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支付標準混戰
作者:RFID世界網 收編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日期:2010-12-14 08:51:39
摘要:按全球普遍的50%滲透率測算,我國手機支付用戶數量將超4億,按每人每年手機支付100元算,能產生400億元的消費市場。面對如此巨大的利益蛋糕,對手機支付標準的爭奪僅是首戰。
按全球普遍的50%滲透率測算,我國手機支付用戶數量將超4億,按每人每年手機支付100元算,能產生400億元的消費市場。面對如此巨大的利益蛋糕,對手機支付標準的爭奪僅是首戰。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與三家電信運營商就“手機支付標準”問題進行商討,并最終達成共識——將手機支付標準統一調整為銀聯常用的13.56MHz頻率技術標準,而非中國移動(0941.HK)提出的基于2.4GHz的技術方案。手機支付標準達成共識之后,中國移動研究院將開始提出相應的技術解決方案。
業內專家表示,中國移動轉向13.56MHz頻率,是我國手機支付標準制定趨于明朗的信號。面對即將井噴的市場,標準的制定能形成產業規模與合力。
手機支付業務利益鏈上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三大運營商、以銀聯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其他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及手機廠商和芯片廠商。放大到國際領域,兩種不同的制式涉及到國際標準的專利問題,符合國際標準的專利后面隱匿的是我國要支付大筆的專利費和喪失產業發展主動權。
技術標準的確立只是手機支付這場利益中的首戰,戰果是銀聯告捷、中國電信(0728.HK)、中國聯通 (600050.SH)沒有太大的得失,中國移動這只隊伍落敗,中國移動受輕傷,而中國移動旗下中興通訊 (000063.SZ)身中內傷,國民技術 (300077.SZ)這家中興通訊注入手機支付概念上市的子公司成為被殃及的池魚。
兩個標準之爭
手機支付被業內看成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物聯網。從全球來看,這都是一個新興的行業。 據國民技術某高層對記者講,“目前,日本的手機支付是發展最好的,其次是韓國,再次算是中國了,而歐美發達國家幾乎沒什么發展,而且日本采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索尼提供的技術,基于13.56 MHz非接觸技術方案,而且現在歐洲國家用的全是這個技術,2.4GHz的技術方案是中國自創。”
在日本,移動運營商把移動支付作為重點業務,交易的信號經過多重加密,與各銀行間使用專線網,銀行業和消費者對這一業務的信賴程度十分高。目前韓國的做法是手機終端設有具備特殊記憶卡的插槽,能儲存銀行交易資料,并進行交易時的信息加密。這兩個都是基于13.56 MHz非接觸技術。
大參考——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官方門戶的創始人李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日韓都推行手機支付的主要原因是兩國的信用卡不夠普及,而美國沒有推行開主要是因為美國的信用卡行業已經很發達了。”
那13.56 MHz非接觸技術方案和中國移動提出的2.4GHz的技術方案到底是什么?
之前,三大運營商在移動支付上均采取不同的技術方案,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主要基于13.56MHz非接觸技術, 中國移動提出的是2.4GHz的技術方案,作為三大運營商在移動支付市場的先行者,中國移動曾一度遭遇了其他兩家運營商及相關金融機構的聯合抵制,年初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與銀聯達成合作便是最好的注釋。
兩種技術相比較,可以這樣歸納,13.56MHz的技術以銀聯為主導,適用于大部分現有的POS終端機,城市公交一卡通也多采用此標準,但存在消費者需要更換手機、信號距離短、需支付國際版權費用等缺點。2.4GHz的技術方案以中國移動為主導,由國內企業自主研發,用戶只需更換SIM卡便可手機支付,但需要銀聯、公交部門配合改裝POS機。
據國民技術上述高層對《證券市場周刊》記者講,“其實13.56MHz無論怎樣開會討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技術標準,不會改變,因為現在全世界所有的非接觸性的卡片都是采用這個標準,無論你是想用手機刷POS卡消費,還是以后像公交卡那樣刷卡消費,這個是必須用到的。”
“關鍵是如何爭取到2.4GHz方案也成為一個技術標準,現在央行和工信部及國標委等連開了幾次會,正在協調。”該人士同時稱。
近期工信部的相關人士表示,標準的制定很可能并不是唯一的,就像國內的3G技術標準一樣,也是同時使用了TD-CDMA和WCDMA、CDMA2000三個標準,剩下的就是讓市場自己選擇了。
