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食品安全“路線圖”
作者:王剛
來源:比特網
日期:2008-05-22 09:08:52
摘要:根據“大部制”的規劃,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劃入衛生部。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食品安全關注度愈來愈高的今天,這一改革成為公眾和輿論關注的熱點,也成為本次“大部制”改革的重點之一。
關鍵詞:食品安全
在今年年初的兩會上,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大部制”,與前幾次不同,國務院的第6次機構調整并非單純的著眼于機構的成立與裁撤,而是將重點放在了機構職能的整合上。根據“大部制”的規劃,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劃入衛生部。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食品安全關注度愈來愈高的今天,這一改革成為公眾和輿論關注的熱點,也成為本次“大部制”改革的重點之一。
從阜陽奶粉案到后來的蘇丹紅,再到多寶魚,福壽螺,紅心蛋……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詞一時間讓中國的老百姓“談食色變”。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令消費者對于“該吃什么、還能吃什么”產生了猶豫和疑惑。這些食品安全問題也在不斷挑戰著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
國家和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2007年出臺了《食品安全管理條例》,開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2008年年初的“兩會”出臺“大部制”改革方案,食品安全管理再上臺階;食品安全法草案開始征集意見,擬對危害公眾的食品安全事件從法律角度加大懲戒力度……一記記重拳擊向食品安全問題。但是,這些能否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在不斷立法的同時,我們還能為食品安全做些什么?開啟食品安全的大門的鑰匙又在哪里?
奧運來臨,食品安全快速升溫
隨著奧運會日漸臨近,任何與這一盛事有關的問題都牽動著13億中國人的神經,奧運會的食品安全問題自然也備受關注。
2008年 4月18日,國家質檢總局局長、黨組書記李長江在北京市檢查奧運食品供應企業和奧運場館特種設備時強調,各有關單位一定要全面采取措施,環環相扣,確保奧運食品、特種設備安全,奧運食品安全絕不能出現一絲一毫的疏漏。
近日,農業部又印發了《奧運期間動物衛生及動物產品安全監管工作方案》下發所屬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畜牧獸醫(農業、農牧)廳(局、委、辦)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一場“保衛奧運食品安全的戰役”也在北京、青島等城市打響……食品安全問題正隨著奧運倒計時的時鐘不斷升溫。
“大部制”下的食品安全路線圖
由于食品安全關乎民生,被稱為是從農田到餐桌涉及職能部門最多、責權利最難扯清的監管領域。
五年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更名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統籌食品安全綜合監督職責。然而,這個統籌部門自上而下沒有食品安全監管隊伍,食品安全標準由衛生部制定,農產品生產環節、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和消費流通環節,分別由農業、質檢、工商、衛生幾個部門分水而治。
此后,阜陽奶粉、蘇丹紅等食品安全事件,“踢皮球現象”的不斷出現,顯示了各部門之間協調機制的軟肋。
大衛生部成立后,明確由衛生部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責任,并相應對食品安全監管隊伍進行整合。至此,大部制下,以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基礎,相關部門統籌協調的食品安全路線圖漸漸清晰。
依靠技術手段抓源治本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不斷加強,但是食品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除了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管理部門亟需整合外,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問責制度”,從食品安全問題的源頭查堵補漏是必行之路。
在從田間到餐桌的長鏈條中,由于環節繁多,監管部門職權難以清晰界定,導致了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將很難追溯問題產生的源頭,追究責任更是無從談起。
雖然在“大部制”改革之后,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并入衛生部,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較之以往更加清晰。但是,無可回避的事實,我們的“大部制”到現在為止也只是剛剛“滿月”,而且職能的整合、轉變絕非換個名字那么簡單,在部委內部尚未完成基本的定機構、人員、編制整合的情況下,“大部制”依然很難發揮真正的作用。加之,在食品安全領域,“政出多門”,各部門制定的標準不“標準”的情況由來已久,絕非一次機構調整可以立竿見影的,各項法規、標準的厘清、制定和推行也必將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
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將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完全押寶在“大部制”和食品安全法上,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如何控制源頭才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真正要害。顯然,單單依靠法律或者政策手段難以實現對食品安全問題源頭的真正控制。
而奧運食品安全管理的新思路,為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在即將舉辦的北京夏季奧運會上,被確定的奧運食品將一律加貼RFID“電子標簽”,實現對供應食品的全程跟蹤,確保從源頭開始保障奧運食品的安全。
據國家“金卡”工程的承擔者之一,同時已經將RFID射頻識別技術應用于奧運食品安全領域的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RFID領域相關負責人介紹,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該技術通過將承印物與電子標簽相結合,實現了無線即時讀取、大容量和高速數據處理以及高度自動化等功能。
與傳統的條形碼技術相比,RFID具有明顯的優勢。它可以實現處理數據過程無需人工干預,并且與條形碼一次性使用,易損壞不同,RFID標簽具有可讀寫,反復使用和耐高溫、耐油污,不怕污染等顯著特性。目前,這一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產品追蹤,物流管理等領域。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權威教授認為,“從農田到餐桌”這條供應鏈有著如此復雜的影響因素,應該建立以食品為中心的全程監控體系:食品溯源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形成閉環。RFID技術應用使得從源頭控制食品安全成為現實。
從阜陽奶粉案到后來的蘇丹紅,再到多寶魚,福壽螺,紅心蛋……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詞一時間讓中國的老百姓“談食色變”。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令消費者對于“該吃什么、還能吃什么”產生了猶豫和疑惑。這些食品安全問題也在不斷挑戰著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
國家和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2007年出臺了《食品安全管理條例》,開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2008年年初的“兩會”出臺“大部制”改革方案,食品安全管理再上臺階;食品安全法草案開始征集意見,擬對危害公眾的食品安全事件從法律角度加大懲戒力度……一記記重拳擊向食品安全問題。但是,這些能否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在不斷立法的同時,我們還能為食品安全做些什么?開啟食品安全的大門的鑰匙又在哪里?
