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發展 著力突破物聯網關鍵技術
作者:證券之星
                        來源:中國證券報
                        日期:2009-11-04 09:42:54
                    摘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向首都科技界發表了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溫家寶指出,要推動中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就必須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戰略目標,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戰略方向,把爭奪經濟科技制高點作為戰略重點,逐步使新興戰略性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向首都科技界發表了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  
溫家寶說,在應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各國正在進行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的競賽,全球將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振興時代。我們必須在這場競爭中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溫家寶指出,要推動中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就必須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戰略目標,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戰略方向,把爭奪經濟科技制高點作為戰略重點,逐步使新興戰略性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
溫家寶強調,科學選擇新興戰略性產業非常重要,選對了就能跨越發展,選錯了將會貽誤時機。我國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完全可以有所作為。
一要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發展,創新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清潔煤技術及核能技術,大力推進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加快構建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交通體系。要努力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前列,盡快確定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和市場推進措施,推動中國汽車工業跨越發展。
二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關鍵技術,及早部署后IP時代相關技術研發,使信息網絡產業成為推動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
三要加快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納米技術和材料等領域的科技攻關,盡快形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材料與智能綠色制造體系。
四要運用生命科學推動農業和醫藥產業發展。積極發展轉基因育種技術,努力提高農產品(000061)的產量和質量。突破創新藥物和基本醫療器械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以創新藥物研發和先進醫療設備制造為龍頭的醫藥研發產業鏈條。
五要大膽探索空間、海洋和地球深部,實施好載人航天計劃和嫦娥計劃,有效進入并和平利用空間,切實加強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促進海洋資源合理開發和海洋產業發展,努力提高地球深部資源探測水平。
物聯網的概念盡管很多人對其一直比較模糊,但隨著中國移動、華為等知名企業的介入,其也從概念進入到應用階段。
華為開始研發數字家庭平臺
近日,華為創新孵化中心主任楚慶透露,華為正在研發一個數字家庭平臺項目,其市場規模比移動互聯網更大。此次華為展示了一個更加遙遠的互聯網規劃,讓家電聯網,即華為的數字家庭平臺項目。這類似于前段時間熱炒的“物聯網”概念。
楚慶稱,聯網的冰箱在壞了之后,可主動與廠家聯系,并說明故障原因,甚至在消費者還沒有發現冰箱壞的時候,就可能收到廠家的反饋。通過聯網,用戶還可以在遠端指揮家電運轉,包括調節冰箱溫度、打開空調等等。
大眾型物聯網已投入應用
物聯網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
前不久,中國移動和上海世博局共同發布了可承載世博手機票的 RFID-SIM 卡,并宣布從2009年11月1日起,雙方共同推出世博手機門票。屆時,用戶只要使用內置了 RFID 的 SIM 卡,就可以通過手機購買世博會門票、刷手機入園、刷手機在園區購物等,而無需購買紙質的世博會門票。
10年內物聯網可能大規模普及
據估計,到2011年將有20億人上網。而“物聯網”所指對象——車輛、設備、攝像頭、車道、管道的數量正邁向1萬億大關。有專家預測,在10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大規模普及,將廣泛運用于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
此外,全球移動電話的用戶數量在2007年就已突破33億,2010年,全球生產的RFID數量有望達到300億個。如果僅僅實現數字化而實現不了“物”之間的互聯互通,那么數字化的“物”就會變成信息孤島。所以,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成為非常能體現“智慧”的一個環節。
在那些被或真或假的重組光環籠罩的ST公司股東名單上,總有一些熟悉的名字,這些名字似乎總能嗅到任何一絲不易察覺的重組氣息,有些“名字”在幾易其股后,或者成為“散戶風向標”,或者銷聲匿跡。
吳彩銀、張壽清、孟祥龍、葉玉蓮……這些熟悉的名字隱現在上市公司2009年三季報中,他們未必能影響公司,也未必能撼動市場,但是總有一些微妙的聯系,使得他們的存在能夠牽動中小股民敏感的神經。這批玩轉ST股的大牛散戶們,誰還在苦等重組,誰早已獲利離場? 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又在哪里?
