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pass能否撬動NFC的蛋糕?
作者:通訊世界 孫杰賢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8-08-26 17:48:18
摘要:SIMpass技術由于僅僅改動了SIM卡,并沒有改變 SIM卡在與手機通信中的被動地位,難以調動手機硬件資源,應用范圍受到限制,只能視為是非接觸卡片的SIM卡形態,并非真正意義上的NFC技術,它不具有讀卡仿真和點對點通信這兩個重要功能,應用場合有限,只能作為NFC的一個初級階段。
只要將手機在閘機上刷一下,就能輕松進站坐地鐵,省去了排隊購票或者隨身攜帶地鐵乘車卡的不便。從8月17日起,廣州的手機用戶只要去移動營業廳更換一張新的SIM卡(號碼不變),加裝一隱形天線,手中的手機便腰身變為一張地鐵票,即可享受快捷、時尚的消費體驗。
“手機地鐵票”是雙界面SIM卡進入地鐵領域的首個應用,背后的技術支撐是握奇數據的SIMpass技術。根據握奇數據網站的介紹,SIMpass卡是一張雙界面的多功能應用智能卡,具有非接觸和接觸兩個界面。接觸界面上可以實現SIM應用,完成手機卡的通信功能;非接觸界面可以同時支持各種非接觸應用。手機開機時,SIMpass可以很好的支持非接觸應用和電信應用同時工作,即在撥打接聽電話以及收發短信的同時進行非接觸交易。而在手機關機以及手機電池沒電的情況下,SIMpass 卡就像一張普通的非接觸卡一樣也可以正常工作。
SIMpass卡可以很好的支持 PBOC2.0電子錢包應用,并且還可以通過短信的方式,實現空中圈存。這樣使用者就不需要到指定的充值點去進行充值,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充值,使用者還可以通過STK菜單查詢充值記錄,消費記錄以及錢包余額等信息。雖然握奇數據將SIMpass看作是NFC移動支付解決方案之一,但業界還是習慣將兩者分開來對待。因為,SIMpass不具有FNC讀卡仿真和點到點通信功能,而這也是NFC重要特征所在。
SIMpass的突出優勢在于僅需升級SIM卡,成本低,部署靈活,對終端的依賴性低。關鍵的是,它將支付功能完全整合在SIM中,便于電信運營商對業務的掌控,因此受到運營商的追捧。那么作為目前移動支付市場最主要的兩種技術實現方式,SIMpass能否撬動NFC的蛋糕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正如上面所說,SIMpass技術由于僅僅改動了SIM卡,并沒有改變SIM卡在與手機通信中的被動地位,難以調動手機硬件資源,應用范圍受到限制,只能視為是非接觸卡片的SIM卡形態,并非真正意義上的NFC技術,它不具有讀卡仿真和點對點通信這兩個重要功能,應用場合有限,只能作為NFC的一個初級階段。而且,SIMpass只具備基本的安全屬性,可滿足當前小額支付的安全需求,缺乏對高安全環境的支持,尤其是對銀行支付類產品的支持。
其次,NFC目前已經把蛋糕做大,也獲得業界的廣泛認可。其產業聯盟包括芯片廠商、智能卡廠商,手機制造商、移動運營商,銀行金融機構,公交公司和商戶等完備的上下游資源:芯片有恩智浦(前身為飛利浦半導體),智能卡有金雅拓(Gmalto),手機有諾基亞,運營商有AT&T,銀行有匯豐,信用卡組織有VISA,而且GSMA也在大力推廣NFC移動支付。而SIMpass根本沒形成自己的生態鏈,在國內,也只有握奇數據在積極進行著市場推廣,由于發展前景不明朗,其他智能卡廠商均未跟進。這種態勢決定了SIMpass只能作為一個暫時填補市場空白的產品獲得某些短期利益,而無法真正具備長期的市場生命力。
還有,給人非常直觀的一點。SIMpass方案中射頻天線是外置的(雙界面SIM卡技術無法實現天線的內置),其安裝不可靠問題是一個無法跨越的軟肋,而且在筆者看來是一個死穴。任何人看過安裝了SIMpass卡手機的人都會為那個脆弱的辮子(天線)捏一把汗。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NFC的發展也存在一些瓶頸。比如,許多NFC解決方案是基于手機的,即把安全控制等功能置于手機之中,這帶來了一些列的問題。比如,移動支付應用對手機有強烈的依賴性(比如手機斷電,手機被盜,手機更換等都將影響業務的連續性),業務部署的成本相對較高,而最主要的是造成了產業鏈的混亂。目前的NFC移動支付試點有手機廠商主導的,有移動運營商主導的,有銀行和支付組織主導的等等,彼此之間勾心斗角,嚴重削弱了NFC的產業力量。隨著金雅拓公司提出SWP標準并被相關標準化組織通過(SWP使得SIM卡能夠集成安全控制和存儲等與移動支付業務相關的重要功能),一系列的問題也迎刃而解,重要的是產業鏈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面將得以改善。
