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用移動信息化提升“兩型社會”含金量

作者:長江日報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8-12-11 08:43:30
摘要:——移動信息技術服務武漢城市圈路徑探索

    移動通信在湖北“兩型社會”建設大局中的作用和價值是什么?武漢城市圈獲批為“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機遇,“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而科學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移動信息技術加快傳統產業升級,加快工業現代化進程,必然會成為城市圈建設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移動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提升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的含金量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信息化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十六大報告中就提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在十七大報告中,信息化更是被提到與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位置。

    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了信息通信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國GDP增長主要依靠內需、投資和出口拉動,而日本、歐盟等發達地區則更多地借重信息化。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院士介紹,2007年我國ICT產業對GDP增速的直接貢獻率為13.37%,已經成為第一支柱產業,而日本的這一比例2005年就已達到42.4%。信息化可推動制造技術向高精度、自動化的方向發展,并促進傳統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轉型,還能有效實現節能降耗。ITU估計ICT能幫助全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40%。

    對信息產業自身來說,利用信息化技術節能降耗亦有巨大的空間。比如,電能已經占據中國移動能耗的87%,其中基站設備用的能耗占70%以上。采取遠程監控、自動化技術、機房結構和設備改造等措施可有效節省相關能耗。中國移動已經制訂規劃,力爭2010年單位業務量耗電量比2005年下降40%,對比2005年能耗水平預計當年可節約82億度電量消耗,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94萬噸、節約273萬噸標準煤能耗或174萬輛轎車行駛一年。

    今年9月,我省《武漢城市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批準。城市圈規劃以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與布局、區域市場、統籌城鄉建設、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5個一體化”為抓手,著力打造活力、快捷、安全、生態、和諧“5個城市圈”,在建設發展的各個方面均需要相應信息化解決方案的支撐,這對通信信息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基礎電信運營商來說,這是重要的發展機遇,更是重大的歷史責任。

    移動信息技術是當前信息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在信息化推動城市圈“兩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移動信息技術靈活。機動的信息交互方式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應用于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并在承接產業升級轉移的浪潮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例如借助遠程監控及無線數據傳輸技術,可以輕松實現各類生產機器之間的信息快速交互,節省人力等資源投入,提高工作效率。美國的研究報告證明,如果把工業無線技術用到生產上,可以使生產效率提高10%,降低污染24%。而在我國, 中國移動已經把RFID無線視頻識別技術成功應用在廣州地鐵手機支付等領域,極大地改變了城市的生活面貌。

    在信息化推動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務本身就意味著效率、節約和環保,而移動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還將極大地提升“兩型社會”建設的附加價值。因此也可以說,移動信息化的應用程度越高,“兩型”社會的含金量就越高。

    二、移動信息技術助力“兩型社會”建設的路徑探索

    加快移動信息技術發展,服務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是關鍵。基礎電信運營商作為行業主導力量,更應該放開手腳,大膽試驗、研發新技術、新業務、新產品,加快技術創新進程,推動城市圈的繁榮發展。

    作為移動通信領域的先發企業,湖北移動有責任、更有能力引領移動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服務城市圈發展。近日,中國移動集團公司已增撥5億元計劃資金用于支持武漢城市圈移動信息化建設,湖北移動將結合城市圈發展需求和移動信息技術特點,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對城市圈內通信網、營銷網、信息服務網“三網”的建設,以三網惠九城,滿足城市圈多維度、多層次的信息服務需求。在這張暢通、安全的移動信息網上,方便、快捷的移動信息化 產品將得到廣泛應用,有力地促進城市圈建設,迅速改變城市的面貌和市民的生活方式。

    “活力城市圈”建設可借助移動信息化技術,快速提升行業、企業及農村信息化程度,建設“數字城市”。如“城管通”項目通過對城市區域網格單元的不間斷監控,實現精確、敏捷、高效、全時段、全方位覆蓋的城市網格化管理,目前武漢市6個中心城區已全部投入使用。在新農村建設方面,湖北移動已累計投入數百萬元,共建成300個農村科技信息服務站,“農信通”平臺服務用戶總數已超過100萬。

