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訪談報道  >  正文

曾強:催生中國RFID應用元年

作者:曾強
來源:RFID中國論壇
日期:2007-07-19 13:52:16
摘要:實華開公司總經理曾強,多年致力于RFID產業的發展并就中國RFID應用的問題撰寫了此文。就中國RFID應用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很意見:建立中國RFID標準、推動中國RFID產業,催生RFID在中國各行各業的大規模應用對中國今后創新出一個巨大的RFID產業鏈,擴大內需及就業,提高中國全社會生產、物流通、零售管理整體水平,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隱形護衛,對中國在巨大產業興起之初即主動參與世界RFID產業標準的角逐具有重大意義。
實華開公司總經理曾強,多年致力于RFID產業的發展并就中國RFID應用的問題撰寫了此文。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實華開公司總經理曾強先生  
一、序言:

影響全球經濟DNA的新世紀角逐 

從互聯網到物聯網,人類正在醞釀著一場更大的科技創新。這場創新革命將使得全世界每一個物品存在一個唯一的編碼。通過微小卻功能強大的電子標簽和無線射頻技術(RFID)將人與物之間,及物與物之間進行通信交流,這稱之為一場RFID革命。 

這場通信的革命涉及到每一個廠家的生產與庫存,涉及到醫藥、煙酒的防偽與識別,涉及到伊拉克戰爭中的士兵與軍資物品的快速識別與動態跟蹤,涉及到奧運會門票群讀速檢,涉及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農民牲畜養殖與城市居民食品的安全……總之,RFID未來應用將產生數千億美元的巨大全新產業并影響到國家安全與未來。中國在全球物聯網科技角逐的地位,作為世界制造業的中心及最大的無線通信市場,中國無疑又將成為未來RFID最大的應用市場,因此,建立中國RFID標準、推動中國RFID產業,催生RFID在中國各行各業的大規模應用對中國今后創新出一個巨大的RFID產業鏈,擴大內需及就業,提高中國全社會生產、物流通、零售管理整體水平,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隱形護衛,對中國在巨大產業興起之初即主動參與世界RFID產業標準的角逐具有重大意義。 

加快中國RFID產業標準的制定,促進中國RFID產業發展的核心在于組建并推廣RFID在各行業成功應用的示范經驗并形成各自行業的中國龍頭企業及中國RFID核心應用示范群,以此帶動中國RFID產業的全面發展,將為國家的安全與全球競爭帶來巨大的政治與經濟效益, 全球正處在RFID同時爆發的前夜,2006年全球RFID芯片出貨量第一次超過10億片大關,已經形成了全球RFID應用的元年!對中國既是沖擊也是機遇,鑒于中國整體產業的落后及充盈的外匯實力和巨大的市場前景,吸收中國在無線手機方面教訓與經驗,采取合作與聯盟的方式完成中國RFID標準制定及產業跨越式發展將成為中國掌握國際競爭的主動權提供全新戰略。誰控制了產品的核心應用與標準,誰將主導世界經濟的DNA,誰將掌握國際競爭主動權。 

“……要在最高層來一個重大的戰略思想轉換,把掌握國際競爭主動權的能力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戰略層面”                       
        ——胡錦濤 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體學習會講話 

二、國家安全: 

建立電子標簽RFID中國標準及大規模應用RFID的必要性 

將全世界的每一個物品及動物賦予一個電子身份證代碼并通過無線射頻技術(RFID)識別,正在全球未來經濟形成比移動通信、互聯網更大的物聯網產業。圍繞這一預計在今后五年形成幾千億美元的巨大利益是采用以美歐主導的EPC標準還是采用由我國參與或主導的“中國”標準已經日益演化為異常嚴峻的涉及國家安全及戰略利益之爭的重大議題。  

