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東:5年內建立中國物聯網
作者:權基正
                        來源:網易科技
                        日期:2009-10-19 08:45:35
                    摘要:物聯網概念下,全球許多國家已經制訂出RFID標準,有EPCglobal、AIM global、ISO、UID,并加速向中國輸出,均已在中國應用。面對國際的競爭,國家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建立,中國本土標準即將出臺,并且形成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
                    
                      10月19日消息 “盡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國’中心”。8月7日溫家寶總理來無錫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視察并發表講話之后,“傳感網”、“物聯網”成為熱門詞。近日,中科院無錫傳感網工程中心馬曉東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未來3-5年物聯網在信息發達城市能夠建立起來。 
物聯網簡單的說,就是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CCC全球定位系統、通信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絡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
“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公共安全、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等多個領域,找不到不涉及的領域,這個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科院無錫傳感網工程中心馬曉東向記者解釋。
無錫高新區的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以下稱研發中心)致力于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研發中心以網絡帶動系統、器件、材料等的需求為牽引,從而帶動無錫整個微納產業鏈的發展,形成微納產業集群。
“我們一直在準備,不僅在資金的投、,企業的孵化、人才儲備,更主要的是創新意識。”中共無錫市新區工作委員會書記周謙談到為什么物聯網會出現在無錫新區時表示,園區從成立到現在,一直致力于打造高科技產業園區,這也是物聯網能在無錫新區產生的原因之一。
物聯網中,RFID標簽是關鍵的技術與產品環節。RFID標簽能夠存儲可互用性的信息,通過無線網絡,可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物品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網絡,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管理物品。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究,已在芯片、編碼、空中接口協議等領域有了大批專利。而日本、歐洲則在傳感器技術上擁有巨大優勢。
“物聯網并不僅僅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技術。”馬曉東向記者反應,物聯網還涉及其他技術領域,比如二維碼等。在這一領域,福建新大陸已掌握核心譯碼技術。二維碼,是借助特定幾何圖形記錄數據信息,借助移動通信網絡,可以短信等形式傳遞信息。
物聯網概念下,全球許多國家已經制訂出RFID標準,有EPCglobal、AIM global、ISO、UID,并加速向中國輸出,均已在中國應用。面對國際的競爭,國家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建立,中國本土標準即將出臺,并且形成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在這一領域能夠超越西方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溫總理在無錫的講話,提到了“物聯網”,這是一個信號,就是說,中國有這個戰略目標。
“浦東機場的‘防入侵微納傳感網’正是無錫微納工程技術中心研制并生產。明年初將在無錫推行智能交通。紅綠燈將能夠按照車流量的不同,安排紅綠燈變換和時間,有效的解決道路擁堵。”馬曉東透露,研發中心已經能夠把傳感網技術實際應用,不久的將來物聯網將會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物聯網簡單的說,就是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CCC全球定位系統、通信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絡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
“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公共安全、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等多個領域,找不到不涉及的領域,這個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科院無錫傳感網工程中心馬曉東向記者解釋。
無錫高新區的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以下稱研發中心)致力于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研發中心以網絡帶動系統、器件、材料等的需求為牽引,從而帶動無錫整個微納產業鏈的發展,形成微納產業集群。
“我們一直在準備,不僅在資金的投、,企業的孵化、人才儲備,更主要的是創新意識。”中共無錫市新區工作委員會書記周謙談到為什么物聯網會出現在無錫新區時表示,園區從成立到現在,一直致力于打造高科技產業園區,這也是物聯網能在無錫新區產生的原因之一。
物聯網中,RFID標簽是關鍵的技術與產品環節。RFID標簽能夠存儲可互用性的信息,通過無線網絡,可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物品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網絡,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管理物品。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究,已在芯片、編碼、空中接口協議等領域有了大批專利。而日本、歐洲則在傳感器技術上擁有巨大優勢。
“物聯網并不僅僅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技術。”馬曉東向記者反應,物聯網還涉及其他技術領域,比如二維碼等。在這一領域,福建新大陸已掌握核心譯碼技術。二維碼,是借助特定幾何圖形記錄數據信息,借助移動通信網絡,可以短信等形式傳遞信息。
物聯網概念下,全球許多國家已經制訂出RFID標準,有EPCglobal、AIM global、ISO、UID,并加速向中國輸出,均已在中國應用。面對國際的競爭,國家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建立,中國本土標準即將出臺,并且形成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在這一領域能夠超越西方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溫總理在無錫的講話,提到了“物聯網”,這是一個信號,就是說,中國有這個戰略目標。
“浦東機場的‘防入侵微納傳感網’正是無錫微納工程技術中心研制并生產。明年初將在無錫推行智能交通。紅綠燈將能夠按照車流量的不同,安排紅綠燈變換和時間,有效的解決道路擁堵。”馬曉東透露,研發中心已經能夠把傳感網技術實際應用,不久的將來物聯網將會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