    “快捷城市圈”可借助M2M(機器對機器)、電子客票等技術的擴大應用,實現交通信息實時采集、智能交通調度等功能和手機刷卡乘車等新型應用,以“智能交通”保障城市交通快捷順暢,物流收發及時、安全可靠。

    “安全城市圈”建設可以“信息安全”為突破口,綜合運用集群網、移動語音門戶、遙感遙控等技術,整合目前比較分散的應急信息資源,提高政府應急聯動指揮調度響應速度及精確度,增強應對突發事件、重大自然災害、群體性事件的預警和應急處理能力。在近年來全省各地應對水災、電荒等各類突發事件的背后,都有移動信息技術的充分保障和支撐。

    “生態城市圈”建設可借助移動無線采集技術,加快環保監控系統建設,如開發重點污染源遠程監控系統和環境質量實時監控系統、對高能耗企業的生產關鍵環節構建監控系統等,大幅提升環保工作效率,保護城市圈的可持續發展。

    “和諧城市圈”建設可廣泛采用基于MAS(移動代理服務)的移動電子政務解決方案,充分發揮二維碼、彩信、手機郵箱、飛信等移動產品的整合優勢,以“電子政務”提升辦事效率,提高政務公開及市民參與度,打造民主和諧、高效廉潔的服務型親民政府。目前湖北移動已在我省開發出許多成功的應用。短信查社保、醫保、駕照積分等信息化服務則早已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三、湖北移動服務武漢城市圈發展的獨特優勢分析

    通信行業的特有發展規律,特別是移動通信對固定電話的取代趨勢,使中國移動近年來已逐漸成長為我國通信行業的最大運營商,也為中國移動服務湖北經濟社會信息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湖北移動近年來一直按照“移動信息專家”的發展定位,致力于將移動信息技術應用于湖北社會發展和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幫助各行各業加快信息化建設及應用,走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之路,并已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通信網絡建設上,湖北移動的無線網絡已覆蓋全省各市州 (林區)、縣市以及2萬多個行政村,服務全省99%以上的人群,EGPRS技術覆蓋了省內縣城及以上區域,實現了全面的網絡覆蓋、穩定的運行質量、安全的網絡架構、卓越的運維體系。在城市圈內,湖北移動還特別實行了網絡大區管理體制,以城市圈內的網絡集中化管理,強化了對城市圈內通信的保障。

    在技術發展上,湖北移動一直領導著移動信息技術發展的方向,推進網絡IP化進展順利,并率先啟動3G網絡的建設,將繼續保持在移動通信領域的先發優勢。2009年湖北移動的TD網絡將率先在城市圈內放號,提供包括可視電話、視頻會議、無線寬帶等服務的豐富快捷的3G應用。

    經過一年多來在節能減排領域的積極探索,湖北移動已經在技術手段和管理體系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節能經驗。一是技術節能,積極開展通信設備和技術的節能改造,實驗推廣風電、光電、燃料電池等清潔能源;二是管理節能,積極推行企業信息化和移動辦公、會議系統,利用視頻會議技術減少差旅消耗;三是社會節能,積極示范、引導客戶參與節能減排,大力推廣電子渠道受理業務,幫助回收廢舊電子配件并研究再利用措施,同時大力推進社會信息化程度促進節能水平。

    在業務研發及資源整合方面,經過多年耕耘,湖北移動在移動通信領域已經建立了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在業務研發、推廣及資源的整合等方面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具有豐富的運營經驗。在服務武漢城市圈發展的進程中,湖北移動將根據“5個一體化”的要求,圍繞“5個城市圈”的具體需要,從政務信息化、應急聯動系統建設、行業企業信息化、城市圈管理、新農村建設、電子商務、數字家庭等方面,細化客戶、企業和社會需求,全力整合產業鏈資源,努力提供適銷對路的移動信息化產品,積極配合政府部門推動城市圈信息化進程,提升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的含金量。

    (作者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北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