ABI曾預測2010年,50%的手機會有NFC功能,這個數據雖然有些樂觀,但至少說明了NFC才是移動支付的真命天子。所以,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如急需短期內快速部署移動支付業務,而又無充足的資金,可以考慮選擇SIMpass方案,但從長期來看,NFC方案才是最終的發展方向。
“手機地鐵票”是雙界面SIM卡進入地鐵領域的首個應用,背后的技術支撐是握奇數據的SIMpass技術。根據握奇數據網站的介紹,SIMpass卡是一張雙界面的多功能應用智能卡,具有非接觸和接觸兩個界面。接觸界面上可以實現SIM應用,完成手機卡的通信功能;非接觸界面可以同時支持各種非接觸應用。手機開機時,SIMpass可以很好的支持非接觸應用和電信應用同時工作,即在撥打接聽電話以及收發短信的同時進行非接觸交易。而在手機關機以及手機電池沒電的情況下,SIMpass 卡就像一張普通的非接觸卡一樣也可以正常工作。
SIMpass卡可以很好的支持 PBOC2.0電子錢包應用,并且還可以通過短信的方式,實現空中圈存。這樣使用者就不需要到指定的充值點去進行充值,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充值,使用者還可以通過STK菜單查詢充值記錄,消費記錄以及錢包余額等信息。雖然握奇數據將SIMpass看作是NFC移動支付解決方案之一,但業界還是習慣將兩者分開來對待。因為,SIMpass不具有FNC讀卡仿真和點到點通信功能,而這也是NFC重要特征所在。
SIMpass的突出優勢在于僅需升級SIM卡,成本低,部署靈活,對終端的依賴性低。關鍵的是,它將支付功能完全整合在SIM中,便于電信運營商對業務的掌控,因此受到運營商的追捧。那么作為目前移動支付市場最主要的兩種技術實現方式,SIMpass能否撬動NFC的蛋糕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正如上面所說,SIMpass技術由于僅僅改動了SIM卡,并沒有改變SIM卡在與手機通信中的被動地位,難以調動手機硬件資源,應用范圍受到限制,只能視為是非接觸卡片的SIM卡形態,并非真正意義上的NFC技術,它不具有讀卡仿真和點對點通信這兩個重要功能,應用場合有限,只能作為NFC的一個初級階段。而且,SIMpass只具備基本的安全屬性,可滿足當前小額支付的安全需求,缺乏對高安全環境的支持,尤其是對銀行支付類產品的支持。
其次,NFC目前已經把蛋糕做大,也獲得業界的廣泛認可。其產業聯盟包括芯片廠商、智能卡廠商,手機制造商、移動運營商,銀行金融機構,公交公司和商戶等完備的上下游資源:芯片有恩智浦(前身為飛利浦半導體),智能卡有金雅拓(Gmalto),手機有諾基亞,運營商有AT&T,銀行有匯豐,信用卡組織有VISA,而且GSMA也在大力推廣NFC移動支付。而SIMpass根本沒形成自己的生態鏈,在國內,也只有握奇數據在積極進行著市場推廣,由于發展前景不明朗,其他智能卡廠商均未跟進。這種態勢決定了SIMpass只能作為一個暫時填補市場空白的產品獲得某些短期利益,而無法真正具備長期的市場生命力。
還有,給人非常直觀的一點。SIMpass方案中射頻天線是外置的(雙界面SIM卡技術無法實現天線的內置),其安裝不可靠問題是一個無法跨越的軟肋,而且在筆者看來是一個死穴。任何人看過安裝了SIMpass卡手機的人都會為那個脆弱的辮子(天線)捏一把汗。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NFC的發展也存在一些瓶頸。比如,許多NFC解決方案是基于手機的,即把安全控制等功能置于手機之中,這帶來了一些列的問題。比如,移動支付應用對手機有強烈的依賴性(比如手機斷電,手機被盜,手機更換等都將影響業務的連續性),業務部署的成本相對較高,而最主要的是造成了產業鏈的混亂。目前的NFC移動支付試點有手機廠商主導的,有移動運營商主導的,有銀行和支付組織主導的等等,彼此之間勾心斗角,嚴重削弱了NFC的產業力量。隨著金雅拓公司提出SWP標準并被相關標準化組織通過(SWP使得SIM卡能夠集成安全控制和存儲等與移動支付業務相關的重要功能),一系列的問題也迎刃而解,重要的是產業鏈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面將得以改善。
ABI曾預測2010年,50%的手機會有NFC功能,這個數據雖然有些樂觀,但至少說明了NFC才是移動支付的真命天子。所以,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如急需短期內快速部署移動支付業務,而又無充足的資金,可以考慮選擇SIMpass方案,但從長期來看,NFC方案才是最終的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