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的三道檻
實施成本、技術標準和市場需求是RFID發展的3個關鍵因素。
有跡象表明,美國沃爾瑪集團(Walmart)的RFID應用計劃開始放緩了。沃爾瑪集團制定的2005年1月強制前100家供應商采用RFID的目標,現在只實現了30%。沃爾瑪集團不得不妥協,表示時間可以放寬到2005年年中,RFID使用率可以降低到65%。
據美國Eyefortransport公司調查,國外影響RFID應用于物流管理的阻力中,最突出的3大因素為成本、標準和需求。其中,“成本”因素被認為是最大的阻力,占49%;“無法統一的標準”因素緊隨其后,占36%;“是否有必要用RFID”的需求因素則占32%。看來,即使是很強勢的沃爾瑪集團都不得不面對這三道檻。

以高居榜首的成本因素為例,即使業內在不斷努力降低RFID標簽的價格,但是如果要為每一件商品都貼上標簽,那么價格應該降到很低才行。目前電子標簽的市場價格為50~80美分,即便將來降到3元人民幣,也已超過一瓶可樂或方便面(商品)本身的價格。在牙膏、刀片、口香糖之類小物件上使用,更有可能超過物品本身的價值。相對而言,條形碼只要申請到后,就可以印刷到產品包裝上,成本幾近于零。拿一張展覽會的門票價格來說,RFID卡門票成本約50元(RFID射頻快報編者注:實際應在10元以下),而條碼門票成本每個僅2角錢,相差250倍。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AMR Research公司估計,僅為了滿足沃爾瑪集團的要求,普通消費品生產商就需要投資130~230萬美元。雖然,2004年各大型消費品制造商,如吉列公司(Gillette)、卡夫食品公司(Kraft)和寶潔公司(P&G)等,共花費了2.5億美元用于購買RFID標簽和相關設備。而沃爾瑪集團也已經準備30億美元預算,供未來幾年部署RFID。但在目前消費品行業投資回報率(ROI)普遍偏低的狀況下,有幾家公司能夠有沃爾瑪集團、吉列公司和寶潔公司這些行業巨頭的魄力,為RFID付出龐大的成本開支?
“ 標準”是另外一個關鍵因素。目前各國的頻率標準、編碼標準和應用標準都不統一。在頻率方面,在860~960MHz的超高頻波段,各國頻率分配也不同。
“需求”則是此項調查中的第三大阻力因素。32%的受訪者認為需求不明確是影響RFID應用于物流管理的阻力。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指出,這一因素在中國更為明顯。國內企業對RFID的需求意識遠不及國外企業,這將成為阻礙國內RFID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據埃森哲咨詢公司(Accenture)調查,中國企業對于應用RFID不積極的首要原因是本企業得不到什么收益,而跨國公司則認為應用RFID帶來的好處主要是提高整個供應鏈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可見兩者的主要差別是供應鏈的基礎和觀念。國外企業希望帶著上下游一起走,一起受益,因此它愿意為此投資,建好整個供應鏈,而中國的供應鏈基礎本來就很薄弱,上下游聯系不夠緊密,只關注本企業能得到什么收益,因此,國內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的需求遠不及節省成本來得迫切,也就對RFID沒有太大的需求了。
盡管RFID現在的投資回報率不高,但ARC咨詢集團供應鏈管理服務總監史蒂夫·班克(Steve Banker)表示:當讀取的可靠性大幅提高、標簽成本降低以及零售商大規模使用RFID等條件成熟時,RFID的收益就會顯現。這些收益包括:提高倉儲效率、降低庫存、成本下降、加強供應商管理等。其中,倉儲效率達到40%以上,庫存也能降低近30%。而RFID在中國的意義,則如戴定一所認為:培養RFID的過程是幫助中國企業朝著集約化供應鏈方向發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