*ST九發(600180)“大戶”何去何從
作為大戶集中營的*ST九發,在創造了30個漲停的財富神話之后,那些賺得盆滿缽滿的“大牛”散戶們又將去向何處?*ST九發三季報顯示,*ST九發的爭議股東孟祥龍以及另一重要股東張壽清已經撤離*ST九發。而這一結果正證實了本報此前的報道。
本報曾經報道,在7月8日*ST九發股票出現巨量換手當日,孟祥龍與張壽清已經通過上海的營業部將手中的籌碼出清,而通過當時的幾分鐘的操作,兩人便已獲利上千萬。
其實,不僅是孟祥龍、張壽清,還有一些通過*ST九發的償債股權拍賣而獲得上市公司股份的人,都已經在三季度清倉。從今年一季度這批收購債轉股的投資人士進駐*ST九發,到*ST九發飆出30個漲停后出貨,這批人幾乎成了*ST九發重組的最大贏家。
張壽清在從*ST九發撤走之后,顯然“彈藥充足”,隨后便和同樣在*ST九發上賺了一票的梅強與銀鴿投資(600069)簽訂股權協議,協議受讓銀鴿投資5000萬股股權,僅這一投資的投入就在3億元以上。但遺憾的是,最終這筆買賣沒有做成,10月,銀鴿投資宣布終止與張壽清、梅強的股權轉讓協議。這3億元的資金還需另謀出路。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散戶都只想賺一票走人。*ST九發的另一大戶吳彩銀就一直堅守其中,不僅如此,在*ST九發的重組已經進行過半,重組炒家紛紛撤離之際,此人不僅堅守其中,更于三季度加倉近170萬股,從第五大流通股股東上升至第二大流通股股東。
ST有色(600259)“玩家”轉戰“物聯網”
因“圍獵”稀土概念,在包鋼稀土(600111)上狂賺數倍而成名的王素芳、葉玉蓮,在第三季度則徹底“收獲”了他們最后一部分稀土概念股ST有色而轉戰新大陸(000997)、東信和平(002017)等多只“物聯網”概念股。
10月15日,早早就發布三季報的新大陸在其股東名單中透露出一個不易被關注的信息,第三季度有兩位自然人股東王素芳、葉玉蓮進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對此,新大陸的股東反映相對還平靜,但ST有色中小股民中倒反響強烈。原來,就在半年前,王素芳、葉玉蓮“潛入”ST有色,而這可能意味著兩位散戶已從ST有色離場。
30日,ST有色的三季報也果然證實王素芳、葉玉蓮已然撤離。同日,東信和平的三季報中王素芳、葉玉蓮赫然上榜,除此之外,王素芳、葉玉蓮“上榜”個股還有東信和平、廈門信達(000701)、海虹控股(000503)等。
值得注意的是,ST有色還有另外兩個股東王孝安、王中秋,也像說好了似的一同離開。實際上,公開資料顯示,兩年前,這4個賬戶曾同時在深圳華強(000062)出現,而后也有媒體報道稱此4個賬戶或為一致行動人。
這4個一起退出的賬戶是先后進入ST有色的,今年一季度,王素芳、葉玉蓮、王中秋首次進入ST有色的股東排名,3人相加共持有流通股632.66萬股,而到了二季度,王中秋進入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而葉玉蓮也繼續增倉。自ST有色于1月恢復上市之后,股價便一路上漲,從最低價6.77元一路上漲到24.22元的價位,上漲257.46%。雖然其后ST有色開始盤整,但“王、葉”組合自一季度建倉到三季度出貨,又為其轉戰“物聯網”屯下了一筆不小的資金。
                    
                溫家寶說,在應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各國正在進行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的競賽,全球將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振興時代。我們必須在這場競爭中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溫家寶指出,要推動中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就必須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戰略目標,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戰略方向,把爭奪經濟科技制高點作為戰略重點,逐步使新興戰略性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
溫家寶強調,科學選擇新興戰略性產業非常重要,選對了就能跨越發展,選錯了將會貽誤時機。我國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完全可以有所作為。
一要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發展,創新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清潔煤技術及核能技術,大力推進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加快構建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交通體系。要努力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前列,盡快確定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和市場推進措施,推動中國汽車工業跨越發展。
二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關鍵技術,及早部署后IP時代相關技術研發,使信息網絡產業成為推動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
三要加快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納米技術和材料等領域的科技攻關,盡快形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材料與智能綠色制造體系。
四要運用生命科學推動農業和醫藥產業發展。積極發展轉基因育種技術,努力提高農產品(000061)的產量和質量。突破創新藥物和基本醫療器械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以創新藥物研發和先進醫療設備制造為龍頭的醫藥研發產業鏈條。
五要大膽探索空間、海洋和地球深部,實施好載人航天計劃和嫦娥計劃,有效進入并和平利用空間,切實加強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促進海洋資源合理開發和海洋產業發展,努力提高地球深部資源探測水平。
物聯網的概念盡管很多人對其一直比較模糊,但隨著中國移動、華為等知名企業的介入,其也從概念進入到應用階段。
華為開始研發數字家庭平臺
近日,華為創新孵化中心主任楚慶透露,華為正在研發一個數字家庭平臺項目,其市場規模比移動互聯網更大。此次華為展示了一個更加遙遠的互聯網規劃,讓家電聯網,即華為的數字家庭平臺項目。這類似于前段時間熱炒的“物聯網”概念。
楚慶稱,聯網的冰箱在壞了之后,可主動與廠家聯系,并說明故障原因,甚至在消費者還沒有發現冰箱壞的時候,就可能收到廠家的反饋。通過聯網,用戶還可以在遠端指揮家電運轉,包括調節冰箱溫度、打開空調等等。
大眾型物聯網已投入應用
物聯網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
前不久,中國移動和上海世博局共同發布了可承載世博手機票的 RFID-SIM 卡,并宣布從2009年11月1日起,雙方共同推出世博手機門票。屆時,用戶只要使用內置了 RFID 的 SIM 卡,就可以通過手機購買世博會門票、刷手機入園、刷手機在園區購物等,而無需購買紙質的世博會門票。
10年內物聯網可能大規模普及
據估計,到2011年將有20億人上網。而“物聯網”所指對象——車輛、設備、攝像頭、車道、管道的數量正邁向1萬億大關。有專家預測,在10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大規模普及,將廣泛運用于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
此外,全球移動電話的用戶數量在2007年就已突破33億,2010年,全球生產的RFID數量有望達到300億個。如果僅僅實現數字化而實現不了“物”之間的互聯互通,那么數字化的“物”就會變成信息孤島。所以,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成為非常能體現“智慧”的一個環節。
在那些被或真或假的重組光環籠罩的ST公司股東名單上,總有一些熟悉的名字,這些名字似乎總能嗅到任何一絲不易察覺的重組氣息,有些“名字”在幾易其股后,或者成為“散戶風向標”,或者銷聲匿跡。
吳彩銀、張壽清、孟祥龍、葉玉蓮……這些熟悉的名字隱現在上市公司2009年三季報中,他們未必能影響公司,也未必能撼動市場,但是總有一些微妙的聯系,使得他們的存在能夠牽動中小股民敏感的神經。這批玩轉ST股的大牛散戶們,誰還在苦等重組,誰早已獲利離場? 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又在哪里?
