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林濤:三網融合的若干技術問題
作者:蔣林濤
來源:流媒體網
日期:2011-08-19 10:11:42
摘要:三網融合很簡單,實際上是三個趨同,業務應用趨同、網絡能力趨同、終端技術趨同,這三個趨同導致了三網融合,三網融合不是哪個單位、哪個行業愿意不愿意,這是大勢所趨,三網融合是必然的。
第八屆2011年中國數字電視產業高峰論壇(CHINADIGITALTVFORUM,簡稱CDTF)于2011年8月18~19日在北京溫都水城舉辦。從2004年創立的中國數字電視產業高峰論壇(CDTF)記載了三網融合產業發展的扎實步伐。
我這里講講關于三網融合的若干技術問題,更多的還是講存在的問題。
三網融合很簡單,實際上是三個趨同,業務應用趨同、網絡能力趨同、終端技術趨同,這三個趨同導致了三網融合,三網融合不是哪個單位、哪個行業愿意不愿意,這是大勢所趨,三網融合是必然的。
第一個是業務趨同是顯而易見的,網絡能力越來越強之后,對各種業務都可以支持,實際上發現這幾個網支持的業務是非常雷同的。第二個是網絡能力趨同,實際上目前來說,不管怎么走,最后我們發現這個網絡走到一起去了,不大可能說未來在三網融合以后,若干年以后這幾個網還是分別獨立在做,因為那樣做是沒有出路的,網絡能力趨同是技術發展的必然。三網融合里面還有一個互聯網,互聯網本身是建立在兩個基礎網絡之上的,通過TCP/IP協議構件起來。從目前來說,他是目前這兩個網很大的黏合劑,從電信和廣電來說,沒有互聯網的話是很難發展的。從現在來看,廣電和電信真正要發展,互聯網業務非常重要,互聯網的技術問題我一會兒還會談到。所以總的來說,網絡技術是走向趨同的。
下面我就講問題,從宏觀上來說,三網融合的方向很清楚,網絡數字化、分組化,這個趨勢是明確的。以后的網絡需要具有交互能力和廣播能力,這也是趨同的。第三個就是業務的技術也趨同,終端用的技術也趨同。宏觀上似乎沒有問題,但是再仔細考慮一下,發現問題很多。三網融合在三個方面都存在很大問題,第一,網絡上存在很大問題,因為我們知道三網融合以后IP化行不行?IP化能不能走下去?這是一個很大問題,目前IP網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所以,實際上是給三網融合多方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同時也是挑戰,首先是挑戰,第二才是機遇,你只有戰勝這個挑戰才是機遇。第二,從業務和應用來說,這三網目前是完全不同,但是我們看它的業務方向是怎么樣的?目前來看互聯網的業務方向是挺成功的,因為整體上他為社會建立業務,我們可以看到他發展非常快,電信搞一個業務,搞的電話非常成功,廣電搞電視也是很成功,但是除了這兩個以外的業務都不成功。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在很多地方封閉性帶來的。第三是終端的問題,現在終端有通吃的地方,比如現在的蘋果,他可以出手機,一直到電視機,全部給吃了。現在實際情況就是目前的終端能力,監管手機電池能力有限,處理器的能力比較小,但是現在他能力越來越強,顯示屏也越做越大。所以,總體上來說,這三個終端能力是在逐步趨同,而且更有一部分是不但能力在逐步趨同,而且他們的技術,其實你發現三個東西用的是同一個技術,你去看看iPhone的技術,再看看蘋果TV的技術,里面沒有太多差異。實際上終端里面問題也很大,其實終端里面也有很多問題。
下面,我逐步分析這三個問題,一個是網絡,一個是業務,一個是終端,從這三方面分析到底存在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會帶來什么?現在目前的技術方向到底對不對?
第一,未來網絡一定要支持變速率通信,三網融合的結果是每個網都會支持各種東西,我們從高清電視一到短信,這個速率變化多大?