1. 由美國歐洲制定EPC編碼規則 

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歐洲,率先在十幾年前就為強占全球標準布下大局:由美國產品編碼組織UCC和歐洲產品編碼組織EAN合并而成立的EPC(globel)全球組織是今天世界RFID標準的主流組織。EPC 的目標是提供對物理世界對象的唯一標識。它通過計算機網絡來標識和訪問單個物體,就如在互聯網中使用IP 地址來標識、組織和通信一樣。EPC 提供對物理對象的唯一標識。換句話說,一個EPC 編碼分配給一個且僅一個物品使用,那么全世界產品及動物都將有一個唯一的身份證,這些產品及動物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數據服務器及檢測遙控權全部單向掌握在EPC組織中,并且EPC可以隨時變換編碼規則。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2. 掌握國家經濟命脈,譜繪世界經濟DNA 

今天全世界每個公司的域名及電子郵件的龐大數據大部分都掌握在美國的幾個域名公司的服務器群中,從技術和安全上講,美國安全和軍事部門可以隨時調取全球任何公司任何個人的郵件信息,那么一旦每一個產品每一個動物的身份證及數據解析權也掌握在美歐一個龐大組織中,那么我國經濟的命脈及世界經濟的DNA都將部分掌握在EPC手中,這將對我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構成比今天互聯網更大的威脅。 

3. EPC收取巨額經費 

據了解,美國歐盟主導下的EPC是產品的電子編碼標準,總共將涉及6000多項專利,雖然標準不收費,但設備專利將產生巨額費用。 

對于終端用戶,根據其注冊資金,收費分為5個檔次:注冊資金50萬元以下收注冊費5000元,50萬—100萬(含50萬)收8000元,100萬—500萬(含100萬)收12000元,500萬—1000萬(含500萬)收20000元,1000萬以上(含1000萬)收40000元。 

而這并不僅僅是可能產生的全部費用。如果采用EPC標準,除注冊費用外,中國每年還要向美國交納大量的信道通訊費用;而EPC編碼本身,也會對每個應用它的終端商品收費——與條形碼總是針對一類商品不同的是標簽是針對每個單件產品的。 

由此算來,如果我們采取EPC標準,中國每年將向EPC未來交取巨額費用。 

4. 未來世界,從官員們的飛機票到中國出口制造的動態信息,從物流的時實數據到武器人員的動態跟蹤,從牲畜養殖到食品安全,從藥酒防偽到煤礦安全,RFID將滲透中國經濟社會各個角落。 

5.同時EPC中所含的知識產權問題及未來國家之間,企業之間競爭的話語權問題將導致中國市場有可能成為美、歐標準的最大“殖民地”。 

小結:中國作為世界制造業的中心,和最大的無線應用市場,未來必然是世界RFID最大的應用市場,以應用推動標準,以標準帶動應用,盡快形成巨大的中國RFID應用產業群已是影響國家安全的當務之急。 

三、 兵臨城下: 

全球RFID產業爆炸式發展與中國RFID產業發展的緊迫性 

由于RFID產業標準是未來全球物聯網競爭中的重大話語權,因此全球在過去幾年出現了以美國為首,歐、日、韓緊跟的全球RFID標準及產業的重大布局,并呈現以下幾個特征: 

特征一:2006年是全球RFID大規模發展元年 

RFID產業經過近六十年的技術開發、摸索、市場過高預期、徘徊之后,在千呼萬喚中,2006年終于出現井噴發展,這一年全球RFID的年出貨量第一次歷史性的突破10億片,是過去60年總和的四分之一。2007年至2017年全球出貨量又將比過去60年爆翻350倍。預計2007年全球RFID產值將突破60億美元。 

特征二:全球RFID產業鏈已經形成,并將在2007年創造出60億美元的高速增長初期的產值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特征三:傳統經濟巨頭紛紛登場并獲顯著經濟效益 

1.以美國沃爾瑪、美國國際部、美國藥監局為首的西方行業巨頭早在世紀之初就大張旗鼓推動RFID應用并收效顯著:沃爾瑪用RFID徹底改進供應鏈流程,未來幾年將節省83億美元,其中減少過去大量的條形碼人員成本67億美元、減少庫存成本6億美元、減少遺失及偷盜5.7億美元、有效監控每年10億箱托盤及轉運約3億美元、提高批發中心對全球供應鏈的透視化管理1.8億美元,共83億美元。 