據悉,銀聯力推的13.56MHz需要用戶更換手機或者加裝天線,并要求手機后蓋不能是金屬的。對于消費者來說,支付可以用現金、信用卡、公共事業卡。手機可以自由支付對用戶非常實用,但要是因此就讓用戶換手機卻幾乎不可能。中國移動主推的2.4GHz技術需要終端更換POS機或者在POS機上加裝2.4GHz的支持模塊。如果把這兩種技術放到市場上,消費者無疑會選擇2.4GHz,而更換SIM卡的費用各家通訊公司為了拉客戶會爭相為客戶買單。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與三家電信運營商就“手機支付標準”問題進行商討,并最終達成共識——將手機支付標準統一調整為銀聯常用的13.56MHz頻率技術標準,而非中國移動(0941.HK)提出的基于2.4GHz的技術方案。手機支付標準達成共識之后,中國移動研究院將開始提出相應的技術解決方案。
業內專家表示,中國移動轉向13.56MHz頻率,是我國手機支付標準制定趨于明朗的信號。面對即將井噴的市場,標準的制定能形成產業規模與合力。
手機支付業務利益鏈上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三大運營商、以銀聯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其他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及手機廠商和芯片廠商。放大到國際領域,兩種不同的制式涉及到國際標準的專利問題,符合國際標準的專利后面隱匿的是我國要支付大筆的專利費和喪失產業發展主動權。
技術標準的確立只是手機支付這場利益中的首戰,戰果是銀聯告捷、中國電信(0728.HK)、中國聯通 (600050.SH)沒有太大的得失,中國移動這只隊伍落敗,中國移動受輕傷,而中國移動旗下中興通訊 (000063.SZ)身中內傷,國民技術 (300077.SZ)這家中興通訊注入手機支付概念上市的子公司成為被殃及的池魚。
兩個標準之爭
手機支付被業內看成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物聯網。從全球來看,這都是一個新興的行業。 據國民技術某高層對記者講,“目前,日本的手機支付是發展最好的,其次是韓國,再次算是中國了,而歐美發達國家幾乎沒什么發展,而且日本采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索尼提供的技術,基于13.56 MHz非接觸技術方案,而且現在歐洲國家用的全是這個技術,2.4GHz的技術方案是中國自創。”
在日本,移動運營商把移動支付作為重點業務,交易的信號經過多重加密,與各銀行間使用專線網,銀行業和消費者對這一業務的信賴程度十分高。目前韓國的做法是手機終端設有具備特殊記憶卡的插槽,能儲存銀行交易資料,并進行交易時的信息加密。這兩個都是基于13.56 MHz非接觸技術。
大參考——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官方門戶的創始人李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日韓都推行手機支付的主要原因是兩國的信用卡不夠普及,而美國沒有推行開主要是因為美國的信用卡行業已經很發達了。”
那13.56 MHz非接觸技術方案和中國移動提出的2.4GHz的技術方案到底是什么?
之前,三大運營商在移動支付上均采取不同的技術方案,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主要基于13.56MHz非接觸技術, 中國移動提出的是2.4GHz的技術方案,作為三大運營商在移動支付市場的先行者,中國移動曾一度遭遇了其他兩家運營商及相關金融機構的聯合抵制,年初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與銀聯達成合作便是最好的注釋。
兩種技術相比較,可以這樣歸納,13.56MHz的技術以銀聯為主導,適用于大部分現有的POS終端機,城市公交一卡通也多采用此標準,但存在消費者需要更換手機、信號距離短、需支付國際版權費用等缺點。2.4GHz的技術方案以中國移動為主導,由國內企業自主研發,用戶只需更換SIM卡便可手機支付,但需要銀聯、公交部門配合改裝POS機。
據國民技術上述高層對《證券市場周刊》記者講,“其實13.56MHz無論怎樣開會討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技術標準,不會改變,因為現在全世界所有的非接觸性的卡片都是采用這個標準,無論你是想用手機刷POS卡消費,還是以后像公交卡那樣刷卡消費,這個是必須用到的。”
“關鍵是如何爭取到2.4GHz方案也成為一個技術標準,現在央行和工信部及國標委等連開了幾次會,正在協調。”該人士同時稱。
近期工信部的相關人士表示,標準的制定很可能并不是唯一的,就像國內的3G技術標準一樣,也是同時使用了TD-CDMA和WCDMA、CDMA2000三個標準,剩下的就是讓市場自己選擇了。
據悉,銀聯力推的13.56MHz需要用戶更換手機或者加裝天線,并要求手機后蓋不能是金屬的。對于消費者來說,支付可以用現金、信用卡、公共事業卡。手機可以自由支付對用戶非常實用,但要是因此就讓用戶換手機卻幾乎不可能。中國移動主推的2.4GHz技術需要終端更換POS機或者在POS機上加裝2.4GHz的支持模塊。如果把這兩種技術放到市場上,消費者無疑會選擇2.4GHz,而更換SIM卡的費用各家通訊公司為了拉客戶會爭相為客戶買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