這個變速還是其次,最大的麻煩是多點多進程的通信,這是很大問題,原來我們打電話,一點對另外一點就可以了,現在我瀏覽網頁,可能同時開好幾十個網頁,我打通的是好幾十條路,當時有人說過以后網絡很簡單,只要每個人給100M就行了,但是是100M到所有人,還是100M僅僅接入而已,如果僅僅接入而已,很多問題還是不了,這是一個很大的技術問題,對目前是極大的挑戰。為什么目前是IP?原因是IP可以干這個事,但是IP還有不能干的事,但是這點IP可以做到,就是變速率可以做到,點到點、點到多點和多進程可以做到。
第二,可信、安全的問題。目前不僅是中國,全世界都在考慮可信和安全問題,廣電這個網現在是完全馮必樂,他肯定是完全封閉的。到了下面,一旦三網融合以后,比如網絡電視開了以后,你不可能再封閉起來,沒有任何技術手段能夠把這個網絡封閉起來了。在這種情況下,你如何能把這個網絡做成可信和安全的,這是極大的挑戰,因為現在我們知道可信的范圍太大,在這里面我主要指兩個方面。第一方面,用戶覺得這個網絡可信,就是他的信心不會被篡改,不會被竊取,用戶私密性得到保證。第二,經營者甚至是國家認為這個網絡可信,他需要有監聽能力和溯源能力。現有的IP網絡可以做到嗎?IP網絡既不可信又不安全,這是目前最大安全。當然NGB網絡也可以對照一下,就是關于它的場景,這些場景是不需要出現的,這些場景NGB是咱們考慮的?僅僅是寬帶網夠不夠?安全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現在網絡安全來講,現在安全問題分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我主要講網絡安全。網絡安全是一個很大問題,你要讓網絡不受攻擊,而且任何攻擊都不起作用,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當然,對于廣電是挑戰,對電信一樣是挑戰。
第三,這個網絡要可知、可管、可控。你這個網絡只有可知、可管、可控,你才能做各種各樣的商業模型,你如果做不出商業模型的話,現在的互聯網對于整個通信管道來講,現在管道是完全邊緣化了,現在我們的管道里面的資源,昨天有一個數據叫做39倍還是多少倍流量的增長,但是經濟效益沒有增加,這種情況下是任何一個網絡經營者受不了的。所以,這種情況下可知、可管、可控是必須的,如果做不到的話是要吃虧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個也帶來了電信和廣電之間的機會問題。廣電總體來講網絡沒有電信大,如果你不采取新的東西,在電信的環境之下,你肯定是很難的。從電信來說,他確實有很大網絡,但是目前也面臨一個困難,就是這么大的網絡要改造成可知、可控、可管,要改造成安全可信,其難度很大。所以,融合以后,兩者一PK,發現兩者要花的精力幾乎相同,
并不是一邊吃虧、另外一邊占便宜,其實差不多。所以,三網融合本身對網絡是有很大挑戰,對于電信和廣電是同樣的挑戰。
第四,網絡必須要有開放性和可擴展性。因為網絡如果沒有開放性、沒有可擴展性,互聯網發展不到現在,互聯網最大有點就是開放性和可擴展性。我們看未來網絡需要不需要開放性、需要不需要可擴展性?絕對需要。這個事情也是未來網絡時期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不滿足這個的話,你的網絡肯定發展不起來。網絡大概是有這樣幾個問題需要考慮。
業務也有很多問題,因為我們從電信來說,電信業務考慮有一個特點,在他發展電信業務的時候,他標準做的很完備,因為我們可以看看電話網的標準,電話網的標準非常完備。
后來電信搞IPTV,是我在領導一個組,我們又搞了幾十個標準構成IPTV的標準,因為業務沒有開放之前要把標準理順,因為這樣才能真正產業化。但是帶來的問題是什么呢?第一,由于標準化限制了進度,因此電信業務發展是很慢的,到現在為止我們可以看到電信發展的業務,是屈指可數的,IPTV是目前的業務,當然這個業務在電信來講是除了電話以外比較有體系化的業務了。反比互聯網業務就無法相比了。廣電業務其實也是沒有發展起來。但是有一個問題,大家不太注意的,其實互聯網的網絡是開放的,就是IP網絡是開放的,但是業務是封閉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判斷業務的封閉性和開放性,如果一個網建立起來以后,業務和業務的設備之間能不能通訊,比如QQ搞一個QQ,QQ內部怎么通訊誰也不知道,但是另外API可以調用,但是只通過API調用的話,這個業務本身是完全封閉的。其實互聯網業務發展的最大好處是電信網給他一個免費管道,其實這個很重要,因為如果管道不免費的話,他不可能提供免費服務,你不提供免費服務的話,他加入一整套運維體系,這個代價非常高。
