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泰的三種境界-訪凱泰集團總裁朱俊英
2006年,美國斑馬技術公司對其在中國的合作伙伴重新規劃定位。據透露,凱泰集團的凱泰科技依然將成為美國斑馬技術公司在中國緊密的增值分銷合作伙伴(VAD)。自2002年至2006年四年間,凱泰科技與美國斑馬技術公司的合作關系緊密,今年將實現從Solution Partner、Premier Partner到VAD的三級跳,這充分證明了凱泰科技自身的雄厚實力以及與國際知名品牌企業的合作能力,凸顯了“凱泰(Cantechs)”的品牌價值。近日本刊記者走訪了凱泰科技的幾家分公司,并專程前往沈陽凱泰科技園與凱泰集團總裁朱俊英先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了這個公司深厚的技術底蘊和企業文化。
譚雪清:用戶和業內人士知道的更多是北京凱泰國翔,這兩年也知道了凱泰科技(沈陽)公司,作為凱泰集團的總裁,請朱總講一講凱泰集團更多的情況,給大家一個凱泰集團整體的概念吧。
朱俊英:1982年我分配到沈陽工業學院任教,提起辦企業,那是十八年前的事。當時學院為加強科技開發工作,把我安排到科技開發總公司任總經理,從而開始了我個人職業生涯的一次轉變。我領導創辦的第一個企業就是后來發展成為先達集團的沈陽先達條碼技術公司。
凱泰集團與先達集團有淵源。因為凱泰集團的主要企業都是原先達集團的企業,如美國先達集團公司、沈陽先達條碼掃描器有限公司、深圳先達公司、昆明先達公司、沈陽先達房地產公司等,經過收購、改制而來。
沈陽先達條碼技術公司是校辦企業,到1992年實行股份制改造時吸納了大量社會資本并組建先達集團。1993年,集團總資產已達2.5億多元人民幣,主要產業有以條碼技術為主的高科技產業、以空調和家電為主的電器產業和以地產開發為主的房地產業,當年被評為全國民營企業100強,集團下屬企業達四十余家。由于集團發展迅速,伴隨大量民營資本的進入,使先達集團的經營體制發生了變化。國有資本主要集中在沈陽先達條碼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先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民營資本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電器,以及部分科技企業。
1997年先達集團發生重大人事變動,以我為主的一些主要高級職員不再參與先達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但先達以民營資本為主導的企業的董事長與總經理仍由我擔任,先達從此分為國有與民營兩板塊并行。直到1999年,為區別先達這兩板塊所有制的不同,民營為主的先達正式更名為“凱泰集團”。
凱泰集團自改制成立至今,也已有近10年的再發展歷程。經過凱泰員工的不懈努力和幾年的調整,凱泰集團已成為完全民營的企業。到目前,凱泰集團已擁有3000余萬美元的資本,下屬全資公司十二家,控股企業兩家,并參股上海先達條碼技術有限公司。主要產業有以條碼及RFID技術為主的科技產業、房地產業、餐飲娛樂業等。
譚雪清:最近聽說在北京剛剛注冊了名為北京凱泰先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新公司,朱總是什么打算?有什么發展規劃?