*ST九發(600180)“大戶”何去何從
作為大戶集中營的*ST九發,在創造了30個漲停的財富神話之后,那些賺得盆滿缽滿的“大牛”散戶們又將去向何處?*ST九發三季報顯示,*ST九發的爭議股東孟祥龍以及另一重要股東張壽清已經撤離*ST九發。而這一結果正證實了本報此前的報道。
本報曾經報道,在7月8日*ST九發股票出現巨量換手當日,孟祥龍與張壽清已經通過上海的營業部將手中的籌碼出清,而通過當時的幾分鐘的操作,兩人便已獲利上千萬。
其實,不僅是孟祥龍、張壽清,還有一些通過*ST九發的償債股權拍賣而獲得上市公司股份的人,都已經在三季度清倉。從今年一季度這批收購債轉股的投資人士進駐*ST九發,到*ST九發飆出30個漲停后出貨,這批人幾乎成了*ST九發重組的最大贏家。
張壽清在從*ST九發撤走之后,顯然“彈藥充足”,隨后便和同樣在*ST九發上賺了一票的梅強與銀鴿投資(600069)簽訂股權協議,協議受讓銀鴿投資5000萬股股權,僅這一投資的投入就在3億元以上。但遺憾的是,最終這筆買賣沒有做成,10月,銀鴿投資宣布終止與張壽清、梅強的股權轉讓協議。這3億元的資金還需另謀出路。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散戶都只想賺一票走人。*ST九發的另一大戶吳彩銀就一直堅守其中,不僅如此,在*ST九發的重組已經進行過半,重組炒家紛紛撤離之際,此人不僅堅守其中,更于三季度加倉近170萬股,從第五大流通股股東上升至第二大流通股股東。
ST有色(600259)“玩家”轉戰“物聯網”
因“圍獵”稀土概念,在包鋼稀土(600111)上狂賺數倍而成名的王素芳、葉玉蓮,在第三季度則徹底“收獲”了他們最后一部分稀土概念股ST有色而轉戰新大陸(000997)、東信和平(002017)等多只“物聯網”概念股。
10月15日,早早就發布三季報的新大陸在其股東名單中透露出一個不易被關注的信息,第三季度有兩位自然人股東王素芳、葉玉蓮進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對此,新大陸的股東反映相對還平靜,但ST有色中小股民中倒反響強烈。原來,就在半年前,王素芳、葉玉蓮“潛入”ST有色,而這可能意味著兩位散戶已從ST有色離場。
30日,ST有色的三季報也果然證實王素芳、葉玉蓮已然撤離。同日,東信和平的三季報中王素芳、葉玉蓮赫然上榜,除此之外,王素芳、葉玉蓮“上榜”個股還有東信和平、廈門信達(000701)、海虹控股(000503)等。
值得注意的是,ST有色還有另外兩個股東王孝安、王中秋,也像說好了似的一同離開。實際上,公開資料顯示,兩年前,這4個賬戶曾同時在深圳華強(000062)出現,而后也有媒體報道稱此4個賬戶或為一致行動人。
這4個一起退出的賬戶是先后進入ST有色的,今年一季度,王素芳、葉玉蓮、王中秋首次進入ST有色的股東排名,3人相加共持有流通股632.66萬股,而到了二季度,王中秋進入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而葉玉蓮也繼續增倉。自ST有色于1月恢復上市之后,股價便一路上漲,從最低價6.77元一路上漲到24.22元的價位,上漲257.46%。雖然其后ST有色開始盤整,但“王、葉”組合自一季度建倉到三季度出貨,又為其轉戰“物聯網”屯下了一筆不小的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