下面,業務網里面有一個問題,就是商業模型是現在的商業模型還是未來商業模型,因為目前商業模型是互聯網業務基本不收費,其實也收不了費。但是不收費的業務,長此以往的話,不但對網絡運營商有很大影響,因為增量不增收,但是對用戶個人來說其實影響也很大,因為用戶希望得到更好服務,但是在網上得不到了。我曾經說過,比如我要得到一個服務,和我們國家領導人在互聯網上得到一個服務,其實不管他接入帶寬有多寬,他得到的服務都是一樣的,因為整個管道沒有專門為他服務。所以,現在電信提出一個智能管道,這個智能管道提的是很對的,只有管道智能化以后,他才能做不同商業模型,他可以保留免費的商業體系,但是另外可以提供一套優質體系,這樣既能為他自己創造利益,又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服務。所以商務模式是很值得考慮的問題,但是互聯網因為是IP網的原因,所以不大可能提供這種模式。
第二個業務模型問題,這個模型到底是集中式、分散式還是分布式,因為我們知道互聯網上現在的業務絕大部分是分散式,分散式的業務來講,WEB是很典型的分散業務,WEB服務器之間是完全沒有聯系的,這個網站不管怎么發展,超級鏈接指過去,他怎么發展和你沒有關系。我們知道分散式的業務模型是最具有擴展性的,所以我們看WEB業務都是分散式的,其實未來業務里面也有很大問題,但是我們怎么做?做集中式、分散式還是分布式,這是要考慮的。
還有對于我們經營者來說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未來業務集成點到底在哪里?這對于我們業務是很有考驗的,比如蘋果,蘋果的APPSTORE業務集成點在終端,整個網絡是一個管道,業務集成點在邊緣,這就是垂直整合狀態,業務集成點在邊緣有什么好處?就是一個國際的巨頭可以把控整個產業鏈,這是好處,然后標準化過程會比較快,因為他說了算,這個很簡單。但是,這種終端集成模型對于產業發展是很不利的,對于個人消費者也是很不利的。比如說你現在用蘋果手機,一旦你換一個手機還可以受這個服務嗎?是不是用戶被一個廠家完全綁定了?完全綁定的話,甘心不甘心?我個人認為如果一旦發現另外一家也有點好的,但是不完全比他好,這種情況下到底選誰?是買兩個還是買一個?我贊同盛處長講的,其實很多問題要考慮水平整合問題,因為垂直整合典型是終端,如果集成點不在終端,集成點可以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在網絡邊緣,這個集成點有很大好處,就是運營者可以很好把這個業務集成起來,最后與終端沒有太大關系了。
剛才盛處長講了中間件和終端,就是邊緣設備和他接,而不是中間件由源端發出來,這個集成點是不一樣的。當然原來電信網集成點是在核心部分,這就是API集成,是在核心網集成。所以,我們增值業務搞的話也要講到底在哪里?我個人比較偏向在邊緣,這對于網絡可以提供最好的靈活性,對于用戶來說也能夠最好的感受,因為他可以換終端,他不會受到影響。
另外一點,就是業務開放度問題。我們如果要搞業務,我們怎么搞?尤其在中國,中國目前趕國際趕的很快,但是目前有一個問題,就是國際巨頭還是把控很多東西,比如蘋果,蘋果把控了整個產業鏈,你能插進去嗎?顯然插不進去。中國如果搞出來一個蘋果,或者是梨子,或者搞出一個橘子,這個橘子能比過蘋果嗎?比如華為搞一個橘子出來,搞整個產業鏈。這兩個之間的體能的強度是不一樣的。對于中國來說怎么辦?中國最好是水平整合,把中國力量集中起來做一個東西,做一個中國的什么東西,這個東西和蘋果PK就可以了。所以,我個人觀點就是業務一定不能僅僅是API開放,必須是接口開放,只有這兩個開放以后,他才可能把國內全部力量結合起來。
另外,還需要虛擬機技術,虛擬機到底是放在瀏覽器層面上還是操作系統之上,這也是很有講究的,也是未來發展業務模型要很好考慮的。
