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支付激發新消費業態 安全軟件領域前景廣闊
作者:吳勇毅
來源:通信信息報 |
日期:2010-07-15 09:14:04
摘要:業界探討已久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問題終于拍板定案。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出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必須在2011年9月1日前申請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且全國性公司注冊資本最低為1億元。
業界探討已久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問題終于拍板定案。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出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必須在2011年9月1日前申請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且全國性公司注冊資本最低為1億元。
業界認為,政策的門檻使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手機第三方支付與金融單位一起成為正規軍,將為各運營商創新業務帶來新機遇。申銀萬國證券稱,手機支付有望呈現火熱之勢,2010年將是手機支付的爆發元年。
巨大蛋糕引來群雄逐鹿
隨著3G網絡和手機終端的不斷完善,當方便快捷的手機支付成為廣大用戶的支付習慣時,這個市場爆發出來的消費能量,無疑是“巨大的革命性的”。來自易觀國際咨詢機構的預測顯示,中國手機支付用戶在2010年和2011年有望達到800萬人和2000萬人,手機支付消費井噴在即。
而今央行第三方支付管理辦法的出臺,讓一些國內外咨詢機構的預計更為樂觀。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手機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為24億元,同比2008年的7.9億元增長202.6%,預計2010年中國手機支付市場規模將達到28.45億元,手機支付用戶總數將突破1.5億戶。
專家認為,參考日本、韓國成熟市場的手機支付用戶滲透率約50%,則未來5年,中國市場手機支付用戶數量可望達到3.5億,以年平均每筆交易金額100元為例,全國每人每年手機支付一筆,至少就能產生300億消費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因此,這些潛在的巨大商業價值,無疑引來了金融單位、各電信運營商、第三方在線支付廠商和軟硬件廠商幾大陣營的群雄逐鹿,搶占先機。
支付安全問題帶來軟件業商機
可以說,手機支付業務是當前社會消費模式的極大創新,初顯其未來的美好愿景,可以為相關產業鏈的企業帶來重大商機和消費者的生活帶來方便與快捷。但是目前我國手機支付業務模式仍受到安全性、標準化、易用性和普及度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未來道路上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
首先,手機支付最核心的問題是安全。無線信道是開放性的,通信標準安全性不高,缺乏嚴格的身份驗證,沒有統一制定的加密標準,對通信的安全性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手機號碼及密碼等容易被破譯、竊聽、假冒、篡改、盜用等,尚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如何切實保障手機支付的安全,讓消費者放心接受“手機支付跟銀行卡一樣是安全的”這一理念,是擺在產業鏈各個廠商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其次,技術標準和接入瓶頸仍存。手機支付必然涉及通信技術標準,但目前三大電信網的網絡結構、技術標準、通信協議各行其道,存在難于兼容、難于自由無縫接入等問題。如果沒有統一的NFC軟硬件協議,各電信營運商和金融單位都各自做自己標準,那么勢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并且很難使這種支付方式獲得普及,也很難形成中長期規劃和長遠的發展思路。
