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塞車 考問交通信息化
作者:冰人
                        來源:計算機世界網
                        日期:2008-05-12 09:07:09
                    摘要:發展的不平衡更引發了ETC系統的不兼容和統一的信息發布平臺的缺失。同時,速通卡成本過高、推廣過慢、跨省統一協調道路交通資源機制的缺位等問題,也加劇了高速公路“信息化堵塞”的問題。 
                    
                      這經歷太痛苦了!”長途跋涉的同事小田終于回到了北京,然而被困高速路26個小時的痛苦經歷,卻依舊堵在她的心里。  
愈演愈烈的“五一”大堵車考驗著人們的耐力。5月1日,記者被困京承高速,用兩個小時才走完原本40分鐘的路程;同一天,記者的另一些同事則被京石高速路上靜臥的長長車龍所震撼,忍受了數小時的爬行后中途折返,放棄了憧憬已久的全家出游計劃;5月3日,小田被困在返京的高速路中長達26個小時!
堵車信息無從獲知
“最可怕的是沒有信息提示,也沒人給我們指條能走的道兒,如果不是修車時打聽了一下,恐怕就不止26個小時。”講述起被困經歷,小田仍然心有余悸。
“五一”期間,小田租車去了向往已久的內蒙古呼和浩特。暢快游玩一通之后,5月3日,一行人驅車上了高速路準備沿原路返回。
本想著與來時一樣,用6小時左右就能返回北京。可出乎意料的是,當她們就要駛入河北省境內的高速路段時,車輪忽然壞了。就在這時,大風夾雜著冰雹也湊熱鬧似地撲天蓋地而來,小田一行人只得停靠在路旁,蜷縮在車中等待高速救援。突然的變故給返京之旅蒙上了一層陰影。
暴風退去,高速救援人員趕到并為她們更換了輪胎。然而維修人員稱,高速路河北段可能出了事故,已經堵了好長的車隊,如果不改道恐怕明天也回不了北京。
“如果真是這樣,過了那么多收費站為什么沒有一個工作人員告知我們呢?沿途也沒有分流疏導的工作人員呀?”小田想。
事實上,隨著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設,國內大部分高速公路的收費信息系統已經實現了互聯互通,救援通信也可以保障暢通。在北京市內和周邊地區,包括小田在內的北京司機都已經習慣了按照實時道路信息預報行車。
記者向該地段某高速路管理部門求證當日路況信息的預報情況,得到的答復是: 管理部門只負責本區域內的交通預報,而且短信提示只發給訂閱的用戶,其余情況概不負責。
當時,小田既沒有收到短信,也沒有在手機無線網絡上查到相關路況信息,而路旁報道內蒙當地交通流量的信息牌就更沒有什么用了。
小田一行將信將疑地繼續向河北駛去。沒過多久,她們就被前方一眼望不到邊的車龍震懾住了。于是她們果斷地決定繞道大同,并在被堵之前從最近的高速出口“逃離”了困境。但是她們逃過一災又遭一劫。
速通卡成擺設
“要是能用速通卡,不用在各收費站耽擱時間,估計也不會被困一夜了。”小田抱怨道:每過一個行政區劃就會有一個收費站,而一路上,由于各地的速通卡系統安裝不齊,且大多互不兼容,速通設備基本上成了擺設,而一次次的排隊交費則把她們拖入了最后的困境。
在繞行100多公里后,小田的車子開向了京大高速,此刻已是深夜,然而路面上的車輛沒有減少。當她們接近京大高速收費站時才發現,夜色中前方的路已被運煤的大貨車堵死,且所有的貨車都關閉了發動機。一瞬間,小田一行已然陷入車海無法脫身了。
據了解,小田遭遇到的“京大夜間堵車狀況”已持續有些年頭了,部分貨車司機戲稱之為“京大貨車困局”。
記者曾就此問題試圖采訪當地高速管理部門,但對方表示對此狀況并不知情。然而據知情人士透露,“京大夜間堵車”由來已久,其原由在于對貨車的檢查。
這位知情人士稱,京大線是大同向北京公路運輸的大動脈,每天都有大量運煤的貨車通過。“按照規定,貨車必須經過檢查才能進入京大高速,白天還好些,而夜里檢查站就下班了,貨車就只能從12點等到第二天6點。”
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雖然高速收費夜間依然開放,但數量龐大的大貨車把進入高速的路堵死了,而對于非貨車,即使有兼容的速通卡,沒有了車道也就被連累“值夜班”了。
高速路“卡”在哪?
近年來,中國各地的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應用RFID技術的ETC(電子收費系統),也就是所謂的速通卡系統得到了大面積應用,在北京電子繳費終端已安裝了近兩萬個,在廣東這一數字已超過10萬;網絡化收費系統也使各地收費站的互聯互通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人工測速、電子眼監控、GPS等綜合信息采集體系也建立了起來。
然而,信息化了的高速公路卻沒能禁得起“五一”期間汽車洪流的考驗,究竟高速公路“卡”在哪了呢?