我這里提一下蘋果現象引起的思考,當然很多人非常喜歡蘋果,但是對于我們國內來說,尤其對于我們產業界來說,我們真要好好思考一下,你是跟著他走,還是你另外搞一套?就是我們搞一套我們自己想清楚的思路。我個人觀點就是如果我們想清楚的話,我們走出一條路會比蘋果更好,而不是走蘋果的路。
下面,我講終端的事情,其實終端的名堂也很多,從終端來說,其實我們現在存在的問題也很大。比如說現在我們三個屏,當然有人說四個屏,一般我就說三個屏,一個手機、一個計算機、一個電視。三個屏分辨率一定是不一樣的,手機屏分辨率比較低,電視或者是計算機屏的分辨率最高,這種情況下怎么自動識別各種設備?因為這里面有一個業務互通。這里面有一個多媒體編碼,多媒體編碼什么意思?一般媒體編碼視頻就視頻、音頻就是音頻,多媒體編碼是結構性編碼,他有一個頭,這個頭告訴你下面是什么內勤,只有多媒體編碼才能適合多屏幕,但是目前這個結構性編碼的源頭還是沒有提出來,國內始終沒有做出來一整套的編碼體系。另外就是分層編碼體系,目前視頻編碼和語音編碼都得搞分層編碼,分層編碼做的好還是不好,其實和未來三屏融合關系很有關系。做得好,可能到三屏融合之間轉碼比較簡單。另外就是數字版權問題,如何讓版權在幾個屏之間轉用,而不是一個地方轉一個版權,其實是很有名堂的。說到版權,現在有一個概念是域的概念,現在在某一個域地面,這個版權是不共用的,這又是一個問題。另外就是信用問題,就是三個運營者,我的各種信用關心在三個地方都可以認,這個信用體系也是很復雜的體系。所以,我個人觀點就是實際上真正要三網融合以后,終端部分的問題也很多,這些問題都是我們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我認為該沒有解決。
從三網融合終端方面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技術趨同,比如操作系統、中間件,其實你們仔細看一下,你會發現這些東西都在趨同,蘋果做出一個操作系統以后,他一直可以做,中間件的話,只要在他的體系里面,中間件基本上就是這樣。
下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剛才盛處長講到水平整合問題,我個人觀點,確實在以后整合里面是有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兩個問題。
垂直整合對于大企業、對于國際壟斷集團是合適的,但是對于像中國這樣一個后起者是不合適的。因為你沒有這樣的力量去和國際機構PK。垂直整合意味著水平方面什么都不開放,意味著這個整合過程只有一家能做,其他誰都不能做,不能參與。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和其他人PK,我估計我們的產業量沒有那么大。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技術方向問題,未來我們到底搞智能終端還是搞不完全是智能終端,我講的是非智能終端,或者是云終端。因為我們知道智能終端是所有智能集中在終端上,如果是云終端的話,其實他的智能主要集中在云端,而不是終端。他帶來的好處是什么?如果像我們目前一般企業里面,大概五年左右你的電腦要重新換一批,因為你的能力不夠了。如果是云終端的話,只要把云端設備增強的話,終端就不用換了,可以讓我們終端更長時間有效,這個事情對于我們來說也是很有價值。因為我們回想一下我們的電視機,我們電視機十年、二十年是沒有問題的,智能終端的話,現在用兩年,第三年就要用,因為你的能力總是跟不上需要。所以,未來對于我們來說也是很大問題,到底走什么路,走智能的路還是走云終端的路,這也我們方向選擇。我個人觀點,實際上三網融合,我們不說哪個行業,其實這幾個行業都要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集中力量起來能把這個事情做好就更好。
最后,我想講一個結束語,我認為三網融合的目標是把行業做大、把產業做強,這是三網融合真正目標。行業做大,就是每個行業都能干,這樣的行業范圍大了,就能夠做大。產業做強就是這么多力量集中起來做事情,而不是分散起來做,產業自然就會做強。所以,我個人觀點就是三網融合最大目標應該是國家寬帶戰略是把產業做強和產業做大。謝謝大家!
