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
作者:伊佳
來源:通信產業網
日期:2011-03-21 17:06:46
摘要:中興通訊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5年來的復合增長率超過37%。這些數字意味著,中興正以強勁的勢頭完成他的“卓越企業”戰略。
關鍵詞:中興通訊
中興通訊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5年來的復合增長率超過37%。這些數字意味著,中興正以強勁的勢頭完成他的“卓越企業”戰略。
3月18日,中興通訊公布了2010年財報。財報顯示,中興通訊2010年全年營業收入約人民幣702.64億元,約合106.09億美元,按美元計同比增加21%。實現凈利潤人民幣32.50億元,較2009年增加32.22%。
這是中興通訊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在中興通訊之前,只有愛立信、華為、阿爾卡特朗訊和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四家通信設備廠商跨過了這一門檻。而值得注意的是,中興通訊5年來的復合增長率超過37%,居5家廠商之首。這也意味著,中興正以強勁的勢頭完成他的“卓越企業”戰略。
而中興通訊從一家來料加工企業蛻變成今天卓越企業的26年歷程,也成為中國通信產業崛起的最好證明。
全球化:收獲發達國家市場
國際市場的強勁增長,是中興通訊2010年財報的最大亮點。其海外營業收入達到創紀錄的380.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27.45%,占整體營業收入比重超過一半,達到54.18%。其中歐美地區收入同比增長50%,占整體營業收入的比重提升至21%,首次成為中興通訊海外收入比重最大區域。
2010年初,印度的禁售風波和歐盟數據卡反傾銷調查曾一度讓人擔心:在曾經占比較大的印度市場受挫,是否會使中興通訊遭受沉重打擊?但從此次財報看來,事情正好相反。
經過多年布局發達國家市場,今天的中興通訊已經徹底擺脫了海外收入依靠“亞非拉”的局面。2009年,中興通訊成立了主攻歐美市場的營銷事業部,并在比利時、德國和東歐各發達國家與中國香港地區贏得了重大訂單,同時,中興通訊還進入了KPN、Telenor、TeliaSonera、OTE、Telefonica等多家主流運營商的采購短名單,標志著其實力已經被主流運營商認同。
這些變化與2010年上任的史立榮息息相關。史立榮自1997年主管中興銷售事務后就少有失手,侯為貴對他的評價是“能夠很好地貫徹‘以市場驅動研發’的戰略。”
事實也的確如此,史立榮上任第一年就盤活了中興的海外市場,攻克了FT、AM、MTN、Softbank等一流電信運營商,在歐洲本土市場為KPN、Telenor、Telefonica、Optimus、H3C等實現了出色的規模商用。同時,中興通訊還幫助CELL-C、Telesonera、CSL等運營商創造了最佳的網絡運營指標,為和黃、KPN等創造了利潤增長。
目前,中興通訊產品已經進入了包括所有發達國家在內的160多個國家,與全球TOP100中的大部分實現了全面合作。此外,中興通訊的LTE商用合同也達到了15個。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史立榮曾表示,中興的策略是聚焦于大國和一流運營商,對于那些規模較小的運營商,則會更加謹慎。可以預見,史立榮時代的中興海外策略將更加成熟和穩健。
格局:均衡發展
隨著國內3G建設日趨完善,2010年國內通信市場投資也進入低谷。統計顯示,與2009年相比,2010年運營商網絡投資規模至少縮減了200億元人民幣,而其中無線網絡投資主要從3G轉向了LTE、WLAN等領域,以及對原有網絡的升級和優化維護上。
在缺少投資拉動的情況下,中興通訊國內市場依然實現了5.9%的增長,營業收入達321.98億元人民幣。中興通訊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目前中興通訊CDMA出貨量連續5年保持第一,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3.2%。Frost&Sullivan中國區首席顧問王煜全認為,全球4G商用步伐的放緩為中興等廠商帶來了更大的機會,“在3G市場,中興等國內廠商的成本、服務等優勢非常明顯,這使得其在存量市場的占有率還將進一步擴大。”
而針對未來的4G市場,中興通訊也正在加緊趕上。截止到2010年11月,中興通訊在ETSIIPR(知識產權)數據庫中以235件LTE標準基本專利和7%的基本專利占比躋身設備廠商前五,證明了其在LTE研發上的強大實力。“在即將開始全球性部署的LTE領域,中興與國際上的先進水平基本保持了同步,這對其未來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十分有利。”王煜全評價說。