朱俊英:凱泰集團經過近幾年的調整后,企業的經營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科技產業的發展是我們的主產業、主方向。這幾年我們積累了一些資金,盤活了一些資產,在此基礎上重新做一次發展規劃是完全必要的。
這次在北京注冊成立北京凱泰先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要建立一個凱泰科技產業的總部,將現有的北京、沈陽、深圳、昆明等科技公司和上海、廣州、成都等辦事處進行產權與機構重組,形成由北京凱泰先達控股的產權關系和管理機構,打造一只中國自動識別技術行業的大船。重組后,凱泰科技的凈資產將達到1000萬美元,年銷售額將達到1500萬美元,力爭使凱泰科技在中國自動識別行業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企業。
目前,“凱泰”品牌在國內外已有一定影響,為什么在公司名稱中保留“先達”字眼,是因為我們凱泰集團所屬的幾家企業至今還有叫“先達”的,“凱泰先達”更準確、更真實地反映了我們的發展歷史,也讓社會各界更了解我們的企業和企業文化。我們也十分愿意與先達集團的企業合作,共求發展。
北京凱泰先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后,我們將在原北京公司以銷售為主的基礎上,改變形成以投資管理、科研、生產、渠道銷售等職能為主的人、財、物統一管理的科技總公司架構,并實現財務報表的合并統一,成為一個國際水準的規范企業。
我和凱泰員工們的中期目標是在幾年內實現凱泰科技產業的整體上市,長期目標是將凱泰集團建成“百年企業”。
譚雪清:凱泰科技產業目前幾個分公司的業務定位是怎樣的?在業務上各個分公司有什么優勢?有哪些突出的成績?
朱俊英:集團給凱泰科技產業的經營定位很明確,那就是自動識別技術的條碼和RFID兩個領域,不從事其它行業和其它產品的經營。條碼產品我們主要以國際知名品牌產品(如Zebra、Metrologic等)的銷售、系統集成、技術解決方案為主,并有部分自有產品的組裝生產。RFID我們主要以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為主。
對各分公司的分工也是明確的。北京公司主要是渠道銷售,建立起全國的銷售渠道指揮系統和網絡。沈陽公司主要是技術集散地,充分依靠凱泰科技園長期以來建立起來的一只專業技術隊伍,轉化和運用產品研發成果,我們的技術隊伍是一批在自動識別技術行業從業近20年的專家,這在全國是很難得的。上海、廣州、深圳、昆明、沈陽等科技公司和辦事處主要負責產品的銷售和系統集成技術支持。
北京公司在多年的渠道建設中,與國內外的800多家代理商建立了穩定互信的合作伙伴關系,使我們的銷售、技術支持、售后服務機構遍布全國及國外,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銷售業績。除傳統的渠道及服務網絡建設外,北京公司還注重е商系統的建設,在上游伙伴、渠道伙伴、終端用戶之間構筑了及時溝通與快速反應的服務平臺。
譚雪清:凱泰科技(沈陽)公司主要以RFID技術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為主,這兩年的主要投入在哪些方面?有什么體會?今后如何規劃?
朱俊英:近兩年,我們對凱泰科技沈陽RFID研發生產投入已初具規模,在沈陽渾南高新區初步完成凱泰科技園的建設。在這里你可以見到生產電子標簽和機具的芯片幫定、電感、SMT(表面貼焊技術)、注膠、層壓、模具加工等六條生產線,目前異型電子標簽的日生產能力達4至5萬只,識讀機具日生產能力達500多臺套,日產值能力達4萬美元,固定資產規模達300萬美元,你可以感覺到這是一個真正從事RFID的生產型企業。在研發方面,我們現擁有RFID基礎研究、RFID專用技術研究、RFID機具研究、系統集成研究等四個研究室,我們已獲得的國家級專利達十六項。
我們非常看好RFID的應用前景,同時,因為與國際標準的統一與接軌以及國內應用環境等問題,對于RFID產業的投入我們很理智、很謹慎,但看準了我們就會堅持做下去。凱泰的RFID產品和系統集成方案已在票證管理、巡檢管理、畜牧管理、產品防偽、汽車制造、物流管理、軍工安全等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推廣和運用。
下一步我們將在凱泰科技園內建一座凱泰科研大樓,預計總投資規模在200萬美元,其建設計劃正在報批中。該項目建成后,凱泰科技園將成為中國北方最大RFID生產與研發基地。
譚雪清:結合您上面所說,凱泰目前已經從調整期進入了發展期,您立志要把凱泰做成“百年企業”,對于未來的規劃,將有哪些具體的措施?
