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場關于“時間”的解放戰爭
如今,商務人士的時間就像豆腐一樣,很容易被切成越來越小的碎塊,如何在碎化的時間里,做足“道場”,開足會議,提高協作效率,成為商務人士重點關注的話題
會議效率撞上天花板
“大部分人都是在別人荒廢的時間里嶄露頭角的。”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的這句話說的沒錯,但對于商務人士而言,有些時間仍然是不得不荒廢的,例如會議時間。
有調查顯示,會議仍然是企業實現“決策”與“傳達”的主要手段。商務人士們平均每天將2小時的時間花費在會議上,遠超過了通過郵件和電話做決策、傳達決策的時間。
不僅如此,會議還承擔著“協作”的職能。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協作已經成為提高企業績效的主要因素。實驗研究表明,公司績效的36%源自于其“協作”指標,這個比例遠遠超過了公司“戰略”的影響(16%)以及“市場和技術變動”的影響(7%)。
既然會議是必須的,如果采用傳統的現場會議模式,那就不得不忍受現場會議的拖沓、冗長。對于異地參會者,50%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會議行程、餐飲食宿上。一旦會議進程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又將會有一半的時間被浪費掉。
顯然,商務人士的當務之急是提高會議效率。他們需要一種更高效的會議習慣以提升協作效率,最終達到溝通、決策、執行的全方位提升,進而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問題是,現如今商務人士的時間就像豆腐一樣,很容易被切成越來越小的碎塊,如何在碎化的時間里,做足“道場”,開足會議,提高協作?答案是——遠程會議。
遠程會議之道
伴隨電信技術、網絡技術、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及應用,遠程會議被看作是提高協作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這些遠程會議方式包括電話會議、網絡會議、視頻會議以及最近崛起的“統一會議”。
無論是電話會議、網絡會議還是視頻會議,目前都呈現出相對分割的服務及市場,雖然它們分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會議效率,降低了會議成本,但卻統統無法回避效果方面的不足,用戶必須事先決定所要舉行的遠程會議究竟一個是基于音頻、基于Web網絡還是基于視頻,然后選擇相應的會議實現方式。而用戶往往由于不同類型的會議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設備,而不能在各種會議模式下隨心所欲、輕而易舉地進行切換。
除去在會議效果方面不能滿足用戶的全面需求之外,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還存在軟硬件投資的成本門檻。大企業有實力購買和部署自己專屬的會議設備,而中小企業卻面臨著資金緊張的局面,獨立購買一套會議設備往往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那么,誰來呼應中小企業的會議需求呢?這顯然是一片藍海市場,但要想占有這片藍海并不容易,產品性價比以及安全性都是企業必須權衡的關鍵。在這種情況下,無需購置任何硬件設備,集電話與網絡為一體“統一會議”服務儼然是箭在弦上。
統一會議崛起
事實上,從分割的使用電話會議、網絡會議以及視頻會議,過渡到以Web為中心的“統一會議”服務模式,已成為大勢所趨。原因很簡單,憑借通訊和軟件技術一體化的技術應用,“統一會議”正在從本質上改變企業會議的實現形式,令與會人員彼此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處其境,完全呼應了商務人士越來越緊密的即時會議需求。
具體而言,“統一會議”就是以統一通信(Unified Communications)技術為基礎的新興會議服務模式,它能讓商務人士在不受時間和地點束縛的情況下,通過網絡輕松獲得數據、圖像和聲音,從而實現自由通信。這意味著,無論商務人士身處何處,只要有一部手機,一部電腦,即可完成“統一會議”,實現即時協作。
數據表明,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以“統一會議”為主的在線通訊正迅速增長。中國雖相對起步稍晚,但在2009年終于顯現出井噴之勢, 33%的受訪者表示有在2009年部署 “統一會議”的計劃。
在“統一會議”崛起的浪潮中,已有中國本土企業做足準備,比如,作為國內領先的會議服務商“全時”,通過整合云計算和統一通信技術而推出了“統一會議”服務模式,不但服務于包括跨國公司在內的大型企業,更為中小企業提供了相應的“統一會議”解決方案。并且,還為中小企業特別推出靈活的計價方式,電話+網絡+長途話費的包月模式不但創新了會議服務行業的收費模式,更為中小企業開啟了一扇低成本即可立即獲得統一會議服務的明窗。
事實上,兩年前,Gartner Symposium ITxpo技術大會上,Gartner就曾將云計算和統一通信分別選為“未來十大戰略技術”。“基于全球化技術加上本土化服務的理念,我們正在致力于為國內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提供“統一會議”服務,為它們抹去信息化鴻溝”。全時統一會議的CEO陳學軍表示。
現在看來,“統一會議”不但可以為用戶降低成本,提高協作,還是實現綠色管理的有效途徑,無論從哪個角度上講,它都將成為商務人士進行會議辦公的必備工具。就像美國管理學家大衛。桑切爾所說的那樣:活著不僅僅為了創造財富,時間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工作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