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標準,整合資源,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
近年來,我國國家領導人多次發表重要講話,表示中國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的研發及應用。尤其是今年兩會,物聯網更是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從這些信號我們可以看出,大力發展物聯網產業將成為我國今后一項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重要決策。在物聯網概念備受關注的今天,在國家充分重視與大力支持的大好形勢之下,物聯網在中國,一個極具誘惑力的龐大產業即將興起。本期我們特別邀請中國RFID產業聯盟理事長、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琪女士,就物聯網應用現狀以及存在問題展開分析與探討,希望對廣大讀者有所裨益。

中國RFID產業聯盟理事長、國家金卡工程
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琪女士
近年來物聯網這一概念在中國風起云涌,今年兩會中,物聯網更是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并予以高度關注,很多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紛紛提出物聯網相關提案議案,物聯網再次被推到風頭浪尖。對于物聯網的理解眾說紛紜,可否請您談談物聯網到底是什么?
張琪:物聯網是一個由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共同構成的龐大的社會信息系統,是一個涉及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社會與生活各個領域的無所不包的龐大產業鏈。與互聯網相比,物聯網的連接范圍要大得多。簡單點說,物聯網通過各種感知與傳輸技術實現物物(也包括人)相聯,形成一個連接萬億個物品(設備)和數億人的無比龐大的數據庫,用以采集和存儲海量數據信息,通過分析處理與決策,完成從信息到知識、再到控制指揮的智能演化,進而達到解決和處理問題的目的。
物聯網結構復雜,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感知層,通過智能卡、RFID電子標簽、識別碼、傳感器等技術承擔信息的采集工作;其次是網絡層,借用現有的無線網、移動網、固網、互聯網、廣電網及專網等實現信息的傳輸功能;應用層完成信息的分析和控制決策,它涵蓋各個行業,涉及社會生活各領域,并與特定需求相結合,發揮智能作用。物聯網既不等同于傳感器網,也不是替代互聯網的下一代網絡。我們認為,物聯網是一個基于感知技術,融合著各種應用與服務的龐大社會信息化系統,是信息化建設在更高層面、向更廣領域的縱深發展。
物聯網在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相關主管部門的積極推動。請您談談國家金卡工程在推動物聯網發展中都具體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
張琪:我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物聯網產業的相關研究和應用試點的探索。國家金卡工程非接觸式智能卡已廣泛用于城市一卡通系統、不停車收費、路橋管理、鐵路機車識別管理以及電子證照身份識別等方面,開展了成功試點和規模應用。
RFID應用是物聯網的重要基礎。2004年金卡工程把RFID和物聯網列入重點工作,啟動了無線射頻識別RFID行業應用試點工作。六年來我們重點強調 RFID等標準的自主制定以及核心技術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重視RFID應用與市場的開拓以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參與中國金卡工程建設的各相關部門(23個)及試點省市(30多個)成立了RFID應用工作組,啟動大量RFID應用試點工程,為物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這些試點工程涵蓋工業、農業、物流、城市建設、交通、民航、鐵路等各個領域,RFID應用在我國初見成效,市場規模已居全球第三位。現在無論是08年奧運會還是今年的世博會,還有很多大型活動的賽事、會務等都采用RFID門票進行管理,今年世博會甚至連垃圾管理都用上了RFID。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電信智能卡整合了電子錢包功能推出的手機支付應用,以及手機作為RFID讀寫器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管理與貴重物品的識別防偽等,遍布30個試點城市的“一卡通”工程應用形成了一系列利民惠民工程,推動了社會信息化進程,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無論是一個概念還是一種產品,如果要發展壯大,首先要形成一定規模,形成一套完整的產業鏈。您認為物聯網在中國的發展處于什么階段,是否已具備產業規模了呢?還存在哪些問題有待解決?