“從技術角度講,高速公路不高速的問題出在信息化不平衡發展上。”計世資訊分析師孫巍峰一語中的。
孫巍峰介紹說,目前在我國的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以及京津地區,由于經濟發達,物流頻繁,高速公路發展迅速,其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且發展相對成熟。然而,道路不是分割的系統,其他地區高速公路和其信息化起步較晚,加之道路規劃的不平衡發展、各地管理等軟環境的參差不齊以及車流量的瞬時增加,都使得我國高速路信息化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凸現出來。
發展的不平衡更引發了ETC系統的不兼容和統一的信息發布平臺的缺失。同時,速通卡成本過高、推廣過慢、跨省統一協調道路交通資源機制的缺位等問題,也加劇了高速公路“信息化堵塞”的問題。
                    
                愈演愈烈的“五一”大堵車考驗著人們的耐力。5月1日,記者被困京承高速,用兩個小時才走完原本40分鐘的路程;同一天,記者的另一些同事則被京石高速路上靜臥的長長車龍所震撼,忍受了數小時的爬行后中途折返,放棄了憧憬已久的全家出游計劃;5月3日,小田被困在返京的高速路中長達26個小時!
堵車信息無從獲知
“最可怕的是沒有信息提示,也沒人給我們指條能走的道兒,如果不是修車時打聽了一下,恐怕就不止26個小時。”講述起被困經歷,小田仍然心有余悸。
“五一”期間,小田租車去了向往已久的內蒙古呼和浩特。暢快游玩一通之后,5月3日,一行人驅車上了高速路準備沿原路返回。
本想著與來時一樣,用6小時左右就能返回北京。可出乎意料的是,當她們就要駛入河北省境內的高速路段時,車輪忽然壞了。就在這時,大風夾雜著冰雹也湊熱鬧似地撲天蓋地而來,小田一行人只得停靠在路旁,蜷縮在車中等待高速救援。突然的變故給返京之旅蒙上了一層陰影。
暴風退去,高速救援人員趕到并為她們更換了輪胎。然而維修人員稱,高速路河北段可能出了事故,已經堵了好長的車隊,如果不改道恐怕明天也回不了北京。
“如果真是這樣,過了那么多收費站為什么沒有一個工作人員告知我們呢?沿途也沒有分流疏導的工作人員呀?”小田想。
事實上,隨著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設,國內大部分高速公路的收費信息系統已經實現了互聯互通,救援通信也可以保障暢通。在北京市內和周邊地區,包括小田在內的北京司機都已經習慣了按照實時道路信息預報行車。
記者向該地段某高速路管理部門求證當日路況信息的預報情況,得到的答復是: 管理部門只負責本區域內的交通預報,而且短信提示只發給訂閱的用戶,其余情況概不負責。
當時,小田既沒有收到短信,也沒有在手機無線網絡上查到相關路況信息,而路旁報道內蒙當地交通流量的信息牌就更沒有什么用了。
小田一行將信將疑地繼續向河北駛去。沒過多久,她們就被前方一眼望不到邊的車龍震懾住了。于是她們果斷地決定繞道大同,并在被堵之前從最近的高速出口“逃離”了困境。但是她們逃過一災又遭一劫。
速通卡成擺設
“要是能用速通卡,不用在各收費站耽擱時間,估計也不會被困一夜了。”小田抱怨道:每過一個行政區劃就會有一個收費站,而一路上,由于各地的速通卡系統安裝不齊,且大多互不兼容,速通設備基本上成了擺設,而一次次的排隊交費則把她們拖入了最后的困境。
在繞行100多公里后,小田的車子開向了京大高速,此刻已是深夜,然而路面上的車輛沒有減少。當她們接近京大高速收費站時才發現,夜色中前方的路已被運煤的大貨車堵死,且所有的貨車都關閉了發動機。一瞬間,小田一行已然陷入車海無法脫身了。
據了解,小田遭遇到的“京大夜間堵車狀況”已持續有些年頭了,部分貨車司機戲稱之為“京大貨車困局”。
記者曾就此問題試圖采訪當地高速管理部門,但對方表示對此狀況并不知情。然而據知情人士透露,“京大夜間堵車”由來已久,其原由在于對貨車的檢查。
這位知情人士稱,京大線是大同向北京公路運輸的大動脈,每天都有大量運煤的貨車通過。“按照規定,貨車必須經過檢查才能進入京大高速,白天還好些,而夜里檢查站就下班了,貨車就只能從12點等到第二天6點。”
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雖然高速收費夜間依然開放,但數量龐大的大貨車把進入高速的路堵死了,而對于非貨車,即使有兼容的速通卡,沒有了車道也就被連累“值夜班”了。
高速路“卡”在哪?
近年來,中國各地的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應用RFID技術的ETC(電子收費系統),也就是所謂的速通卡系統得到了大面積應用,在北京電子繳費終端已安裝了近兩萬個,在廣東這一數字已超過10萬;網絡化收費系統也使各地收費站的互聯互通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人工測速、電子眼監控、GPS等綜合信息采集體系也建立了起來。
然而,信息化了的高速公路卻沒能禁得起“五一”期間汽車洪流的考驗,究竟高速公路“卡”在哪了呢?
“從技術角度講,高速公路不高速的問題出在信息化不平衡發展上。”計世資訊分析師孫巍峰一語中的。
孫巍峰介紹說,目前在我國的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以及京津地區,由于經濟發達,物流頻繁,高速公路發展迅速,其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且發展相對成熟。然而,道路不是分割的系統,其他地區高速公路和其信息化起步較晚,加之道路規劃的不平衡發展、各地管理等軟環境的參差不齊以及車流量的瞬時增加,都使得我國高速路信息化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凸現出來。
發展的不平衡更引發了ETC系統的不兼容和統一的信息發布平臺的缺失。同時,速通卡成本過高、推廣過慢、跨省統一協調道路交通資源機制的缺位等問題,也加劇了高速公路“信息化堵塞”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