奧運來臨,食品安全快速升溫
隨著奧運會日漸臨近,任何與這一盛事有關的問題都牽動著13億中國人的神經,奧運會的食品安全問題自然也備受關注。
2008年 4月18日,國家質檢總局局長、黨組書記李長江在北京市檢查奧運食品供應企業和奧運場館特種設備時強調,各有關單位一定要全面采取措施,環環相扣,確保奧運食品、特種設備安全,奧運食品安全絕不能出現一絲一毫的疏漏。
近日,農業部又印發了《奧運期間動物衛生及動物產品安全監管工作方案》下發所屬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畜牧獸醫(農業、農牧)廳(局、委、辦)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一場“保衛奧運食品安全的戰役”也在北京、青島等城市打響……食品安全問題正隨著奧運倒計時的時鐘不斷升溫。
“大部制”下的食品安全路線圖
由于食品安全關乎民生,被稱為是從農田到餐桌涉及職能部門最多、責權利最難扯清的監管領域。
五年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更名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統籌食品安全綜合監督職責。然而,這個統籌部門自上而下沒有食品安全監管隊伍,食品安全標準由衛生部制定,農產品生產環節、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和消費流通環節,分別由農業、質檢、工商、衛生幾個部門分水而治。
此后,阜陽奶粉、蘇丹紅等食品安全事件,“踢皮球現象”的不斷出現,顯示了各部門之間協調機制的軟肋。
大衛生部成立后,明確由衛生部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責任,并相應對食品安全監管隊伍進行整合。至此,大部制下,以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基礎,相關部門統籌協調的食品安全路線圖漸漸清晰。
依靠技術手段抓源治本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不斷加強,但是食品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除了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管理部門亟需整合外,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問責制度”,從食品安全問題的源頭查堵補漏是必行之路。
在從田間到餐桌的長鏈條中,由于環節繁多,監管部門職權難以清晰界定,導致了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將很難追溯問題產生的源頭,追究責任更是無從談起。
雖然在“大部制”改革之后,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并入衛生部,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較之以往更加清晰。但是,無可回避的事實,我們的“大部制”到現在為止也只是剛剛“滿月”,而且職能的整合、轉變絕非換個名字那么簡單,在部委內部尚未完成基本的定機構、人員、編制整合的情況下,“大部制”依然很難發揮真正的作用。加之,在食品安全領域,“政出多門”,各部門制定的標準不“標準”的情況由來已久,絕非一次機構調整可以立竿見影的,各項法規、標準的厘清、制定和推行也必將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
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將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完全押寶在“大部制”和食品安全法上,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如何控制源頭才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真正要害。顯然,單單依靠法律或者政策手段難以實現對食品安全問題源頭的真正控制。
而奧運食品安全管理的新思路,為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在即將舉辦的北京夏季奧運會上,被確定的奧運食品將一律加貼RFID“電子標簽”,實現對供應食品的全程跟蹤,確保從源頭開始保障奧運食品的安全。
據國家“金卡”工程的承擔者之一,同時已經將RFID射頻識別技術應用于奧運食品安全領域的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RFID領域相關負責人介紹,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該技術通過將承印物與電子標簽相結合,實現了無線即時讀取、大容量和高速數據處理以及高度自動化等功能。
與傳統的條形碼技術相比,RFID具有明顯的優勢。它可以實現處理數據過程無需人工干預,并且與條形碼一次性使用,易損壞不同,RFID標簽具有可讀寫,反復使用和耐高溫、耐油污,不怕污染等顯著特性。目前,這一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產品追蹤,物流管理等領域。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權威教授認為,“從農田到餐桌”這條供應鏈有著如此復雜的影響因素,應該建立以食品為中心的全程監控體系:食品溯源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形成閉環。RFID技術應用使得從源頭控制食品安全成為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