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計劃現代交通技術領域2007年度專題課題申請指南
前 言
“十一五”期間,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和《863計劃“十一五”發展綱要》,863計劃現代交通技術領域將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交通運輸、交通安全及基礎設施等提出的重大需求,通過對前沿技術的探索和研究,獲取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方法、新技術和戰略產品,解決制約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發展的技術瓶頸和戰略性難題,整體提升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效率,為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的發展提供技術儲備。
2007年本領域繼續設置“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核心技術”和“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安全技術”兩個專題,以下為本領域2007年度專題課題申請指南。
課題申請采取網上集中申報。申報通過“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申報中心”進行,網址為program.most.gov.cn,有關申請的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項詳見《“十一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申請指南》。課題申請負責人出生日期要求為1951年3月26日(含)以后。課題申請受理的截止日期為2007年5月15日24時。
科學技術部863計劃現代交通技術領域辦公室
二OO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專題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核心技術
一、指南說明
本專題結合交通基礎設施技術特點、發展趨勢和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造技術的發展狀況與戰略需求,重點開展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設計、建造、養護等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的研究。通過本專題的實施,獲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創新成果,為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儲備。
2006年度本專題指南發布5個研究方向,包括高難度交通基礎設施設計及建造技術、智能道路技術等2個探索導向類,深海管道安裝施工技術、大型跨江海隧道關鍵技術、千米級斜拉橋核心技術等3個目標導向類,共立項課題20個,支持經費2860萬元。
此次發布的是本專題2007年度課題申請指南,年度經費擬安排3300萬元。支持的課題分為兩類,一類是探索導向類課題,重點支持原始創新研究;一類是目標導向類課題,重點支持集成創新研究。
探索導向類課題,支持跨江海長大橋梁設計與建造、地下交通工程與隧道建造、特殊地基處理、重大交通設施養護、城市綜合交通樞紐設計和軌道交通工程建造6個研究方向,擬安排經費2400萬元。
目標導向類課題,支持離岸深水港巖基淺埋碼頭建造技術、長大隧道施工全程地質實時預報技術與裝備2個研究方向,擬安排經費900萬元。
課題支持強度參見各方向要求,支持年限原則上不超過3年。
二、指南內容
(一)探索導向類課題
1、跨江海長大橋梁設計與建造
主要研究內容(可從以下內容中選擇其一申請課題):(1)基于疲勞和壽命的混凝土橋梁結構設計方法;(2)鋼、混凝土混合索塔設計方法;(3)橋梁抗風浪耦合作用的構造技術;(4)短節段預制拼裝箱梁成橋線形控制技術;(5)大跨徑混凝土橋梁長期變形和開裂控制技術;(6)水深大于50m大型橋梁基礎建造技術;(7)3000m以上跨度橋梁結構原型設計。
說明與要求:要求提供技術專利、施工工法、原型系統類成果,并通過驗證。
本方向2007年擬支持課題數不超過7個,成果形式為專利或工法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80萬元以下,成果形式為原型系統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100萬元以下。
2、地下交通工程與隧道建造
主要研究內容(可從以下內容中選擇其一申請課題):(1)復雜地下結構穩定性控制系統;(2)高地應力地區隧道建造技術;(3)地下工程施工承壓水控制系統;(4)地下立體交通空間結構建造技術。
說明與要求:要求提供技術專利、施工工法、原型系統類成果,并通過驗證。
本方向2007年擬支持課題數不超過5個,成果形式為專利或工法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80萬元以下,成果形式為原型系統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100萬元以下。
3、特殊地基處理
主要研究內容(可從以下內容中選擇其一申請課題):(1)大面積高填方地基穩定控制技術;(2)大面積疏浚吹填土地基快速處理方法;(3)高頻度重載條件下路基不均勻沉降控制技術;(4)季節凍土區路基與邊坡穩定控制技術。
說明與要求:要求提供技術專利、施工工法、原型系統類成果,并通過驗證。
