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道路是"誰"的 高校門禁堵住借道車引發關注
長江日報消息(記者李佳)14日,武漢理工大學正式實行門禁管理已整兩周。從本月1日起所有機動車輛憑卡出入該校,因市政施工道路封閉,準備借道繞行的大量車輛望門興嘆。
今日,清華大學出臺的《清華大學校園機動車管理暫行辦法》開始試行,禁止校外無關機動車穿行校園、在校內停放,以參觀為目的的機動車,不允許進入校園。據了解,北京大學4年前已實行門禁管理。
難道高校都要搞門禁了嗎?如果那樣,市區道路會堵成什么樣子?高校門禁,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
高校門禁“卡”住借道車
目前,武漢理工大學門禁管理運行近半月。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該校保衛處秩序科負責人吳中寶介紹,以前,從面向雄楚大街的鑒湖校區大門進入校內的車輛,一天達到6000余臺;實行門禁制度后,減少了一半多。
門禁“卡”住了什么人?以外來的借道車輛居多。據介紹,不少車輛從武漢理工大學西院校區借道穿行,只為能避開雄楚大街和珞獅南路交叉路口的擁堵點。有讀者說,借道至少能省近半個小時車程。但外來車輛大量涌入,給學校添了“堵”。吳中寶介紹,搞門禁,“主要是為學生安全考慮”。
武漢理工大學的“門禁”政策,贏得師生一片叫好。“早該這樣,校園里撒丫子飛的汽車少了,俺走路也敢塞上耳機了。”
非常時期,司機想走“非常”之道
今年3月5日起,珞獅路高架橋工程開工,市公安交管部門發布通告:3月5日至9月30日,珞獅路(文馨街至文治街))禁止機動車通行;每日7時至20時,書城路(雄楚大街至南湖大道)禁止貨車通行……需通行管制路段的機動車,從書城路等相關道路繞行。
雄楚大街和書城路交會路口,形成一個新的堵點。楚天交通廣播記者、“老交通”胡寧寒告訴記者,以前走雄楚大街上珞獅南路三環線的車輛,因為珞獅南路中段(北港到傅家嘴)路段實行全封閉施工,很多車輛不得不繞行書城路,走金地格林小城,到大華社區右轉;而從雄楚大街獅城名居路口,走珞獅南路一段后,也要從洪山區政府右轉到金地格林小城。幾股車流匯到一起,容易造成擁堵。而書城路一帶,只有四股車道,車多易堵。在理工橋下,經常可見堵車的長龍。
“理工大如果能借道,私家車主最受益。起碼,周邊小區的車主會受益”。據介紹,靠近南湖、珞獅路一帶有不少新興小區,公交線路非常少,居民出行駕車居多。
爭論
高校道路是“誰”的
“不讓別人進沒有道理啊。”華中科技大學保衛處處長袁國祥認為,高校保衛部門沒有公安執法權,維護校園正常交通安全秩序難度很大。“對違章,只能批評教育”。
司機彭先生認為:“高校里面的路,也屬于武漢。”中國管理研究院武漢分院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長胡潤洲教授表示,大學園區的道路屬于城市道路。華中師范大學保衛處處長傅強不認同這個說法:“(大學道路)是自己內部的道路,歸單位內部管理”。
法律專家則明確表示,高校道路不屬于市政道路。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康均心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高校的確應對社會開放;但高校道路不是市政規劃的公共設施,使用權歸高校,發生交通肇事,不屬于公共交通管理范疇。如果單位內部人員違章肇事,交校園保衛科內部處理,如涉及外部人員,參照公共交通管理法規判定,交給交警處罰。(記者李佳 朱建華 通訊員王瀟瀟 劉暢)
聲音
大學應承擔社會責任
“大學門禁,是只考慮自己沒考慮社會的表現,大學應該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就大學實行門禁管理,本報與楚天交通廣播合作,對廣大司機朋友進行了一番調查,手機尾號2948的吳先生這樣說。
手機尾號6880的羅女士說,我覺得珞獅南路理工大學這里是交通要道,也正處于施工建設時期,理工大學應該在道路建設完成以后再實行門禁政策。
手機尾號4089的張女士說:“我是大學老師,我覺得大學使用門禁,對社會的影響不是很好,大學應該承擔社會責任,我出國的時候看到外國的大學都是沒有圍墻的。如果住在高校周邊的市民都不能感覺到學校的包容,這也是一種缺失!”