第三,不同行業部門、不同網絡商之間的利益矛盾仍然存在。手機產業鏈復雜龐大,其產業化必然需要芯片商、傳感設備商、軟件解決方案商、各電信運營商等上下游廠商的通力合作。然而,在各方利益機制及商業模式尚未統一、各自為政的背景下,手機支付產業發展將不會一帆風順。
第四,法律保障缺位。與手機支付相關的政策如今尚不完善,手機消費類增值服務費的征管沒有法律規范與保障,市場管理較混亂,問題發生之后,消費者或難以維護應有的權利。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加緊制定手機支付的相關法律法規,才能確保這個新消費業態的健康發展。
第五,遠程消費習慣未廣泛形成。這也是影響手機支付普及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將手機支付從小眾的時尚行為,推廣成為大眾的普遍行為,移動運營商、金融服務商乃至各級零售商還有不少事情要做。
手機支付提升軟件業景氣度
隨著我國進入手機支付新時代,手機支付產業鏈上到底哪些行業會受益?哪些商機值得我們研究與把握呢?又給國內軟件業帶來哪些新機遇與增長點?在整個手機支付產業鏈中,主要包括四大盈利環節:芯片設計制造、模塊封裝、卡片制造、軟件運維服務,包括金融服務商、移動運營商、設備提供商、軟件應用提供商、系統集成商和平臺服務商以及終端商家都是受益者。
手機支付要大力發展,亟需后臺軟件的有力支撐,比如平臺構筑、運維和安全等方面的建設,軟件作用日益凸顯,軟件將成手機支付得以運行的“血脈”。
比如,手機要變成“付款機”,就需要在每個智能手機上安裝一個相關支持的客戶端交易軟件,這將給基礎軟件、平臺軟件帶來重大商機。以中國7億手機用戶計,每戶下載一次,一次2元,就有14億左右的行業商機,這還包括今后的升級維護費用。據支付寶無線業務部介紹,目前支付寶與和軟件廠商合作,針對Windows mobile系統、塞班系統和iPhone以及Android、java等系統平臺都做了相應的軟件開發,使之能支持遠程支付,支持的手機已經覆蓋了包括諾基亞、蘋果、三星、聯想等上百款國內外主流手機。
還有,手機支付時代的到來,手機將成為人們新的消費中心、信息中心,但目前手機支付仍存在不少安全隱患,如何實現交易安全、隱私保護也正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而與之相關的手機安全軟件的市場機會也就凸顯,得到重視。目前,安全廠商如金山、瑞星、卡巴斯基、360,以及新銳專業手機安全廠商網秦等公司,都紛紛推出各自的手機安全產品,發力手機安全市場。IDC預計,手機支付時代,每年將給手機安全軟件市場至少帶來5億元商機。
從長遠而言,拓維信息、長電科技、證通電子、康強電子、大唐電信和高陽科技,以及用友軟件等相關產業鏈企業,將直接受益于手機支付的井噴式發展。但短期內,移動支付尚難以給處于產業鏈各環節的廠商帶來明顯的業績改善。因為時下手機支付標準制定剛開始,核心技術也有待突破,市場規模還很小,短期仍難于帶來實質收益,不會很快體現在相關上市公司賬面上。
業界認為,政策的門檻使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手機第三方支付與金融單位一起成為正規軍,將為各運營商創新業務帶來新機遇。申銀萬國證券稱,手機支付有望呈現火熱之勢,2010年將是手機支付的爆發元年。
巨大蛋糕引來群雄逐鹿
隨著3G網絡和手機終端的不斷完善,當方便快捷的手機支付成為廣大用戶的支付習慣時,這個市場爆發出來的消費能量,無疑是“巨大的革命性的”。來自易觀國際咨詢機構的預測顯示,中國手機支付用戶在2010年和2011年有望達到800萬人和2000萬人,手機支付消費井噴在即。
而今央行第三方支付管理辦法的出臺,讓一些國內外咨詢機構的預計更為樂觀。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手機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為24億元,同比2008年的7.9億元增長202.6%,預計2010年中國手機支付市場規模將達到28.45億元,手機支付用戶總數將突破1.5億戶。
專家認為,參考日本、韓國成熟市場的手機支付用戶滲透率約50%,則未來5年,中國市場手機支付用戶數量可望達到3.5億,以年平均每筆交易金額100元為例,全國每人每年手機支付一筆,至少就能產生300億消費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因此,這些潛在的巨大商業價值,無疑引來了金融單位、各電信運營商、第三方在線支付廠商和軟硬件廠商幾大陣營的群雄逐鹿,搶占先機。
支付安全問題帶來軟件業商機
