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瞄準數字城市的“靶心”

作者:許泳 吳玉征
來源:計算機世界
日期:2009-11-10 08:39:54
摘要:數字城市在跨越了數字城管這一起點后,要瞄準的靶心,毫無疑問落在“服務”這個樸實的字眼上。

  代碼“0101”、特征“內部管線較粗”、“一般在主道、輔路、方磚步道”…… 

  這是什么東西?其實它只是北京市東城區很普通的上水井蓋而已,它的兄弟們還有代號“0102”的污水井蓋、“0103”的雨水井蓋,一直到代號“0114”的廢棄井蓋。這一個個井蓋近年來經常被用來舉例,已經成了北京市東城區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廣中上座率最高的詞匯,變為精細化管理的“代言人”。 

  10月2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數字城市建設技術研討會”(以下簡稱第四屆數字城市大會)在京召開。記者了解到,自2005年原建設部發布《關于推廣北京市東城區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見》以來,已經先后確定了三批51個城市(區)作為全國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試點城市(區),目前33個城市通過了驗收。至此,三批建設已經進入尾聲,對于數字城市的下一步推廣,住建部尚未給出明確的意見。 

  在這個時間點上,正需要我們總結經驗、梳理脈絡。數字城市將向哪個方向發展,又面臨哪些障礙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訪了建設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副院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化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王丹研究員。 

從精細管理到精細服務 

  “數字城市建設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去年年初,本報采寫“數字城市走出理想國”這一封面報道時,王丹就強調過這句話。在以數字城管為龍頭的數字城市建設發展到今天時,王丹認為: “有必要從數字城市建設的高度,進一步審視和思考數字城管系統建設、維護和運行的基本模式,并把應用拓展到面向城市公共管理、公共安全、應急救援、突發事件處置、安全生產監管、食品藥品質量監管等領域。”此外,對于公眾的信息服務,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網上信息服務、車載導航服務、手機和移動電視信息服務等,不過這進一步依賴于政府信息整合范圍的擴大、層次的提升和公共信息服務能力的提高。 

  數字城市概念從推出到現在落地,應用深度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以往的技術驅動型轉變為更注重為政府、企業和民眾服務。只有瞄準了“服務”這一靶心,才能更好地促進數字城市的發展。例如“數字武漢——規劃國土在線” 為市民提供了電子地圖、規劃成果公開與公示、地價查詢、在建項目及拆遷信息查詢等多項服務,在房地產市場魚目混珠的時候,給市民帶來了切實的保障。如今,武漢又推出了三維“數字城市”,把城市地理信息和其他行業信息都存儲在計算機網絡上,能供遠程用戶訪問,經過開發后還可應用于旅游等行業。三維“數字城市”比二維“數字城市”更直觀、全面,能夠更好地反映城市的生活面貌。 

  從管理城市部件,上升到服務城市民眾,是數字城市進一步深化的必經之路,也許再過兩年,“井蓋”這個“代言人”會逐漸退出舞臺,而以民生為主的服務將亮點頻現。但這一轉變除了政府的大力推動外,還需要整個產業鏈的支撐。 

激發產業鏈動力 

  數字城市建設,最開始是政府搭臺、政府唱戲,而要使數字城市發展得更快、更活躍,必須轉變成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認為:“數字城市完全依靠政府投資的模式肯定不能長久,它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 政府應繼續將城市信息化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加大投入,但同時應該做好市場機制的調節,創造健康而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吸引企業進入,增加創新活躍元素和社會資金,共同推動數字城市的發展。 

  變化已經在悄然發生,數字城市的引力場越來越大,從本屆數字城市大會上就能看出端倪,眾多廠商積極參與,數字政通、易建科技、慧點科技、東方道邇等悉數到場,住建部還分別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信息化合作協議。未來5年,住建部與中國電信將緊密圍繞住建部在電子政務與城鄉信息化建設等方面,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通過中國電信“全球眼”和3G移動通信技術在城鄉、景區、土地、環保監控、災區重建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有效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通過雙方在“數字化城市”規劃和建設方面的深入合作,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捷、豐富的城市信息服務。 