作為產品線最長的綜合性通信設備商,中興通訊的有線產品也具有相當強的實力,特別是在xPON、PTN等目前的熱點市場,中興通訊均占據著主導地位。在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EPON集采中,中興通訊均獲得了最大份額,而在國內逐漸增長的GPON市場上,中興通訊的增速也是第一。隨著國內三網融合和LTE部署的加速,可以預計,光通信市場將很快迎來雪崩,已經在該領域深耕多年的中興通訊勢必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終端:堅持定制路線
如果說主設備市場的良好表現是中興通訊穩步前進的根基的話,那么在終端市場的異軍突起則成就了其快速增長的奇跡。
2010年,中興通訊終端銷量9000萬部,發貨金額增長了40%,特別在歐美等高端市場增長率超過100%。市場研究公司IDC報告稱,2010年中興終端在全球市場份額為3.7%,排在第四位,其在中國移動TD-SCDMA終端集采招標中份額突破25%,在2010年一次最大規模終端集采中斬獲80%。中興通訊已經成為銷量最大的中國手機制造商。
2010年,全球前三大手機生產商的市場份額均出現了下滑。諾基亞的市場份額跌至30.8%,三星的市場份額略微下降至20.1%,LG下降到了7.6%。這無疑為中興通訊突破終端市場帶來機會。
通過堅持走運營商定制路線,中興通訊在終端市場迎來了大豐收。“事實證明,很多國外通信巨頭將終端與主設備剝離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王煜全對《通信產業報》(網)記者表示,“現在的趨勢是運營商在采購時都希望主設備可以和終端搭配,而這也是中興這樣的廠商在終端市場崛起的原因。”事實上,在3G時代,終端與運營商的業務捆綁越來越緊密,通過運營商銷售終端已經成為主流。
在歐洲市場,中興通訊通過運營商定制的產品Blade、Racer、Light等都賣到了脫銷。
挑戰:政企網變陣
此份財報中另一個耀眼的數字——50%,則來自2010年政府和企業網市場實現的增長。其實這已經是中興通訊涉足政企網市場以來連續第四年實現50%以上的增長。
全球電信用戶發展速度放緩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而政府、能源、交通、教育、稅務、金融等社會信息化及大企業客戶將成為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方向,政企網將成為全球信息化的主戰場。
正是看到這一市場需求,很多傳統的通信設備商也開始在政企市場開拓疆土。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興通訊依然把政企網列為2011年發展的重要戰略市場,并調整內部結構,實現資源傾斜:將企業網部門更名為“政企網”,并新設了政企網產品線,專門為政企客戶提供定制的解決方案和服務。“2011年我們的目標是實現100%的增長。”剛剛履新不久的政企網掌門人、中興通訊副總裁弓月中告訴《通信產業報》(網)記者,“分析中興現在的實力,我認為這一目標并不難實現。”
弓月中的信心來自中興通訊強大的差異化競爭能力和齊全的產品線后盾。“我們已經看到,國內廠商占據了目前70%的運營商市場。國內廠商在貼近用戶、理解用戶需求上都具有一定優勢。所以我相信,在政企市場,國內廠商的機會更大。未來要比拼的是哪個公司更貼近用戶,服務更好。”
目前,中興通訊政企網已經在交通、高鐵、能源、電力等行業取得了領先的地位,2011年弓月中計劃將重心轉向商業市場,而他認為要實現在政企網的突破,中興通訊還需做好四個方面:首先是加強政企網產品研發能力;其次要提高綜合方案和集成能力,提升產品鏈中價值;同時還要利用產品齊全特色,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并充分利用中國資金和走出去戰略,贏得更多市場份額。
下一站:軟實力
進入每個能看到機會的領域,并力爭做到前幾名,是中興通訊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的策略保證。而2010年,隨著互聯網與傳統通信行業攻伐的加劇,新興的市場和機會似乎也格外的多,物聯網、云計算、智能手機和軟件商店……如何盡快在這些新興領域中布局是2011中興通訊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目前,中興通訊已經將云計算和IC提升到了戰略性平臺的高度,從整個集團層面進行部署。2010年,中興通訊專門成立了云計算&IT經營部,整合各個獨立的云計算組件,形成CoCloud彩云平臺,可支持IDC、IPTV、WAP、MMSC、云存儲等多種應用。包括中興通訊內部的IT系統也是基于云計算平臺,目前,中興通訊正在國內幾座城市進行云試點。
