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卡通”為何不能互通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渝城一卡通、公眾城市一卡通、掌中行卡,這是目前流行市面的三張“一卡通”,但不能互通。 
  一些市民難免遇到這種尷尬——拿著被稱之為“一卡通”IC卡,無法乘坐公交車;到某些商場購物又無法刷卡…… 
  上清寺某裝修公司陳小姐、渝中區劉先生近日困惑地向本報反映,現在流行的很多一卡通,要么只能坐公交車,要么只能交納手機話費,為何不能互通呢? 
  市IT界有關人士解釋:目前市面上的所謂一卡通,都屬于小額支付工具(也稱電子錢包),我市現在有3種,但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通。因為這種卡分別由不同單位推出,功能大同小異,消費范圍卻不同: 
  一是由渝城交通一卡通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的城市一卡通,簡稱:渝城一卡通,能乘坐公交車,同時能在部分超市刷卡購物;二是公眾城市一卡通中心發行的公眾城市一卡通,簡稱:公眾通,使用該卡目前可坐輕軌、繳水電氣費、超市刷卡購物,但不能乘公交車;三是市通信運營商和銀行聯合發行的掌中行卡,該卡主要功能是交納手機話費,僅能在鄉村基、電影院及部分超市刷卡購物,據稱下一步將延伸到公交車、輕軌和出租車。 
  這3種卡稱呼各異,但對外宣傳均強調“一卡通”、“出門不用帶零鈔”、“無需密碼,一刷即可”等大同小異的字眼。既然3種卡功能大同小異,為何不能合二為一或實現互通?對此,三家卡的發行者均未正面回答。 
  據市信產局相關負責人透露,他們目前已意識到這個問題給市民帶來的不便,正在尋求既能保證各方利益、又能方便市民的解決辦法,努力實現數卡合一。 
  對此,一些市民也有自己的看法,由于具有小額支付功能的一卡通存在巨大潛在商機,商家目前爭相分搶蛋糕,現在雖只有3家,今后說不定會發展成為5家、10家甚至更多。作為行業主管部門,除了采用行政手段“統一”,能不能同時也利用市場的優勝劣汰法則,事先避免“諸侯割據”,讓一卡通真正利民惠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