我這里講講關于三網融合的若干技術問題,更多的還是講存在的問題。
三網融合很簡單,實際上是三個趨同,業務應用趨同、網絡能力趨同、終端技術趨同,這三個趨同導致了三網融合,三網融合不是哪個單位、哪個行業愿意不愿意,這是大勢所趨,三網融合是必然的。
第一個是業務趨同是顯而易見的,網絡能力越來越強之后,對各種業務都可以支持,實際上發現這幾個網支持的業務是非常雷同的。第二個是網絡能力趨同,實際上目前來說,不管怎么走,最后我們發現這個網絡走到一起去了,不大可能說未來在三網融合以后,若干年以后這幾個網還是分別獨立在做,因為那樣做是沒有出路的,網絡能力趨同是技術發展的必然。三網融合里面還有一個互聯網,互聯網本身是建立在兩個基礎網絡之上的,通過TCP/IP協議構件起來。從目前來說,他是目前這兩個網很大的黏合劑,從電信和廣電來說,沒有互聯網的話是很難發展的。從現在來看,廣電和電信真正要發展,互聯網業務非常重要,互聯網的技術問題我一會兒還會談到。所以總的來說,網絡技術是走向趨同的。
下面我就講問題,從宏觀上來說,三網融合的方向很清楚,網絡數字化、分組化,這個趨勢是明確的。以后的網絡需要具有交互能力和廣播能力,這也是趨同的。第三個就是業務的技術也趨同,終端用的技術也趨同。宏觀上似乎沒有問題,但是再仔細考慮一下,發現問題很多。三網融合在三個方面都存在很大問題,第一,網絡上存在很大問題,因為我們知道三網融合以后IP化行不行?IP化能不能走下去?這是一個很大問題,目前IP網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所以,實際上是給三網融合多方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同時也是挑戰,首先是挑戰,第二才是機遇,你只有戰勝這個挑戰才是機遇。第二,從業務和應用來說,這三網目前是完全不同,但是我們看它的業務方向是怎么樣的?目前來看互聯網的業務方向是挺成功的,因為整體上他為社會建立業務,我們可以看到他發展非常快,電信搞一個業務,搞的電話非常成功,廣電搞電視也是很成功,但是除了這兩個以外的業務都不成功。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在很多地方封閉性帶來的。第三是終端的問題,現在終端有通吃的地方,比如現在的蘋果,他可以出手機,一直到電視機,全部給吃了。現在實際情況就是目前的終端能力,監管手機電池能力有限,處理器的能力比較小,但是現在他能力越來越強,顯示屏也越做越大。所以,總體上來說,這三個終端能力是在逐步趨同,而且更有一部分是不但能力在逐步趨同,而且他們的技術,其實你發現三個東西用的是同一個技術,你去看看iPhone的技術,再看看蘋果TV的技術,里面沒有太多差異。實際上終端里面問題也很大,其實終端里面也有很多問題。
下面,我逐步分析這三個問題,一個是網絡,一個是業務,一個是終端,從這三方面分析到底存在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會帶來什么?現在目前的技術方向到底對不對?
第一,未來網絡一定要支持變速率通信,三網融合的結果是每個網都會支持各種東西,我們從高清電視一到短信,這個速率變化多大?
