    對于需要隨時監視的物品,統一的采用能夠在盡可能遠的地方讀取信息的電子標簽是合理的。從倉庫和卡車上安裝的大的天線,利用電波可讀取其控制范圍內物品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從遠處就能讀取信息,需要從物品發出較強的電波,因而所使用的電子標簽必然比較大。

    以美國為中心的RFID標準化組織是“EPC(電子產品代碼)全球協會”。他們當然對這些電子標簽進行著標準化的工作。在他們的電子標簽的標準化工作上,是按照最適應美國的目的而進行的。這并不是什么壞事。之所以這么說是由于:我本人作為研究的合作伙伴也是美國馬省理工學院自動識別實驗室(馬省理工學院研究電子標簽的機構)的顧問。我對他們標準的評價是:這是一個通情達理的合理的優秀的設計。

[page]

    日本電子標簽的標準與歐美的不同

    目前日本在政策上應該做的就是:對于多種類的電子標簽制定出適應多種業務的通用的信息基礎。如預能完成這項工作,對于各種各樣的電子標簽技術而言,日本廠商只要按標準干自己的事就行了。歐美的EPC標簽陣營正期待著這些實用的生產技術。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只有日本才具有提供便宜的、超大批量生產的具有穩定質量的電子標簽的能力。目前日本廠商正在開發著各種新的電子標簽的生產技術。

    與互聯網不同,隨時隨地計算是一種與地域密切相關的,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技術。在電子標簽上,由于日本與美國的前提不一樣,因而如果改變所要求的規格,那么技術上也要變化。在從遠距離進行隨時監視時,需要使用高輸出的電波。然而這在日本目前是不允許的。即使改變規格允許使用的話,也有這種強電波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問題。此外,還有侵犯個人權利的問題。

    應該說,對于國土狹窄的日本,隨時使用大功率的電波本身也是不合道理的。從本質而言,這不是什么好主意。即使在美國盛行豪華車的年代,日本的汽車廠商根據自已的國情,傾情于生產小型汽車。由此確立了低環境負荷的車輛技術,對世界做出了自已的貢獻。

    EPC的電子標簽可以說是各種各樣的電子標簽的一個種類。如果日本以趨同于EPC電子標簽作為目標的話則是錯誤的。EPC電子標簽被說成“買了東西后可以將電子標簽取下。這樣不必擔心會侵犯個人隱私”。然而,這樣一來就不能用于防止誤服藥品以及在可能誤食危險食品的緊要情況下防止發生悲劇等場合。

    無論如何,在不了解全局的情況下,絕對化的看待被稱為“全球標準”的EPC電子標簽是極其危險的。不管今后日本的產業政策如何,對于這點都要慎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