可以說,手機支付業務是當前社會消費模式的極大創新,初顯其未來的美好愿景,可以為相關產業鏈的企業帶來重大商機和消費者的生活帶來方便與快捷。但是目前我國手機支付業務模式仍受到安全性、標準化、易用性和普及度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未來道路上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
首先,手機支付最核心的問題是安全。無線信道是開放性的,通信標準安全性不高,缺乏嚴格的身份驗證,沒有統一制定的加密標準,對通信的安全性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手機號碼及密碼等容易被破譯、竊聽、假冒、篡改、盜用等,尚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如何切實保障手機支付的安全,讓消費者放心接受“手機支付跟銀行卡一樣是安全的”這一理念,是擺在產業鏈各個廠商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其次,技術標準和接入瓶頸仍存。手機支付必然涉及通信技術標準,但目前三大電信網的網絡結構、技術標準、通信協議各行其道,存在難于兼容、難于自由無縫接入等問題。如果沒有統一的NFC軟硬件協議,各電信營運商和金融單位都各自做自己標準,那么勢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并且很難使這種支付方式獲得普及,也很難形成中長期規劃和長遠的發展思路。
第三,不同行業部門、不同網絡商之間的利益矛盾仍然存在。手機產業鏈復雜龐大,其產業化必然需要芯片商、傳感設備商、軟件解決方案商、各電信運營商等上下游廠商的通力合作。然而,在各方利益機制及商業模式尚未統一、各自為政的背景下,手機支付產業發展將不會一帆風順。
第四,法律保障缺位。與手機支付相關的政策如今尚不完善,手機消費類增值服務費的征管沒有法律規范與保障,市場管理較混亂,問題發生之后,消費者或難以維護應有的權利。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加緊制定手機支付的相關法律法規,才能確保這個新消費業態的健康發展。
第五,遠程消費習慣未廣泛形成。這也是影響手機支付普及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將手機支付從小眾的時尚行為,推廣成為大眾的普遍行為,移動運營商、金融服務商乃至各級零售商還有不少事情要做。
手機支付提升軟件業景氣度
隨著我國進入手機支付新時代,手機支付產業鏈上到底哪些行業會受益?哪些商機值得我們研究與把握呢?又給國內軟件業帶來哪些新機遇與增長點?在整個手機支付產業鏈中,主要包括四大盈利環節:芯片設計制造、模塊封裝、卡片制造、軟件運維服務,包括金融服務商、移動運營商、設備提供商、軟件應用提供商、系統集成商和平臺服務商以及終端商家都是受益者。
手機支付要大力發展,亟需后臺軟件的有力支撐,比如平臺構筑、運維和安全等方面的建設,軟件作用日益凸顯,軟件將成手機支付得以運行的“血脈”。
比如,手機要變成“付款機”,就需要在每個智能手機上安裝一個相關支持的客戶端交易軟件,這將給基礎軟件、平臺軟件帶來重大商機。以中國7億手機用戶計,每戶下載一次,一次2元,就有14億左右的行業商機,這還包括今后的升級維護費用。據支付寶無線業務部介紹,目前支付寶與和軟件廠商合作,針對Windows mobile系統、塞班系統和iPhone以及Android、java等系統平臺都做了相應的軟件開發,使之能支持遠程支付,支持的手機已經覆蓋了包括諾基亞、蘋果、三星、聯想等上百款國內外主流手機。
還有,手機支付時代的到來,手機將成為人們新的消費中心、信息中心,但目前手機支付仍存在不少安全隱患,如何實現交易安全、隱私保護也正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而與之相關的手機安全軟件的市場機會也就凸顯,得到重視。目前,安全廠商如金山、瑞星、卡巴斯基、360,以及新銳專業手機安全廠商網秦等公司,都紛紛推出各自的手機安全產品,發力手機安全市場。IDC預計,手機支付時代,每年將給手機安全軟件市場至少帶來5億元商機。
從長遠而言,拓維信息、長電科技、證通電子、康強電子、大唐電信和高陽科技,以及用友軟件等相關產業鏈企業,將直接受益于手機支付的井噴式發展。但短期內,移動支付尚難以給處于產業鏈各環節的廠商帶來明顯的業績改善。因為時下手機支付標準制定剛開始,核心技術也有待突破,市場規模還很小,短期仍難于帶來實質收益,不會很快體現在相關上市公司賬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