張琪:中國的物聯網發展尚處初創階段,無論是國標的自主制定,還是核心技術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以及規模化應用示范等都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們去做。包括我國物聯網的規劃研究與制定,搶占標準的制高點工作,核心技術產品的攻關,典型示范應用的確立和組織實施,以及社會環境綠色生態建設,產業與應用政策的出臺和行動綱要、措施等,都急待政府層面的組織、推動和扶持。物聯網在我國的市場潛力是相當大的,單是RFID去年就達到了85億元的市場銷售,今年保守估計也會達到120億,增長幅度將達38.3%。
標準的缺失與核心技術產品的產業化配套能力仍是制約我國物聯網大規模應用的一個問題。雖然目前電子標簽、傳感器網絡等多種與物聯網相關的信息技術標準化工作組已經開始工作,但相對于應用的需求仍顯滯后。特別缺失統籌規劃和組織,支持的力度也不夠。此外要力戒一轟而起和各自為政,避免低水平的重復開發。我們強調信息化工程必須堅持標準先行,今后才能實現互聯互通,做到信息共享和服務共享。否則采用的標準各異,造成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和地方各成體系,今后再想統一就太難了!分散發展,會造成系統建成后存在大量的改造問題,不僅浪費財力、物力,也會嚴重制約我國物聯網產業與應用的規?;l展。
關于物聯網標準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認為,不宜采用“大而全”、“全球統一標準”的思路,對此您怎么看?對于最近即將成立的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我們十分關注,請您介紹一下這個工作組成立的目的及意義。
張琪: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已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特征,發達國家往往通過控制國際標準的制定來搶占發展的制高點。因此,為加快物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同時避免受制于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我們必須要加快制定我國的自主標準,比如RFID標準、傳感器網絡標準、物品編碼標準、移動支付標準等等。我認為物聯網標準的制定應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兼容相結合的戰略。首先必須有自主的國標,不受控于任何一個國家;其次要堅持開放與兼容,實現互通與共享,兩者不可偏廢。如果政出多門、標準各異,各應用示范彼此之間不具有互通及互操作性,只能局限在小范圍內應用,又如何實現真正的“人人相聯,物物相通”?標準的統一是有必要的,但也不是絕對的,因為不同國家的閉環應用項目就沒必要全球統一,也要考慮到信息安全因素。
物聯網標準涉及方方面面,絕非任何一個標準化工作組能包打天下的,因此需要創新標準化工作模式,各專業標準工作組之間加強溝通與合作。急需進行標準資源的整合,借鑒和發揚金卡工程17年來在跨部門、跨地區間進行的相互配合與組織協調共同推進的團隊精神。在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各相關標準化工作組聯合起來,建立協調與服務的長效機制。目前在物聯網技術領域,國內已成立或正在籌備成立的相關標準工作組僅專注于各自的技術領域,標準制定過程各自獨立進行,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為此,由工信部電子標簽標準工作組、全國信標委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全國智標委等16家相關標準化組織,自愿聯合,共同組成“中國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緊緊圍繞物聯網產業與應用發展需求,協調一致、整合資源,共同開展物聯網技術的研究,加快制定符合我國發展需求的物聯網國家標準,推進我國物聯網國家標準體系的建設,大家分工合作進行國標的制修定,同時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以搶占制高點、掌握發展的主動權。
聯合工作組的成立,將充分整合物聯網相關標準化資源,協調物聯網的整體標準化工作,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物聯網產業協調發展大局,滿足國家信息產業總體發展戰略要求,適應物聯網以應用為驅動、以需求為牽引的多種技術緊密融合的特殊需要,同時為政府部門的物聯網產業發展決策提供全面的技術和標準化服務支撐。
RFID技術作為物聯網的一個重要支撐,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也有了一定應用。最后能否請您對RFID技術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的應用給出一些寶貴建議?
張琪:智能卡與RID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的廣泛應用是國家金卡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住建行業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常感謝大家17年來的辛勤工作,密切合作以及做出的卓有成效的出色工作。大家都知道,在住建部的領導和組織下,智能卡已經廣泛應用于行業管理與運營系統中。全國已有224個城市建立了不同規模的以公交應用為基礎的城市IC卡(非接觸RFID)系統,發卡量達到了1.7億張,涉及公共交通、地鐵、園林、公用事業繳費、數字社區、小額消費等40多個行業,全國日交易量達到了2.5億筆,日交易金額3億元;部分城市開展的公共自行車項目通過內置RFID電子標簽芯片對自行車的身份進行唯一識別管理;北京、山東等地區城市公用設施(戶外廣告屏、井蓋、路燈、郵筒、果皮箱、停車場、電話亭)加裝RFID電子標簽,以信息化手段對整個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進行有效管理和監控,實現城市的數字化管理;電子標簽在液化石油氣鋼瓶及危險品管理中也已經開始全面應用。
我認為推進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RFID應用與智能化建設,首先應堅持“標準先行”的原則,重點完善標準體系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運作規律的IC卡和RFID電子標簽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的應用模式;同時還要堅持自主創新、產用結合與兩化融合發展,積極推動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及IT產業發展;信息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不僅關系到信息安全,也直接涉及國家的經濟與社會安全。希望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同志們,一如既往的強化行業應用的統籌管理和組織協調,對系統內應用的標準、產品等全過程進行嚴格監管,并做好指導協調與服務工作。
采訪后記:
國家金卡工程高瞻遠矚,多年來為推動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做出不懈努力并取得顯著成效。張主任談到,加快制定我國自主標準,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兼容相結合,實現互通與共享是解決物聯網的發展之道。智能卡以及RFID技術應用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擁有一定基礎,為全面推進此項工作,張主任表示要從標準、應用模式、自主創新、安全等幾個方面加以重視。任何一個產業在興起的初期都會存在一些制約其發展的問題或困難,我們應該積極面對并勇于探索。通過與張主任的對話,使我們認清方向,掌握了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一些關鍵點,這將有助于我們審時度勢,為搶占行業應用發展制高點贏得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