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社保部趙錫銘:讓社保卡成為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標志

作者:RFID世界網 收編
來源:中國信息主管網
日期:2011-01-11 09:55:05
摘要:“讓社會保障卡成為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標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趙錫銘,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到。從1999年上海發放全國第一張社會保障卡到“十二五”期間8億張社保卡覆蓋民眾的規劃,從2002年10月啟動的金保工程到如今“一卡通”步入百姓日常生活當中。

  “讓社會保障卡成為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標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趙錫銘,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到。從1999年上海發放全國第一張社會保障卡到“十二五”期間8億張社保卡覆蓋民眾的規劃,從2002年10月啟動的金保工程到如今“一卡通”步入百姓日常生活當中。這些變化,在趙錫銘眼里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將老百姓手中的醫療藍本變成了帶電子芯片的社保卡,其實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

  “十二五”期間將有8億張社會保障卡發放到居民手中

  “社會保障體系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民生工程,它直接關系到國家管理和百姓生活,現在我國具備社會保障體系信息化全面推進的基礎和環境。”與9年前擔當金保工程先遣兵時面對諸多困難的情況相比,如今,趙錫銘在說這番話時表現的信心十足。

  金保工程:一場需要轉變觀念的信息化革命

  2002年開始實施的金保工程,如今已經過去9年時間,目前金保工程一期項目正在驗收階段。作為整個工程的具體建設單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扮演著重要角色。

  “金保工程像一場革命,這場革命最大的困難并不是技術,要改變人們以往傳統的觀念比技術的推進更難。”這番感慨是趙錫銘對過去9年工程實施過程的深刻體會。對于金保工程這樣一項規模宏大的民生工程,起初各地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也是各自為政,一盤散沙。而對金保工程這樣一項全國工作來講,如果有一個省市沒有完成與中央的數據共享,造成的“信息孤島”都將影響整個工程的實施效果。“如果不把統一建設、統一規劃、統一標準作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永恒主題,不斷地加以宣傳和推廣,改變人們對信息化本身的一些理念和認識,就不可能做不到全國統一。”趙錫銘說。

  在金保工程實施的9年時間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的同志們奔波于全國各個省市,親自坐陣督促,確保各省市齊頭并進。如今,金保工程驗收通過的119個示范城市被樹以典型在全國范圍推廣。以點代面、抓典型、做推廣成為金保工程一期成功經驗,趙錫銘表示,這些經驗在后期工作中還會繼續堅持。

  目前,中央到省市級的網絡已經連通,全國網絡形成一體,實現了社保信息共享。趙錫銘特別給記者強調了社保信息全國共享的實際意義,“現在你只要說出參保人員姓名,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立刻就能查到有關參保人員的社會保障信息。”趙錫銘所說的信息共享不僅僅體現在對數據的準確定位,而且在對數據進行篩選整理的效率上提高了很多。以前要查詢某地區企業職工的社保信息,需要工作人員耗費大量時間。如今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的各級經辦機構,只需數個小時就能實現,極大地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百姓。

  目前,全國金保工程一期建設已經進入驗收階段,業務專網建設已經基本完成,并進入部、省、市、街道、社區多級網絡貫通和向鄉鎮、區縣經辦機構延伸的新階段。數據中心建設,各地網絡和系統已經基本建成。金保工程二期將實現對各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業務、各類服務人群、各類經辦服務網點及各項系統功能的全覆蓋。當金保二期完成后,全國參保人員的養老、醫療保險轉移、百姓異地就醫、異地養老等信息處理,將都可通過信息網絡予以支持。

  讓社會保障卡成為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標志

  “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社會保障信息網絡建設,推進社會保障卡應用。”今年被寫進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議當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本部門“十二五”規劃中,將對全國8億民眾發放社會保障卡列入其中,并通過積極推進一卡通工程實施。

  “社會保障卡最終面向的13億民眾,讓社會保障卡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標志。”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趙錫銘和他的團隊肩上責任更加沉重。按照計劃,要健全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體系,統一行業內的技術標準是信息中心不得不面臨的難題。由于歷史原因,我國至今很多城市的“五險”——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仍歸屬不同機構管理,各機構的信息化也各自為政,不僅縱向網絡不聯通,即使同城的不同險種間都無法實現數據共享。

  為了打通這些子系統,讓社保信息互通共享,趙錫銘和他的團隊花費了近5年的時間。“現在社保體系信息化已經形成一盤棋的局面,我敢保證的說,全國95-98%的社保信息實現了共享。”如今,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本級相關人員的電腦上就可以查到全國參保人員的養老金繳費、待遇發放情況。

  社保信息實現全國共享,給數據中心帶來不小壓力。面對龐大而且不斷激增的社保信息,各級經辦機構要在較短時間內對數據進行篩選并保證數據準確性,這對軟件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國社保部門的系統都是統一標準,對系統的測試也是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中心完成,測試結果顯示,我們的軟件是安全可靠的。”針對趙錫銘的回答,記者采訪了中國惠普有限公司軟件及服務部技術顧問李云崗工程師。李云崗告訴記者,“像應用在社保系統這樣的特殊軟件,測試過程中不僅要保證業務的連續性,盡量減少安裝、性能、測試及其他基礎活動的相關風險,同時還要覆蓋整個應用生命周期的變更管理、維護和升級。”

  社會保障體系的信息化建設,與傳統行業信息化建設不同,前者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注重社會效益。“作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信息化建設,要比其他行業的要求更充分,更明確,更具體。因為社保系統要覆蓋老百姓任何一個需要提供服務的場所、地點。這些系統觸角要伸向社會的各個層面,各個角落。”趙錫銘說。