本方向2007年擬支持課題數不超過5個,成果形式為專利或工法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80萬元以下,成果形式為原型系統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100萬元以下。
4、重大交通設施養護
主要研究內容(可從以下內容中選擇其一申請課題):(1)交通基礎設施結構自感應與自診斷系統;(2)交通基礎設施環境災害監測預警系統;(3)交通基礎設施快速修復技術與裝備。
說明與要求:要求提供技術專利、原型系統、試驗樣機類成果,并通過驗證。
本方向2007年擬支持課題數不超過5個,成果形式為專利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80萬元以下,成果形式為原型系統或試驗樣機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100萬元以下。
5、城市綜合交通樞紐設計
主要研究內容(可從以下內容中選擇其一申請課題):(1)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結構設計方法;(2)多層地下綜合交通樞紐結構安全設計技術;(3)綜合交通樞紐功能與結構數值試驗系統。
說明與要求:要求提供技術專利、原型系統類成果。
本方向2007年擬支持課題數不超過4個,成果形式為專利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80萬元以下,成果形式為原型系統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100萬元以下。
6、軌道交通工程建造
主要研究內容(可從以下內容中選擇其一申請課題):(1)高速鐵路道岔設計技術;(2)軌道結構減振降噪技術。
說明與要求:要求提供技術專利、原型系統類成果,并通過驗證。
本方向2007年擬支持課題數不超過3個,成果形式為專利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80萬元以下,成果形式為原型系統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100萬元以下。
(二)目標導向類課題
1、離岸深水港巖基淺埋碼頭建造技術
研究目標:研發海洋環境和巖基淺埋條件下深水碼頭新型結構的建造技術和設備,適應我國離岸深水港建設發展的戰略需求。
研究內容(申請課題須涵蓋以下所有內容):波浪、水流聯合作用下結構受力特性試驗技術,巖基淺埋碼頭構造設計方法,碼頭結構與巖基的整體結合技術,巖基淺埋碼頭結構預制、安裝與控制系統技術。
主要指標:完成巖基淺埋碼頭新型結構分析設計軟件、巖基淺埋碼頭新型結構施工工法;滿足水深大于25m、設計波高12~15m、海流速度2~3m/s、巖基覆蓋層厚度0~15m的碼頭建造技術要求。
說明與要求:提交設計軟件系統和施工工法,并通過工程驗證,形成2項以上專利;
本方向2007年擬支持課題數不超過2個,每個課題支持強度不超過300萬元。
2、長大隧道施工全程地質實時預報技術與裝備
研究目標:針對復雜地質環境下隧道施工中潛在的地質災害,研發超前實時預報技術和裝備,縮短預警反應時間,提高預報準確率,保障隧道安全快速施工。
研究內容(申請課題須涵蓋以下所有內容):不同類別地質構造快速探測及識別技術,施工全程超前地質信息采集與精確分析技術,突發性地質災害實時預警預報與施工預案專家系統。
主要指標:完成超前地質實時綜合預報集成系統與樣機,超前預報范圍50m以上,預報準確率90%以上,探測預報時間2h以內。
說明與要求:提交系統樣機,并通過工程驗證,形成2項以上專利。
本方向2007年擬支持課題數不超過2個,每個課題支持強度不超過300萬元。
專題二、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安全技術
一、指南說明
本專題結合綜合交通運輸系統與安全技術的發展趨勢與現狀,重點開展制約我國交通運輸系統效能、交通安全保障的瓶頸技術和關鍵設備的研究。通過本專題的實施,提高創新能力,獲取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性成果,為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的發展提供技術儲備。
2006年度本專題指南發布8個研究方向,包括綜合交通運輸和服務網絡優化與配置技術、智能化交通基礎技術、交通安全保障新技術、新型載運概念技術等4個探索導向類,新一代智能化交通控制系統技術、交通安全預警及救援技術、交通對象識別與狀態獲取關鍵技術和裝備、交通運輸平臺系統及服務支持關鍵技術等4個目標導向類,共立項課題32個,支持經費3136萬元。
此次發布的是本專題2007年度課題申請指南,年度經費擬安排5300萬元。支持的課題分為兩類,一類是探索導向類課題,重點支持原始創新研究;一類是目標導向類課題,重點支持集成創新研究。
探索導向類課題,支持綜合交通運輸和服務的網絡優化與配置技術、智能化交通控制技術、綜合交通信息采集處理及協同服務技術、交通安全新技術、新型載運概念技術5個研究方向,擬安排經費4100萬元。
目標導向類課題,支持區域交通系統狀態特征提取與集成技術、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的關鍵裝備監控預警及應急技術2個研究方向,擬安排經費1200萬元。
課題支持強度參見各方向要求,支持年限原則上不超過3年。
二、指南內容
?。ㄒ唬┨剿鲗蝾愓n題
1、綜合交通運輸和服務的網絡優化與配置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可從以下內容中選擇其一申請課題):(1)交通方式間的資源配置優化技術;(2)經濟圈交通網絡結構優化技術;(3)快捷貨運網絡運能配置與優化技術;(4)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統新模式;(5)綜合公共交通網絡運營優化技術;(6)城市綜合交通網態勢仿真與評估技術;(7)城市綜合交通系統規劃的評估技術與通用軟件。
