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終將啟動?
作者:李鵬
來源:RFID射頻快報
日期:2009-04-14 09:47:20
摘要:這里,美國FDA需要著重注意的是,任何食品追溯系統都必須方便生產者使用,要盡可能便宜,還要盡可能在廠家內部使用時為生產者帶來收益,而不會造成原有資源的浪費。
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Margaret "Peggy" Hamburg執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時,奧巴馬提到了不斷增長的食品召回數字,他說目前的食品召回事件數量“每年達到350起——而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才100起” ,奧巴馬稱目前的事態“已經嚴重危害到了公眾健康。是不可接受的?!?nbsp;
雖然目前眾多媒體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FDA增加預算,加強對超過5%的食品加工業進行檢查的舉動上面,但是這里大家值得注意的是,Hamburg博士不僅是一位公認的經驗豐富的衛生專家,而且更被赫芬頓郵報贊譽為“生物專家?!睋搱髨蟮溃强肆诸D任總統時的助理衛生部長。
雖然目前有很多人爭論FDA是否應當進行機構調整,成立單獨的機構來專門處理食品安全,很顯然,Hamburg的任職顯示了積極的信號。
壞消息
她的工作不一定會容易。有一大堆的問題都是她不得不面對和處理的。
理想的情況下,識別食品的主要來源地(如牧場或農場)、加工廠和分銷商都必須制定相關的標準或采用現有的標準。這也同樣適用于不同類型或品種的食用動物(包括魚類、家禽和外來動物)以及每一種非動物食品來源地。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新鮮農產品在冬季從南美和澳大利亞進入這個國家,以及其他時候從墨西哥和中美洲進入,協調好這些國家的生產者、經銷商和托運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加強與這些國家各自的監管機構的合作是相當富有挑戰性的。
日前,美國和加拿大已達成合作共識,在牲畜識別上由加拿大帶頭。
一些國家因為政治原因或自己沒有能力確保食物安全,可能會比其他的國家有更多的問題。
其實在美國也有很多阻力,部分小農場主和牧場主會抵制政府推動的識別系統。一些小生產者無論是農民或牧場主,他們本質上是獨立的,會抵制任何來自政府的干預。因為規模還比較小,他們還必須要有更多的成本意識,所以不會輕易進行投資。在最近一次由“農場到消費者法律辯護基金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代理主席皮特肯尼迪批評了美國眾議院小組委員會關于全國動物識別系統(NAIS)的聽證會,他說:“聽證會上基本上沒有地方生產者或者消費者的代表,而這群人正是受到NAIS最不利影響的群體。雖然目前NAIS說是自愿的,但有跡象表明,它很可能會成為強制性的?!?nbsp;
好消息
上面的“壞消息”如此之多,好像很難再有任何“好消息”了。不過,好消息的確有,而且數量上大大超過了壞消息。
盡管采取單一的標準來識別動物和食品非??扇?,但只要遵循的標準或公約被理解了,它就不一定是必要的。比如針對新鮮蔬菜的內部跟蹤和追蹤系統,就可以用在經銷商或加工商自己的系統所應用的地方。只要與生產商的系統有個鏈接,就會有一個電子ID碼追溯到食品的來源。
許多食品動物生產者多年來已經采用條形碼或RFID耳標、項標或腿標來改善內部流程。將標簽ID碼的使用推廣到整個食品動物生產系統已經不是當初設想的那樣。
一些大型農業企業已經接受了“從田園到餐桌”的全程追蹤構想,以此來限制產品召回的數量、保護品牌形象、同時保障公眾健康安全。這些公司在其他國家都擁有或控制著這些國家的產品生產或輸出,所以他們可以為其當地的公司采納一種追溯方法,而不需要地方政府的規定或合作。
其他的好消息就是,追溯系統沒必要非得是大規模的,也沒必要非得由政府驅動。正如《AIM Connections》2008年6月18日期刊說的那樣,具體的生產商和產地或動物識別“信息并不一定非得在托盤組裝的時候被讀取,也不一定非得傳送到分銷網絡,只需要存放在種植者或生產者自己的數據庫里就可以。事實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要求提供這些信息。而且,根據產品或物料項目的有效期或使用時間的長短,這些信息也一般會在90天或120天之后“過期”。
當然,將追溯系統用于運送食品的集裝箱也很重要——符合相關標準的產品可以提供GPS系統和RFID來跟蹤和識別集裝箱。其中,符合國際標準的RFID封條就非常好。
前行之路
這里,美國FDA需要著重注意的是,任何食品追溯系統都必須方便生產者使用,要盡可能便宜,還要盡可能在廠家內部使用時為生產者帶來收益,而不會造成原有資源的浪費。因為這些資源原本可以更好地用于加工設施的檢查,或者避免系統應用前的長期拖延,從而有助于保護食品供應。
