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尚未成熟 通信運營商需注意策略
作者:慧聰安防網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09-12-01 08:25:35
                    摘要:“人與人通信領域”的飽和看上去已是不爭的事實,既如此,三大運營商如何完成自己的“凈利潤增長”呢?正在此時,一個聲音傳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物聯網是一個很好的入口”,于是,物聯網開始被三大通信運營商重視。  
                    
                        “人與人通信領域”的飽和看上去已是不爭的事實,既如此,三大運營商如何完成自己的“凈利潤增長”呢?正在此時,一個聲音傳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物聯網是一個很好的入口”,于是,物聯網開始被三大通信運營商重視。  
中國電信集團總經理王曉初就表示,中國電信將繼續加大對無錫的資源傾斜力度,在此開展下一代互聯網的試點與應用,加快相關項目的建設進度,為物聯網提供全程全網、又快又好的通信通道。
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近期不僅多次談及物聯網未來的廣闊前景,而且也親自前往臺灣等地宣傳物聯網以及中國移動的物聯網策略。
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近日也曾對物聯網發表觀點:物聯網實現了人與物、物與物的傳播,這也將成為未來移動通信的巨大藍海。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互聯網和手機的結合使電信運營商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移動互聯網將成為推動信息化發展、解決數字化鴻溝的重要手段。
不過,對于這三家通信運營商的積極的態度,也有業內專家給潑了一盆冷水。專家指出,物聯網未來的廣泛應用不是幾家財大氣粗的運營商主推就可以啟動的。物聯網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產業鏈尚在逐步完善之中,它的發展需要在多個領域獲得突破,其中包括觀念、體制、技術、安全等方面。
與互聯網相比,物聯網目前推廣上遇到的問題主要有:
第一,應用少。雖然“物聯網”的一些相關應用已經出現產品,但還僅停留概念階段,實際應用的產品非常少,如果實際應用的產品不能增加的話,恐怕消費者會出現審美疲勞吧。
第二,整合困難。“物聯網”涉及物流、交通、建筑、安防等多個行業,產品多元、產業鏈復雜是物聯網明顯特征,電信運營商如何整合這些產業,提出整體解決方案,現階段看無從下手。
第三,協議眾多。近距通信技術協議眾多:藍牙(Bluetooth)、Wi-Fi、紅外數據傳輸、ZigBee、超寬頻(UltraWideBand)、短距通信(NFC)、WiMedia、GPS、DECT、無線1394和專用無線系統等等,如何有效整合各種協議或進行有效兼容,就成為“物聯網”開發及應用過程中的不能繞過的一個問題。
第四,成本過高:現在已經實現的一些產品與應用,成本都過高,很難想象消費者會為1000元的熱水器加裝一個1000元的信號解調器。
第五,地址短缺:為了實現真正的物聯網,滿足眾多設備都被分配到IP地址,現階段IPv4的地址顯然不夠用,需要使用IPv6才可以,而IP地址過渡就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
物聯網推廣遇到的困難不僅多,而且難度大。通信運營商難不成要被這些困難束縛住嗎?顯然不能。
第一,通信運營商可以做物聯網與互聯網尤其是移動物聯網互聯接口規范的標準制定。物聯網是真實物理世界的信息交換網絡,冷冰冰的物理世界在于以人為本的(移動)互聯網互聯互通的時候,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運營商在物聯網與互聯網互聯方面有自己的優勢。
第二,通信運營商可以做物聯網信息的收集者和分發者。運營商由龐大的用戶群,這些用戶群必然同時也是物聯網物理信息的消費者。運營商完全可以建立一個公共的、按照行業劃分的基礎物理信息數據庫,成為信息的提供者和分發者。