說明與要求:要求提供軟件、專利、試驗系統類成果。
本方向2007年擬支持課題數不超過9個,成果形式為軟件或專利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80萬元以下,成果形式為試驗系統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100萬元以下。
2、智能化交通控制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可從以下內容中選擇其一申請課題):(1)基于多源實時交通數據的城市道路交通狀態預測技術;(2)高性能的軌道交通運行控制新技術;(3)突發事件下交通干預與控制技術;(4)道路交通控制系統的信息共享與協同控制;(5)大城市宏觀交通聯動誘導;(6)新一代交通信號控制器;(7)網絡化公交優先信號控制技術;(8)公共交通智能調度技術。
說明與要求:要求提供軟件、專利、試驗樣機或系統類成果。
本方向2007年擬支持課題數不超過11個,成果形式為軟件或專利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80萬元以下,成果形式為試驗樣機或系統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100萬元以下。
3、綜合交通信息采集、處理及協同服務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可從以下內容中選擇其一申請課題):(1)交通出行行為特征獲取新技術;(2)公交車輛運行狀態綜合采集技術及裝置;(3)交叉口交通狀態檢測新技術;(4)路段交通狀態檢測和特征提取新技術;(5)網絡交通狀態軟測量技術;(6)下一代交通信息采集技術及裝置;(7)復雜運行條件下載運物品的識別與跟蹤;(8)分布式交通系統信息互操作技術;(9)載運工具與基礎設施交互技術;(10)面向出行者的綜合交通信息服務新技術。
說明與要求:要求提供軟件、專利、試驗樣機或系統類成果。
本方向2007年擬支持課題數不超過13個,成果形式為軟件或專利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80萬元以下,成果形式為試驗樣機或系統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100萬元以下。
4、交通安全新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可從以下內容中選擇其一申請課題):(1)汽車安全輔助駕駛技術;(2)列車與軌道動態相互作用安全設計;(3)應急交通指揮決策支持技術;(4)緊急情況下的交通組織技術;(5)重大交通事故應急救援技術;(6)交通事故影響傳播分析與控制;(7)交通安全仿真評估技術。
說明與要求:要求提供軟件、專利、試驗樣機或系統類成果。
本方向2007年擬支持課題數不超過12個,成果形式為軟件或專利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80萬元以下,成果形式為試驗樣機或系統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100萬元以下。
5、新型載運概念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可從以下內容中選擇其一申請課題):(1)輕型飛行器;(2)多棲多模式載運工具。
說明與要求:要求提供專利、試驗樣機或系統類成果。
本方向2007年擬支持課題數不超過3個,成果形式為專利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80萬元以下,成果形式為試驗樣機或系統的課題擬支持強度為100萬元以下。
?。ǘ┠繕藢蝾愓n題
1.區域交通系統狀態特征提取與集成技術
研究目標:基于先進的交通狀態檢測手段,進行區域交通系統狀態特征提取和信息融合,實現區域交通狀態的評價、預報和預警,建立區域交通系統狀態的集成應用系統,為交通管理和出行信息服務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主要研究內容(申請課題須涵蓋以下所有內容):區域交通系統狀態特征提取技術,截面檢測數據和區間檢測數據的融合技術,區域交通系統狀態定量評價、預報和預警技術,區域交通系統狀態集成應用技術。
主要指標:建立區域交通系統狀態特征提取與集成的試驗樣機或系統;系統狀態短期(不超過30分鐘)預測準確率大于80%。
說明與要求:提交試驗樣機或系統,并通過系統測試驗證,形成4項以上專利。
本方向2007年擬支持課題不超過2個,每個課題支持強度不超過300萬元。
2、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的關鍵裝備監控預警及應急技術
研究目標:針對軌道交通運營安全問題,實現對其關鍵裝備的工作狀態的可靠性評估、監控預警和緊急狀況下的應急處理,為主動預防關鍵裝備的故障、提高應急處理快速響應能力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主要研究內容(申請課題須涵蓋以下所有內容):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的關鍵裝備可靠性評估技術、監控預警技術、故障檢測技術及應急處理技術,開發分布式監控預警試驗系統。
主要指標:建立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的關鍵裝備監控預警和應急處理原型系統;關鍵裝備運行安全狀態判別有效率大于90%。
說明與要求:提交原型系統,并通過試驗驗證,形成3項以上專利。
本方向2007年擬支持課題不超過2個,每個課題支持強度不超過4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