交通專家、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副院長馬鶴齡教授認為,在城市發展水平不高的年代,地處城區的高校交通區位優勢并沒有顯現出來。“過去的城市規劃不可能考慮到若干年后會有校外的車輛穿行高校借道。”他認為,高校對校外車輛借道應該持一種開放的態度,‘畫地為牢’對發展不利。
馬鶴齡建議,對校外車輛借道帶來的管理困難,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協助高校解決。(胡寧寒 李佳 朱建華)
昨日,等待進入武漢理工大學的車輛正在排隊進入。門禁牌由“外來車輛禁止入內”悄然換成了“辦事車輛換證出入,無卡車輛請勿穿行”。記者彭年 攝
擔憂
社會車輛在校園出事誰負責
“每天出入校園車輛1萬臺次,六成是借道車輛。”傅強說,“我們在西院大門前做過調研,早7時30分到8時30分高峰時段,1小時內有1700多輛機動車通過大門,六成以上是借道穿行。” 武漢理工大學保衛處秩序科負責人吳中寶說,“這個時間,路上走的都是去上課的學生,車穿人行,太不安全”。
大量機動車進入校園。“我們也想為社會分憂,但的確超過了承受能力。”傅強表態。
憂慮一:“沒有安全感”
優酷網上,一段名為《華科校內離奇車禍大全 》的視頻,到昨日點擊已逾350萬人次。在4分鐘長的視頻里,有35個車與車或人與車相碰撞的鏡頭。在視頻的2分鐘處,一名站立在十字路口的高個子男生,硬是被一輛從左后緩緩駛來的小轎車撞倒在地。
華中科技大學保衛處處長袁國祥昨日介紹,視頻是根據錄像剪輯而成的,都是有驚無險的鏡頭。據悉,該校各二級單位曾專門組織教職工收看這一視頻。
據統計,平時每天進出華中科大主校區的機動車有1.4萬臺次。校內40多公里的道路中,有100多個十字與丁字路口,平日流動人員約10萬人。該校對進入校園的車輛實行“憑頒發的通行證入內”。
據介紹,2007年進入華中師大的車輛井噴,最高時曾達4萬臺次/天。學校在武漢高校里最早實行機動車輛憑證出入,目前每年辦理近6000個通行證,“車多了,擔憂也就多了。”
憂慮二:超出高校承載力
據介紹,不少車主到華中師大附近商場、電腦城購物,就將車停了進來。校園里700個停車位,面對著每日上萬輛的車來車往,招架不住。
上年9月,武大校長與新生面對面,時任校長顧海良回答新生家長提問時坦承,由于武大所處位置車輛通行壓力大,不少社會車輛就把學校當成了“免費停車場”。
憂慮三:校園里,再不能閑庭信步
“那種閑庭信步的校園氣息,再也不存在了。”傅強嘆息道。
武漢理工大學在官方微博上及時更新的“門禁”政策,受到師生們一片贊揚。學生hobe說,每天早7時到8時高峰期,過馬路到對面50米遠的食堂吃早飯,至少得花5分鐘。校園里沒有紅綠燈,車一輛接一輛地過,行人根本過不去!早晨經常因為過不了校園里的馬路而上課遲到!
武大信息學部一名學生在學校論壇發帖“控訴”,車輛停滿校園道路。特別是臨近期末,測繪專業的同學在學校各處作業,本就不寬的校園道路上車輛來來往往,作業的同學時不時就得給車讓行,測量作業被頻頻打斷。“挪動一個儀器,其他的都要跟著動,一天的數據都白測了,大冬天的,容易嗎?”他表示,“那些車輛為何要擋住我們的‘大學之路’?” (記者李佳 朱建華 通訊員王瀟瀟)
校園開放都有規矩
鏈接
北京大學嚴格執行校外機動車入校預約制度,堅持誰預約誰負責的原則”,“不為開車上課的各級各類學生辦理預約”等。
上海大學出租車原則上不得入校,進入校園的機動車輛,須獲得校方的許可。
韓國首爾大學傅強介紹,停車場有個四個足球場那么大,所有車進校都得停在那兒,要么步行進校、要么坐校內交通車。除了公務接待車,沒人能例外。
新西蘭林肯大學校長也不能把車直接開到他的辦公樓下,連一國總理也不能“韻那個味”。
美國加州大學網友陳鶴曾在網絡上發文說,外來辦事的車輛停在校園的路邊上,但都打表計費,只允許短時間停泊;校園道路邊上,臨時停車位、殘疾人停車位、不允許停車的位子、允許停車的時限等都標注得很清楚。他說:“步行在校園中感覺不到來自汽車的威脅。”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則規定:教學區禁止機動車行駛,學校配有公共車輛供校內師生免費乘坐,校內車輛時速不得超過15英里。 (記者李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