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工程師定位 學藝術家創新
作者:林文彬
來源:IT168
日期:2009-08-31 09:43:48
摘要:鄭旭成于2004年接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CIO一職,他不但率先打造出針對校園的ERP系統,甚至還首開先例將RFID應用在校園的環境,希望能打造出無所不在的校園服務,提升師生的滿意度。“
鄭旭成于2004年接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CIO一職,對他來說,接下這個職位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原因在于,前一任CIO呂新科升任為執行長,也因此相當清楚IT能發揮出的角色,讓鄭旭成必須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后來經過反復的思考,鄭旭成認為“創新”才是信息部門應該扮演的角色,因為當一名信息人員懂得將創新應用在IT建置中,這個時候才會發現原來要做的事情是那么多的。
鄭旭成舉一本由Paul Graham撰寫的《黑客與畫家》一書,看完這本書后對他最大的啟發就是原來黑客與畫家都具有相同的本質,他們都是要創作美好的事物,重要的是他們都是在做“創新”的工作。也因此,鄭旭成希望信息團隊的每位成員不應該將自己定位為工程師,而是“藝術家”,希望信息團隊的每位成員都能透過創新為組織帶來最大的價值。
也因為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懂得創新,不但率先打造出針對校園的ERP系統,甚至還首開先例將RFID應用在校園的環境,希望能打造出無所不在的校園服務,提升師生的滿意度。“創新能激發出不同想象,并能將創新落實,這就是績效,也是成績,更是未來創新的基石。”鄭旭成說。
創新的面試法找出創新人才
要打造一個具有創新的組織是相當不易的,鄭旭成則是從錄用新人做起。要能成為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信息人員必須要經過三關,最后一關則是由鄭旭成親自面試。
一般來說,職場面試通常都是公司主管詢問面試者相關問題,但鄭旭成為了了解面試者是否具備創新的能力,他不但不問任何問題,反而要求面試者反問他三個問題。
鄭旭成從多年的面試經驗中發現,較無創意的面試者大多會回答:沒有什么問題,好一點的會詢問關于薪資、福利等問題,但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問題,就是反問他為何那么年輕就當上CIO,他說:“敢問這樣的問題,就代表面試者敢挑戰上級,這正是我們需要的。”
其實鄭旭成希望面試者在口試的壓力下,還能冷靜且立即地想出創新的問題,這就是能跳出框架的人才,鄭旭成表示,面試者若連一個問題都問不出來,絕對不可能錄取。
“我們不喜歡安于現狀的人,而是需要一位勇于自我挑戰的人才。”鄭旭成更相信,因為大多數的IT服務廠商都不會提供創新服務,企業因而更需要創新的人才,激發不同想象才會得到更多的績效。
創意必須要能實際落實
通過重重面試的新人,要正式成為信息團隊的一員,還必須要經過試用期的考驗。
鄭旭成會針對新人,指派一個信息團隊未來可能會做的一項工作。比方鄭旭成就會要求新人建置一套移動辦公室,從新人執行工作的過程中,就會激發員工的創意,更重要的是讓新人了解,試用期的考驗是真的考驗。這個做法并非真的要新人馬上就能做出成果,而是希望新人能透過執行的過程,學習到如何落實創新。“天馬行空的想法雖然也是創新,但不能落實到實際應用,就是浪費。”鄭旭成說。
大多數的創新只有少部分的想法才能真正落實到實際的應用,也因此,主管的工作就是要適時收斂員工的想法,要將這些想法都能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上。“推廣教育部就是教育訓練中心,IT部門更要懂得如何培訓新人。”鄭旭成說。
在這樣的方式下,他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優秀的人才只要一個半月就能通過試用期的考驗,但有些人卻花了1年的時間,原因就出在溝通。 鄭旭成表示,要能創新,就是要懂得詢問。通常優秀的新人會主動詢問使用者、資深同事或主管,很快就能了解實際運作的過程,并轉換為一項可實際部署的應用;相反的,有些人花了1年的時間還是想不出來,就是因為這些人就算是想破頭也不會去問,當然花費的時間也就越多,表現也不會太理想。
為了讓信息團隊能夠不斷激發出不同的創意,鄭旭成還打造出一個不受羈絆的工作環境。
對于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信息團隊的一員來說,比起其它企業,最大的福利就是可以免費參加推廣教育部門每年所開設5千多堂的課程,只要主管認可,就能在上班時間參加課程,鄭旭成表示,有些員工因為玩電玩所以要進修日文,有些人則是學鋼琴、小提琴,甚至有人學畫畫,“我們鼓勵員工進修,但前提是要能順利完成公司指派的工作”。
