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普及化的戰役僅僅剛剛打響
編者按:RFID在媒體的宣傳下正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RFID的產品與項目也在不斷推出,那RFID有沒有什么讓人擔心的東西呢?讓我們來聽聽行業專家的觀點吧.
射頻識別技術聽起來象是一個簡單的創意,它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并得到眾多大企業的支持。那么有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阻止下RFID前進的步伐嗎?當然有!
上周我讀到一篇文章,是關于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要求他的上千個供應商采用RFID技術。其他的全球零售巨頭如英國的Tesco和Sainsbury超市也跟隨著沃爾瑪的腳步。美國國防部也在做同樣的事,所以所有全球大的RFID供應商必須盡快提供RFID標準標簽。全球包裹快遞機構DHL上周宣布會在今后十年內引進RFID標簽以對每年上十億的速遞包裹進行跟蹤。然而,種種跡象表明使RFID普及化的這場戰役僅僅只是開始,談不上已經取得勝利。
最近在英國GMB商貿協會出示的調查研究僅僅是前面困難的預兆而已。該協會最近發布了一份由Durham大學調查的結果,這份報告宣稱RFID技術以及衛星技術已經侵犯了英國倉管和供應鏈上10,000多名工作人員的隱私。因為使用RFID讀寫器的員工也會被管理人員有效地跟蹤,就象犯人一樣。
盡管美國DOD也對供應商發布采用RFID的要求,但是美國政府的內部調查也發現RFID項目在實施時并沒有明確的數據保護措施。在簡單的情況下,RFID標簽是一種身份卡的形式。不論標簽里儲存的是什么信息,它都有可能被遠距離讀到,這就有可能侵犯他人隱私。那么,如果一個標簽是以編碼的形式儲存個人信息,比如說應用于快速得到個人的病史檔案,那必須在存取和流通上做嚴格 的限定。
假設一套嵌入RFID標簽于襯套的衣服被送到零售商那里,(不象傳統的條形碼我們可以看得見)。如果你購買了并穿上,就等于你被貼上了標簽(除非這個標簽被取掉,而這樣有可能損壞衣服)。如果你所穿的很多東西都帶有標簽的話,那么當你走進一家商店時,店里的電腦就會主動分析你個人的穿著愛好,所以當有人呼吁對RFID的使用制定一套行為守則(包括RFID標簽與個人信息分開)就不足為奇了。
在任何情況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隱私法,RFID在很多地方都有可能侵犯到它們。所以我希望及時對RRFID的應用進行法律規范化。
安全,標準以及實用性
儲存在RFID芯片上數據的安全性有一部分是取決于這些數據是否能被遠距離獲取和替代。而對于身份小偷而言,如果可以通過假冒身份來獲利的話,他們肯定會找到一定的途徑去獲得這些數據。
射頻的使用還要取得各個國家的許可,因為各個國家的頻段及允許掃描標準不同,有些國家實際上還沒有真正準備好。舉個最通常的例子,如果有一個壞的標簽不能被正確讀取那應該什么辦?貼上這個壞標簽的產品可能本身是好的,但是有可能被誤認為是壞的。這樣就有可能引發一個無標簽產品的黑市 ?至少在近期內,RFID掃描設備在產品的流通過程中還不是隨處都有的。所以條形碼還必須保留以做為后備措施。通常條形碼也必須具有人眼可識別的標志。這就意味著在采用RFID標簽的同時需要條形碼做為它的后備。因為2維條形碼PDF417碼可以存儲超過2K的字符數據。所以必須限定RFID標簽的格式使它與條形碼兼容。而RFID標簽的格式在不同行業的格式也是不一樣的,那就存在跨行業RFID標簽兼容的問題。所有這些都有情況可能惡化,如果象預想那樣,這項技術的發展超過先前的格式。
當然這些劣處是很難影響RFID技術的發展,這些問題現在或以后都會被一一解決,RFID將會是成功的技術神話。然而很清楚,RFID普及化的戰役僅僅還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