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海峽兩岸信息服務交流會在南京成功召開
作者:RFID世界網 收編
來源:賽迪網
日期:2010-09-07 09:57:33
摘要:“2010年海峽兩岸信息服務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于2010年9月4日在南京市國際博覽中心成功召開,本次會議主題是“感知城市與物聯網”。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指導,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和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共同主辦,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市物聯網產業聯盟承辦的“2010年海峽兩岸信息服務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于2010年9月4日在南京市國際博覽中心成功召開。本次會議主題是“感知城市與物聯網”,來自兩岸感知城市和物聯網領域的專家和企業代表400余人參加了會議,包括臺灣代表團80多位代表。
工業和信息化部楊學山副部長親切接見了臺灣代表團代表,并鼓勵海峽兩岸在信息服務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感知城市和物聯網的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陳偉司長、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洪京一書記、南京市人民政府領導和臺灣代表團代表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并對兩岸感知城市領域深度合作、互利雙贏寄予了厚望。
經過多年的發展,海峽兩岸城市信息化建設已取得了重要成績,信息化基礎設施不斷優化,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高,信息產業得到持續快速增長。與此同時,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也面臨城市管理、資源節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嚴峻挑戰,諸多問題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如何抓住當今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機會,并且形成自身的獨特優勢?感知城市建設成為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感知城市是指通過物聯網等信息與通信技術,構建一個高感度的城市基礎環境,實現城市內及時、互動、整合的信息感知、傳遞和處理,以提高民眾生活幸福感、企業經濟競爭力、城市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先進城市發展理念。其主要內涵是城市環境完備智能、城市經濟活躍創新、城市服務高效靈活、城市市民現代幸福、城市治理精準高效。
一、感知城市評價體系
感知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政策引導、應用牽引、市場運作、技術推動,參與各方都迫切需要一套科學的、客觀的、公正的感知城市評價體系,藉此清晰判斷感知城市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總結感知城市建設成功經驗,對感知城市的發展提供有效指導和幫助。為此,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和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共同組建了研究團隊,在各自研究積累的基礎上,探求兩岸感知城市建設的共性特征,構建出了完備的、適用的、先進的感知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感知城市評價體系的設計,重視遵循新公共管理的思路,重視服務質量和用戶滿意度,重視城市公共管理績效的認同度,重視發展應用信息技術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同時參考城市競爭力影響因素與政府績效評估指標等相關理論,最終選擇感知環境、創新經濟、感知服務、市民幸福、智能治理五個維度對感知城市進行評價,該體系覆蓋了政府、企業、市民三類主體,衡量作為感知城市發展基礎的感知環境水平,分別考察以三類主體為核心的智能治理、創新經濟、市民幸福程度,以及體現三者之間(G2B、G2C、B2C)服務關系的感知服務水平。
為了更好反映兩岸感知城市建設現狀和先進經驗,作為指標體系的大陸研究機構,賽迪顧問選取北京、天津、南京、鄭州、淄博等城市進行了詳盡的調研和評價,發布了大陸首份感知城市發展現狀研究報告。通過對感知城市評價結果進行多維度分析,賽迪顧問認為:大陸感知城市建設正在從信息技術推廣應用階段邁向信息資源和知識資源的智能利用階段,各地正在通過“兩化融合”、“五化并舉”、“三網融合”等戰略部署,積極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最新技術,推進感知城市建設。在積極推進感知城市建設過程中,各地根據不同的發展重點正在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設模式,主要有無錫市和天津市為代表的以推進物聯網產業為先導的感知城市建設模式,上海市和南京市為代表的以城市信息設施建設為基礎的感知城市建設模式,北京市和深圳市為代表的以感知應用為重點的感知城市建設,各種建設模式百花齊放,也為感知城市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三、感知城市發展趨勢
國家已經明確了“感知中國”戰略,物聯網技術進入快速發展軌道,感知城市建設也已經快速起步,但感知城市作為一種融合多種新技術應用的先進城市建設理念,需要一個逐漸被認識、理解、落實的過程。各城市需要把握機遇,從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和城市化融合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三方面入手,重點加快培育物聯網產業,加強傳感技術的示范應用與推廣,以應用促發展,以產業發展帶動感知應用。
在感知城市建設過程中,要注重整體規劃,重點推進,分步實施。賽迪顧問根據感知城市先進理念,結合多年在城市信息化方面的積累,率先推出了從規劃到實施落地的感知城市整體解決方案。在規劃階段,要在深入了解感知城市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結合世界先進感知城市發展理念和物聯網技術發展趨勢,按照城市發展戰略要求,提出感知城市未來三至五年的發展戰略、總體目標和總體框架,確定具體信息工程的實施路線圖、子項目劃分以及資源要求,使規劃成為感知城市建設的綱領和指引。在項目實施前,要對感知城市相關信息工程的系統功能、技術方案、技術指標、運行管理體系等進行全面、可行、詳細的設計,并進行投資估算,有效指導感知城市信息工程的建設。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結合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的具體需求,開發穩定可靠的信息系統,支撐感知城市建設。最后,需要定期利用感知城市評價體系對城市進行完整且科學的評估,客觀反映感知城市發展現狀,通過與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對標,找出感知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指出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今年賽迪顧問承接的天津、貴州、鄭州等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十二五”規劃中,已經將感知城市建設的一些領域列為發展重點,并在“十二五”期間予以推進。