中興通訊的另一個戰略性市場是智能手機,目前已經推出了多種功能齊全、價格低廉的智能手機。在2月的移動通信世界大會上,中興通訊展示了旗艦智能手機Skate和另外兩款運行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獲得了廣泛好評。與此同時,中興通訊采用云計算搭建的軟件商店也正式上線,展示了其在終端領域的強大研發能力和產業鏈的整合能力。
對于前瞻性市場的布局,將保證中興通訊未來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態勢,而要在2015年之前打造一個“卓越企業”,中興通訊還需要勤練內功。擺在史立榮面前的,是一條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道路。
■聲音
中興、華為這樣的企業很了不起。但是創新是永無止境的,中國的通信企業還需要在某些地方繼續加強創新,做領跑者,不做跟隨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韻潔
隨著中國設備廠商在競爭中越來越成熟,“走出去”將是發展大勢所趨,中興通訊在2010年國際市場收入占比達到50%以上,其中歐美地區收入比重更是提升至21%,標志著這家企業“長大了”,在向著更加成熟的方面邁進。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曾劍秋
像中興這樣的中國企業崛起,對于整個通信產業鏈上下游廠商的影響是巨大的。首先,吸引產業鏈各方。第二,中國的通信標準在國際標準組織里開始受到重視與認同。第三,作為中國以至于世界的一線設備商,其對產業鏈各方的技術以及供貨要求已經成為一個重要指標。第四,中興很大程度降低了國內外運營商的設備投資成本,且因此讓世界更多的人能享受到通信技術的好處。第五,中興直接提供了數萬高質量就業機會。
——PMC-Sierra公司中國區總經理 張綱
目前整個通信業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來自Google、Twitter等互聯網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通信設備廠商自然無法幸免。應用和承載的分離已經成為趨勢,迫使承載層的利潤逐漸變薄,設備廠商的好日子也可能很快走到頭了。那么出路在哪里?只有拋棄甲方心態,深化、細化服務,才能繼續在紅海市場中生存。
——Frost&Sullivan中國區首席顧問 王煜全
3月18日,中興通訊公布了2010年財報。財報顯示,中興通訊2010年全年營業收入約人民幣702.64億元,約合106.09億美元,按美元計同比增加21%。實現凈利潤人民幣32.50億元,較2009年增加32.22%。
這是中興通訊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在中興通訊之前,只有愛立信、華為、阿爾卡特朗訊和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四家通信設備廠商跨過了這一門檻。而值得注意的是,中興通訊5年來的復合增長率超過37%,居5家廠商之首。這也意味著,中興正以強勁的勢頭完成他的“卓越企業”戰略。
而中興通訊從一家來料加工企業蛻變成今天卓越企業的26年歷程,也成為中國通信產業崛起的最好證明。
全球化:收獲發達國家市場
國際市場的強勁增長,是中興通訊2010年財報的最大亮點。其海外營業收入達到創紀錄的380.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27.45%,占整體營業收入比重超過一半,達到54.18%。其中歐美地區收入同比增長50%,占整體營業收入的比重提升至21%,首次成為中興通訊海外收入比重最大區域。
2010年初,印度的禁售風波和歐盟數據卡反傾銷調查曾一度讓人擔心:在曾經占比較大的印度市場受挫,是否會使中興通訊遭受沉重打擊?但從此次財報看來,事情正好相反。
經過多年布局發達國家市場,今天的中興通訊已經徹底擺脫了海外收入依靠“亞非拉”的局面。2009年,中興通訊成立了主攻歐美市場的營銷事業部,并在比利時、德國和東歐各發達國家與中國香港地區贏得了重大訂單,同時,中興通訊還進入了KPN、Telenor、TeliaSonera、OTE、Telefonica等多家主流運營商的采購短名單,標志著其實力已經被主流運營商認同。
這些變化與2010年上任的史立榮息息相關。史立榮自1997年主管中興銷售事務后就少有失手,侯為貴對他的評價是“能夠很好地貫徹‘以市場驅動研發’的戰略。”