  “一卡通”實施背后的信息化故事

  廣州將在2012年將社會保障卡變成“一卡通”,涉及領域從醫療、社會保障、就業、交通擴大到更多領域。北京市在今年7月公布的“北京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計劃2010年度任務分工”中,也研究制定了有關社保卡“一卡多用”的方案。目前,北京市1000萬張社保卡已經開始分批發放,并在部分定點醫療機構開通使用;重慶市將從今年11月1日全面停用醫保卡而換成社保卡;江蘇推進社保卡異地雙向結算,社保卡有望刷遍南京都市圈……隨著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社會保障卡與每一位公民的關系正變得越來越緊密。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在2010年底將向社會發放 1億張社保卡,爭取“十二五”期末全國發卡突破8億張,并爭取早日實現社會保障一卡通。“一卡通”會帶給老百姓帶來那些便利?家住朝陽區勝古南里的退休職工李大爺深有體會。李大爺在10年前得了糖尿病、高血壓等老年頑固病。他告訴記者:“每個月我買藥就要花去1000多塊錢。以前通過單位報銷醫藥費的時候,我都要等一年多才能拿到報銷的錢,每年自己要墊付1萬多元。后來,藥費可以拿到社保所去報銷,但也要等兩個多月才能拿到錢,自己還是要墊付幾千塊錢。我每個月的退休金不到2000元,除了買藥剩不下什么錢了。”現在,李大爺只要在北京定點的1700多家醫療機構中的任何一家醫院看病,報銷周期將縮短為幾十秒,而且不用再為墊付藥費發愁。

  為了解決像李大爺這樣的看病報銷難題,首先要打牢信息化統一建設的基礎,為此北京市相關部門的同志幾乎跑遍了全北京所有的定點醫療機構。“北京市定點醫療機構有1700多家,卻又隸屬于中央、地方和軍隊。每家醫院的系統都不一樣,甚至同一家醫院就有幾十套系統。信息化標準統一推進難度出乎想象。”趙錫銘說。最后北京市相關部門的同志聯合,一家醫院一家醫院的督促推進。1700多家醫院經過一年多的改造,目前的網絡都已經能做到實時互聯互通。

  趙錫銘告訴記者,為了方便百姓,社會保障卡也將逐步搭載其他功能。在金融方面,社會保障卡將具備銀行卡功能,現在準備工作已經就緒。近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會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相關文件,對社會保障卡具備銀行業務功能作出統一規范。在其他比如公積金、民政、公交系統應用等業務拓展方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也持積極態度。社會保障卡走向“一卡通”的趨勢越發明顯,原本只擔負社會保障任務的社保卡,在面臨激增的業務應用時,能否實現對現有的技術平臺升級?能否做到信息安全?趙錫銘顯然看出了記者的擔憂,他告訴記者,“目前我們的網絡做到了互聯互通,軟件也是全國統一。之前跨區域數據傳輸也做了好幾年,一些業務平臺基礎已經成型。現在只要在原有平臺上略加調整就可以實現。”

  在有關信息安全方面,趙錫銘表示,信息中心除了在基礎環境,如防火墻,相應的防病毒黑客入侵的系統都具備以外。同時還建立了PKI認證體系(PKI也稱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是一種遵循標準的利用公鑰加密技術為電子商務的開展提供一套安全基礎平臺的技術和規范。它能夠為所有網絡應用提供加密和數字簽名等密碼服務及所必需的密鑰和證書管理體系),所有做異地資金流動業務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都需要獲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頒發的PKI數字證書。“目前,我們已經具備了50萬張數字證書認證的能力。社保部門要做異地資金流動業務可以達到安全可靠。”趙錫銘說。

  趙錫銘:CIO要做懂管理的技術型干部

  CIO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在趙錫銘眼里,CIO應該是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結合體。2004年,趙錫銘出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此前,他在勞動保障部規劃財務司當了8年副司長。在金保工程啟動后,上級領導特意將他這個學過計算機、熟悉業務的管理型干部調了過來。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趙錫銘

  “信息中心和業務部門是共同體,要做好業務和技術的良性互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所以,信息部門要主動出擊,參與政策的制定,要站在全局。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信息化對業務的推動作用。”面對去年12月份國務院出臺的“新農保”政策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快速反應再次印證了趙錫銘對信息中心的準確定位。“國務院在去年12月份出的政策,我們在今年1月份就對新農保試點省市完成了軟件部署,目前反饋的效果也很好。”趙錫銘說。信息中心對業務部門的快速反應,離不開信息中心前期開展工作,及時跟蹤業務發展和參與政策制定。“信息化要做到與業務部門的基本同步,要主動,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趙錫銘說。類似于這樣的快速反應,老百姓是最終的受惠者。以往退休職工每年調整退休金,從審批到核實等發到本人手上時可能需要好幾個月,而現在這個時間將可以縮短到2天。“老百姓拿到了錢,得到了便利,這就是信息化的價值所在。”趙錫銘說。

  在信息化工作中,趙錫銘一直強調這樣一個理念,“信息化工作不是全局但事關全局,不是中心但影響中心。”趙錫銘一直告誡自己不要只成為一個技術型干部,而要做一個懂管理的技術型干部。帶著這樣的理念,趙錫銘和他的團隊面對數十億元的預算、涉及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空前規模的信息化項目,努力做到讓項目經得起歷史考驗,對得起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