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臺灣啟用健保IC卡結合看病追蹤系統 遏止藥物囤積

作者:劉麗惠/臺北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7-04-27 08:28:57
摘要:臺灣自2004年開始就使用健保IC卡,未來還會邁向第二代健保卡時代(稱為e-Health計劃),第二代健保卡容量加大許多,可以詳細記錄病患所有的看診紀錄。
關鍵詞:IC卡臺灣
臺灣健保局與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合作稽查發現,2006年度民眾利用健保資源,大量囤積藥物的狀況仍然普遍存在,甚至有病人游走于全臺各地,月看30多次病,領走4000多顆新一代安眠藥“斯蒂諾斯”,另外,有病患一年內領了9000多天的用藥。  

民眾月領4000多顆安眠藥,病患如有想不開的意圖,這些安眠藥將被派上用場,除了病患安全問題,健保局自開辦以來,就面臨嚴重的藥物囤積現象,這個問題已經造成嚴重影響健保局的財務。其實,只要透過信息系統,健保局就可以遏止藥物囤積問題。 

為了防止月領4000顆安眠藥的問題持續發生,健保局表示未來將不定時監測用藥量異常的病人,并將這些病人名單交給衛生署,再由健保局實時發文提醒健保分局及醫院注意這些病患。然而這種開立名單,要醫院看診時進行注意,對于忙碌的醫院而言,有時間協助注意者,可能很少吧,再者也無法真正達到防范目的。 

其實,臺灣自2004年開始就使用健保IC卡,未來還會邁向第二代健保卡時代(稱為e-Health計劃),第二代健保卡容量加大許多,可以詳細記錄病患所有的看診紀錄。如果說,健保局能夠開發一套后端系統或者是應用程序給所有的醫療單位,當病人在任何1個醫療機構看診之際,醫生開藥時,可以透過健保IC卡查詢,病人是否在近三日內于其它醫療單位取得同樣的藥物,如果有,系統會跳出窗口告知醫生,醫生就必須了解情況之后,才得以開藥。 

當然,如果病人只是因為藥物弄丟了,所以才又前來醫院看病、取藥,病患當然有資格要求醫療單位開立同樣的藥品,但是,因為藥物丟失系屬病人本身的責任,因此,對于該藥物的取得,病人必須采用自付,不能要求健保給付。相較于利用列出用藥異常的名單,要醫療機構注意的被動防范方法,健保局何不透過系統,主動監控并限制藥物濫領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