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應用帶發展 “智慧寧波”吸引世界目光
作者:RFID世界網 收編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期:2011-04-27 09:57:14
摘要:寧波軟件園、“警務e超市”、81890市民服務平臺……寧波整合政府、社會、市場多方面信息資源,打造一個個智能城市管理的平臺,通過智能系統的應用促進了寧波新興產業的興起,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的寧波,在信息應用方面已啟動十大智能城市管理系統建設。

外國專家和客商云集寧波軟件園(孫曉青攝)

建設中的寧波軟件園二期(效果圖)

寧波三江口(孫曉青攝)
以應用帶發展 “智慧寧波”啟步
2010年5月,上海世博會首場主題論壇——“信息化與城市發展”讓世界的目光再度聚集寧波。這座海濱小城以“便民、惠農、興業、強政”為主題實施的10項信息化重點工程,走上了智慧城市建設之路。其“以應用帶動信息產業聚集”的思路,在智慧浪潮席卷國內的今天,探索出了“寧波模式”。
相對于上海、杭州、無錫等長三角城市,寧波發展信息化的條件并不優越,但“起步早、定位準、行動快”是其制勝法寶。早在2000年就意識到信息化“價值”的寧波人,首先明確了“人無我有”的兩大優勢——貨物吞吐量世界排名第四的寧波國際大港和植根本地的中小企業。據此,寧波市政府迅速布局全市信息化版圖,圍繞港口物流和企業電子商務進行突破:市政府投資3000萬元組建國際物流信息服務公司,引導第四方物流;爭取成為國家RFID試點城市;摸透中小企業需求,搭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對中小企業分類分析,以此為基礎發展電子商務。當全市信息化初具規模,政府又逐步加大投入將“智慧”模式向社區服務、城市管理和農業生產輻射,形成“全面推進、均衡發展”勢頭。
“以應用帶發展”的發展經驗被寧波人“津津樂道”。每年,寧波市在信息化惠民、信息化興企、信息化強政方面都有重點項目開展。而借著項目應用的“東風”,更是帶動了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資源開發和政策法規的出臺。值得關注的是,寧波對前來參與項目招投標的優質企業有一個門檻,必須將研發部門“搬”到寧波軟件園才能參與招投標。這一模式不僅為各項信息化配套建設“提速”,也使得原本沒有基礎的寧波在短期內迅速聚集優質企業,形成規?;男畔a業。
整合資源貼心服務市民
81890求助服務中心是寧波絕對的“明星”。這條開通于2001年的市民熱線,不僅讓寧波人有了麻煩事能直接與政府“對話”,還讓率先實現政務信息化的寧波成為全國媒體關注的焦點。
81890是寧波話“撥一撥就靈”的諧音。大到政策法規、就業看病,小到問路查號、修水龍頭,寧波市民都能在這里找到稱心的答復。如今,該熱線已經發展成為公益性求助服務平臺。該平臺整合了27個政府職能部門、790多家企業以及社會多種資源,設有經濟服務中心、投訴中心、社區服務中心3個功能區,開設一條81890求助熱線、一個81890服務網站,一個81890企業服務平臺、一個81890愛心超市。每天有2萬多名員工為市民提供咨詢類、服務類、投訴建議和其他類4個層次、180多項全天候的服務。
據寧波81890負責人胡道林主任介紹,整套系統最大的成功在于整合了各方信息資源。開始時,81890僅在寧波市海曙區設立服務點,目前已覆蓋整個寧波市。它能向市民提供幾乎包括了市民所需的各種信息?,F在在寧波,只要提到81890,市民均會豎起大拇指。這套系統也讓寧波黨委、政府與市民關系更加和諧。
鼠標一點實現網絡快速“尋人”
打開公安網的海曙分局網頁,點擊“社區警務e超市”,海曙區29.4平方公里土地上的6800余幢建筑、15萬余間房間、127萬余條人口數據一一呈現。鼠標點擊,可以快速探訪到每一幢樓宇里的單位、個人的相關信息。
這個集人口、場所、巡防、消防等管理功能于一體的信息化管理平臺,由寧波民警自主研發,是該市在城市管理信息化方面的重要嘗試。
曾有一位社科院專家評價說,寧波的警務e超市打破了人口管理與服務只“盯人”的傳統模式,創造性地實施了“以房管人”的模式,開辟了我國城市人口信息化管理的新途徑。截至目前,該超市已建成虛擬房屋6800余幢、虛擬房間15萬余間,導入人口數據127萬余條、單位數據2.7萬余條。
而讓人驚訝的是,這套系統是由寧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自行開發的,整個開發費用僅花了50多萬元。寧波計劃以此為基礎,整合各部門的信息資源,打造成全市各部門聯網的基礎信息系統。
寧波軟件園
“智慧寧波”的“驅動器”
在寧波國家高新區的寧波軟件園,你將看到一種與工業化時期截然不同的現代化景象:一群身著休閑服的年輕人,以“人腦+電腦”的方式,推動著城市從“世界工廠”向“全球辦公室”轉型。
開建于2006年的寧波軟件園并未“占得先機”。為突破園區建設受國家土地政策和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制約,寧波提出“一園多點、虛實結合”的園區載體建設模式,整合各縣市區分頭建設軟件園的資源,統一打造“寧波軟件園”品牌。園區面積從2006年的3萬平方米擴容至21.8萬平方米,僅2家的軟件孵化器也增至1個核心集聚區和9個特色集聚區。
在軟件園“從無到有”的過程中,寧波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政府”特色,不僅接連出臺一系列鼓勵軟件企業孵化以及軟件、信息服務業和服務外包等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還推動建成軟件測評中心、數據中心等中介服務機構和孵化平臺,為企業提供公共技術、認證、法律、稅務、專利、風險投資等全方位服務。政府甚至利用城市信息化項目招標“門檻”,“強拉”優質軟件企業入園。為解決園區軟件人才缺乏的問題,寧波首創了“IT人才驛站”建設模式,為海外留學歸國、“211工程”院?;?7所示范性軟件學院本科以上的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畢業生,在未找到工作前半年內提供免費入住,給予一定補助。
寧波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崔秀良表示,從一定意義上而言,寧波軟件園是寧波城市智能系統應用的產物。寧波利用智能系統有著巨大的市場,它將有力地吸引國內外眾多頂尖系統軟件開發商進駐寧波軟件園,逐漸形成應用促新興產業聚集的寧波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