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計劃將電子芯片標識寫入新養犬管理規定
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富足,貓犬等小寵物也走進人民生活,日漸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侶。現在,走在濟南大街上,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寵物狗跟著主人踱步。城市養狗一族與愛寵一族的數量也與日俱增,不過,隨之而來的狗亂咬傷人、隨地大小便以及狗亂叫擾民等“狗患”問題也成為困擾城市衛生、安全與環境管理的一大問題。那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對寵物(特別是犬只)進行監管已成為考驗城市管理能力的“考題”之一。濟南市新養犬管理規定將于明年頒布,正在審議中的《濟南市養犬管理規定》(草案)計劃將“為狗植入電子標簽”納入規定,以加強犬只管理力度。
狗患猛于虎
黑鏡頭一:患病狗傷人事件不斷,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趨勢
目前,狗傷人的新聞可謂是絡繹不絕,特別是流浪狗無主狗傷人后,傷者基本都要自認倒霉。例如前段時間,濟南媒體曾經報道過市民張老太被狗咬傷的事件,由于找不到狗的主人,張老太前后共花費了4000多元的疫苗費和治療費,只能自掏腰包了。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近年來,我國狂犬病疫情一直呈上升趨勢,病死數居我國37種法定報告傳染病首位。今年9月,我國衛生部公布的全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顯示,自5月份起,狂犬病已連續4個月成為我國報告死亡數最高的傳染病病種,中國成為除印度之外的世界第二大狂犬病高發國。根據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調查顯示,1至6、7月份,北京因犬傷就診人數已高達69332人,上海28個犬傷門診就診人數達52503人;狂犬病一旦發作就會有近乎100%的死亡率。
黑鏡頭二:黑戶狗成群,傳統犬只管理辦法下高額收費成擺設
濟南全市大約有6萬只左右的狗,但擁有合法身份的犬只數量在1200戶左右,黑戶犬只數量比重驚人。
各城市90年代出臺的犬只管理辦法規定的管理費用居高,出現了一部分市民逃避辦證的現象,全國各地非法養犬的數量驚人,真正給犬只辦理合法戶口手續的居民寥寥可數。養了狗不辦證,這和“用高額提高養犬費用限制養犬數量”的立法本意是相悖的。管理部門人手少、管理手段欠缺,再加上大量不辦證的“黑戶狗”的存在,令犬只管理更加千頭萬緒。
黑鏡頭三:不文明養狗惹人厭
記者嘗試著從市區某路上走了一遭,結果發現,很多路邊樹坑處都有狗糞,這給環衛工人的清掃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其實,狗主人在帶自家小狗出行時,有心裝著幾個塑料袋或者幾張報紙就足以解決寵物狗隨地大便問題了。還有一些小型犬,主人放任其自由行走,碰到不怕狗的還行,有些人從心理上懼怕狗,所以,遛狗不拴鏈也給部分市民造成了困擾。
文明養犬 提高素質 杜絕狗患
家庭養一些貓犬類小寵物不是什么壞事,對孩子和老人而言,有小動物作伴也平添了許多樂趣,許多家庭也正是出于自身喜愛、看家護院或者是給孩子或者老人找個玩伴的心理養起了寵物。
寵物,逐漸成為濟南市的別樣風景。尤其是在傍晚散步時,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寵物狗,有體型較大的德國黑貝、蘇牧、金毛、哈士奇和大白熊等,還有中等體態的雪納瑞、美卡英卡可卡犬等;不過,見到的比較多的還是小型犬,尤其以博美、京叭、西施和一些迷你型串狗居多。
大型犬只常把人嚇得驚慌失措(圖片來源:長沙晚報)
仔細觀察身邊的養狗現象,感覺不文明養狗的現象還是比較突出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不按時為寵物犬注射狂犬疫苗、遛狗不拴鏈,放任犬只隨意追咬人(尤其是一些大型犬)、不隨時處理狗糞、把草坪綠化帶當成狗廁所、狗叫擾民、流浪狗傷人,等等。一些養犬戶素質的確不高,也因此招來鄰居怨憤,導致與周圍群眾關系緊張。分析起來,狗患還是因“人患”而起,如果濟南的養犬戶們能夠時刻注意好這些文明細節問題,注意保持環境衛生,按時注射疫苗,多學習一些管理好自家的寵物狗,也就沒有什么“狗患”問題了。就如一位訓犬師所言,狗作為一種群居動物,具有服從的天性,訓練得法,是可以讓狗令行禁止的。如果養犬人素質較高,大家形成了文明的養犬行為規范,是不會出現“狗患”的。可以說,沒有不合格的狗,只有不合格的狗主人。從這個意義上講,引發“狗患”的根源,不在于狗,還是在于人。
城市養狗,不是一件“養狗是自己的事,別人管不著”的事情,提倡文明養犬,科學養犬,還需從養犬的人做起,養犬者需加強自身的個人修養、公德意識和法制觀念。
立法保障 強制免疫 加強管理