工業和信息化部楊學山副部長親切接見了臺灣代表團代表,并鼓勵海峽兩岸在信息服務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感知城市和物聯網的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陳偉司長、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洪京一書記、南京市人民政府領導和臺灣代表團代表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并對兩岸感知城市領域深度合作、互利雙贏寄予了厚望。
經過多年的發展,海峽兩岸城市信息化建設已取得了重要成績,信息化基礎設施不斷優化,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高,信息產業得到持續快速增長。與此同時,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也面臨城市管理、資源節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嚴峻挑戰,諸多問題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如何抓住當今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機會,并且形成自身的獨特優勢?感知城市建設成為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感知城市是指通過物聯網等信息與通信技術,構建一個高感度的城市基礎環境,實現城市內及時、互動、整合的信息感知、傳遞和處理,以提高民眾生活幸福感、企業經濟競爭力、城市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先進城市發展理念。其主要內涵是城市環境完備智能、城市經濟活躍創新、城市服務高效靈活、城市市民現代幸福、城市治理精準高效。
一、感知城市評價體系
感知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政策引導、應用牽引、市場運作、技術推動,參與各方都迫切需要一套科學的、客觀的、公正的感知城市評價體系,藉此清晰判斷感知城市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總結感知城市建設成功經驗,對感知城市的發展提供有效指導和幫助。為此,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和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共同組建了研究團隊,在各自研究積累的基礎上,探求兩岸感知城市建設的共性特征,構建出了完備的、適用的、先進的感知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感知城市評價體系的設計,重視遵循新公共管理的思路,重視服務質量和用戶滿意度,重視城市公共管理績效的認同度,重視發展應用信息技術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同時參考城市競爭力影響因素與政府績效評估指標等相關理論,最終選擇感知環境、創新經濟、感知服務、市民幸福、智能治理五個維度對感知城市進行評價,該體系覆蓋了政府、企業、市民三類主體,衡量作為感知城市發展基礎的感知環境水平,分別考察以三類主體為核心的智能治理、創新經濟、市民幸福程度,以及體現三者之間(G2B、G2C、B2C)服務關系的感知服務水平。

感知城市評價體系結構圖
為了更好反映兩岸感知城市建設現狀和先進經驗,作為指標體系的大陸研究機構,賽迪顧問選取北京、天津、南京、鄭州、淄博等城市進行了詳盡的調研和評價,發布了大陸首份感知城市發展現狀研究報告。通過對感知城市評價結果進行多維度分析,賽迪顧問認為:大陸感知城市建設正在從信息技術推廣應用階段邁向信息資源和知識資源的智能利用階段,各地正在通過“兩化融合”、“五化并舉”、“三網融合”等戰略部署,積極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最新技術,推進感知城市建設。在積極推進感知城市建設過程中,各地根據不同的發展重點正在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設模式,主要有無錫市和天津市為代表的以推進物聯網產業為先導的感知城市建設模式,上海市和南京市為代表的以城市信息設施建設為基礎的感知城市建設模式,北京市和深圳市為代表的以感知應用為重點的感知城市建設,各種建設模式百花齊放,也為感知城市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三、感知城市發展趨勢
國家已經明確了“感知中國”戰略,物聯網技術進入快速發展軌道,感知城市建設也已經快速起步,但感知城市作為一種融合多種新技術應用的先進城市建設理念,需要一個逐漸被認識、理解、落實的過程。各城市需要把握機遇,從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和城市化融合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三方面入手,重點加快培育物聯網產業,加強傳感技術的示范應用與推廣,以應用促發展,以產業發展帶動感知應用。
在感知城市建設過程中,要注重整體規劃,重點推進,分步實施。賽迪顧問根據感知城市先進理念,結合多年在城市信息化方面的積累,率先推出了從規劃到實施落地的感知城市整體解決方案。在規劃階段,要在深入了解感知城市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結合世界先進感知城市發展理念和物聯網技術發展趨勢,按照城市發展戰略要求,提出感知城市未來三至五年的發展戰略、總體目標和總體框架,確定具體信息工程的實施路線圖、子項目劃分以及資源要求,使規劃成為感知城市建設的綱領和指引。在項目實施前,要對感知城市相關信息工程的系統功能、技術方案、技術指標、運行管理體系等進行全面、可行、詳細的設計,并進行投資估算,有效指導感知城市信息工程的建設。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結合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的具體需求,開發穩定可靠的信息系統,支撐感知城市建設。最后,需要定期利用感知城市評價體系對城市進行完整且科學的評估,客觀反映感知城市發展現狀,通過與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對標,找出感知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指出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今年賽迪顧問承接的天津、貴州、鄭州等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十二五”規劃中,已經將感知城市建設的一些領域列為發展重點,并在“十二五”期間予以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