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3G推動移動支付3.0 RF-SIM成標準首選

作者:逄丹
來源:通信產業網
日期:2009-09-08 09:38:33
摘要:目前,電信運營商主要是采用SIMpass和RF-SIM兩種技術標準推廣移動支付業務。中國移動日前在湖南、上海、重慶、廣東四省市試點手機小額支付業務便是采用RF-SIM標準。

  今天走在上海、重慶等城市的街頭,中國移動的用戶已經可以通過手機像刷公交卡一樣刷卡乘車,亦能像刷銀行卡一樣在自動售貨機購買可樂或在超市購物,甚至還可以直接利用手機購買電影票、火車票或飛機票。日前,中國移動在湖南、上海、重慶、廣東四省市試點了手機小額支付業務,據介紹,其技術和業務方案已經準備完畢。 

  而在中國移動之前,中國聯通于5月17日也在上海推出在上海推出移動支付業務,用戶通過購買內置NFC芯片的聯通3G手機以及購買NFC手機貼卡(掛墜)等方式即可以享受手機支付業務。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則推出天翼3G“移動支付”業務,為用戶提供賬單支付、手機充值、公用事業費繳費、訂購商品服務、自助金融、刷手機消費等手機自助支付服務。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三大電信運營商移動支付業務開展情況 

  進入2009年,3G為移動支付業務帶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和空間,電信運營商爭相布局移動支付業務,移動支付市場迅速升溫。 

  “支付是一種大眾性的需求,而移動支付具有隨身、實時、快捷的特性,還能解決一些傳統支付無法解決的問題,提高傳統商務流程的效率,有望成為運營商掘金3G時代的‘第一桶金’。”Frost&Sullivan中國區首席咨詢顧問王煜全向《通信產業報》(網)記者表示。 

  非接觸式移動支付成主流 

  事實上,移動支付對用戶來說并不是新鮮事物。早在2003年,中國移動便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手機錢包業務,為用戶提供軟件付費、郵件付費、數字點卡購買、手機保險、電子雜志購買等服務,支付途徑包括銀行卡支付和花費支付兩種方式。而在這之后,中國聯通也面向用戶提供手機銀行、手機錢包業務。 

  不過,在早期運營商提供的移動支付業務中,一般都是基于短信或語音交互綁定后臺賬戶模式,或是基于WAP和Java方式,通過網絡進行支付,也被認為是移動支付的第一代和第二代。 

  “第一代支付方式使用門檻很低,但是存在安全性欠缺、操作繁瑣復雜、無法即時支付等問題。第二代與第一代移動支付有同樣的缺點,還受到網絡速度的制約。”一位移動支付專家記者表示。 

  而這次中國移動在四省市試點的小額支付業務則突破了以往的支付方式,采用非接觸式移動支付解決方案,用戶只需要完成手機和POS終端的對話即可實現支付功能,這就好比用戶乘坐公交車,只需要使用“一卡通”刷卡即可交付所需費用。 

  中國聯通新推出的移動支付業務也是基于非接觸移動支付解決方案。一位深諳移動支付領域多年的專家向記者表示:“非接觸式移動支付方案的使用代表著我國的移動支付業務已經進入第三代。” 

  事實上,非接觸移動支付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使用,例如日本NTTDoCoMo的Felica項目、歐洲的NFC手機支付項目。“現在,日本幾乎到處都是采用手機進行購物、乘車等日常活動。”王煜全向記者表示。而在去年的通信展上,記者也親自體驗了NTTDoCoMo提供的移動支付業務,非常簡單、便捷。 

  多標準共存 

  “非接觸式移動支付已經成為移動支付領域的主流趨勢,作為一種具有較大潛力的電信藍海業務應用,非接觸移動支付在中國已經進入敏感的市場啟動時間窗口。”來自中興通訊的一位專家向記者表示。 

  就我國的移動支付發展情況來看,目前移動支付所用技術方案主要有三種,分別是SIMpass、RF-SIM和eNFC。其中,使用NFC手機進行移動支付需要用戶重新購買一部手機,這對用戶來說是一筆不菲的支出,而且對于運營商來說也需要重新向終端提供商定制新的NFC手機,實施成本較高。 

  目前,電信運營商主要是采用SIMpass和RF-SIM兩種技術標準推廣移動支付業務。中國移動日前在湖南、上海、重慶、廣東四省市試點手機小額支付業務便是采用RF-SIM標準。 