事實也的確如此,史立榮上任第一年就盤活了中興的海外市場,攻克了FT、AM、MTN、Softbank等一流電信運營商,在歐洲本土市場為KPN、Telenor、Telefonica、Optimus、H3C等實現了出色的規模商用。同時,中興通訊還幫助CELL-C、Telesonera、CSL等運營商創造了最佳的網絡運營指標,為和黃、KPN等創造了利潤增長。
目前,中興通訊產品已經進入了包括所有發達國家在內的160多個國家,與全球TOP100中的大部分實現了全面合作。此外,中興通訊的LTE商用合同也達到了15個。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史立榮曾表示,中興的策略是聚焦于大國和一流運營商,對于那些規模較小的運營商,則會更加謹慎。可以預見,史立榮時代的中興海外策略將更加成熟和穩健。
格局:均衡發展
隨著國內3G建設日趨完善,2010年國內通信市場投資也進入低谷。統計顯示,與2009年相比,2010年運營商網絡投資規模至少縮減了200億元人民幣,而其中無線網絡投資主要從3G轉向了LTE、WLAN等領域,以及對原有網絡的升級和優化維護上。
在缺少投資拉動的情況下,中興通訊國內市場依然實現了5.9%的增長,營業收入達321.98億元人民幣。中興通訊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目前中興通訊CDMA出貨量連續5年保持第一,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3.2%。Frost&Sullivan中國區首席顧問王煜全認為,全球4G商用步伐的放緩為中興等廠商帶來了更大的機會,“在3G市場,中興等國內廠商的成本、服務等優勢非常明顯,這使得其在存量市場的占有率還將進一步擴大。”
而針對未來的4G市場,中興通訊也正在加緊趕上。截止到2010年11月,中興通訊在ETSIIPR(知識產權)數據庫中以235件LTE標準基本專利和7%的基本專利占比躋身設備廠商前五,證明了其在LTE研發上的強大實力。“在即將開始全球性部署的LTE領域,中興與國際上的先進水平基本保持了同步,這對其未來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十分有利。”王煜全評價說。
作為產品線最長的綜合性通信設備商,中興通訊的有線產品也具有相當強的實力,特別是在xPON、PTN等目前的熱點市場,中興通訊均占據著主導地位。在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EPON集采中,中興通訊均獲得了最大份額,而在國內逐漸增長的GPON市場上,中興通訊的增速也是第一。隨著國內三網融合和LTE部署的加速,可以預計,光通信市場將很快迎來雪崩,已經在該領域深耕多年的中興通訊勢必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終端:堅持定制路線
如果說主設備市場的良好表現是中興通訊穩步前進的根基的話,那么在終端市場的異軍突起則成就了其快速增長的奇跡。
2010年,中興通訊終端銷量9000萬部,發貨金額增長了40%,特別在歐美等高端市場增長率超過100%。市場研究公司IDC報告稱,2010年中興終端在全球市場份額為3.7%,排在第四位,其在中國移動TD-SCDMA終端集采招標中份額突破25%,在2010年一次最大規模終端集采中斬獲80%。中興通訊已經成為銷量最大的中國手機制造商。
2010年,全球前三大手機生產商的市場份額均出現了下滑。諾基亞的市場份額跌至30.8%,三星的市場份額略微下降至20.1%,LG下降到了7.6%。這無疑為中興通訊突破終端市場帶來機會。
通過堅持走運營商定制路線,中興通訊在終端市場迎來了大豐收。“事實證明,很多國外通信巨頭將終端與主設備剝離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王煜全對《通信產業報》(網)記者表示,“現在的趨勢是運營商在采購時都希望主設備可以和終端搭配,而這也是中興這樣的廠商在終端市場崛起的原因。”事實上,在3G時代,終端與運營商的業務捆綁越來越緊密,通過運營商銷售終端已經成為主流。
在歐洲市場,中興通訊通過運營商定制的產品Blade、Racer、Light等都賣到了脫銷。
挑戰:政企網變陣
此份財報中另一個耀眼的數字——50%,則來自2010年政府和企業網市場實現的增長。其實這已經是中興通訊涉足政企網市場以來連續第四年實現50%以上的增長。
全球電信用戶發展速度放緩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而政府、能源、交通、教育、稅務、金融等社會信息化及大企業客戶將成為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方向,政企網將成為全球信息化的主戰場。
