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校園一卡通方便了誰

央視焦點訪談:校園“一卡通”方便了誰

接受采訪的學生稱,不太愿意接受一卡通

校方回應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焦點訪談):為了提高管理效率,現在,很多高校都致力于信息化建設。不久前,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的學生們向記者反映,從2010年8月起,學校開始推行校園一卡通。關于這個一卡通,校園內是眾說紛紜,有人說它帶來了方便,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的人說,它帶給自己的不是方便而是煩惱,這是怎么回事呢?
用新式校園“一卡通”別無選擇
不久前,記者來到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看到很多學生手里都拿著兩個手機,一個自己原有的,而另外一個則是學校的校園一卡通。
校園一卡通是指城市學院自2010年秋季開始推行的校園一卡通,也就是利用一部手機將以往的飯卡、圖書卡、水卡和中國電信的SIM卡捆綁在一起,同學們在食堂買飯,打熱水、出入圖書館、體育館都可以用手機刷卡消費。但是,這樣一個和學生校內生活密切相關的一卡通并不像以往的飯卡、圖書卡一樣可以免費獲得,在校園內記者看到中國電信專設了柜臺為學生開辦這項業務。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一卡通的卡只能適用于電信CDMA手機,其他手機不能使用,因此要么學生就要自己準備一部電信手機,從這里買卡,要么就要預存200元或300元不等的話費獲得一部電信手機。這樣一個需要額外支出的校園一卡通學生是否可以自由選擇呢?
對于剛剛入學的新生而言,在入學通知中就明確寫著:“請新生自備CDMA手機,或在開學時繳納200元話費即可免費獲得中國電信手機一部,開學前學院已經向每位新生的”一卡通“中預存了100元用于就餐等消費。此費用將在開學后統一收取?!庇捎跊]有發老式餐卡、圖書卡,大一學生要想吃飯,去圖書館,別無選擇,只能花錢購買校園一卡通。
那么對大二、大三的學生而言,手里都有以往的老式飯卡,圖書卡,水卡,他們是否可以自由選擇呢?
2011年1月12日,學院發布了這樣一個通知,“從即日起不再補辦老式餐卡、圖書卡,丟失餐卡、圖書卡的同學請到校園卡中心辦理校園一卡通,從2011年3月15日起老式餐卡停止充值,從2011年6月25日起老式餐卡停止使用”。這樣,大二、大三的學生也不得不使用校園一卡通了。
強制消費 增加學生負擔
采訪中,校方有關負責人承認,出臺這個通知的初衷就是“希望盡快地把這個工作推進下去”。然而,這種做法不僅沒能盡快推行校園一卡通,學生們還產生了很多質疑。
一位大三的學生說,本來我們馬上要面臨出去實習,在學校最多就半年時間了,突然強制用這個手機,沒有這個手機就無法在學校就餐,感覺有一定的強制色彩。
另一位同學說,覺得有點太強制了。老式飯卡比這個手機好用多了。手機如果沒電的話,我們就一天都吃不上飯,但是飯卡隨時可以刷,隨時可以充值。
學生們認為這是一種強制消費,那么城市學院又是如何看待這種強制性的呢?
學院解釋說,如果學生不想開通電信通訊業務,可以花200元租一個手機,只當飯卡、圖書卡、水卡使用,離校時退還本機,如果手機有磨損就要收磨損費??墒?,用了兩、三年的手機怎么會沒有磨損呢?中國電信的銷售人員還真有辦法,他們告訴記者,“把這個塑料套套在上面就可以了”。
記者看到有些租手機的同學為了防止磨損,真的在手機外面加了個塑料外衣。
即便加個套可以解決手機磨損的問題,可是無論是租手機還是用話費換手機,這畢竟是一筆額外的支出,很多同學還是覺得強制推廣使用校園一卡通給他們增加了負擔。
現在使用兩部手機的學生都要負擔兩部手機的月租費,而在開通電信手機通訊功能的協議期內,每月平均消費30、40元,即便不開通通訊功能,手機遺失還要花200元再買一部,不像以往的老卡花個10元錢就可補辦,而且平時給兩部手機充電也是一種能源浪費。
校方省了資金 電信培育了用戶
對于給學生增加的這些負擔學校又是如何看待呢?
學校有關負責人說:“負擔肯定是負擔,但是就是說能不能負擔得起,就是在收益和負擔之間平不平衡”,而他認為,學生在收益和負擔之間是平衡的, “因為對學生來講是有好處的,學生不用拿那么多卡了”,可是,他又如何看待學生要拿兩個手機呢?在記者追問下,他說:“我承認我們在工作當中確實有失誤,考慮得不是很周到”。
自城市學院發布停止補辦老式餐卡、圖書卡的通知后,很多學生對此反應強烈,學院不得不在3月底宣布恢復給老卡充值,但目前老卡丟失仍然不能補辦,體育館沒有校園一卡通也仍然不能進入。
那么城市學院為什么要這樣強制推行這樣的校園一卡通呢?
“它不需要學校投入”,校方有關負責人說:“所有的硬件的條件都是由電信來投入,如果我們自己投入的話,就相當于我們投入200萬,對于我們來講資金上并不是特別的充裕。因為這個說白了,就是我們和中國電信草簽這個協議,一個很重要的驅動力在這兒:為學校能夠節省一部分資金”,他進一步解釋說: “這個應該是一個很正常的想法”。
推行校園一卡通,學校方面獲得的好處是節省了資金,那么作為電信運營企業又會在這里獲得什么呢?記者來到中國電信大連分公司開發區分公司。但是,中國電信大連分公司開發區分公司沒有接受記者采訪,還是城市學院的負責人給記者做出了解釋。對中國電信來說,“最重要的是培育客戶”,因為 “在北方市場上它應該屬于一個弱勢的”,在學校這個人群比較集中地方做宣傳,“相對來說它的成本比較低”。
由此看來,推廣校園一卡通,學校節約了成本,電信發展了客戶,對于學生而言,增加的卻是負擔。2010年10月,遼寧省通信管理局、遼寧省教育廳、遼寧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曾聯合發文要求各電信運營商企業應守法經營,不得限定學校師生使用其指定的電信業務和服務,各學校不得強制學生使用指定的電信運營企業的業務,不得將辦理或開通電信業務作為入學報到的前提條件。
大連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員說,對此事他們將進一步調查,“如果是電信運營企業的問題,我們將依據電信條例及其相關文件,予以嚴肅查處;如果是學校的問題,我們將會按照文件,建議相關部門予以辦理”。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之所以用強制的方式,在學生中推行一卡通,其重要原因是學校因此降低了自己搞信息化管理的成本,而電信企業也由此獲得了發展業務的機會,但對于相當一部分學生而言,這種做法意味著負擔的增加。推行校園信息化本是件好事,但如果不顧學生的感受和現實情況,一味強行推廣,這樁好事恐怕就很難辦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