也因此,如果身在推廣教育部門的信息團隊辦公室,就會在上班時間看到有人在練習小提琴。鄭旭成說:“IT人要像藝術家一樣保持源源不絕的創意,就是要讓IT人做他們想要做的,而不是指派一項不經過大腦的工作。透過多元的課程與不受約束的工作環境,可以激發員工的創意。”他表示,大多數人的信息主管會強調TCO或ROI,但我們卻強調彈性與創意,這是其它企業看不到的文化。
透過創新打造無所不在的校園服務
雖然鄭旭成不太講求TCO或ROI,但透過創意的工作環境,讓信息團隊透過創新的落實而執行出許多優秀的IT項目,讓TCO或ROI的表現更勝一般企業,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RFID門禁卡應用。
對于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來說,許多學生能夠愿意花費1萬多元來上一門課,除了教師的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學習環境的價值。 目前部分大學已經將學生證結合被動式的RFID標簽,甚至有些學校還會將學生證結合悠游卡,變成一卡雙用,但鄭旭成所領導的信息團隊,則是讓學生證能做到的事情更多。
當時信息團隊在規劃學生證或門禁卡的應用時,就展開一系列的討論,最后他們畫下一個藍圖,希望未來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門禁卡能擁有電子錢包、身分識別等功能,希望在校園內,不管是停車費、校園商店,甚至是影印費都能透過一張卡片全部做到。 但問題來了,在市面上找不出任何一家廠商提供這樣的服務,也沒有一間學校做過類似的服務,于是,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決定要自行開發,打造出一套極致的RFID校園應用。
信息部門的第一步就是先將門禁卡的應用發揮出極致,在2004年完成RFID卡的個人認證系統,讓每一間教室外都裝一個卡片閱讀機,學生與教師都必須透過識別卡感應卡片閱讀機后,才會開啟教室的大門,這么一來就可以記錄師生的出缺席狀況。
但鄭旭成有一天看到警衛在巡邏時,必須到每一個樓層的簽到本記錄巡察時間,這讓他想到,為何不將警衛的簽到也融入在門禁系統中。 現在警衛只要感應教室外的卡片閱讀機,就會留下巡邏的時間與路線的記錄。后來信息團隊還將這個構想發揮至清潔人員,紀錄清潔人員是否能如期完成每項清潔工作。
有了卡片閱讀機后,鄭旭成又想到,教室外的卡片閱讀機也可以轉變成為KTV的服務鈴,成為一個隨Call即到的服務工具。
過去,每間教室都必須要安排班導師,提供任課教師或學生的相關服務,但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1年的課程就多達5千多堂課,那就代表至少需要5千多人次的班導師,耗費的人事成本是相當高的。
于是,鄭旭成就將卡片閱讀機內建數字鍵,學生或教師只要輸入代碼,比方輸入99代表教室清潔、88代表設備服務,不到幾分鐘服務人員就會立即趕到教室門口,服務人員必須將識別證刷取卡片閱讀機后,系統才會關閉警示,此外,還可記錄每位服務人員到達現場所需的時間,作為未來績效考核的記錄。“現在一層樓只要共享一位服務人員,不但不減服務質量,還能省下相當可觀的人力成本。”鄭旭成說。
此外,信息團隊還將學生的識別證結合電子錢包,讓學生或教師可以到校園商店購物,甚至是影印的費用也可以透過識別證內含的電子錢包作為扣款的依據。2006年,信息團隊還將識別證結合悠游卡,讓識別證有更多元的利用。而下一步,鄭旭成則是希望將識別證變不見,他希望將識別證上所有的功能全部結合到NFC手機中,“大多數人的狀況是會忘了帶識別卡,而不會忘記帶手機。”鄭旭成說。
但目前受限于NFC手機并不普及,也讓這個計劃造成阻礙。不過,鄭旭成認為,透過識別證的創新應用,能用最少人做出最多的服務,這就是創意,當然沒有人會告訴你要如何做,也沒有人會要求你去做,但能將這些創意做出來,就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達到良好的效果,未來組織才會在IT上持續投資。
透過利潤中心制,將創新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對于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來說,每年都會有許多新的嘗試,這些年來陸續完成e-Learning等在線學習系統,當然開發這些系統需要花費相當多的IT支出,對于一座私立大學負擔很大,于是,鄭旭成開始與政府機關及民間企業合作,來尋找IT建置的費用。
以民間企業為例,e-Learning在線學習系統除了推廣教育部內部師生使用外,信息團隊還將這套系統發揮出更高的價值,比方與OK便利超商合作,透過同一平臺開發出針對OK便利超商的員工培訓。
