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企業在危機下如何轉型--訪萬長青
	北京 2010-07-27(中國商業電訊)--當下的經濟市場,可以發現股市泡沫,樓市泡沫,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同質化的市場,同質化的營銷模式導致了中國的民營企業的日子是越來越難過,而且在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導致了全世界的經濟大蕭條,從而需求減緩,需求減緩帶來的惡果是什么?那就是整個世界的產業鏈出現扭曲。 
	
	
	
	
	咱們首先看看中國,中國曾經被稱為世界的工廠,出口創匯,制造商大國,如果說在曾經這么叫的話有的人可能感覺到這是一種驕傲,但是經濟一旦出現問題,所有的企業就像豆腐渣工程一樣瞬間崩潰,今天這些代名詞已經是一種恥辱,為什么是恥辱,從幾個案例咱們看一下,第一,在2008年金融風暴風卷全球的時候,中國在2008年上半年倒閉了6.8萬家企業,而且基本上都聚集在廣東,江浙一帶,就是因為這里的大部分企業都是貼牌,加工廠,第二:芭比娃娃這個玩具在美國的沃爾瑪超市賣到10美元,這些玩具都是中國生產的,知道拿到的加工費是多少錢嗎,1美元,那其中的9美元的利潤都哪去了呢,在今年的世界杯經濟上出現了兩個制造,一個是中國制造,一個是德國制造,鳴響在整個球場上的響聲的嗚嗚組啦,就是中國的浙江一帶的家庭作坊所制造出來的,知道嗎,出廠價兩元人民幣,每加工一個嗚嗚組啦,工人能拿到多少錢嗎,1角錢,這里面就反應出一個嚴重的問題,出口導向下的行業的不正當競爭,剝削了大量的勞動力。不僅賣到國外的價格是幾十元人民幣,而且是中國的環境受到了污染。大家知道為什么會出現樓市泡沫嗎,就是因為大量的制造業不在制造了,抽出大量的資金去炒房地產,就北京的房價來講,08年北京的房價四環內是1萬多,去年北京四環內的房價接近2萬,而且就在今年房價瘋狂的上漲四環內的房價漲到了3萬每平米,為什么從前年到去年,股市、樓市瘋漲?這是制造業的回光返照,也是造成樓市和股市泡沫的本質原因,因為制造業資金大量流入這兩個市場。 
	
	這就是產業鏈循環的結果,環環相扣,一旦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整個鏈條就垮了。所以一定要跳出經濟圈才能解決經濟問題,不單單是制造業的問題,而是整個系統工程的問題。 面對當今的經濟環境下,我們的企業怎么辦,再不轉型升級,再不去突圍,帶來的更是一場嚴重的經濟災難,在2008年的時候我在北京大學和北京的中小企業交流的時候,總結了現在環境下的一些突圍措施: 
	
	第一:從外銷到內銷 
	第二:從代工到品牌 
	第三:整合產業鏈與供應鏈資源 
	第四:嗅覺營銷模式 
	第五:品質性服務 
	第六:摒棄“多的很,與遭的很”的觀念 
	第七:選擇人們所依賴或者離不開的項目 
	第八:選擇符合市場發展趨勢的項目 
	第九:選擇國家政府政策大力支持的項目 
	第十:信息化與創新 
	
	總結:在不同時期的市場情況下,政策是裁判,市場是游戲規則,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先生曾經講過,“做為一個企業家,要有三只眼睛,第一只眼睛,要盯住企業內部員工,第二只眼睛,要抓住市場的變化,第三只眼睛用來盯住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以便抓住機遇,超前發展”。 (文/萬長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