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企業動態  >  正文

關于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作者:rfid2009
來源:快捷電子
日期:2010-08-31 16:27:06
摘要:關于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北京 2010-08-31(中國商業電訊)--中國大學生教育網(www.366edu.com ),為國內在校大學生提供教育、培訓、教育咨詢和綜合素質能力提升的專業教育機構,公司下轄服務品牌:中國大學生教育網,公司總部位于首都北京國貿CBD核心區域,在成都,南京,天津,上海等國內大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 機構職業顧問擁有國內一流大學的研究生、本科學位,能感知和洞悉當代大學生的具體問題與需求,為更多的大學生提供專業的指導。

一、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觀念是面向新世紀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措施。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實現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圖偉略,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為此,我國黨和國家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提出并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強調指出:“國家興盛,人才為本;人才培養,教育為本。開發人才資源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始終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高等學校是人才的出口,是培養大學生的基地。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

我們應當清醒的認識到,國際國內的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對于正在成長中的大學生來說,這既是新的機遇,也是嚴峻挑戰。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為當代大學生了解世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與此同時,國際敵對勢力與我爭奪接班人的斗爭也日趨尖銳和復雜,他們利用各種途徑加緊對我國大學生群體進行思想文化滲透,某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影響不能低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正在豐富著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同時也要看到,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假冒偽劣、欺騙欺詐活動滋生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沉渣泛起,成為社會公害。社會上有一些人價值觀發生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以權謀私等消極腐敗現象屢禁不止等等,也給大學生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給大學生學習和娛樂開辟了廣闊的天地;另一方面也為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在各種消極因素影響下,少數大學生精神空虛、行為失范,有的甚至像馬家爵一樣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實行開放政策,必然會帶來一些壞的東西,影響我們的人民。要說有風險,這是最大的風險;所以我們使用法律和教育這兩個手段來解決問題。”在這種國際國內出現的新形勢下,高等學校只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培養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掌握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豐富知識和扎實本領的優秀人才,使他們能夠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觀念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要求。教育具有雙重屬性,既有上層建筑的屬性,也有生產力的屬性。從其上層建筑的屬性來說,在階級社會里,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這種鮮明的階級性即階級的政治要求、思想觀點和道德標準,主要是通過德育體現出來的。古今中外,不論哪一種社會制度的統治階級辦教育,無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始終把“仁”作為他施教的最高準則,教育學生以“仁”治天下,要“克己復禮”、“為政以德”,并論述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就是要學生懂得,不是通過刑罰而是通過教育,達到使老百姓心甘情愿地順從于統治者意志的目的,其封建局限性是很明顯的。唐代的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他也把傳授治國之道,放在教師的三條職責之首。西方發達國家的學校雖然并不流行“思想政治工作”這類名詞術語,但在其整個教育體系中,卻貫穿著非常濃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內容,通過愛國導向、利益粘合、行為規范、文化熏陶、英雄激勵、道德吸引、心理疏導、媒體影響等多種途徑,向學生灌輸資產階級的人生哲學和價值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教育是社會主義的教育。我們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德育制約著智育、體育和美育的方向,并為其提供動力和保證,是教育方針的核心,在育人規格中居于首位。因此,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牢牢地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觀念,切實有效地抓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有一種觀點認為,德育為先與教學為主的提法是矛盾的。其實,這兩個提法,是從不同角度說的,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并不構成對立統一的關系。以教學為主是從行業特點和學校管理工作的角度提出來的,是針對學校教學、科研、后勤等各項工作的擺位來說的。學校的根本任務是育人,育人的主要手段是教學。教學不僅是進行智育即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進行德育、體育、美育的主要渠道。在學校工作中,堅持以教學為主是無可非議的。德育為先,是從育人規格和人才素質要求的角度,針對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幾個方面關系的擺位來說的。在德、智、體諸方面的關系中,強調并堅持以德育為先,是由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堅持德育為先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智育、體育和美育,德育和智育、體育和美育之間是互相滲透、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堅持德育為先,更不意味著把大量的時間用于德育,沖擊、替代智育、體育和美育。我們不能把教學為主和德育為先這兩個從不同角度提出的概念攪和在同一個范疇里,以至影響德育為先的貫徹和執行。

三、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觀念是落實我國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的需要。根據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和十四大精神,黨中央確立了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通過改革,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六大又把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大基本目標。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內容,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目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道德建設。高等學校作為建設和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只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思想觀念,按照黨的十六大要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時俱進,銳意創新,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典范,向社會發揮示范作用和傳播功能,并且能夠有效的抵御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和腐敗現象的侵襲和影響,才能有效地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目標的實現,完成黨和國家賦予自己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