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A面 VS B面
作者:張丹丹
來源:浙江日報(杭州)
日期:2011-03-30 10:43:00
摘要:浙江省物聯網產業協會的籌備已接近尾聲。各界對這個新的產業聯盟充滿期待。它的建立必將促進浙江各相關企業的緊密合作和抱團成長,更有可能厘清橫亙在政府和企業面前關于物聯網產業發展思路的迷茫。事實上,現在有兩條不同的路線,有可能就決定了浙江物聯網產業的未來定位。
浙江省物聯網產業協會的籌備已接近尾聲。各界對這個新的產業聯盟充滿期待。
它的建立必將促進浙江各相關企業的緊密合作和抱團成長,更有可能厘清橫亙在政府和企業面前關于物聯網產業發展思路的迷茫。
事實上,現在有兩條不同的路線,有可能就決定了浙江物聯網產業的未來定位。
A:走蘋果路線
推廣應用,做大盤子
在杭州,多家規模物聯網企業的高層都是技術出身,而陳賢興則有些另類。
這位利爾達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在很多場合都坦言“不懂”物聯網技術。之前20多年,利爾達一直從事電子元器件產品貿易。
“也許正因為我不是技術出身,不會一味追求技術攻克的快感,反而能更冷靜地看待這個尚在襁褓中的新興產業?!标愘t興說。
在技術人員看來,國內物聯網最大軟肋在于核心技術的缺失,而在商人看來,最大軟肋則在資金。這段時間,陳賢興一直忙著籌備4月份的全國物聯網技術大賽。作為主辦方,陳賢興希望通過比賽的平臺,讓好的物聯網技術投資項目找到發展所需的資金,為技術和資本搭建一個橋梁,從而更快地走向應用。
而應用,正是陳賢興扎入物聯網領域的主攻方向。
陳賢興很清楚,當前物聯網的核心技術依然掌握在外國巨頭手中。以芯片技術為例,中國企業與跨國公司,就如雞蛋與石頭。他決定“避重就輕”,把注意力放在芯片的二次開發上?!拔覀冏畲蟮臋C會,并不在核心技術的研發,而在于芯片進入應用技術領域前的二次開發,也就是傳感器和傳感網技術研發上。在這一部分,我國與歐美國家的差距并不大。”
以時下最流行的蘋果產品為例,蘋果手機中的芯片,也并非自己生產,但這絲毫不影響蘋果在應用方面的巨大突破?!拔覀兺耆梢詫W習蘋果模式。芯片技術再好,沒有應用,都是空的。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將應用做到極致,做到完美,讓芯片企業反過來求我們用他的芯片?!?
這幾年,陳賢興帶領他的“利爾達”,走的就是這條路。投入最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從國外引進的芯片進行應用方面的二次開發,并向下游的客戶提供整套的技術方案。就拿大家已經比較熟悉的不停車收費系統(ETC)為例:“利爾達”提供的ETC傳感網絡和傳感器技術,能不受地域、環境等外界因素限制,任何汽車經過ETC時,都能被準確地記錄下時間和位置。
浙江的亮點就在于應用服務環節,且發展迅猛,2010年杭州物聯網及相關企業的年產值已超過300億元,而這一數據在2009年是210億元。
在杭州,“中正生物”的嵌入式指紋識別設備已經進入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市場占有率達到60%;“??道坐B”開發的基于無線傳感網的輸電線路在線監測系統已經在南方電網和國家電網得到了實際應用;“家和智能”的觸角甚至伸到了海外,與中國電子集團合作,承擔非洲聯盟大樓14個機房的無線傳感網絡監控項目……這些不俗的戰績也成為陳賢興們抱著“先把盤子做大”想法的有力支撐。
B:學習愛迪生
技術攻堅,爭話語權
與“利爾達”的曲線發展相比,中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施一明卻喜歡啃硬骨頭,身兼浙江大學教授和公司高管的他始終堅持帶領團隊進行自主研發。
“應用的大量出現,可以迅速擴大物聯網的蛋糕,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我們搶不過人家,只能為他人作嫁衣,因為核心技術掌握在人家手上,有話語權?!笔┮幻鞯莱鏊膿鷳n。
“中控”將自己定位為物聯網服務的提供商,當然也開發應用,但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將核心技術產業化,進而推動技術向更深層次發展?!爸挥欣卫握莆蘸诵募夹g,實現0到1的突破,才能在應用領域迅速從1推廣到9,與跨國企業相抗衡?!笔┮幻髡f。
“像通用電氣這樣的企業,能走得更遠?!蓖ㄓ秒姎庹怯捎趧撌既藧鄣仙退麍F隊的2000項發明而在電氣領域壟斷了長達一個世紀。