這個變速還是其次,最大的麻煩是多點多進程的通信,這是很大問題,原來我們打電話,一點對另外一點就可以了,現在我瀏覽網頁,可能同時開好幾十個網頁,我打通的是好幾十條路,當時有人說過以后網絡很簡單,只要每個人給100M就行了,但是是100M到所有人,還是100M僅僅接入而已,如果僅僅接入而已,很多問題還是不了,這是一個很大的技術問題,對目前是極大的挑戰。為什么目前是IP?原因是IP可以干這個事,但是IP還有不能干的事,但是這點IP可以做到,就是變速率可以做到,點到點、點到多點和多進程可以做到。
第二,可信、安全的問題。目前不僅是中國,全世界都在考慮可信和安全問題,廣電這個網現在是完全馮必樂,他肯定是完全封閉的。到了下面,一旦三網融合以后,比如網絡電視開了以后,你不可能再封閉起來,沒有任何技術手段能夠把這個網絡封閉起來了。在這種情況下,你如何能把這個網絡做成可信和安全的,這是極大的挑戰,因為現在我們知道可信的范圍太大,在這里面我主要指兩個方面。第一方面,用戶覺得這個網絡可信,就是他的信心不會被篡改,不會被竊取,用戶私密性得到保證。第二,經營者甚至是國家認為這個網絡可信,他需要有監聽能力和溯源能力。現有的IP網絡可以做到嗎?IP網絡既不可信又不安全,這是目前最大安全。當然NGB網絡也可以對照一下,就是關于它的場景,這些場景是不需要出現的,這些場景NGB是咱們考慮的?僅僅是寬帶網夠不夠?安全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現在網絡安全來講,現在安全問題分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我主要講網絡安全。網絡安全是一個很大問題,你要讓網絡不受攻擊,而且任何攻擊都不起作用,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當然,對于廣電是挑戰,對電信一樣是挑戰。
第三,這個網絡要可知、可管、可控。你這個網絡只有可知、可管、可控,你才能做各種各樣的商業模型,你如果做不出商業模型的話,現在的互聯網對于整個通信管道來講,現在管道是完全邊緣化了,現在我們的管道里面的資源,昨天有一個數據叫做39倍還是多少倍流量的增長,但是經濟效益沒有增加,這種情況下是任何一個網絡經營者受不了的。所以,這種情況下可知、可管、可控是必須的,如果做不到的話是要吃虧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個也帶來了電信和廣電之間的機會問題。廣電總體來講網絡沒有電信大,如果你不采取新的東西,在電信的環境之下,你肯定是很難的。從電信來說,他確實有很大網絡,但是目前也面臨一個困難,就是這么大的網絡要改造成可知、可控、可管,要改造成安全可信,其難度很大。所以,融合以后,兩者一PK,發現兩者要花的精力幾乎相同,
并不是一邊吃虧、另外一邊占便宜,其實差不多。所以,三網融合本身對網絡是有很大挑戰,對于電信和廣電是同樣的挑戰。
第四,網絡必須要有開放性和可擴展性。因為網絡如果沒有開放性、沒有可擴展性,互聯網發展不到現在,互聯網最大有點就是開放性和可擴展性。我們看未來網絡需要不需要開放性、需要不需要可擴展性?絕對需要。這個事情也是未來網絡時期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不滿足這個的話,你的網絡肯定發展不起來。網絡大概是有這樣幾個問題需要考慮。
業務也有很多問題,因為我們從電信來說,電信業務考慮有一個特點,在他發展電信業務的時候,他標準做的很完備,因為我們可以看看電話網的標準,電話網的標準非常完備。
后來電信搞IPTV,是我在領導一個組,我們又搞了幾十個標準構成IPTV的標準,因為業務沒有開放之前要把標準理順,因為這樣才能真正產業化。但是帶來的問題是什么呢?第一,由于標準化限制了進度,因此電信業務發展是很慢的,到現在為止我們可以看到電信發展的業務,是屈指可數的,IPTV是目前的業務,當然這個業務在電信來講是除了電話以外比較有體系化的業務了。反比互聯網業務就無法相比了。廣電業務其實也是沒有發展起來。但是有一個問題,大家不太注意的,其實互聯網的網絡是開放的,就是IP網絡是開放的,但是業務是封閉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判斷業務的封閉性和開放性,如果一個網建立起來以后,業務和業務的設備之間能不能通訊,比如QQ搞一個QQ,QQ內部怎么通訊誰也不知道,但是另外API可以調用,但是只通過API調用的話,這個業務本身是完全封閉的。其實互聯網業務發展的最大好處是電信網給他一個免費管道,其實這個很重要,因為如果管道不免費的話,他不可能提供免費服務,你不提供免費服務的話,他加入一整套運維體系,這個代價非常高。
