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考慮采用中方合資公司的RFID商用網絡
美國軍方正考慮在采用中方合資公司Savi Networks的RFID網絡系統,追蹤運向阿富汗的美國軍方物資,據美國Government Executive雜志獲得內部消息稱。
國防部已采用讀取距離為300英尺的RFID標簽追蹤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集裝箱和貨盤。標簽包括一個芯片和一個天線,芯片儲存貨物的相關信息,天線向RFID閱讀器發送標簽信息。閱讀器讀取到的標簽信息進一步被傳送到由美國交通總部管理的全球交通網絡(Glob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全球交通網絡運行在國防部內部非保密IP路由網絡(Non-Classified Internet Protocol Router Network)之上。
據軍方自動識別技術項目管理人簡報稱,全球交通網絡的授權用戶可以實時了解到集裝箱貨物的出貨和到達目的的詳細情況。整個系統包括2,700標簽點,每周讀取的標簽超過134,000枚。然而,由于國防部無法獲得巴基斯坦的同意,在巴國內安裝國防部固定RFID基礎設施,目前軍方無法讀取從巴基斯坦港口,通過卡車,運往阿富汗的貨物。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固定RFID基礎設施
簡訊稱,軍方現在試圖采用Savi Networks在巴基斯坦安裝的商用RFID基礎構架來解決這個問題。Savi Networks是Savi Technology,和Hutchinson Port Holdings的合資公司。Hutchinson Port Holdings中文名為香港和記黃埔集團,由中國億萬富翁李嘉誠控股。Savi Technology 擁有公司的51%的股份,和記黃埔擁有49%的股份。
自動識別技術項目管理人簡報是5月份由海軍發布,稱希望能修改與Savi Technology的合同,并在上周四開始采用Savi Networks RFID基礎構架。
但是在回應Government Executive提出的一個問題時,空軍Maj. Patrick Ryder - 五角大樓的發言人,稱軍方還在評估在巴基斯坦采用商用方案是否符合國防部信息安全政策。“在風險評估中,商業設備的所有者需要謹慎考慮。” Ryder稱。
Savi Technology發言人Mark Nelson稱國防部不應該對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有任何的懷疑,因為和記黃埔只是Savi Networks的消積投資者。
但是司法觀察(Judicial Watch)主席Tom Fitton稱和記黃埔是中國政府的前沿分子。這個說法來自1998年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分析,分析稱分李嘉誠和北京有直接的聯系,并樂意利用他的商業影響力幫助中國政府實現目標。
上個月,國防部向國會遞交了中國軍事實力的評估報告,報告中提到中國對軍事信息能力的提升, 國防信息中心的高級顧問Philip Coyle稱,如果五角大樓認為中國是潛在敵人,那么國防部必須對一家中資企業掌握的軍方信息網絡感到擔擾。
公共廉正中心(The 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上個月估計,從2001年起,美國為巴基斯坦政府提供了50億美元的資金。考慮到資金的規模,Coyle稱巴基斯坦應該會同意在本國內建架國防部信息網絡構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