此外,由于推廣教育部RFID門禁卡的應用相當先進,于是,與經濟部合作,來協助其它學校導入RFID,這么一來,不但讓未來信息系統的開發有了穩固的資金基礎,更能讓這些應用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也因此,鄭旭成最近重新檢視推廣教育部的信息系統,他希望能將這些系統發揮出更大的效果,不只校園內使用,任何有興趣的人也都可以使用,他未來要將信息團隊轉型為利潤中心制,就是希望能將信息團隊所激發出的創意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后來經過反復的思考,鄭旭成認為“創新”才是信息部門應該扮演的角色,因為當一名信息人員懂得將創新應用在IT建置中,這個時候才會發現原來要做的事情是那么多的。
鄭旭成舉一本由Paul Graham撰寫的《黑客與畫家》一書,看完這本書后對他最大的啟發就是原來黑客與畫家都具有相同的本質,他們都是要創作美好的事物,重要的是他們都是在做“創新”的工作。也因此,鄭旭成希望信息團隊的每位成員不應該將自己定位為工程師,而是“藝術家”,希望信息團隊的每位成員都能透過創新為組織帶來最大的價值。
也因為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懂得創新,不但率先打造出針對校園的ERP系統,甚至還首開先例將RFID應用在校園的環境,希望能打造出無所不在的校園服務,提升師生的滿意度。“創新能激發出不同想象,并能將創新落實,這就是績效,也是成績,更是未來創新的基石。”鄭旭成說。
創新的面試法找出創新人才
要打造一個具有創新的組織是相當不易的,鄭旭成則是從錄用新人做起。要能成為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信息人員必須要經過三關,最后一關則是由鄭旭成親自面試。
一般來說,職場面試通常都是公司主管詢問面試者相關問題,但鄭旭成為了了解面試者是否具備創新的能力,他不但不問任何問題,反而要求面試者反問他三個問題。
鄭旭成從多年的面試經驗中發現,較無創意的面試者大多會回答:沒有什么問題,好一點的會詢問關于薪資、福利等問題,但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問題,就是反問他為何那么年輕就當上CIO,他說:“敢問這樣的問題,就代表面試者敢挑戰上級,這正是我們需要的。”
其實鄭旭成希望面試者在口試的壓力下,還能冷靜且立即地想出創新的問題,這就是能跳出框架的人才,鄭旭成表示,面試者若連一個問題都問不出來,絕對不可能錄取。
“我們不喜歡安于現狀的人,而是需要一位勇于自我挑戰的人才。”鄭旭成更相信,因為大多數的IT服務廠商都不會提供創新服務,企業因而更需要創新的人才,激發不同想象才會得到更多的績效。
創意必須要能實際落實
通過重重面試的新人,要正式成為信息團隊的一員,還必須要經過試用期的考驗。
鄭旭成會針對新人,指派一個信息團隊未來可能會做的一項工作。比方鄭旭成就會要求新人建置一套移動辦公室,從新人執行工作的過程中,就會激發員工的創意,更重要的是讓新人了解,試用期的考驗是真的考驗。這個做法并非真的要新人馬上就能做出成果,而是希望新人能透過執行的過程,學習到如何落實創新。“天馬行空的想法雖然也是創新,但不能落實到實際應用,就是浪費。”鄭旭成說。
大多數的創新只有少部分的想法才能真正落實到實際的應用,也因此,主管的工作就是要適時收斂員工的想法,要將這些想法都能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上。“推廣教育部就是教育訓練中心,IT部門更要懂得如何培訓新人。”鄭旭成說。
在這樣的方式下,他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優秀的人才只要一個半月就能通過試用期的考驗,但有些人卻花了1年的時間,原因就出在溝通。 鄭旭成表示,要能創新,就是要懂得詢問。通常優秀的新人會主動詢問使用者、資深同事或主管,很快就能了解實際運作的過程,并轉換為一項可實際部署的應用;相反的,有些人花了1年的時間還是想不出來,就是因為這些人就算是想破頭也不會去問,當然花費的時間也就越多,表現也不會太理想。
為了讓信息團隊能夠不斷激發出不同的創意,鄭旭成還打造出一個不受羈絆的工作環境。
對于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信息團隊的一員來說,比起其它企業,最大的福利就是可以免費參加推廣教育部門每年所開設5千多堂的課程,只要主管認可,就能在上班時間參加課程,鄭旭成表示,有些員工因為玩電玩所以要進修日文,有些人則是學鋼琴、小提琴,甚至有人學畫畫,“我們鼓勵員工進修,但前提是要能順利完成公司指派的工作”。
也因此,如果身在推廣教育部門的信息團隊辦公室,就會在上班時間看到有人在練習小提琴。鄭旭成說:“IT人要像藝術家一樣保持源源不絕的創意,就是要讓IT人做他們想要做的,而不是指派一項不經過大腦的工作。透過多元的課程與不受約束的工作環境,可以激發員工的創意。”他表示,大多數人的信息主管會強調TCO或ROI,但我們卻強調彈性與創意,這是其它企業看不到的文化。
透過創新打造無所不在的校園服務