眼下,施一明正在做的一項課題物聯網機器人,其核心就是通過智能技術,讓物與物之間均能互相感應,從而比一般的智能機器人具備更高的靈敏度,甚至可以通過觸摸酒瓶來分辨酒的種類。
類似這樣的研發,“中控”每年的投入都超過1億元,而去年“中控”總的銷售收入為21億。
“中控”在物聯網核心技術的攻堅上如此執著,得益于在自動控制系統方面已經嘗到的甜頭。
“中控”有一項引以為傲的EPA工業以太網技術,是中國工業自動化領域第一個被國際認可和接受的標準。其中部分標準,甚至被工業化一流的德國納入了國家標準。現在,即使是西門子、施耐德這樣的巨頭,在中國工業系統中銷售自己的產品,也按照“中控”的EPA標準制造。
與“中控”一樣執著于研發的,還有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在物聯網產業鏈的第一環節傳感器制造中,有兩大技術難題識別和傳輸,而聚光科技成功地解決了識別的難題。比如說,聚光科技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化工廠的污水排放情況,并穩定地檢測出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含量。正是由于這一核心技術,其產品即使在價位上不占優勢,仍然有大批客戶愿意購買。
在杭州甚至全國,“中控”、“聚光”這樣在核心技術領域攻堅、走自主研發路線的并不多見。多數企業更愿意做物聯網在網絡運營及服務提供、軟件與應用開發等下游環節?!斑@也容易理解?!笔┮幻髡f,應用不需要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對市場、銷售的要求相對高一些,這恰恰是浙江民營企業的強項。而且,應用直接貼合市場,比較容易產業化,迅速產生效益。
也正因此,國家智能電網如火如荼地上馬,雖然也有各地的物聯網企業跟進配套,但滿眼看去,都是西門子、ABB等進口設備的身影。
“更高的利潤被賺走還是其次的?!本酃饪萍佳芯恐行母笨偙O聞路紅表示,缺乏核心技術而不得不依賴他人的更大隱患,在于信息安全。
A or B
岔路口的抉擇
先做大蛋糕,還是先打造搶蛋糕的實力?目前物聯網產業專家們對此爭論不一,即使是決策部門中央各部委,也存在諸多分歧。
共識尚未形成,地方政府卻深怕落后他人,已紛紛開始跑馬圈地。2010年的一連串數字眼花繚亂:杭州規劃5年內年產值要超千億;廣州則宣稱5年擬翻10倍達1500億……
省經信委技術進步與裝備處副調研員羅仁宏對此表示,正是因為物聯網還在起步階段,政府當下最主要的工作應該是研究如何引導產業鏈的有序發展,而如何能讓企業愿意投入研發,如何讓企業有推廣應用的動力,是擺在政府面前一個任重道遠的課題。
它的建立必將促進浙江各相關企業的緊密合作和抱團成長,更有可能厘清橫亙在政府和企業面前關于物聯網產業發展思路的迷茫。
事實上,現在有兩條不同的路線,有可能就決定了浙江物聯網產業的未來定位。
A:走蘋果路線
推廣應用,做大盤子
在杭州,多家規模物聯網企業的高層都是技術出身,而陳賢興則有些另類。
這位利爾達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在很多場合都坦言“不懂”物聯網技術。之前20多年,利爾達一直從事電子元器件產品貿易。
“也許正因為我不是技術出身,不會一味追求技術攻克的快感,反而能更冷靜地看待這個尚在襁褓中的新興產業?!标愘t興說。
在技術人員看來,國內物聯網最大軟肋在于核心技術的缺失,而在商人看來,最大軟肋則在資金。這段時間,陳賢興一直忙著籌備4月份的全國物聯網技術大賽。作為主辦方,陳賢興希望通過比賽的平臺,讓好的物聯網技術投資項目找到發展所需的資金,為技術和資本搭建一個橋梁,從而更快地走向應用。
而應用,正是陳賢興扎入物聯網領域的主攻方向。
陳賢興很清楚,當前物聯網的核心技術依然掌握在外國巨頭手中。以芯片技術為例,中國企業與跨國公司,就如雞蛋與石頭。他決定“避重就輕”,把注意力放在芯片的二次開發上?!拔覀冏畲蟮臋C會,并不在核心技術的研發,而在于芯片進入應用技術領域前的二次開發,也就是傳感器和傳感網技術研發上。在這一部分,我國與歐美國家的差距并不大。”
以時下最流行的蘋果產品為例,蘋果手機中的芯片,也并非自己生產,但這絲毫不影響蘋果在應用方面的巨大突破?!拔覀兺耆梢詫W習蘋果模式。芯片技術再好,沒有應用,都是空的。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將應用做到極致,做到完美,讓芯片企業反過來求我們用他的芯片?!?