第三,運營商可以以控制入口,制定標準,提供物理信息平臺,成為整合物聯網產業鏈的整合集成者。但是最不應該做的是直接介入行業市場,成為物聯網信息消費需求的第一推手。否則運營商在急功近利的狀態下就可能成為物聯網部署的巨大成本的承擔者。
以上只是對通信運營商在物聯網方面的策略提出一些建議,物聯網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我們應該對其抱以信心,但是在發展上還需注意速度和效率,急于求成和畏首畏尾都不是正確的態度。
                    
                中國電信集團總經理王曉初就表示,中國電信將繼續加大對無錫的資源傾斜力度,在此開展下一代互聯網的試點與應用,加快相關項目的建設進度,為物聯網提供全程全網、又快又好的通信通道。
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近期不僅多次談及物聯網未來的廣闊前景,而且也親自前往臺灣等地宣傳物聯網以及中國移動的物聯網策略。
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近日也曾對物聯網發表觀點:物聯網實現了人與物、物與物的傳播,這也將成為未來移動通信的巨大藍海。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互聯網和手機的結合使電信運營商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移動互聯網將成為推動信息化發展、解決數字化鴻溝的重要手段。
不過,對于這三家通信運營商的積極的態度,也有業內專家給潑了一盆冷水。專家指出,物聯網未來的廣泛應用不是幾家財大氣粗的運營商主推就可以啟動的。物聯網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產業鏈尚在逐步完善之中,它的發展需要在多個領域獲得突破,其中包括觀念、體制、技術、安全等方面。
與互聯網相比,物聯網目前推廣上遇到的問題主要有:
第一,應用少。雖然“物聯網”的一些相關應用已經出現產品,但還僅停留概念階段,實際應用的產品非常少,如果實際應用的產品不能增加的話,恐怕消費者會出現審美疲勞吧。
第二,整合困難。“物聯網”涉及物流、交通、建筑、安防等多個行業,產品多元、產業鏈復雜是物聯網明顯特征,電信運營商如何整合這些產業,提出整體解決方案,現階段看無從下手。
第三,協議眾多。近距通信技術協議眾多:藍牙(Bluetooth)、Wi-Fi、紅外數據傳輸、ZigBee、超寬頻(UltraWideBand)、短距通信(NFC)、WiMedia、GPS、DECT、無線1394和專用無線系統等等,如何有效整合各種協議或進行有效兼容,就成為“物聯網”開發及應用過程中的不能繞過的一個問題。
第四,成本過高:現在已經實現的一些產品與應用,成本都過高,很難想象消費者會為1000元的熱水器加裝一個1000元的信號解調器。
第五,地址短缺:為了實現真正的物聯網,滿足眾多設備都被分配到IP地址,現階段IPv4的地址顯然不夠用,需要使用IPv6才可以,而IP地址過渡就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
物聯網推廣遇到的困難不僅多,而且難度大。通信運營商難不成要被這些困難束縛住嗎?顯然不能。
第一,通信運營商可以做物聯網與互聯網尤其是移動物聯網互聯接口規范的標準制定。物聯網是真實物理世界的信息交換網絡,冷冰冰的物理世界在于以人為本的(移動)互聯網互聯互通的時候,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運營商在物聯網與互聯網互聯方面有自己的優勢。
第二,通信運營商可以做物聯網信息的收集者和分發者。運營商由龐大的用戶群,這些用戶群必然同時也是物聯網物理信息的消費者。運營商完全可以建立一個公共的、按照行業劃分的基礎物理信息數據庫,成為信息的提供者和分發者。
第三,運營商可以以控制入口,制定標準,提供物理信息平臺,成為整合物聯網產業鏈的整合集成者。但是最不應該做的是直接介入行業市場,成為物聯網信息消費需求的第一推手。否則運營商在急功近利的狀態下就可能成為物聯網部署的巨大成本的承擔者。
以上只是對通信運營商在物聯網方面的策略提出一些建議,物聯網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我們應該對其抱以信心,但是在發展上還需注意速度和效率,急于求成和畏首畏尾都不是正確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