特征四:全球RFID應用由過去的美國國防部、沃爾瑪為主導變為幾十個行業,幾千家公司,幾萬個成功案例的百花爭艷局面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特征五:以美國為首的公司在2006年連續向全球各大RFID公司進行戰略性投資及大規模的并購 

美國占世界2006年并購數目及金額的3/4強。其中以人對人的無線通信為中心的摩托羅拉出資39億美元收購以人對物的無線通信為中心的全球最大RFID公司Symbol,開創世界第一家將人與人,及人與物無線通信合二為一的無線革命新紀元。 

特征六:美歐在全球標準上捷足先登推出EPC標準 

EPC是指由美國主導的產品編碼標準組織UCC與歐洲主導的產品編碼EAN合并之后成立的一個旨在瓜分全球產品動物DNA的超級利益集團EPCglobal公司的產品/動物識別體系和技術規范。 

EPC組織及其母公司GSI希望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一個規模超過移動電話,超過互聯網的“物聯網”,并通過對每一個物品、每一個動物賦予的全球唯一電子碼及數據跟蹤以達到控制全球所有商品及流通的目的。 

小結:由于全球RFID的突然爆發,各國在標準制定,并購布局、采購強制等各方面對中國造成了巨大沖擊,如果中國再不采取對策,在標準方面沒有話語權,將在軟件、硬件及產業鏈上處于被動,在出口方面受大打擊。 

四、群龍無首: 

中國RFID標準胚胎及RFID產業的現狀 

1. RFID中國標準幾近被EPC扼殺在襁褓之中 

經過2000年至2003年的大量技術試驗、資金投入及國際標準專家的強力配合,由國內幾家標準機構聯合成立的中標全國產品與服務統一代碼管理中心(中標)在國內民營企業公司等支持下,于2003年4月16日向全世界宣布國家強制性標準GB18937-2003,這一標準的提出引起了國外強烈反響,標準之爭是觸動美國及西方既得利益的最大神經,在國外既得利益組織封鎖強壓下,一場對中國自己建立RFID標準的圍剿與爭奪愈演愈烈。先是對由中國民營企業公司等中國、日本、美、歐、拉美、亞洲五十家非主流公司發起的RFID中國論壇進行諸多阻撓,又是對未來國家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并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國家強制性”標準NPC-GB19837,在2004年5月8日被突然叫停。信息產業部高度重視RFID,2005年信息產業部牽頭成立國家電子標簽領導小組,與此同時RFID產業上百家企業及幾十家外國企業組建RFID中國產業聯盟。同時中國RFID論壇成為中國RFID最活躍的民間組織之一,形成了政府與企業,中國RIFD產業與世界RFID產業溝通的橋梁,先后有中國政研室、國務院發展中室、國家發改很委、國資委、信息產業部支持。然而由于在組織上、在技術上、在規模上、在資金上、在應用上我國RFID標準有風無雨,至今沒有形成成熟的應用體系。 

在2007年的兩會上,有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代表再次從不同角度疾呼建立中國RFID中國標準關于國家信息安全,將推進RFID中國產業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全新產業,對解決就業及國家和諧具有重大意義,對掌握國際競爭主動權具有現實意義。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2. 中國RFID產業現狀 

特征一:總體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處于低谷徘徊期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特征二:結構上看主要應用還是技術含量較低的低頻應用上,而且應用以第二代身份證為主。沒有標準,沒有IP,沒有龍頭企業,大多數企業及產值徘徊在技術含量低的應用上。 (下圖所示)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特征三: 2008有可能是中國RFID全面發展的元年,中國RFID產業將會在未來發展出巨大的產業規模 
IDTechEX預測:2012年48%的全球RFID產量將來自中、日、韓為主的東亞地區。 

驅動2008中國RFID爆發的四大誘因: 

