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家:M2M是物聯網的主要現實形態
作者:上海信天通信有限公司總經理 祁慶中
來源:通信產業網
日期:2010-03-15 09:15:51
摘要:近年來,物聯網概念蔚然成風,物聯網業務的概念也非常寬泛,在不同的行業內、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可能會有多種多樣的定義和應用形式。
近年來,物聯網概念蔚然成風,物聯網業務的概念也非常寬泛,在不同的行業內、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可能會有多種多樣的定義和應用形式。
M2M是主要形態
例如一種典型的物聯網概念是將所有的物品通過短距離射頻識別(RFID)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局域范圍內的物品“智能化識別和管理”。而移動業務運營商所定義的M2M業務是另一種狹義的物聯網業務,其特指基于蜂窩移動通信網絡,使用通過程序控制自動完成通信的無線終端開展的機器間交互通信業務,其中至少一方是機器設備。
筆者認為,現階段各種形式的物聯網業務中最主要、最現實的形態是M2M業務,其主要原因在于:M2M業務所基于的數據傳輸網絡是在廣闊范圍內覆蓋的,相對于很多行業而言通信行業更加注重全程全網的標準化和體系架構的開放性,另外電信運營商在ICT產業鏈建設和應用推廣中具有重大的影響力和推動力,這些因素使得M2M業務正處于快速、規模化的發展過程中。
事實上,對于移動業務運營商而言,M2M業務的戰略價值在于:有助于強化移動運營商之間的經營差異化,M2M業務所處的市場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藍海市場,其市場容量是很大的;大量的M2M應用具有非實時或者占用帶寬小的特征,對無線接入網絡和核心網的壓力不大,有助于提高移動運營商的網絡資源利用率。
M2M業務最深層次的價值在于,推動社會信息化向縱深發展,將信息化從滿足面向人與人的溝通和辦公業務流程的支持,深入到眾多行業的生產運營末端系統,從而對“兩化融合”形成有效的支撐。M2M業務可以廣泛地應用到眾多的行業中,包括車輛、電力、金融、環保等。
關鍵技術
一個典型的M2M系統由傳感器(或監控設備)、M2M終端、蜂窩移動通信網絡、終端管理平臺與終端軟件升級服務器、運營支撐系統、行業應用系統等環節構成。M2M業務涉及一系列關鍵技術,包括系統架構、終端管理平臺、專用芯片技術、模塊與終端技術等。
系統架構設計指,M2M業務的系統架構設計中要兼顧寬帶和窄帶無線接入應用、實時和非實時應用,要支持系統的開放性以便于SI的接入和二次運營。
終端管理平臺指,終端管理平臺實現對全網M2M終端的統一的鑒權認證,并可以支持終端遠程診斷功能和終端軟件的遠程自動升級功能(此時與終端軟件升級服務器配合使用),終端管理平臺可根據不同行業和客戶的需要選擇承擔或者不承擔客戶數據的傳輸功能;終端管理平臺可以全網部署一套,也可以分區域部署,分區域部署時可采用云計算結構。
專用芯片、模塊、終端技術指,M2M模塊與終端之間的接口與AT指令集需要進行標準化設計,并可將標準化后的管理協議棧從終端內置遷移到模塊內置,以利于降低終端成本;由于許多行業應用終端一旦部署后不便實施經常性的維護,或者對運行的可靠性有較高的要求,因此M2M終端和模塊都迫切需要研發低功耗、高可靠性、長壽命的解決方案,在另一些用量大、成本敏感的行業中則需要研發低成本的M2M終端方案,另外在部分應用場合中采用“機卡合一”方案可能更為適合;由于物聯網和M2M業務一旦成熟后的終端數量是巨大的,目前就有必要引入獨立的13位終端號段,并且要求終端逐步實現對IPv6的支持。
挑戰與趨勢
M2M業務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現階段還面臨不少現實的難點和挑戰:首先是迫切需要制定國家層面的標準(即使我國三大移動業務運營商正在制定的M2M標準也不一致),只有在標準化的基礎上,才能產生具有規模化成本效應的一系列模塊和終端,才有可能產生與M2M的發展潛力相配套的產業格局。
其次,商業模式問題。要想通過引入M2M業務而真正有效地實現對客戶的價值,需要對特定行業的業務流程進行深入的研究、創新和試驗,而不同行業的應用方案可能差異很大、前期成本較高、資費單價較低,如何實現M2M產業鏈的共贏模式還有待探索。
第三,關鍵技術的挑戰。傳感器技術,低功耗技術,高可靠性、長壽命的終端技術,具有QoS的無線網絡數據傳輸質量等均是M2M業務面臨的重大技術問題。
第四,許多行業還存在著不同形式的行業壁壘,政策環境有待完善。