朱俊英:首先我們明確了凱泰科技產業的發展戰略與目標。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貫徹在自動識別技術領域做專、做精、做強的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凱泰科技的盈利以及持續發展能力,用幾年的時間,實現凱泰科技整體上市的目標,為凱泰做成“百年企業”打下堅實的品牌及經濟基礎。
成立北京凱泰先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對凱泰的科技產業進行整合,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經整合后,北京凱泰先達的資產規模已達到公司上市的要求。我們隨后緊要的工作是盡快提升凱泰科技的盈利水平以及持續發展能力,增強公眾對凱泰科技的了解以及信任度,這是我們已成立的發展規劃部和將設立的投資管理部的主要工作任務。我作為北京凱泰先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將親自擔任總經理,各副總兼任各地分、子公司的總經理。凱泰科技整體將建立發展統一規劃、干部統一聘用、績效統一考核的管理機制,實行采購規模化、生產集約化、渠道建設規范化的經營機制。
中國的自動識別產業里,需要有大船、大企業,需要有生產制造能力的大企業,更需要有能建立百年基業的“百年企業”,此前還沒有人提出過建立“百年企業”的宏偉目標。凱泰提出這樣的宏偉目標并不是空想,至少近20年的技術積累已經使這個企業具有了非同一般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各種能力,雖然已經走過的路在今天看來付出了很多的艱辛,也是在摸索前行,但今后她會沿著企業規劃的目標一步一步發展下去,會比前20年發展的更好、更快。
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在其文學評論專著《人間詞話》中曾有過這樣一段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三首小詞,淋漓盡致地反映了想要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的心里歷練。盡管王國維之所謂“大學問”、“大事業”跟我們了解的不完全一樣,但是這一段話的基本精神是可以用來反映凱泰發展的幾個階段,也應該是凱泰的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的含義應該是:覺醒。形象地說明了立志做一件事情時的情景。志雖然已經立定,但是前路漫漫,還看不到什么具體的東西。雖然倍受磨難,外于困境,但依然獨自上高樓而尋出路,不畏懼困難,更表現出一種不屈不饒的斗志。凱泰1999年毅然從1988年建立的先達分離、更名所做的選擇,是凱泰的第一種境界。
第二種境界的含義應該是:執著。在承受了無邊的痛苦之后的不懈的追求,不光是一份情,而更是一份氣質、一種品德,一種不懈追求的代價。在所不惜,矢志不渝,永不言悔。立志做一件事情以后,必須有這樣的精神,堅忍不拔,百折不回,決不容許有任何僥幸求成的想法,也不容許徘徊猶豫,苦干、實干、巧干才能成功。凱泰從1999年一直沒有間斷地推動條碼技術的應用到2002年建立沈陽的RFID生產基地,始終沒有放棄對推廣自動識別技術應用的那份追求,這期間更是付出了所有凱泰人的精力和心血,以“人直方大,業新先興”的企業理念,“志在必得”的競爭意識,贏得了條碼和RFID業界的矚目。這就是凱泰的第二種境界。
第三種境界的含義應該是:收獲。對于什么時候才能成功的問題大可以不必過分考慮。對理想與目標經過千百度的苦苦追尋和探索,努力干下去,只要方法對,干得火候夠了,終有一天理想和目標就在眼前唾手可得。經過調整的凱泰已經走上了快速發展的正軌,企業的發展規劃和落實措施還將等待市場發展的檢驗,需要他們繼續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成就“百年企業”的路還有很遠很遠,決不能有半點松懈,這將是凱泰要追求的第三種境界。
沒有登高望遠,無以確定有價值的探索目標;沒有對目標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難以面對征程的漫長和艱辛;沒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就不會有成果。然而,有幾個企業能夠全部嘗到呢?多少企業,未上高樓,已先自嘆息駐足了。更何消說為伊憔悴,驀然回首呢?!在旁人看來,多少羨慕“驀然回首”是如何偶然而幸運,但其背后的用功之勤、平時的積累之深,又豈是常人所能堅持,所能想象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