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3個月未發出1張芯片銀行卡
銀行卡在自己手上,賬上的錢卻可能被盜,此類事件屢見不鮮,不時見諸各地報端。今年以來,數位武漢市民也曾遭遇類似事件,造成大小不一的損失。究其原因,除儲戶本身安全意識有待加強外,據業內介紹,我國目前的銀行卡幾乎全是磁條卡,其安全等級較低,容易被不法分子“鉆空子”。
基于此,我國央行今年正式宣布,將在2015年前取消磁條卡,全面發行芯片銀行卡。芯片卡有讀寫保護和數據加密保護等“多重保險”,其安全系數明顯高于磁條卡。據了解,在不少國家,芯片卡早已全面取代磁條卡。
就在今年8月,我省舉行首張芯片信用卡發行儀式。但令人意外的是,3個月下來,各大銀行竟未實際發行1張芯片銀行卡。芯片卡的發行與推廣,究竟“卡”在何處?
磁條卡存在安全隱患
儲蓄卡在自己手中,卡上的錢卻不翼而飛,被人在外地取走。最近,大學剛畢業的鄭明就遇到這樣一件窩火的事。
2006年,鄭明在江夏區大花嶺新街一家銀行辦了活期存折和一張銀行卡。隨后幾年,她陸續往卡上存入7300余元。去年7月大學畢業后,鄭明前往蘇州打工,把銀行卡和存折放在母親手上。前不久她回到老家想將存款取出來,卻發現卡內余額僅剩102元。經查詢,銀行工作人員告知,該卡于今年2月2日被人在杭州一家銀行分3次取走7300元。可事實上,鄭某和母親從未去過杭州,卡也一直沒離開過母親的手。
無獨有偶。上個月27日,家住洪山區石牌嶺的夏先生反映,他的銀行借記卡從未離身,卻莫名奇妙被人在上海消費了600元。經查,今年10月1日-6日,夏先生的賬戶被人通過手機銀行業務在上海消費了600元。夏先生從未開通該業務,他不明白對方是通過哪種手段讓他“被消費”。
不法分子是通過何種手段將錢拿走的?武漢市公安局經偵處警官昨日對記者分析,很可能是銀行卡被“克隆”了。據介紹,目前已發現一些犯罪分子在自動取款機(ATM)上做手腳,通過攝像頭竊取銀行卡密碼,再利用POS機獲得銀行卡磁條信息設備,最后通過利用電子讀卡器等高科技手段制作“克隆卡”。今年6月,武漢市公安局經偵處曾從貴陽成功抓獲5名犯罪嫌疑人。
記者昨在百度上搜索,“克隆卡”導致銀行賬戶被盜的報道多達上萬條。網上還流傳一條來自央視新聞頻道《制偽卡只需一分鐘磁條卡安全性差》的視頻,不法分子將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采集器裝在POS機里,市民刷卡時卡上的信息就會被竊取。更要命的是,這些電子讀寫卡器、采集器,只是一種的簡單電子設備,全國眾多電子廠家都可生產,最便宜只需800元。
統計顯示,今年1-4月份,全國公安機關共立案銀行卡案件6700多起,涉案金額高達59.6億元,很多都是因“克隆卡”造成的。
2015年全發行芯片卡
武漢市公安局經偵處人士透露,磁條卡就是在卡面上附有磁層或磁條,上面一般有2-3個磁道,以記錄有關數據信息。這類磁條介質雖方便使用,但本身安全性較差。
全國十大智能卡生產廠家之一——武漢天喻公司相關人士透露,與磁條卡相比,芯片卡安全性非常高,“就像一個小電腦”,卡上有讀寫保護和數據加密保護,在應用保護上采用個人密碼、卡與讀寫器雙向認證,很難被復制。“就好比復印人民幣,比復印一張白紙肯定要難多了。”江城銀行界人士形象打了個比喻。數據顯示,在我國臺灣地區,銀行界換芯之后,偽卡訛詐率下降了87%。眼下,歐美等發達國家均使用的是芯片卡。本月初,央行和中國銀聯也紛紛表示,2015年前我國將不再發行磁條卡,全部改為芯片卡。
不過,從實際推行情況來看,芯片銀行卡雖好,銀行的發行熱情卻不太高。業內透露,眼下,只有工行和交行正在全國范圍內發行;農行、中行、建行在區域發行;中信、招行等正在推動銀行卡系統升級,其它銀行則暫時沒有動作。
而在我省,則只有工行一家準備發行。今年8月,銀聯、工行曾聯合在漢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將發行我省首張金融標準芯片卡(本報曾予報道)。不過,3個多月過去,這張卡還未發行一張,尚停留在制卡階段。在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工行的一些網點,記者均沒有看見此卡的宣傳手冊。
芯片卡成本至少20元
據了解,想要刷芯片卡,POS機也要同步升級改造,如加裝芯片讀卡器等。目前,我省各大商戶安裝的POS機以銀聯商務POS機為主,約有8萬臺,占到全省市場的八成以上。這些POS機8月份時才啟動改造。
更重要的是,發行芯片卡對銀行來說,意味著全系統的升級換代,代價不菲。
一位銀行人士算了筆賬:發行芯片卡后,銀行ATM機、多媒體自助查詢機、柜臺等都要加裝讀卡器,IT系統技術接口要進行改造,還要對員工進行培訓。一張芯片卡成本至少20元,約是磁條卡的20倍;ATM機改造成本約為每臺8000到1萬元。從全國來看,有的國有大行ATM機逾萬臺,銀行卡發行量動輒上億張。粗略計算,1家銀行若一次性升級換代,投入至少達幾十億元之巨,只能分期分批進行。
是否收制卡費,也讓銀行陷入兩難。“不收,成本太高吃不消;收了,又怕市民有意見,誰也不想先得罪客戶。”一家銀行信用卡部人士透露,今年來,一些銀行ATM跨行收費上調已惹眾怒,可芯片卡成本又太高,這使得銀行一時也不敢大規模推廣。
后年或迎來發卡高峰
不過,對芯片卡在鄂何時迎來春天,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樂觀。業內預計,后年或將迎來芯片卡發卡高峰。
記者了解到,芯片卡買回后只是“裸卡”,還需專門的打卡設備“填入”賬戶信息、所在地區號等。工行在全國已發行芯片卡逾550萬張。對于3個月前召開新聞發布會,此后卻一直不見實際動靜,對此,工行湖北省分行稱,該行準備對外發行200余張芯片卡,推廣期內免收制卡費。
銀聯方面也透露,通過3個月的加班加點,我省銀聯商務直聯POS機90%已改造完成,本月底可全部完成改造,受理環境完善應該不是問題。“不管怎樣,芯片卡替代磁條卡是大勢所趨。”一些銀行人士透露,央行金融標準剛確定不久,各家銀行總行的推行力度已經加大。只要銀行動起來,最遲后年將迎來發卡高峰。
據記者了解,截至今年8月,我省銀行卡發行量逾9000萬張,均是磁條卡。采訪中,一些業內人士和市民也表示,銀行每年還在不斷發行磁條卡,“既然安全程度又低,今后也會被換掉,早換比晚換要好,老百姓的賬戶也更安全。”“哪個人手中沒有五六張卡?要是換張卡要20元,要支出100多元。”一些市民表示,銀行更換芯片卡是否收費,確實要考慮市民的承受能力,適當降低收費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