下面,業務網里面有一個問題,就是商業模型是現在的商業模型還是未來商業模型,因為目前商業模型是互聯網業務基本不收費,其實也收不了費。但是不收費的業務,長此以往的話,不但對網絡運營商有很大影響,因為增量不增收,但是對用戶個人來說其實影響也很大,因為用戶希望得到更好服務,但是在網上得不到了。我曾經說過,比如我要得到一個服務,和我們國家領導人在互聯網上得到一個服務,其實不管他接入帶寬有多寬,他得到的服務都是一樣的,因為整個管道沒有專門為他服務。所以,現在電信提出一個智能管道,這個智能管道提的是很對的,只有管道智能化以后,他才能做不同商業模型,他可以保留免費的商業體系,但是另外可以提供一套優質體系,這樣既能為他自己創造利益,又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服務。所以商務模式是很值得考慮的問題,但是互聯網因為是IP網的原因,所以不大可能提供這種模式。
第二個業務模型問題,這個模型到底是集中式、分散式還是分布式,因為我們知道互聯網上現在的業務絕大部分是分散式,分散式的業務來講,WEB是很典型的分散業務,WEB服務器之間是完全沒有聯系的,這個網站不管怎么發展,超級鏈接指過去,他怎么發展和你沒有關系。我們知道分散式的業務模型是最具有擴展性的,所以我們看WEB業務都是分散式的,其實未來業務里面也有很大問題,但是我們怎么做?做集中式、分散式還是分布式,這是要考慮的。
還有對于我們經營者來說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未來業務集成點到底在哪里?這對于我們業務是很有考驗的,比如蘋果,蘋果的APPSTORE業務集成點在終端,整個網絡是一個管道,業務集成點在邊緣,這就是垂直整合狀態,業務集成點在邊緣有什么好處?就是一個國際的巨頭可以把控整個產業鏈,這是好處,然后標準化過程會比較快,因為他說了算,這個很簡單。但是,這種終端集成模型對于產業發展是很不利的,對于個人消費者也是很不利的。比如說你現在用蘋果手機,一旦你換一個手機還可以受這個服務嗎?是不是用戶被一個廠家完全綁定了?完全綁定的話,甘心不甘心?我個人認為如果一旦發現另外一家也有點好的,但是不完全比他好,這種情況下到底選誰?是買兩個還是買一個?我贊同盛處長講的,其實很多問題要考慮水平整合問題,因為垂直整合典型是終端,如果集成點不在終端,集成點可以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在網絡邊緣,這個集成點有很大好處,就是運營者可以很好把這個業務集成起來,最后與終端沒有太大關系了。
剛才盛處長講了中間件和終端,就是邊緣設備和他接,而不是中間件由源端發出來,這個集成點是不一樣的。當然原來電信網集成點是在核心部分,這就是API集成,是在核心網集成。所以,我們增值業務搞的話也要講到底在哪里?我個人比較偏向在邊緣,這對于網絡可以提供最好的靈活性,對于用戶來說也能夠最好的感受,因為他可以換終端,他不會受到影響。
另外一點,就是業務開放度問題。我們如果要搞業務,我們怎么搞?尤其在中國,中國目前趕國際趕的很快,但是目前有一個問題,就是國際巨頭還是把控很多東西,比如蘋果,蘋果把控了整個產業鏈,你能插進去嗎?顯然插不進去。中國如果搞出來一個蘋果,或者是梨子,或者搞出一個橘子,這個橘子能比過蘋果嗎?比如華為搞一個橘子出來,搞整個產業鏈。這兩個之間的體能的強度是不一樣的。對于中國來說怎么辦?中國最好是水平整合,把中國力量集中起來做一個東西,做一個中國的什么東西,這個東西和蘋果PK就可以了。所以,我個人觀點就是業務一定不能僅僅是API開放,必須是接口開放,只有這兩個開放以后,他才可能把國內全部力量結合起來。
另外,還需要虛擬機技術,虛擬機到底是放在瀏覽器層面上還是操作系統之上,這也是很有講究的,也是未來發展業務模型要很好考慮的。