1.中國2008年科技奧運的倡導 
     
奧運會的門票管理、食品安全、安全防衛、防偽打假、車輛快檢、運動員跟蹤等領域都將帶動RFID產業的全面發展。 

2.全球變暖造成的畜禽類疾病及牲畜追蹤與食品安全 

由于牲畜-食品安全隱患已成為影響創建中國和諧社會越來越嚴峻的問題, 采用RFID技術的“電子標簽”對牲畜進行信息追溯、建立食品安全透明指標體系系統,是用創新思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益嘗試。剛剛在全國涉及22個省市的藍耳豬疫情,引起全國豬肉價格上漲,對和諧社會的構建形成了極大的沖擊,對即將到來的奧運會的城市居民的食品構成了不安全的隱患。 

3.國際零售商對中國供應商在未來幾年要求強制 

   全球以沃爾瑪、麥德龍、家樂福為首的零售商要求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量出口供應商強制性使用RFID代替條形碼。其目的是繼條形碼之后,跨國列強又一次利用高科技手段利用中國的制造業的控制,從原來的以集裝箱為單位,到現在的以產品為單位,對未來經濟的沿海地區和出口型企業將形成信息控制的制高點。 

4.中國防偽打假,WTO后將進入高應用期 

藥、煙酒名牌產品、文化音像制品等大量假冒偽劣物品的存在,在中國加入WTO之后,在中國強調和諧社會之后,將會有巨大的RFID產業需求,目前,中國假冒偽劣產品已占中國GDP的10%。 

五、應用為王: 

中國從信息大國向信息強國邁進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人與人之間的通信發生了三次重大的科技創新,即:(一)人與人之間固定電話創新和廣泛普及改變了人們的家庭生活與固定辦公;(二)人與人之間移動電話創新和廣泛應用改變了人們的戶外生活及移動辦公;(三)人與人之間互聯網創新及廣泛應用改變了人們的時間觀與空間觀。人類可以在虛擬的時空中進行文字、圖像、視頻的互動交流。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2006年中國創造了世界最大的手機移動市場,市場用戶數超過了西方七國之和, 然而中國4.6億的用戶中沒有一個移動標準知識產權是中國自主掌握的,這一局面令中國付出了巨大代價,目前剛剛在3G上建立了中國的TD-SCDMA標準。中國RFID產業應該在全球鏈興起之初就占據主動領導地位,不要讓RFID重演中國移動產業在1G、2G時代雖然成為世界最大的應用市場但卻沒有標準話語權的悲劇。 
    
規模化應用是中國從信息大國向信息強國邁進的關鍵,制定標準是中國從信息大國到信息強國邁進的制高點。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六、 產業整合: 

中國RFID應用示范及產業跨越式發展的道路選擇 

關于催生中國RFID應用及產業布局有三條不同的道路:第一條是原創為主;第二條是吸收照搬為主;第三條整合、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第三條道路。 

考慮到中國RFID整體技術水平特別是原芯片核心技術、尺寸、內存、讀寫速度、價格、工藝、讀取距離、雙頻技術、生物敏感技術等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走第一條發展戰略顯然是在成本開發高和產業化時間長的非明智之舉。對于第二條照搬這路中國作為世界未來RFID的最大市場,拱手將巨大市場讓給外國標準為主的照搬戰略顯然是不符合中國今日國情的,特別是經過中國手機市場的發展與教訓,中國政府用巨大代價才讓風雨飄搖多年的TD-SCDMA在自己標準的家門口為自己的產業找到了3G的根。第三條戰略是強大中的中國大國思維、強國戰略的必然之舉,利用中國強大的市場,整合組建RFID龍頭企業,低成本、快速吸收并收購國際RFID技術領先應用走再創新道路,比較符合國情。 

收購與兼并是全球RFID產業鏈中去年最活躍的亮點。摩托羅拉收購Symbol,美國衛星公司巨頭馬丁公司高價將承擔美國國防部伊拉克戰爭軍資人員動態追蹤的Savi公司收購。在全球150強RFID企業中,去年僅有不到20%的企業盈利。目前以中國強大的市場潛力,雄厚的外匯儲備,強勁的RFID需求,后發的吸收與自主創新,用低價收購換取研發時間,我們認為目前是采取第三條戰略的最佳時機。 

小結:通過國內的規模化應用與國際合作與合并,中國將形成RFID的應用產業群,并擁有全球標準的話語權、年銷售額上百億的跨國產業群,RFID端到端產業鏈的超大型企業。 