雖然鄭旭成不太講求TCO或ROI,但透過創意的工作環境,讓信息團隊透過創新的落實而執行出許多優秀的IT項目,讓TCO或ROI的表現更勝一般企業,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RFID門禁卡應用。
對于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來說,許多學生能夠愿意花費1萬多元來上一門課,除了教師的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學習環境的價值。 目前部分大學已經將學生證結合被動式的RFID標簽,甚至有些學校還會將學生證結合悠游卡,變成一卡雙用,但鄭旭成所領導的信息團隊,則是讓學生證能做到的事情更多。
當時信息團隊在規劃學生證或門禁卡的應用時,就展開一系列的討論,最后他們畫下一個藍圖,希望未來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門禁卡能擁有電子錢包、身分識別等功能,希望在校園內,不管是停車費、校園商店,甚至是影印費都能透過一張卡片全部做到。 但問題來了,在市面上找不出任何一家廠商提供這樣的服務,也沒有一間學校做過類似的服務,于是,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決定要自行開發,打造出一套極致的RFID校園應用。
信息部門的第一步就是先將門禁卡的應用發揮出極致,在2004年完成RFID卡的個人認證系統,讓每一間教室外都裝一個卡片閱讀機,學生與教師都必須透過識別卡感應卡片閱讀機后,才會開啟教室的大門,這么一來就可以記錄師生的出缺席狀況。
但鄭旭成有一天看到警衛在巡邏時,必須到每一個樓層的簽到本記錄巡察時間,這讓他想到,為何不將警衛的簽到也融入在門禁系統中。 現在警衛只要感應教室外的卡片閱讀機,就會留下巡邏的時間與路線的記錄。后來信息團隊還將這個構想發揮至清潔人員,紀錄清潔人員是否能如期完成每項清潔工作。
有了卡片閱讀機后,鄭旭成又想到,教室外的卡片閱讀機也可以轉變成為KTV的服務鈴,成為一個隨Call即到的服務工具。
過去,每間教室都必須要安排班導師,提供任課教師或學生的相關服務,但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1年的課程就多達5千多堂課,那就代表至少需要5千多人次的班導師,耗費的人事成本是相當高的。
于是,鄭旭成就將卡片閱讀機內建數字鍵,學生或教師只要輸入代碼,比方輸入99代表教室清潔、88代表設備服務,不到幾分鐘服務人員就會立即趕到教室門口,服務人員必須將識別證刷取卡片閱讀機后,系統才會關閉警示,此外,還可記錄每位服務人員到達現場所需的時間,作為未來績效考核的記錄。“現在一層樓只要共享一位服務人員,不但不減服務質量,還能省下相當可觀的人力成本。”鄭旭成說。
此外,信息團隊還將學生的識別證結合電子錢包,讓學生或教師可以到校園商店購物,甚至是影印的費用也可以透過識別證內含的電子錢包作為扣款的依據。2006年,信息團隊還將識別證結合悠游卡,讓識別證有更多元的利用。而下一步,鄭旭成則是希望將識別證變不見,他希望將識別證上所有的功能全部結合到NFC手機中,“大多數人的狀況是會忘了帶識別卡,而不會忘記帶手機。”鄭旭成說。
但目前受限于NFC手機并不普及,也讓這個計劃造成阻礙。不過,鄭旭成認為,透過識別證的創新應用,能用最少人做出最多的服務,這就是創意,當然沒有人會告訴你要如何做,也沒有人會要求你去做,但能將這些創意做出來,就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達到良好的效果,未來組織才會在IT上持續投資。
透過利潤中心制,將創新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對于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來說,每年都會有許多新的嘗試,這些年來陸續完成e-Learning等在線學習系統,當然開發這些系統需要花費相當多的IT支出,對于一座私立大學負擔很大,于是,鄭旭成開始與政府機關及民間企業合作,來尋找IT建置的費用。
以民間企業為例,e-Learning在線學習系統除了推廣教育部內部師生使用外,信息團隊還將這套系統發揮出更高的價值,比方與OK便利超商合作,透過同一平臺開發出針對OK便利超商的員工培訓。
此外,由于推廣教育部RFID門禁卡的應用相當先進,于是,與經濟部合作,來協助其它學校導入RFID,這么一來,不但讓未來信息系統的開發有了穩固的資金基礎,更能讓這些應用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也因此,鄭旭成最近重新檢視推廣教育部的信息系統,他希望能將這些系統發揮出更大的效果,不只校園內使用,任何有興趣的人也都可以使用,他未來要將信息團隊轉型為利潤中心制,就是希望能將信息團隊所激發出的創意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