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境外自主品牌86%是“海爾造”彰顯領袖風范
	北京 2011-01-10(中國商業電訊)--全球權威數據調研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發布數據顯示:中國制造的產量占全球的40.5%,但在海外市場的自主品牌占比卻只有2.9%。在這2.9%的占比中,海爾集團占據了高達86.5%的品牌銷量,這意味著“中國制造”雖然出口了4成產品,但卻面臨嚴重的品牌缺失危機。而海爾集團堅持以自主品牌出口與海外行銷,實現了在境外每銷售100臺中國自主品牌的產品中,就有86臺是“海爾造”,既反映了海爾堅持創全球化品牌的執著與成果,也彰顯出了海爾世界白電第一品牌的領袖風范。 
	
	
	
	
	其中,僅海爾冰箱就以自主品牌實現了全球總銷量超過1億臺的記錄。海爾用短短26年的時間就達到了世界級產銷規模,這也體現了其強大的全球品牌號召力。這1億臺冰箱就相當于1億多張“中國名片”,成功塑造了發展中國家也能創造世界領袖品牌的形象。 
	
	家電業是我國開放時間最早、發展速度最快、國際化程度最高的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家電企業的發展模式明顯分化成兩種:一是唯規模論發展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部分企業片面追求放大市場規模,為了做大規模,不惜采用OEM代工方式,最終喪失了以自主品牌進軍國際市場的機會。二是堅持自主品牌與自主創新的發展模式。這些企業往往依靠自主品牌和自主創新,贏得全球用戶,并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占據著高端位置。顯而易見的是,后者明顯有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歐睿國際公布的統計數據看,雖然中國制造的產量達到了40.5%,但自主品牌占比卻只有2.9%,這充分暴露了中國企業忽視海外自主品牌建設的產業現狀。事實上,國家也意識到這一問題,為了鼓勵企業發展海外自主品牌,提升中國家電業全球競爭力,工信部于去年年底發布了《關于加快我國家用電器行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5年,自主品牌產品在國際市場中比重達30%”,培育5個左右具有綜合競爭實力的國際化企業集團。 
	
	作為中國家電業的領軍企業,海爾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自主品牌之路,全球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目前已成為世界頂級家電品牌。在日前世界品牌實驗室(WBL)公布的“2010年世界品牌500強”榜單中,海爾名列第107位,成功超越西門子、博世、伊萊克斯、惠而浦等歐美百年家電品牌,這充分體現了其全球領先的品牌實力。 
	
	全球領先的品牌往往離不開全球用戶的認可,而全球用戶的認可又強化了企業的品牌實力。我們看到,堅持自主品牌的道路也讓海爾跨入了全球用戶“倍增時代”。歐睿數據顯示,2010年海爾冰箱以10.8%的市場占有率,再次成為全球冰箱第一品牌。早在去年9月,海爾全球第1億臺冰箱就在意大利工廠下線。 
	
	事實上,海爾集團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也得到了全球業界的高度認可。媒體報道稱,自卡薩帝冰箱上市以來,美國GE、德國利勃海爾、韓國三星、LG等全球家電巨頭紛紛模仿,而日前國內多個品牌也成了卡薩帝的“粉絲”,推出了抄襲卡薩帝冰箱的產品。業內企業的爭相模仿恰恰證明了海爾冰箱全球領先的品牌實力。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始終堅持以自主品牌滿足全球消費者需求是海爾能夠迅速成長為世界級品牌的關鍵原因。在零庫存下的即需即供商業模式下,依托遍布全球的制造基地與綜合研發中心,海爾能夠準確把握全球消費者需求,并根據消費者需求組織研發生產與銷售,從而快速滿足消費者需求,這是海爾能夠超越歐美家電品牌的最大秘訣。 
	
	品牌是抵御經濟衰退的唯一有利武器,在用戶資源支撐下,擁有自主品牌企業的抗震性更強。對中國家電業來講,單純依靠擴大產能、對外代工的方式是難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只有像海爾那樣通過自主品牌贏得用戶認可,才能真正實現整個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