目前已經存在一些標準——比如關于RFID耳標的ISO/ IEC標準或GS1和FMA(RFID射頻快報注:食品營銷協會)制定的食品與農產品識別標準。
換句話說,現在許多必要的組成部分已經存在,需要做的只是將這些成分組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從而最終造福于每個人——從農民和農場主到消費者。
數據中所欠缺的其它內容,FDA已經做了明確的指引說明。能不能補足這個缺口,就看Hamburg的了。
雖然目前眾多媒體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FDA增加預算,加強對超過5%的食品加工業進行檢查的舉動上面,但是這里大家值得注意的是,Hamburg博士不僅是一位公認的經驗豐富的衛生專家,而且更被赫芬頓郵報贊譽為“生物專家?!睋搱髨蟮溃强肆诸D任總統時的助理衛生部長。
雖然目前有很多人爭論FDA是否應當進行機構調整,成立單獨的機構來專門處理食品安全,很顯然,Hamburg的任職顯示了積極的信號。
壞消息
她的工作不一定會容易。有一大堆的問題都是她不得不面對和處理的。
理想的情況下,識別食品的主要來源地(如牧場或農場)、加工廠和分銷商都必須制定相關的標準或采用現有的標準。這也同樣適用于不同類型或品種的食用動物(包括魚類、家禽和外來動物)以及每一種非動物食品來源地。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新鮮農產品在冬季從南美和澳大利亞進入這個國家,以及其他時候從墨西哥和中美洲進入,協調好這些國家的生產者、經銷商和托運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加強與這些國家各自的監管機構的合作是相當富有挑戰性的。
日前,美國和加拿大已達成合作共識,在牲畜識別上由加拿大帶頭。
一些國家因為政治原因或自己沒有能力確保食物安全,可能會比其他的國家有更多的問題。
其實在美國也有很多阻力,部分小農場主和牧場主會抵制政府推動的識別系統。一些小生產者無論是農民或牧場主,他們本質上是獨立的,會抵制任何來自政府的干預。因為規模還比較小,他們還必須要有更多的成本意識,所以不會輕易進行投資。在最近一次由“農場到消費者法律辯護基金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代理主席皮特肯尼迪批評了美國眾議院小組委員會關于全國動物識別系統(NAIS)的聽證會,他說:“聽證會上基本上沒有地方生產者或者消費者的代表,而這群人正是受到NAIS最不利影響的群體。雖然目前NAIS說是自愿的,但有跡象表明,它很可能會成為強制性的?!?nbsp;
好消息
上面的“壞消息”如此之多,好像很難再有任何“好消息”了。不過,好消息的確有,而且數量上大大超過了壞消息。
盡管采取單一的標準來識別動物和食品非??扇?,但只要遵循的標準或公約被理解了,它就不一定是必要的。比如針對新鮮蔬菜的內部跟蹤和追蹤系統,就可以用在經銷商或加工商自己的系統所應用的地方。只要與生產商的系統有個鏈接,就會有一個電子ID碼追溯到食品的來源。
許多食品動物生產者多年來已經采用條形碼或RFID耳標、項標或腿標來改善內部流程。將標簽ID碼的使用推廣到整個食品動物生產系統已經不是當初設想的那樣。
一些大型農業企業已經接受了“從田園到餐桌”的全程追蹤構想,以此來限制產品召回的數量、保護品牌形象、同時保障公眾健康安全。這些公司在其他國家都擁有或控制著這些國家的產品生產或輸出,所以他們可以為其當地的公司采納一種追溯方法,而不需要地方政府的規定或合作。
其他的好消息就是,追溯系統沒必要非得是大規模的,也沒必要非得由政府驅動。正如《AIM Connections》2008年6月18日期刊說的那樣,具體的生產商和產地或動物識別“信息并不一定非得在托盤組裝的時候被讀取,也不一定非得傳送到分銷網絡,只需要存放在種植者或生產者自己的數據庫里就可以。事實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要求提供這些信息。而且,根據產品或物料項目的有效期或使用時間的長短,這些信息也一般會在90天或120天之后“過期”。
當然,將追溯系統用于運送食品的集裝箱也很重要——符合相關標準的產品可以提供GPS系統和RFID來跟蹤和識別集裝箱。其中,符合國際標準的RFID封條就非常好。
前行之路
這里,美國FDA需要著重注意的是,任何食品追溯系統都必須方便生產者使用,要盡可能便宜,還要盡可能在廠家內部使用時為生產者帶來收益,而不會造成原有資源的浪費。因為這些資源原本可以更好地用于加工設施的檢查,或者避免系統應用前的長期拖延,從而有助于保護食品供應。
目前已經存在一些標準——比如關于RFID耳標的ISO/ IEC標準或GS1和FMA(RFID射頻快報注:食品營銷協會)制定的食品與農產品識別標準。
換句話說,現在許多必要的組成部分已經存在,需要做的只是將這些成分組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從而最終造福于每個人——從農民和農場主到消費者。
數據中所欠缺的其它內容,FDA已經做了明確的指引說明。能不能補足這個缺口,就看Hamburg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