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完成布局 “物聯網”大展拳腳
作者:陳卓宇
                        來源:蕭山網—蕭山日報
                        日期:2009-10-29 10:12:31
                    摘要:在物流業發展迅速的蕭山區,“物聯網”會有更為廣泛的應用前景。 
                    
                     A股市場,“物聯網”概念股演繹得風生水起,在物流業發展迅速的蕭山區,“物聯網”會有更為廣泛的應用前景。 
快速發展的物流業
據有關資料顯示,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區物流業總體規模快速增長。2008年,全區實現物流業增加值35.64億元,增長22.98%,占GDP的3.61%,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1.37%。
隨著物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實力逐步壯大。我區培育了目前浙江省僅有的2家“5A”級物流企業。同時,聯邦快遞在我區設立了中國區轉運中心,申通快遞設立了華東分撥中心,長龍國際貨運、中外運敦豪國際快遞(DHL)、順風快遞、揚子江快運也紛紛入駐或意向入駐我區。
同時,我區物流區域布局基本形成。傳化物流基地作為公路物流港,發展日趨完善,正在向外實施標準化復制。南部物流園區作為核心的鐵路貨場2009年有望開工建設,竣工后年貨運量可達到800余萬噸。空港周邊已經集聚了一批國內外知名的物流企業和航空公司,從下沙移址蕭山的杭州保稅物流中心(B型)項目,已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并上報國家海關總署。出海口臨時碼頭正在籌建,大江東地區在抓緊規劃物流基地。
我區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為“物聯網”在我區的廣泛應用打下了基礎。
“物聯網”有用武之地
現在人們所講的“物聯網”,是指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在“物聯網”的構想中,射頻技術(RFID)標簽中存儲著規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絡把它們自動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物品(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計算機網絡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理。
有專家分析認為,從條形碼到射頻技術,自動識別技術已經有50年的歷史。而如今,它的新特征就是物物相連的這種連通性已經日益商品化,目前最大規模、最有前景的應用就是在零售和物流領域。
區政府日前發布的《蕭山區物流業升級培育規劃(2009-2011)》提出,“加快開發應用先進技術,支持企業應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射頻技術(RFID)等物流設備跟蹤和控制技術,實時跟蹤物品,保障整個物流過程的有效監控與快速運轉,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對客戶的服務能力。”,該規劃旨在鼓勵加快開發物聯網相關技術,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有分析指出,通過“物聯網”技術,讓所有的商品都能實現智能交互,那么企業可以很方便地管理產品目錄和價格,并跟蹤商品的銷售情況,以便及時補充庫存、調整銷售策略。這樣,管理成本將大大降低,并避免資源浪費。由于我區物流業發展空間巨大,“物聯網”相關技術的應用有望推動我區物流業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
                    
                快速發展的物流業
據有關資料顯示,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區物流業總體規模快速增長。2008年,全區實現物流業增加值35.64億元,增長22.98%,占GDP的3.61%,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1.37%。
隨著物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實力逐步壯大。我區培育了目前浙江省僅有的2家“5A”級物流企業。同時,聯邦快遞在我區設立了中國區轉運中心,申通快遞設立了華東分撥中心,長龍國際貨運、中外運敦豪國際快遞(DHL)、順風快遞、揚子江快運也紛紛入駐或意向入駐我區。
同時,我區物流區域布局基本形成。傳化物流基地作為公路物流港,發展日趨完善,正在向外實施標準化復制。南部物流園區作為核心的鐵路貨場2009年有望開工建設,竣工后年貨運量可達到800余萬噸。空港周邊已經集聚了一批國內外知名的物流企業和航空公司,從下沙移址蕭山的杭州保稅物流中心(B型)項目,已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并上報國家海關總署。出海口臨時碼頭正在籌建,大江東地區在抓緊規劃物流基地。
我區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為“物聯網”在我區的廣泛應用打下了基礎。
“物聯網”有用武之地
現在人們所講的“物聯網”,是指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在“物聯網”的構想中,射頻技術(RFID)標簽中存儲著規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絡把它們自動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物品(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計算機網絡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理。
有專家分析認為,從條形碼到射頻技術,自動識別技術已經有50年的歷史。而如今,它的新特征就是物物相連的這種連通性已經日益商品化,目前最大規模、最有前景的應用就是在零售和物流領域。
區政府日前發布的《蕭山區物流業升級培育規劃(2009-2011)》提出,“加快開發應用先進技術,支持企業應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射頻技術(RFID)等物流設備跟蹤和控制技術,實時跟蹤物品,保障整個物流過程的有效監控與快速運轉,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對客戶的服務能力。”,該規劃旨在鼓勵加快開發物聯網相關技術,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有分析指出,通過“物聯網”技術,讓所有的商品都能實現智能交互,那么企業可以很方便地管理產品目錄和價格,并跟蹤商品的銷售情況,以便及時補充庫存、調整銷售策略。這樣,管理成本將大大降低,并避免資源浪費。由于我區物流業發展空間巨大,“物聯網”相關技術的應用有望推動我區物流業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