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鯨被裝上了衛星傳感器
作者:RFID世界網 收編
                        來源:長江商報
                        日期:2010-11-03 14:23:49
                    摘要:華盛頓大學的科研人員,給角鯨裝上了衛星傳感器,在它們覓食潛泳的過程中記錄從表層浮冰到海床的深度和溫度,總共有14頭成年角鯨被裝上了這種傳感器,當它們浮到海冰之間的縫隙處換氣時,數據會自動發往衛星。
                    
                           角鯨,一種中等大小、北極特有的鯨,因為雄鯨長著一個螺旋紋的長牙,被稱為“大海中的獨角獸”。最近,角鯨們被用于科研,為北極的氣候變化“提供”數據。 
眾所周知,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的警報器,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在上周發布的北極年度報告中,就有管理員指出,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將要發生的情況,首先會發生在北極,并且會嚴重得多。但問題是,在北極,尤其是冬天,科考活動十分艱難,在格陵蘭島的海岸,從北冰洋來的冰塊經過這里,科考隊員需要花費數百萬美元用于租用破冰船。因此在一些地區,冬季的數據非常稀少,科研人員一直認為,這是個令人尷尬的大漏洞。
然而有著“大海中的獨角獸”之稱的角鯨,填補了這個漏洞。華盛頓大學的科研人員,給角鯨裝上了衛星傳感器,在它們覓食潛泳的過程中記錄從表層浮冰到海床的深度和溫度,總共有14頭成年角鯨被裝上了這種傳感器,當它們浮到海冰之間的縫隙處換氣時,數據會自動發往衛星。傳感器的安裝依照華盛頓大學動物保護指導準則和格陵蘭政府的許可執行,每一個傳感器在掉落之前,可提供長達七個月的數據。
之前,對巴芬灣氣溫的估計基于從海岸居住點收集到的氣候學數據,這些數據提供了巴芬灣南部冬季平均溫度的估計值,約為3.3度,但是從角鯨獲得的數據來看,海灣的溫度其實要更高一些,在4-4.6度之間。
科研人員表示,這些新數據和未來角鯨可能執行的任務,將有助于建立北極地區更精確的氣候模型。
記者 易清 編譯
                    
                
眾所周知,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的警報器,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在上周發布的北極年度報告中,就有管理員指出,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將要發生的情況,首先會發生在北極,并且會嚴重得多。但問題是,在北極,尤其是冬天,科考活動十分艱難,在格陵蘭島的海岸,從北冰洋來的冰塊經過這里,科考隊員需要花費數百萬美元用于租用破冰船。因此在一些地區,冬季的數據非常稀少,科研人員一直認為,這是個令人尷尬的大漏洞。
然而有著“大海中的獨角獸”之稱的角鯨,填補了這個漏洞。華盛頓大學的科研人員,給角鯨裝上了衛星傳感器,在它們覓食潛泳的過程中記錄從表層浮冰到海床的深度和溫度,總共有14頭成年角鯨被裝上了這種傳感器,當它們浮到海冰之間的縫隙處換氣時,數據會自動發往衛星。傳感器的安裝依照華盛頓大學動物保護指導準則和格陵蘭政府的許可執行,每一個傳感器在掉落之前,可提供長達七個月的數據。
之前,對巴芬灣氣溫的估計基于從海岸居住點收集到的氣候學數據,這些數據提供了巴芬灣南部冬季平均溫度的估計值,約為3.3度,但是從角鯨獲得的數據來看,海灣的溫度其實要更高一些,在4-4.6度之間。
科研人員表示,這些新數據和未來角鯨可能執行的任務,將有助于建立北極地區更精確的氣候模型。
記者 易清 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