  住建部還將聯合中國移動推進我國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TD-SCDMA技術的應用,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已實施城市管理系統的省份升級至TD網絡,在未實施的地區推廣時優先考慮TD網絡,中國移動將把TD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推出更多實用性的服務。 

管理變革是要義 

  “數字城市”不僅是一個純技術的概念,它同時也意味著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體制的一次大變革。” 

  王丹多次強調,數字城市的成功,技術不是第一位的,依靠管理機制的變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數字城市的發展障礙。 

  “東城區萬米網格是非常成功的典型,它表現在一把手重視,有足夠的決策領導權。許多地方也在建設數字城市,可單靠一個部門是無法推動的,更何況數字城市需要從管理變革入手,如果沒有一把手的重視,涉及到機構資源共享和共建,協調機制等管理性問題就無法解決。”目前一些城市盡管建立了高層次的數字城市領導小組,但實際作用發揮得還不夠。 

  在王丹看來,數字城市的核心是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其靈魂是信息共享,這也是數字城市和城市中某個具體行業信息化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北京市東城區通過集成應用了十幾項信息化技術,協調了交通、管網、環保、市政等十幾個委辦局,形成對城市精確精細、高效敏捷和全方位、全時段管理,這也正是得益于能夠在一個區域范圍之內由一把手協調各個委辦局資源,共建共享。王丹強調說,“真正主導數字城市建設的應是城市政府,而不是某個部門。” 

要標準,也要績效 

  為了支持“服務”這一靶心,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住建部總經濟師李秉仁強調,城市信息化工作必須加強總體規劃,把握電子政務的發展方向和要求,強化信息資源共享,優化系統的頂層設計,切實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城市的一些領域信息化已經非常完善,如應急指揮系統、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等,如何將這些分散在各個領域的信息資源共享起來,為一個城市大的數字平臺貢獻資源,這成為當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王丹認為,數字城市的空間信息應用需求就是要將城市各類信息的開發和空間化資源整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個跨行業、跨部門、面向整個城市的基于位置信息的共享和服務平臺。在這些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標準化工作。王丹說:“需要建立統一的城市信息化標準體系,加大力度研制城市基礎和公共信息標準,盡快開展標準的一致性測試,保證標準之間的協調性和相容性。所有這些標準化工作都應是建立在多部門協調的基礎之上的。” 

  2005年,原建設部發布《關于推廣北京市東城區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見》,頒布了4項行業標準,到目前為止標準已經增加到7項。今年7月7日,住建部頒布了《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設導則》,專門針對信息系統建設和基礎數據建設的標準作出了規范。同時,在此指導規范中,對系統建設兼容性差、運行時效低、盲目超前、資金浪費等問題也做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能夠明確目標,以具體的驗收評價作為考核標準,這包括數字城管系統經過一定周期的運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監督發現和處置執行達到合理的數量,信息系統運行穩定可靠,城市總體面貌發生明顯改變等。 

  有了標準,還需要加強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建立績效考核機制。王丹曾參與了多個數字城市的評審和驗收工作,他指出: “目前對數字城市的投入和產出效益都沒有完全量化。首先應針對系統開發,軟硬件配置和人員投入以及重要的信息資源開發等投入做出量化的數字,再計算出數字城市系統運行后產生的社會和經濟價值量化的數字,兩者一對比,就能顯現出效益,可能會增強各地區建設數字城市的信心,這也會杜絕資源浪費等現象。”只有系統、科學、定量、直觀地評價數字城市的技術經濟價值,才能進一步增強城市政府推動數字城市向廣度、深度發展的信心。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圖1-數字城市系統中的空間數據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圖2-數字城市的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