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學生進出校園刷卡 短信通知家長引發爭議
7月8日電 據晶報報道,7日,記者從深圳市寶安區海濱中學獲悉,為規范學校考勤紀律,防止外來人員隨意進出學校確保學生安全,該校自上月開始要求初一、初二學生上下學都打卡,打卡記錄將通過短信形式發送到學生家長手中。此措施一經推出,立刻在市民中引起了爭議,對學校的做法也褒貶不一。
校方:為規范學校紀律
據該校包校長介紹,一個月以前某公司主動到學校推行IC卡系統,該系統只需向電信局買幾根電話線并與電腦連接即可記錄學生每天到校、離校的時間。與此同時,考勤記錄將以短信形式發送到學生和家長手中。而學生家長每月只需支付幾十元的短信包月費,或一次性支出120元購買與系統相配套的特制語音電話即可。
7日下午,記者來到海濱中學,記者看到打卡臺就設在學校大門口,高約1米,外形頗似住宅區內使用的門禁系統。“學生上學不刷卡則無法進入校門,若忘帶卡或把卡弄丟了,需在校保安室登記方可入校。學生家長反映都很好,認為這樣可以更有效的對孩子進行監管。目前已有60余位家長購買了與系統相配套的座機。”鐘老師對記者說。
采訪中,記者得知,目前該系統在學校處于試用期,學生使用的卡為智能IC卡,該卡集考勤卡、學生證、借書證與一體,在卡的正面印有學生照片、學號及班級,后面則印有學校的校訓。德育科鐘老師告訴記者,IC卡的制作成本需要10元錢,學校免費向全體學生派發,明年新生入校后,該系統將正式推廣使用。
贊成方:可了解孩子動向
隨后記者采訪了該校一初二年級學生家長,該家長告訴記者,他的孩子平時很乖,所以這次家里沒有購買語音座機。但學校出臺這個措施一方面有利于保證學生安全,沒有卡的人是不能進入學校的;另一方面也方便父母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動向。
一位在某國企工作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學校的做法非常科學。因為有的孩子很頑皮,常常向父母撒謊說上課,實為逃課出去上網打游戲,有了這套監控系統,家長可以更有效地監督孩子,防止其逃課。張先生還告訴記者,有了這套系統后,孩子真的比以前自覺多了。
反對方:會加深孩子家長隔閡
李女士是某企業一名會計,孩子目前讀高一。她告訴記者,她非常反對學校用打卡來約束學生。李女士說,現在的孩子性格很叛逆,越監督他越跟你對著干。若再以這種方式來監督,孩子會認為父母在監視自己,沒有了自己的隱私權,這樣反而會加深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隔閡。
“我們應該信任自己的孩子,不要以過去的方式來約束孩子。”梁先生說,如果孩子要逃課,就算拿10個IC卡來約束也沒有用,只能告訴他們要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現在逃課將來他們一定會為由此造成的后果“埋單”。
學生:感覺不被信任
該校的一名學生告訴記者,當他得知學校采取這樣的措施來監管學生的時候,“我第一個感覺就是覺得學校太不信任學生了。感覺很受侮辱!”
而另外一部分學生持著無所謂的態度。“反正每天都要上學來,用不用卡無所謂,只要學校和家長覺得好,我個人沒有什么感覺。”另一位學生這樣告訴記者。(孫妍)
| ·上海大學數字校園一卡通項目運行2005-7-7 8:55:20 | 
| ·接孩子不能靠眼熟專家研討校園安全技術2005-6-20 9:33:32 | 
| ·“家校通”電子考勤系統在淄博投入使用2005-6-3 14:13:05 | 
| ·學生宿舍安全電子門禁將在滬上各大高校推廣2005-5-17 15:29:52 | 
| ·美國德州眾多學校使用ID卡保證學生安全2005-5-17 15:2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