這幾年,陳賢興帶領他的“利爾達”,走的就是這條路。投入最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從國外引進的芯片進行應用方面的二次開發,并向下游的客戶提供整套的技術方案。就拿大家已經比較熟悉的不停車收費系統(ETC)為例:“利爾達”提供的ETC傳感網絡和傳感器技術,能不受地域、環境等外界因素限制,任何汽車經過ETC時,都能被準確地記錄下時間和位置。
浙江的亮點就在于應用服務環節,且發展迅猛,2010年杭州物聯網及相關企業的年產值已超過300億元,而這一數據在2009年是210億元。
在杭州,“中正生物”的嵌入式指紋識別設備已經進入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市場占有率達到60%;“??道坐B”開發的基于無線傳感網的輸電線路在線監測系統已經在南方電網和國家電網得到了實際應用;“家和智能”的觸角甚至伸到了海外,與中國電子集團合作,承擔非洲聯盟大樓14個機房的無線傳感網絡監控項目……這些不俗的戰績也成為陳賢興們抱著“先把盤子做大”想法的有力支撐。
B:學習愛迪生
技術攻堅,爭話語權
與“利爾達”的曲線發展相比,中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施一明卻喜歡啃硬骨頭,身兼浙江大學教授和公司高管的他始終堅持帶領團隊進行自主研發。
“應用的大量出現,可以迅速擴大物聯網的蛋糕,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我們搶不過人家,只能為他人作嫁衣,因為核心技術掌握在人家手上,有話語權?!笔┮幻鞯莱鏊膿鷳n。
“中控”將自己定位為物聯網服務的提供商,當然也開發應用,但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將核心技術產業化,進而推動技術向更深層次發展?!爸挥欣卫握莆蘸诵募夹g,實現0到1的突破,才能在應用領域迅速從1推廣到9,與跨國企業相抗衡?!笔┮幻髡f。
“像通用電氣這樣的企業,能走得更遠?!蓖ㄓ秒姎庹怯捎趧撌既藧鄣仙退麍F隊的2000項發明而在電氣領域壟斷了長達一個世紀。
眼下,施一明正在做的一項課題物聯網機器人,其核心就是通過智能技術,讓物與物之間均能互相感應,從而比一般的智能機器人具備更高的靈敏度,甚至可以通過觸摸酒瓶來分辨酒的種類。
類似這樣的研發,“中控”每年的投入都超過1億元,而去年“中控”總的銷售收入為21億。
“中控”在物聯網核心技術的攻堅上如此執著,得益于在自動控制系統方面已經嘗到的甜頭。
“中控”有一項引以為傲的EPA工業以太網技術,是中國工業自動化領域第一個被國際認可和接受的標準。其中部分標準,甚至被工業化一流的德國納入了國家標準。現在,即使是西門子、施耐德這樣的巨頭,在中國工業系統中銷售自己的產品,也按照“中控”的EPA標準制造。
與“中控”一樣執著于研發的,還有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在物聯網產業鏈的第一環節傳感器制造中,有兩大技術難題識別和傳輸,而聚光科技成功地解決了識別的難題。比如說,聚光科技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化工廠的污水排放情況,并穩定地檢測出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含量。正是由于這一核心技術,其產品即使在價位上不占優勢,仍然有大批客戶愿意購買。
在杭州甚至全國,“中控”、“聚光”這樣在核心技術領域攻堅、走自主研發路線的并不多見。多數企業更愿意做物聯網在網絡運營及服務提供、軟件與應用開發等下游環節?!斑@也容易理解?!笔┮幻髡f,應用不需要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對市場、銷售的要求相對高一些,這恰恰是浙江民營企業的強項。而且,應用直接貼合市場,比較容易產業化,迅速產生效益。
也正因此,國家智能電網如火如荼地上馬,雖然也有各地的物聯網企業跟進配套,但滿眼看去,都是西門子、ABB等進口設備的身影。
“更高的利潤被賺走還是其次的?!本酃饪萍佳芯恐行母笨偙O聞路紅表示,缺乏核心技術而不得不依賴他人的更大隱患,在于信息安全。
A or B
岔路口的抉擇
先做大蛋糕,還是先打造搶蛋糕的實力?目前物聯網產業專家們對此爭論不一,即使是決策部門中央各部委,也存在諸多分歧。
共識尚未形成,地方政府卻深怕落后他人,已紛紛開始跑馬圈地。2010年的一連串數字眼花繚亂:杭州規劃5年內年產值要超千億;廣州則宣稱5年擬翻10倍達1500億……
省經信委技術進步與裝備處副調研員羅仁宏對此表示,正是因為物聯網還在起步階段,政府當下最主要的工作應該是研究如何引導產業鏈的有序發展,而如何能讓企業愿意投入研發,如何讓企業有推廣應用的動力,是擺在政府面前一個任重道遠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