可以說,受“狗患”困擾是中國大部分城市面臨的管理問題之一。就在不久前,云南省楚雄州牟定縣還掀起了一場頗受爭議的“打狗風暴”,原因是該縣連續發生了人畜被狗咬傷后死亡的事件,之后被確定為狂犬病,范圍已經波及四個鄉鎮。按照政府有關部門的要求,到七月底,全縣5萬只狗(公安局用于破案的警犬和一處守衛軍火倉庫的軍犬除外)必須全部撲殺干凈。牟定縣的國家機關全員參戰,縣政府專門抽調公、檢、法、司及政府人員成立了打狗隊,隊長由縣公安局長親自擔任(2006年7月30日《生活新報》)。這場打狗運動惹起公眾熱烈評議,有喊好的,有議沒人性的,也有直指政府執法水平低等說法,歸根究底,專家們認為還是城市的行政管理方式上出了問題。
單純的取締養狗和把全部的狗一棍子打死都不是什么好方法,記者在街頭隨機走訪了部分濟南市民,發現大部分受訪群眾并不排斥養狗行為,對養狗持寬容的態度,甚至很多群眾非常喜愛寵物狗,只是對不文明養狗行為尤其是犬只傷害群眾事件發生后的相關責任如何界定以及養犬戶不對狗進行及時免疫等現象表示非常擔憂。大部分市民認為,從法律上進行立法保障,使城市養狗管理有法可依,采取犬只強制免疫措施以及采取電子芯片管理等措施進一步強化城市寵物管理力度還是比較不錯的辦法。
掃描植入RFID電子芯片的犬只可得到犬只及養犬戶的相關信息
從全國范圍看,目前已有24個城市出臺了規范養犬行為的地方法規,對養狗管理從“嚴格限制”轉變為“加強管理和服務”,并有多個城市率先推行犬只RFID電子芯片管理方式,取得了不錯的實際效果。
1.香港法例第421章狂犬病條例規定,所有超過五個月大的狗只,必須植入微型芯片接受狂犬病預防注射及佩戴電子標識牌;
2.上海市頒布《動物電子標識通用技術規范》(地方標準),從2003年開始,對市區全部犬只實行年檢、免疫“捆綁式”芯片管理,有證犬必須植入RFID電子芯片;北京市正積極建立犬類信息管理系統,從2007年初開始,城八區和順義區奧運場館周邊的九個重點管理區將率先推行犬只RFID芯片管理制度,《北京市養犬管理規定》還對養犬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發生糾紛的、重病流浪犬將實施安樂死、寵物交易實名登記制、犬只強制免疫以及寵物隨地便溺破壞市容環境衛生等多個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
3.深圳從今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深圳市養犬管理條例》中規定,城市犬只年檢采用了新式寵物管理手段,即植入RFID電子芯片;武漢市《武漢養犬管理條例》提出“個人養犬的,應當向公安機關提交與住宅所在地居(村)民委員會或者業主委員會簽訂的養犬義務保證書”,并對限養區內的城市居民養犬實行電子芯片管理;
4.南京實行“動物類ID注冊登記證”管理辦法,養犬戶自愿為犬只埋植RFID電子芯片;貴陽市出臺規定:對無犬牌的狗,市民均有處置權;此外,廈門、鄭州杭州、長沙、青島和成都等城市也正在準備和將要推廣芯片式城市犬只管理辦法。
立法先行,計劃將“為狗植入電子芯片”寫入養犬管理條例
今年9月27日召開的濟南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二十六次會議聽取了市人大法制委員會關于《濟南市養犬管理規定(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對養犬管理規定進行了二審,新增加了諸如“在重點管理區進行犬只登記、免疫等工作時,應對犬只植入電子芯片”,“電子芯片應記錄犬只ID編碼及相關信息、養犬戶姓名、地址以及聯系方式” 等內容。其中,如果“為狗植入電子標簽”納入規定并實際施行的話,可以為傷人事件的責任認定提供依據。
城市公共綠地成為遛狗場
10月25日上午,濟南市人大根據市民和社會各界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對《濟南市養犬管理規定(草案二次審議稿修改稿)》再次進行了討論修改。草案也計劃對“強制免疫”、“數量限養”等方面作出規定。
該部草案需經三審通過,提交省人大批準后方可施行。據透露,這部規范濟南城區養狗的新規定,可能于明年春天(約為四月份)實施。濟南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某負責人認為,新管理規定的出臺與實施,將會對于規范省城養狗行為起到重要作用。他認為,要治理城市狗患,還需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加強寵物市場管理,打擊非法寵物交易。同時,通過寵物協會組織養犬培訓班,讓養犬者能夠掌握科學的馴養方法,對狗進行不隨意追咬人、不隨地便溺、不亂叫等“行為訓練”,提高犬只的素質。此外,各社區街道居委會也應該通過制訂文明公約,簽訂居住協議等方式約束養犬業戶的行為。
在記者隨機走訪過程中,多數群眾表示支持給寵物狗上“電子戶口”,認為寵物狗的免疫和傷人事件等都可以依據電子芯片記錄找到責任人,將有效改變責任不清導致的糾紛、矛盾的現狀。RFID射頻快報也將對該草案的審議程序繼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