正是看到這一市場需求,很多傳統的通信設備商也開始在政企市場開拓疆土。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興通訊依然把政企網列為2011年發展的重要戰略市場,并調整內部結構,實現資源傾斜:將企業網部門更名為“政企網”,并新設了政企網產品線,專門為政企客戶提供定制的解決方案和服務。“2011年我們的目標是實現100%的增長。”剛剛履新不久的政企網掌門人、中興通訊副總裁弓月中告訴《通信產業報》(網)記者,“分析中興現在的實力,我認為這一目標并不難實現。”
弓月中的信心來自中興通訊強大的差異化競爭能力和齊全的產品線后盾。“我們已經看到,國內廠商占據了目前70%的運營商市場。國內廠商在貼近用戶、理解用戶需求上都具有一定優勢。所以我相信,在政企市場,國內廠商的機會更大。未來要比拼的是哪個公司更貼近用戶,服務更好。”
目前,中興通訊政企網已經在交通、高鐵、能源、電力等行業取得了領先的地位,2011年弓月中計劃將重心轉向商業市場,而他認為要實現在政企網的突破,中興通訊還需做好四個方面:首先是加強政企網產品研發能力;其次要提高綜合方案和集成能力,提升產品鏈中價值;同時還要利用產品齊全特色,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并充分利用中國資金和走出去戰略,贏得更多市場份額。
下一站:軟實力
進入每個能看到機會的領域,并力爭做到前幾名,是中興通訊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的策略保證。而2010年,隨著互聯網與傳統通信行業攻伐的加劇,新興的市場和機會似乎也格外的多,物聯網、云計算、智能手機和軟件商店……如何盡快在這些新興領域中布局是2011中興通訊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目前,中興通訊已經將云計算和IC提升到了戰略性平臺的高度,從整個集團層面進行部署。2010年,中興通訊專門成立了云計算&IT經營部,整合各個獨立的云計算組件,形成CoCloud彩云平臺,可支持IDC、IPTV、WAP、MMSC、云存儲等多種應用。包括中興通訊內部的IT系統也是基于云計算平臺,目前,中興通訊正在國內幾座城市進行云試點。
中興通訊的另一個戰略性市場是智能手機,目前已經推出了多種功能齊全、價格低廉的智能手機。在2月的移動通信世界大會上,中興通訊展示了旗艦智能手機Skate和另外兩款運行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獲得了廣泛好評。與此同時,中興通訊采用云計算搭建的軟件商店也正式上線,展示了其在終端領域的強大研發能力和產業鏈的整合能力。
對于前瞻性市場的布局,將保證中興通訊未來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態勢,而要在2015年之前打造一個“卓越企業”,中興通訊還需要勤練內功。擺在史立榮面前的,是一條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道路。
■聲音
中興、華為這樣的企業很了不起。但是創新是永無止境的,中國的通信企業還需要在某些地方繼續加強創新,做領跑者,不做跟隨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韻潔
隨著中國設備廠商在競爭中越來越成熟,“走出去”將是發展大勢所趨,中興通訊在2010年國際市場收入占比達到50%以上,其中歐美地區收入比重更是提升至21%,標志著這家企業“長大了”,在向著更加成熟的方面邁進。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曾劍秋
像中興這樣的中國企業崛起,對于整個通信產業鏈上下游廠商的影響是巨大的。首先,吸引產業鏈各方。第二,中國的通信標準在國際標準組織里開始受到重視與認同。第三,作為中國以至于世界的一線設備商,其對產業鏈各方的技術以及供貨要求已經成為一個重要指標。第四,中興很大程度降低了國內外運營商的設備投資成本,且因此讓世界更多的人能享受到通信技術的好處。第五,中興直接提供了數萬高質量就業機會。
——PMC-Sierra公司中國區總經理 張綱
目前整個通信業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來自Google、Twitter等互聯網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通信設備廠商自然無法幸免。應用和承載的分離已經成為趨勢,迫使承載層的利潤逐漸變薄,設備廠商的好日子也可能很快走到頭了。那么出路在哪里?只有拋棄甲方心態,深化、細化服務,才能繼續在紅海市場中生存。
——Frost&Sullivan中國區首席顧問 王煜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