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彬:我再次看到摩托羅拉公司對中國的重視
作者:馮禹丁
來源:商務周刊
日期:2008-12-02 10:18:53
摘要:“我再次看到摩托羅拉公司對中國的重視”——專訪摩托羅拉中國區總裁高瑞彬
“我再次看到摩托羅拉公司對中國的重視”
——專訪摩托羅拉中國區總裁高瑞彬
《商務周刊》:在目前發達國家紛紛爆發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摩托羅拉在中國的策略是否會發生變化?
高瑞彬: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剛好碰到金融危機,我們剛剛宣布業績,繼續重申中國是我們全球的戰略重點,把中國作為我們在全球整個戰略重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地。我覺得再次看到了摩托羅拉公司對中國的重視,也對中國這個團隊抱有很大的期望。結合這幾個方面,我想說金融危機肯定對全世界都會有影響,可是相對來說,中國的影響應該是最小的,在這個基礎上中國還有很多機會。
根據第三季度的財報,考慮到整個金融風暴的影響,我們決定在2009年底之前還是繼續維持一個公司。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會先鞏固手機業務,把它做成一個非常健康的事業部。再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公司結構調整會使整個組織更加精簡,讓我們能夠輕裝上陣,去面對下一步的競爭。所以我覺得經濟危機確實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做調整的機會,為下一步的發展打下一個比較好的基礎。
《商務周刊》:您在摩托羅拉整15年了,基本上全程見證了摩托羅拉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您覺得15年間中國市場發生了哪些變化,摩托羅拉在其中經歷了哪些變遷?
高瑞彬:我覺得細分起來,中國移動通信市場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模擬、數字和3G。1987年,摩托羅拉在北京設立辦事處,同一年中國首個 900MHz模擬移動電話網絡在廣東開通,那時候的摩托羅拉“大哥大”因為昂貴的價格和不菲的通話費用,還有拿在手里面的派頭,一度成為身份的象征。 1996年,中國數字通信(GSM)網絡開通,手機日益平民化,手機價格從數千元到現在很多是繳納話費白送手機。2001年6月,中國移動完全關閉模擬移動電話網,“大哥大”悄然退場。摩托羅拉BP機和大哥大的歷史,就是中國通訊迅速發展和快速升級的縮影。現在,中國已經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3G標準,摩托羅拉也在歐美主流手機廠商中第一個推出了中國自主標準的TD-SCDMA手機L800t。3G牌照將在不遠的將來就會發放,中國人享受3G的體驗就在眼前。
《商務周刊》:摩托羅拉1990年代在中國的手機和通信設備領域都曾獨占鰲頭,后來愛立信和諾基亞等后起之秀的表現壓過了摩托羅拉,您認為這種消長背后的背景原因有哪些?您個人覺得,15年間您參與的摩托羅拉在中國的重要戰略決策有哪些得失?
高瑞彬:我先講一下摩托羅拉公司80年的一個歷史回顧,這80年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其實移動通信發展也就是25年,移動通信最早是摩托摩拉開創的,汽車電子、半導體的技術,包括BP機,以及美國“登月計劃”的通信傳輸技術都是摩托摩拉發明的。所以我們在不同的階段,都必須要有新的突破、新的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隨著技術的普及,競爭者更多,我們就需要有一些新的創新,往上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事實上在當時模擬技術過渡到數字技術轉換的時候,因為我們模擬技術做得太好了,所以我們不大愿意轉換得太快。相對來說,這讓我們向數字的轉換有點落后。所以我覺得,這當中我們要居安思危,我們做得很好的時候,也是我們有危險的時候。那么反過來講,現在有危險的時候,其實也是有機會的時候,因為我們的競爭對手可能也會犯錯誤,所以我們也有機會重新發展。
《商務周刊》:具體來說,這樣的機會在哪里?
高瑞彬:我覺得,這80年走過來,依靠的是我們不斷的創新,所以要走出一個困境,接下來我們還是要靠創新,從技術創新、應用創新到服務創新、組織創新,從各方面創新。摩托羅拉剛剛宣布會整合我們的手機軟件平臺,采用谷歌的Android 平臺。這對我們下一步的移動互聯網業務會有很大的一個優勢。同時,我們還會采用微軟的操作系統來做移動辦公的商務應用。我覺得,這兩個平臺對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好處,我們以后開發出來的終端會更符合消費者和企業用戶在互聯網上的需求,我們會提供給用戶更多豐富的應用,來滿足他們在寬帶網絡方面的需求。我們現在這個抉擇做得非常及時,有助于我們下一步發展。
《商務周刊》:這兩部分的研發都放在中國進行嗎?
高瑞彬:對,我們在這里有很大一個開發團隊,我們這個研發中心除了研發之外,還準備了很多先進的實驗室,進行整個手機測試,包括電磁波干擾對人體的影響,包括我們產品的可靠性、安全性等等。這方面,我們也是唯一一家在中國具有這樣能力的跨國公司。此外,我們在中國研發的深度、力度跟投入都是最大的。一旦我們把這些平臺整合好,我們就有這個能力去開發出滿足運營商、滿足市場和消費者應用的終端。
事實上,1993年摩托羅拉第一個在中國做研發,在研發人員的本土化上面我們也是做的最早。如果你參觀過我們的研發中心,可以看到我們是從基礎研究做起,包括手機手寫識別軟件、語音識別軟件,還有手機用的環保材料、節能減排等功能,還有下一代的寬帶移動通訊技術研究,都是在中國研發基地來做。我們也從事整機產品的開發,包括現在移動通訊和網絡設備全球的研發基地都在中國,以中國來支持全球的市場。我們現在有3000多人的研發規模,從基礎研發到產品開發都能在中國做,從研發的全方位性,以及深度和廣度來說我們都有獨到的地方。
——專訪摩托羅拉中國區總裁高瑞彬
《商務周刊》:在目前發達國家紛紛爆發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摩托羅拉在中國的策略是否會發生變化?