  “在非接觸式移動支付剛剛啟動的階段,采用NFC手機進行業務的推廣顯然不現實,為此,中國移動采用了RF-SIM標準。用戶只需要更換一個特制的帶有射頻的支付SIM卡,而不需要更換手機,并且用戶未來再次更換手機,可繼續使用這張SIM卡,仍然保持原有的手機支付功能。”中國移動研究院一位技術專家向記者表示。 

  而且他進一步指出,RF-SIM更容易讓運營商控制產業鏈,運營商可以在移動支付業務上掌握主導權。 

  不過,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移動支付標準,因此,電信運營商也在多個地方試點不同的技術解決方案,以選擇最合適的技術標準。 

  2006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移動先后在湖南、重慶、廣州進行試點,陸續采用了SIMpass、eNFC、RFSIM等多種技術方案。中國聯通在湖北推廣基于RFSIM的移動支付業務之后,又于5月份在上海和復旦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手機廠商合作推出基于NFC技術的手機支付業務。中國電信從2008年底也開始了非接觸移動支付的預研。 

  “經過研究和試點,中國移動目前已經初步明確了非接觸移動支付的技術方案,將eNFC作為非接觸移動支付發展的目標,將RFSIM作為近期發展的備選方案,這樣既能夠減少先期推廣的阻力和資金投入又能夠兼顧未來的發展。”一位中國移動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 

  而移動支付業務也為運營商帶來了良好的業務發展模式。據中國移動人士介紹,他們此次試點的移動支付業務被中移動運用的前景將是除了小額支付外,人們可以直接用手機通過電信網登錄互聯網辦理各種票務(如電影票、地鐵票、汽車票),隨即電子票會到達用戶手機卡里。用戶進場時可以刷卡驗票——讓很多離線業務變成在線業務。此外,信號的遠距離傳輸模式有可能為中國移動帶來可觀的廣告收入——商家只需有臺發射終端,就可以向二三十米范圍內路過的行人手機上發放即時廣告,這些廣告大多應該是一些打折券、產品信息,引導路人即時消費。 

  “運營商可以通過將移動支付業務和其他業務相結合,開展多種組合業務,建立更好的業務模式,提高用戶的ARPU值。”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與銀行的競合 

  今天,不僅是運營商推出了移動支付業務,銀行以及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都在為用戶提供移動支付業務。值得注意的是,銀行完全可以拋開運營商,和終端提供商合作共同推廣非接觸式移動支付業務。 

  不久前中國銀聯與瀚銀科技合作推出“手付通”,該產品基于自主開發的中國銀聯新一代移動支付技術,可通過POS及3G無線網絡,用手機實現移動支付的功能,而用戶只需要攜帶一部裝有手付通SD卡的手機即可。 

  “移動支付是一個開放的市場,其價值鏈中環節眾多,包括移動運營商、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芯片制造商、手機制造商、設備終端提供商、商戶和手機用戶等多個環節,電信運營商要想在移動支付業務獲得發展,必須處理好產業鏈各方的利益。”一位電信專家指出。在很多專家看來,產業鏈各方利益,特別是運營商和銀行的利益無法達到平衡已經成為制約移動支付業務發展的一大桎梏。 

  不過,王煜全指出,不同于傳統的移動支付,非接觸移動支付涉及的兩大利益主體主要是運營商和銀行等金融機構,而兩者之間本身有著天然合作的利益鏈條。“運營商需要借助銀行的支付平臺,而銀行則希望借助運營商豐富的用戶資源發展業務,可是說正是商業利益的存在讓兩者可以很快地進入合作,而且兩者的合作是一種松耦合的合作關系。”他指出。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也向記者指出,只有雙方化競爭為合作,才能營造產業鏈共贏的局面。而對于標準來說,相關專家認為,技術標準應該有運營商來主導,支付標準則交付給銀行。 

  隨著非接觸式移動支付市場的啟動,非接觸移動支付涉及芯片和SIM卡商、手機終端廠商、POS終端廠商、平臺廠商等眾多的設備提供商也積極參與到市場運作中,在目前國內提供非接觸移動支付的芯片和SIM卡的主要廠商有:東信和平、上海復旦微電子、渥奇數據、中興集成、普天茂德、大唐微電子、北京華虹、天喻信息等。 

  據參與平臺建設的中興通訊的一位專家介紹,傳統的支付平臺廠商如聯動優勢、上海捷銀等以及后介入的支付平臺廠商如中興通訊、高陽、神州數碼等都在積極參與各運營商的規范制定和試點。 

  “如果能夠明確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關系和合作模式并盡快制定相關的技術標準,那么在不久之后,移動支付將真正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非接觸移動支付也將成為各運營商新的業務增長點。”王煜全最后向記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