我這里提一下蘋果現象引起的思考,當然很多人非常喜歡蘋果,但是對于我們國內來說,尤其對于我們產業界來說,我們真要好好思考一下,你是跟著他走,還是你另外搞一套?就是我們搞一套我們自己想清楚的思路。我個人觀點就是如果我們想清楚的話,我們走出一條路會比蘋果更好,而不是走蘋果的路。
下面,我講終端的事情,其實終端的名堂也很多,從終端來說,其實我們現在存在的問題也很大。比如說現在我們三個屏,當然有人說四個屏,一般我就說三個屏,一個手機、一個計算機、一個電視。三個屏分辨率一定是不一樣的,手機屏分辨率比較低,電視或者是計算機屏的分辨率最高,這種情況下怎么自動識別各種設備?因為這里面有一個業務互通。這里面有一個多媒體編碼,多媒體編碼什么意思?一般媒體編碼視頻就視頻、音頻就是音頻,多媒體編碼是結構性編碼,他有一個頭,這個頭告訴你下面是什么內勤,只有多媒體編碼才能適合多屏幕,但是目前這個結構性編碼的源頭還是沒有提出來,國內始終沒有做出來一整套的編碼體系。另外就是分層編碼體系,目前視頻編碼和語音編碼都得搞分層編碼,分層編碼做的好還是不好,其實和未來三屏融合關系很有關系。做得好,可能到三屏融合之間轉碼比較簡單。另外就是數字版權問題,如何讓版權在幾個屏之間轉用,而不是一個地方轉一個版權,其實是很有名堂的。說到版權,現在有一個概念是域的概念,現在在某一個域地面,這個版權是不共用的,這又是一個問題。另外就是信用問題,就是三個運營者,我的各種信用關心在三個地方都可以認,這個信用體系也是很復雜的體系。所以,我個人觀點就是實際上真正要三網融合以后,終端部分的問題也很多,這些問題都是我們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我認為該沒有解決。
從三網融合終端方面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技術趨同,比如操作系統、中間件,其實你們仔細看一下,你會發現這些東西都在趨同,蘋果做出一個操作系統以后,他一直可以做,中間件的話,只要在他的體系里面,中間件基本上就是這樣。
下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剛才盛處長講到水平整合問題,我個人觀點,確實在以后整合里面是有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兩個問題。
垂直整合對于大企業、對于國際壟斷集團是合適的,但是對于像中國這樣一個后起者是不合適的。因為你沒有這樣的力量去和國際機構PK。垂直整合意味著水平方面什么都不開放,意味著這個整合過程只有一家能做,其他誰都不能做,不能參與。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和其他人PK,我估計我們的產業量沒有那么大。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技術方向問題,未來我們到底搞智能終端還是搞不完全是智能終端,我講的是非智能終端,或者是云終端。因為我們知道智能終端是所有智能集中在終端上,如果是云終端的話,其實他的智能主要集中在云端,而不是終端。他帶來的好處是什么?如果像我們目前一般企業里面,大概五年左右你的電腦要重新換一批,因為你的能力不夠了。如果是云終端的話,只要把云端設備增強的話,終端就不用換了,可以讓我們終端更長時間有效,這個事情對于我們來說也是很有價值。因為我們回想一下我們的電視機,我們電視機十年、二十年是沒有問題的,智能終端的話,現在用兩年,第三年就要用,因為你的能力總是跟不上需要。所以,未來對于我們來說也是很大問題,到底走什么路,走智能的路還是走云終端的路,這也我們方向選擇。我個人觀點,實際上三網融合,我們不說哪個行業,其實這幾個行業都要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集中力量起來能把這個事情做好就更好。
最后,我想講一個結束語,我認為三網融合的目標是把行業做大、把產業做強,這是三網融合真正目標。行業做大,就是每個行業都能干,這樣的行業范圍大了,就能夠做大。產業做強就是這么多力量集中起來做事情,而不是分散起來做,產業自然就會做強。所以,我個人觀點就是三網融合最大目標應該是國家寬帶戰略是把產業做強和產業做大。謝謝大家!