未來幾年間,M2M業務將快速地進入很多行業,其用戶數也將快速成長,筆者預計至2012年底,我國國內基于移動蜂窩通信技術的M2M用戶數將可能達到3000萬~4000萬戶,M2M也會在若干年后成為LTE的核心應用之一。同時,M2M業務終端在形態和業務支持上將呈現高度的創新性和融合性,在一些行業應用中將日益支持無線接入帶寬與業務的靈活調度管理,也可能與一些相鄰業務實現一定程度的融合,在另一些行業應用中M2M終端將可能與一系列的傳感器和監測、控制設備深度融合。(本文為祁慶中供本報專稿,有編輯,標題為編者所擬。上海信天通信公司為中國電信和AT&T等投資組建的國內首家合資電信運營企業)
M2M是主要形態
例如一種典型的物聯網概念是將所有的物品通過短距離射頻識別(RFID)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局域范圍內的物品“智能化識別和管理”。而移動業務運營商所定義的M2M業務是另一種狹義的物聯網業務,其特指基于蜂窩移動通信網絡,使用通過程序控制自動完成通信的無線終端開展的機器間交互通信業務,其中至少一方是機器設備。
筆者認為,現階段各種形式的物聯網業務中最主要、最現實的形態是M2M業務,其主要原因在于:M2M業務所基于的數據傳輸網絡是在廣闊范圍內覆蓋的,相對于很多行業而言通信行業更加注重全程全網的標準化和體系架構的開放性,另外電信運營商在ICT產業鏈建設和應用推廣中具有重大的影響力和推動力,這些因素使得M2M業務正處于快速、規模化的發展過程中。
事實上,對于移動業務運營商而言,M2M業務的戰略價值在于:有助于強化移動運營商之間的經營差異化,M2M業務所處的市場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藍海市場,其市場容量是很大的;大量的M2M應用具有非實時或者占用帶寬小的特征,對無線接入網絡和核心網的壓力不大,有助于提高移動運營商的網絡資源利用率。
M2M業務最深層次的價值在于,推動社會信息化向縱深發展,將信息化從滿足面向人與人的溝通和辦公業務流程的支持,深入到眾多行業的生產運營末端系統,從而對“兩化融合”形成有效的支撐。M2M業務可以廣泛地應用到眾多的行業中,包括車輛、電力、金融、環保等。
關鍵技術
一個典型的M2M系統由傳感器(或監控設備)、M2M終端、蜂窩移動通信網絡、終端管理平臺與終端軟件升級服務器、運營支撐系統、行業應用系統等環節構成。M2M業務涉及一系列關鍵技術,包括系統架構、終端管理平臺、專用芯片技術、模塊與終端技術等。
系統架構設計指,M2M業務的系統架構設計中要兼顧寬帶和窄帶無線接入應用、實時和非實時應用,要支持系統的開放性以便于SI的接入和二次運營。
終端管理平臺指,終端管理平臺實現對全網M2M終端的統一的鑒權認證,并可以支持終端遠程診斷功能和終端軟件的遠程自動升級功能(此時與終端軟件升級服務器配合使用),終端管理平臺可根據不同行業和客戶的需要選擇承擔或者不承擔客戶數據的傳輸功能;終端管理平臺可以全網部署一套,也可以分區域部署,分區域部署時可采用云計算結構。
專用芯片、模塊、終端技術指,M2M模塊與終端之間的接口與AT指令集需要進行標準化設計,并可將標準化后的管理協議棧從終端內置遷移到模塊內置,以利于降低終端成本;由于許多行業應用終端一旦部署后不便實施經常性的維護,或者對運行的可靠性有較高的要求,因此M2M終端和模塊都迫切需要研發低功耗、高可靠性、長壽命的解決方案,在另一些用量大、成本敏感的行業中則需要研發低成本的M2M終端方案,另外在部分應用場合中采用“機卡合一”方案可能更為適合;由于物聯網和M2M業務一旦成熟后的終端數量是巨大的,目前就有必要引入獨立的13位終端號段,并且要求終端逐步實現對IPv6的支持。
挑戰與趨勢
M2M業務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現階段還面臨不少現實的難點和挑戰:首先是迫切需要制定國家層面的標準(即使我國三大移動業務運營商正在制定的M2M標準也不一致),只有在標準化的基礎上,才能產生具有規模化成本效應的一系列模塊和終端,才有可能產生與M2M的發展潛力相配套的產業格局。
其次,商業模式問題。要想通過引入M2M業務而真正有效地實現對客戶的價值,需要對特定行業的業務流程進行深入的研究、創新和試驗,而不同行業的應用方案可能差異很大、前期成本較高、資費單價較低,如何實現M2M產業鏈的共贏模式還有待探索。
第三,關鍵技術的挑戰。傳感器技術,低功耗技術,高可靠性、長壽命的終端技術,具有QoS的無線網絡數據傳輸質量等均是M2M業務面臨的重大技術問題。
第四,許多行業還存在著不同形式的行業壁壘,政策環境有待完善。
未來幾年間,M2M業務將快速地進入很多行業,其用戶數也將快速成長,筆者預計至2012年底,我國國內基于移動蜂窩通信技術的M2M用戶數將可能達到3000萬~4000萬戶,M2M也會在若干年后成為LTE的核心應用之一。同時,M2M業務終端在形態和業務支持上將呈現高度的創新性和融合性,在一些行業應用中將日益支持無線接入帶寬與業務的靈活調度管理,也可能與一些相鄰業務實現一定程度的融合,在另一些行業應用中M2M終端將可能與一系列的傳感器和監測、控制設備深度融合。(本文為祁慶中供本報專稿,有編輯,標題為編者所擬。上海信天通信公司為中國電信和AT&T等投資組建的國內首家合資電信運營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