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紙電池核心技術 甬籍華人回故鄉創業

圖為張霞昌(右)在與同事交流。
張霞昌祖籍寧波,生于上海,在芬蘭留學研究生物燃料電池,并獲博士學位。之后,他完成了從學者到企業家的轉變,在芬蘭當地創辦了電池公司。2007年,他的研發項目和本人榮獲世界“科技先鋒獎”、“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等諸多榮譽。在2009年中國科技創業計劃大賽中,他摘得“創業精英獎”桂冠,獲家鄉寧波市政府百萬元重獎。2010年,在芬蘭生活了22年的張霞昌放棄歐洲優越的生活環境和自己一手創辦已初具規模的電池公司,回到了老家寧波,落戶寧波國家高新區二次創業,創辦了寧波博能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作為企業家,我看好祖國的未來,中國的市場空間無限!”張霞昌這樣解釋自己來甬城創業的初衷。
創業法寶:紙電池技術享譽全球
讓張霞昌在科技企業界贏得殊榮的法寶是什么?電池!一種環保經濟的超薄紙電池,厚度只有0.5毫米,像紙片一樣柔軟。
前不久,記者在張霞昌位于寧波國家高新區凌云產業園的公司內見到了這種新鮮玩意兒:薄薄的兩片紙貼合起來,一面鍍鋅,一面鍍二氧化錳,紙片邊緣貼著兩個金屬點,算是正負極。這樣的紙電池怎么個用法呢?
“應用太廣泛了!”張霞昌向記者介紹說,有些藥品在運輸過程中需要在包裝上貼一張電子標簽,以全程記錄藥品的溫度數據。這樣的電子標簽應用廣泛,而電子標簽就要用這類紙電池。除此之外,紙電池還可作為化妝品、智能卡、人體表皮藥物滲透膜、傳感器等的工作電源。
正是張霞昌博士發明的這一柔性紙電池技術被世界經濟論壇授予“2007科技先鋒獎”,此后不久又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6年世界八大最佳創新技術之一。
“我看好中國市場未來空間”
正是2009年在寧波舉辦的那次創業大賽上收獲的榮耀,讓張霞昌堅定了回祖籍寧波創業的決心。“辦企業,選擇一個什么樣的市場空間很重要;中國的市場空間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大的。二來呢,中國是我的祖國,寧波是我的故鄉,維系著我的血緣情感,我愿意放棄一些個人利益,回到故土來創業。”在前期考察的基礎上,2010年,張霞昌創辦的寧波博能印刷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寧波國家高新區凌云產業園。
從北歐回到中國二次創業,張霞昌雖說躊躇滿志,但碰到的困難也是不容小覷。人才就是個首要問題。在紙電池技術領域,張霞昌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領軍人物,其原先在芬蘭創辦的紙電池公司已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研發團隊;但公司轉讓后,當地芬蘭籍的技術人才是絕不可能跟隨張霞昌來華工作的。而在中國國內,該領域的技術研究和市場開發還是一片空白,沒有成熟的專業人才可供借用。張霞昌一人縱有三頭六臂,也無法單槍匹馬地打天下。為了回國二次創業,他將目光盯上了芬蘭公司內唯一一名華人技術人才,并成功說服其一同來寧波工作。如今,這名同事擔任寧波博能印刷公司的生產經理,負責企業生產、日常管理和培訓等內部工作。
成功就是堅持+目標
除了人才儲備,很多文化、習慣方面的軟環境也讓張霞昌感覺有點不適應。“在芬蘭,申請開辦公司的手續很簡單,今天申請,明天就可開張了。英國更快,申請只需半天時間,公司即可獲準運作。而在我們國內,時間就要稍微長一些了。”張霞昌說,希望國內的程序能更便捷一些,更國際化一些,這樣或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來華創業。
來寧波當老板一年多了,張霞昌的公司業績如何?“生產線已經建好了,資金不是問題,難的是開發市場。”他向記者介紹說,紙電池的應用非常廣泛,既經濟又環保,目前他正與多家企業洽談,看對方產品能否改用紙電池作電源。“開發市場可比研究技術忙多了,出差、接待客戶,為的就是給紙電池尋找合適的買家。”張霞昌笑著說。
到底哪樣新產品能率先采用紙電池,手機?化妝品?智能卡片?“到時候就知道了!”張霞昌向記者賣了個關子。
談起自己的創業經歷,張霞昌說自己對創業的理解是:堅持+目標:“堅持需要有經濟實力做保證,目標得靠堅忍不拔的毅力去實現。”
張霞昌認為,自己的成功得歸因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家庭的支持和浙江人的創業血統。三者缺一不可。“當然運氣也很重要。”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