高瑞彬: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剛好碰到金融危機,我們剛剛宣布業績,繼續重申中國是我們全球的戰略重點,把中國作為我們在全球整個戰略重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地。我覺得再次看到了摩托羅拉公司對中國的重視,也對中國這個團隊抱有很大的期望。結合這幾個方面,我想說金融危機肯定對全世界都會有影響,可是相對來說,中國的影響應該是最小的,在這個基礎上中國還有很多機會。
根據第三季度的財報,考慮到整個金融風暴的影響,我們決定在2009年底之前還是繼續維持一個公司。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會先鞏固手機業務,把它做成一個非常健康的事業部。再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公司結構調整會使整個組織更加精簡,讓我們能夠輕裝上陣,去面對下一步的競爭。所以我覺得經濟危機確實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做調整的機會,為下一步的發展打下一個比較好的基礎。
《商務周刊》:您在摩托羅拉整15年了,基本上全程見證了摩托羅拉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您覺得15年間中國市場發生了哪些變化,摩托羅拉在其中經歷了哪些變遷?
高瑞彬:我覺得細分起來,中國移動通信市場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模擬、數字和3G。1987年,摩托羅拉在北京設立辦事處,同一年中國首個 900MHz模擬移動電話網絡在廣東開通,那時候的摩托羅拉“大哥大”因為昂貴的價格和不菲的通話費用,還有拿在手里面的派頭,一度成為身份的象征。 1996年,中國數字通信(GSM)網絡開通,手機日益平民化,手機價格從數千元到現在很多是繳納話費白送手機。2001年6月,中國移動完全關閉模擬移動電話網,“大哥大”悄然退場。摩托羅拉BP機和大哥大的歷史,就是中國通訊迅速發展和快速升級的縮影。現在,中國已經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3G標準,摩托羅拉也在歐美主流手機廠商中第一個推出了中國自主標準的TD-SCDMA手機L800t。3G牌照將在不遠的將來就會發放,中國人享受3G的體驗就在眼前。
《商務周刊》:摩托羅拉1990年代在中國的手機和通信設備領域都曾獨占鰲頭,后來愛立信和諾基亞等后起之秀的表現壓過了摩托羅拉,您認為這種消長背后的背景原因有哪些?您個人覺得,15年間您參與的摩托羅拉在中國的重要戰略決策有哪些得失?
高瑞彬:我先講一下摩托羅拉公司80年的一個歷史回顧,這80年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其實移動通信發展也就是25年,移動通信最早是摩托摩拉開創的,汽車電子、半導體的技術,包括BP機,以及美國“登月計劃”的通信傳輸技術都是摩托摩拉發明的。所以我們在不同的階段,都必須要有新的突破、新的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隨著技術的普及,競爭者更多,我們就需要有一些新的創新,往上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事實上在當時模擬技術過渡到數字技術轉換的時候,因為我們模擬技術做得太好了,所以我們不大愿意轉換得太快。相對來說,這讓我們向數字的轉換有點落后。所以我覺得,這當中我們要居安思危,我們做得很好的時候,也是我們有危險的時候。那么反過來講,現在有危險的時候,其實也是有機會的時候,因為我們的競爭對手可能也會犯錯誤,所以我們也有機會重新發展。
《商務周刊》:具體來說,這樣的機會在哪里?
高瑞彬:我覺得,這80年走過來,依靠的是我們不斷的創新,所以要走出一個困境,接下來我們還是要靠創新,從技術創新、應用創新到服務創新、組織創新,從各方面創新。摩托羅拉剛剛宣布會整合我們的手機軟件平臺,采用谷歌的Android 平臺。這對我們下一步的移動互聯網業務會有很大的一個優勢。同時,我們還會采用微軟的操作系統來做移動辦公的商務應用。我覺得,這兩個平臺對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好處,我們以后開發出來的終端會更符合消費者和企業用戶在互聯網上的需求,我們會提供給用戶更多豐富的應用,來滿足他們在寬帶網絡方面的需求。我們現在這個抉擇做得非常及時,有助于我們下一步發展。
《商務周刊》:這兩部分的研發都放在中國進行嗎?
高瑞彬:對,我們在這里有很大一個開發團隊,我們這個研發中心除了研發之外,還準備了很多先進的實驗室,進行整個手機測試,包括電磁波干擾對人體的影響,包括我們產品的可靠性、安全性等等。這方面,我們也是唯一一家在中國具有這樣能力的跨國公司。此外,我們在中國研發的深度、力度跟投入都是最大的。一旦我們把這些平臺整合好,我們就有這個能力去開發出滿足運營商、滿足市場和消費者應用的終端。
事實上,1993年摩托羅拉第一個在中國做研發,在研發人員的本土化上面我們也是做的最早。如果你參觀過我們的研發中心,可以看到我們是從基礎研究做起,包括手機手寫識別軟件、語音識別軟件,還有手機用的環保材料、節能減排等功能,還有下一代的寬帶移動通訊技術研究,都是在中國研發基地來做。我們也從事整機產品的開發,包括現在移動通訊和網絡設備全球的研發基地都在中國,以中國來支持全球的市場。我們現在有3000多人的研發規模,從基礎研發到產品開發都能在中國做,從研發的全方位性,以及深度和廣度來說我們都有獨到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