結束語:誰控制了全球RFID產品應用及標準誰將影響世界經濟DNA,2006年全球RFID芯片年出貨量10億片標志著全球RFID應用已正式進入規模化爆發的元年,伴隨著中國奧運會應用、牲畜食品安全、煤礦與人身安全、防偽、及全球采購方的強制性執行,隨著中國政府的越來越重視,隨著中國行業應用的層出不窮,隨著呼之欲出的RFID標準出臺,讓我們共同催生構成2008年為中國RFID應用的元年。

實華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由匯豐控股(HSBC Group)、日本軟銀(Soft bank Group)、麥德龍集團(Metro AG)、利維集團(Rewe AG)及中歐集團(Euro-China Group)等國際投資公司共同投資組建。1998年進軍跨國B2B電子商務領域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B2B網站之一。2004年,實華開以負責任和持續創新的精神開始致力于RFID技術在中國的推廣應用。2005年4月,由實華開倡議并發起經中國信息產業商會批準成立“中國信息產業商會射頻識別與電子標簽應用分會”。2005年11月,在國家信產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國資研究中心三大部委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國RFID產業聯盟”,實華開任秘書長單位。同時,在國家信產部、發改委等部門支持下正在積極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RFID國家標準。 

曾強簡介 
     
作為北京實華開電子商務公司的創始人,曾強先生1996年以來一直擔任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曾強先生1985年獲清華大學學士學位,專業應用數學;1988年進而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學位,同年被保送到由諸多美國領先學術機構承辦的現代西方經濟培訓中心深造。在國家信息中心供職后,他又留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獲經濟學碩士。現在他還兼任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客座教授、對外經貿大學客座教授、國家計委和國家工商局客座研究員、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理事、國家電子商務課題負責人,以及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委員會大中國區委員。 

在90年代初期,曾強先生在美國、加拿大積累了創辦科技企業的大量經驗。北京實華開公司創立以來,在他的帶領下積極參與了互聯網及互聯網產業在中國迅速發展壯大、日漸深入人心的過程。實華開公司的首創業務,包括實華開網絡咖啡連鎖店、為中小企業提供網上商務服務的 龍脈計劃、為中國1998年洪水災區人民舉行網上募捐、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的網上直播、EC123網上折扣店,以及為加入世貿后眾多中國企業出口創匯服務的,功能強大的商對商在線交易平臺。實華開管理嚴明、業務扎實,在幾年時間內已迅速成長為一家擁有先進技術、服務品牌,和來自10多個國家雇員的跨國電子商務公司。 

曾強先生是中國改革開放時代學者創業的代表人物之一,長期以來發表了諸多關于世界經濟與中國發展的理論著作。1980-1989年間,他在國內外發表論文50多篇,出版書籍4冊,并獲得1988年唯一的國務院機關論文特等獎。2000年春季,他發表了有關電子商務發展的專著《電子商務的理論與實戰——全球“大局觀”下的中國電子商務》。本書出版后隨即被選作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教材,并獲得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頒發的第13批全國優秀暢銷書獎。同年秋季,他又就中國企業如何迎接加入世貿后的挑戰發表了《走出去的革命》。2001年秋季,經濟出版社繼而出版了由曾強主編、由中央多部委領導、成功企業家和知名學者聯合撰寫的《中國電子商務藍皮書2001》。2002年9月,曾強以學者企業家身份發布了旨在揭示國際經濟變局,演繹亞洲板塊崛起,推動“數字興國”計劃的“三言系列”報告。 

因其在中國知識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上的突出成就,曾強先生在1998年連續兩次被《時代》周刊評為中國新經濟精英,同年還被世界經濟論壇選為“百名未來世界領袖”。1999年,他受邀參加財富論壇,成為該論壇IT圓桌會議的中國企業代表。2000年首次出席在文萊舉行的APEC企業家高峰會,作為代表中國信息產業的唯一演講嘉賓。2001與2002年10月,連續參加在中國上海及墨西哥舉行的APEC會議,分享實華開公司電子商務實踐經驗,共同探討E-APEC發展前景。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