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途專訪九華山風景區 靈秀九華 佛佑天下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唐天寶年間改名九華山。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之一, 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游覽避暑勝地,現為國家5A級旅游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薩道場,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2011年是國家旅游局推出的“中華文化游”主題旅游年,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介中國文化旅游產品。在此背景下,九華山會推出什么樣的新型旅游產品?九華山景區未來旅游發展有什么樣的思路?本期樂途旅游就通過高端專訪:九華山管委會副主任吳少華,帶您走進擁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九華山。吳主任在談到九華山推出的新產品時介紹:“眾所周知,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共有99座寺廟,僧人1000余人,香火非常旺盛,其中的化城寺是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的開山祖寺,位于九華山的中心谷地,即今之九華街上。此地南有芙蓉峰,北有白云山,東為東崖,西為神光嶺,四山環圍,儼如城池,各地游客慕名而至,游覽祈福、香火旺盛。另外,凡佛教圣地,必有大德高僧,九華山也不例外。有關志書記載,九華山自唐迄于民國,出大德高僧百余輩。正是因為這樣,每年到九華山的旅游當中,宗教祈福都是大家首選的產品,非常值得為大家推薦。”
	
	  如果說優美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而令無數游人陶醉的話,那么神秘的歷代僧尼肉身現象的不斷出現,則更使游人稱奇和驚嘆。
	
	  肉身,原意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軀。佛門所謂的“肉身”是指“即生證得菩薩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者。”,肉身是“全身舍利”,《玄應音義》卷六載:“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別。”全身舍利即是高僧或大善知識示寂后,其身體雖經年代久遠,時空變遷,卻未腐朽潰爛,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碎身舍利指焚燒后之遺骨。《金光明經》:“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只有修行到非常高深的境界的僧尼,才可以形成肉身。
	
	  吳主任在介紹到九華山特有的肉身時說:“肉身不同于“木乃伊”。九華山地處長江南岸,山中四季濕潤,氣候潮濕,不存在產生“木乃伊”的自然條件,肉身也未經過任何藥物處理。這種奇特的肉身現象,至今沒有得到科學的解釋。 歷史上九華山一共產生了14樽肉身,現在可供觀瞻的有5樽。對于過去的肉身情況,由于史料的缺失,有的已經無法對其描述。這里將歷年九華山有據可查的肉身按年代逐一排列并進行介紹,他們是金地藏(金喬覺)、無暇和尚肉身、隆山和尚肉身、常恩和尚肉身、法龍和尚肉身、定慧和尚肉身、華德和尚肉身、大興和尚肉身、慈明和尚肉身、仁義師太肉身、明凈和尚肉身,共11樽僧尼的不腐肉身。“
	
	  此外,世界第一高地藏菩薩圣像——大愿佛主體工程成功圓頂并即將建成開放。吳主任借采訪之機向游客發出了最真摯的邀請:“大愿文化園正在按“精品、傳世、經典”工程的要求,以一流的設計、一流的隊伍、一流的材質加快建設,建設工程計劃在底前完成施工。屆時歡迎各地的游客來九華山觀光游覽,九華山一定讓你不虛此行。”
	
	  正是由于有這么豐富的產品、以及神奇的“肉身探秘游“存在。2010年九華山景區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400.1萬人次,同比增長29%。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九華山在新時期也制定了發展旅游的思路:圍繞一個目標,提升兩大指標,依托三大資源,通過四管齊下、五略并舉,實現六大轉變。即圍繞把九華山建成“世界一流旅游勝地、國際著名佛教道場”的戰略目標,不斷提升游客量和游客平均消費水平兩大指標;依托佛教文化、山水風光、生態鄉村三大資源,實施“景區品牌化戰略、產品精品化戰略、營銷多元化戰略、服務規范化戰略、人才集聚化戰略”,實現景區從單一的門票經濟向綜合經濟轉變,單一的觀光禮佛向休閑度假轉變,游客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旅游接待型向經營型轉變,旅游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通過九華山旅游景區建設推動池州市向旅游強市轉變。
	
	  最后,讓我們祝愿九華山的旅游事業蒸蒸日上,同時也呼吁廣大的網友有機會一定要去九華山游玩,神奇靈秀的九華山一定會給大家帶來好福氣、好運氣,一定會讓各位如愿以償,福慧雙增,一生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